笔趣阁 > 网游小说 > 大唐仙师 > 第385章 考试来临
    贞观十八年八月初一。

    《大唐皇家仙报》《学院杂谈》公布大唐皇家学院第二期招生考试时间和考试范围。

    考试时间定在九月初一,不依前例,此次考完当天即刻入学。

    考试范围依照前例,仍旧由《十万个为什么》转变而来,区别是除选择题外,加两道论述题,每题五分,作为拉分使用。

    消息一出,早已等得不耐烦的大唐百姓欢呼雀跃,一连三天,长安城内都是爆竹声响,如同过年一般。

    由于去年较为匆忙,一些距离远的百姓没能在考试时间内抵达长安,一些百姓则学习不足,不愿参考,今年有了前车之鉴,很多去年的考生就没回本地而是在长安一边打工维持生计,一边复习准备今年开考。

    第一批学生自军训回来,扛着后装燧发枪在长安城内雄赳赳走过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无形中给长安城浇了一锅油。

    如今,录入大唐皇家学院已从简单的仙师之徒,变成了一种信仰,一种对人生的信仰,似乎没有考入便算不得人才。

    如同卢照龄名气虽大,但走在街上,人们还是觉得学院学生比他高一级。

    另外,还有更多的考生从岭南、安西都护府、幽州等地而来,跋山涉水只为一步通天。

    据长安县和长宁县统计,今年的报考人数将比去年多出五万人。

    李二无奈,只能特意召开一次大朝会,针对学员招生考试做出统一安排。

    而后,考试方式也随着《大唐皇家仙报》《学院杂谈》等报刊的刊载得以和世人见面。

    安排中规定,本次考试将分为三次,第一次为县考,由长安县、长宁县两县负责,配合巡视长安的金吾卫,以东西两个大营为考场,分批分次对十五万人进行统考,一次性刷下十层九的考生,只留一千五百人进入第二轮。

    第二次为廷考,为了和科举的廷式作区分,廷考不在进内太极宫,而在太极宫外的皇城,由礼部负责,动用皇城中的空地作为考试场地,采取二中选一,留下七八百人。

    第三次便是正式的入学考试,依照前例,仍旧在秦岭山脚的学院门楼前考试,再次二选一,则其最优者三四百人入学。

    如此安排,无形中拉高了考试难度,《十万个为什么》中涉及的知识面太广,天文地理、民间常识、山医星相等等,上百个大类,数千个小类。

    很多人仅仅精通其中一二,对别的知识则勉强看过,很难说自己精通的那一项会在第几轮出现,很有可能第一二轮都没有,那边完蛋了。

    尽管有很多人提出异议,但沈晨考虑之后,还是没有进行更改。

    “能入学院者,定是凡间天才,若三轮而下,皆无精通之学,则所学狭隘,不能为学院学生。”

    说是如此说,其实,沈晨还是考虑到学院的全方位发展,不排除有的人确实对某一方面精通到无以复加,但是,目前的学院根本做不到如同后世大学那般对某项学科做到精专。

    他只能尽可能扩大知识面的教,以此才能保证为大唐培养出具有全方位基础科学知识的人才。

    对于那些精通一二项的考生,他只能在心里默默地说声抱歉,反正学院考试又不像后世那般采用应届往届之分,在这里想考几次就考几次,一次次考下来,精通一二项者总归能有所得。

    所以,也就咬咬牙,放弃了那些精通某项的天才们。

    得了消息的考生自然有人欢喜有人愁,但不论如何,一个现象却是在长安城里漫延开来。

    嗓音天生就大的长安人似乎失了声,便连街角熬煮羊汤的厨子都不敢让厨具发出过大的声响。

    青楼里的歌舞只有悄摸摸的清唱,琴鼓锦瑟一概暂停。

    酒楼里报菜名的小厮更是大气儿不敢出,走路下楼时都是点着脚尖的,怕的便是打扰了随处抱着厚厚一大本《十万个为什么》苦苦研读的考生。

    在这一点上,大唐的百姓比后世可高多了,哪像后世需要再考场周围由警察守护才能禁止按喇叭?

    现在,进了长安城就跟进了无音之地似的,以免被长安人赶走,胡商进城时把骆驼脖子上的驼铃都取了下来,若是不取,摇出一丁点儿声音,他们连金吾卫的样子都看不到就会被长安城的百姓们围殴致死。

    白马寺的钟声也停了,听说此次还会有和尚参考,具体如何不得而知,天知道他们怎么想的,反正沈晨对大唐的和尚没有什么好感——玄奘除外!

    “仙师,考卷已经全部出好了,学生们加班加点,把电房的电拉了一条到教学楼,日日夜夜出题,总算把定好的五十套试卷题目赶了出来,为了以防万一,还多加了十套,总计六十套,足够本次考试所用了。”

    李承乾来到沈晨的小屋外,沈晨看他意气风发,尽管有着浓浓的黑眼圈,但整个人却精神有力,料想《第二帝国计划》已经进行得顺畅了,便指指身前的茶台,“坐,跟稚奴谈得如何?”

    李承乾哈哈笑道:“心结尽去!”

    沈晨笑着点点头,“这便好!换储一事稚奴显得焦虑,就是怕不知如何面对你,他却不知,此乃他的心结,其实也是你的心结,没能直面和他说说话,你对换储一事绝非此时这般轻松。”

    从太子变成外海之王,要想成为皇帝还要靠自己拳打脚踢,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膈应。

    李承乾苦笑道:“我原本以为我早已经想开了,没想到我根本没能想得开。还好,父皇的旨意倒是帮我下定了决心,当日他若不来寻我,我也是要去寻他的。”

    “古人言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你们兄弟俩两个太子,注定要成两个皇帝,但愿你们一东一西,让两个大唐帝国冉冉升起,同时在这个地球上闪闪发光。”

    “谢仙师吉言。”

    “什么时候走?”

    “稚奴领了旨意,换储仪式便在七天后,过两日我便要返回长安,和亲朋好友道别,接着沐浴更衣,太庙祭祖,仪式结束便走。”

    沈晨心中忽然感到一阵离别的酸楚,事已至此,无能为力,只能默默地点点头,“明日学院为了送行,之后我回去送你。”

    “谢仙师!”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