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锦衣大明 > 第35章 二龙抬头
    不得不说,南京城内诸多的勋贵当中,徐九公子显然是最风雅的那一类人,而且是一种很朴素的风雅。

    梁叛很难得地没有在火炉上的陶壶里看见茶叶,徐九公子的壶中只有开水,开水冲散茶,虽然在洪武年便已大力推行,但对于追求逼格和情调的豪门贵族,依然在沿用制作繁琐、口味复杂的茶汤。

    梁叛端起茶盏,碧绿的茶水散发出淡淡的茶香,身前香炉之中飘逸而出的熏香味儿相融,格外沁人心脾。

    他吃了一口茶,唇齿之间芳香四溢,比那些乱七八糟的茶汤纯粹好喝得多。

    当然了,钱老板的“药茶”在口感上又是另一个恐怖的档次了。

    徐九公子陪着吃了一口,笑道:“怎么样,这是炒制杀青的茶叶,具体甚么工艺我也不懂,只是觉得好吃,不知道你吃不吃得惯。”

    “太习惯了!”梁叛呵呵一笑,“你这个熏香也不错啊,好像是木头的香味?”

    “紫檀本色,加了点花粉,粗糙了些。”徐九公子淡淡地笑着:“不过我自己倒是喜欢,隔壁大兄常常笑我不懂风雅,哈哈。”

    梁叛伸手轻轻在香炉上扇了扇,细细嗅闻,笑道:“说起你大兄,我方才在大路上瞧见国公府上有客,还有几个西洋面孔,好像是你大兄送出门的。没想到徐小公爷交游甚广。”

    其实他根本没瞧见是谁送的客,但此时恰好借着话头谈起。

    徐九公子摇头道:“他有甚么交游!今日你既能来到我这里,有些事不说你大概也知道——京师盛传‘二龙抬头’,两府相争已是摆在明面上了。现在朝中上下个个都在分边站队,大兄不过是站在景府一边,你今日见到的那些人,都是替景府跑前站的!”

    徐九所说的“二龙抬头”,是指景王和端王两位皇子同时放弃蛰伏,释放出了争夺储位的野心。

    两府相争说的自然就是景府和端府在储位上的争夺。

    梁叛不动声色地吃了口茶,问道:“景王的《制倭十策疏》,眼下发酵到甚么程度了?”

    徐九对他知道“制倭十策疏”这件事倒并不感觉惊讶,神情略显无奈地道:“皇上倒是没有表态,但不反对也算是一种表态了。内阁又是庞翀把持,庞翀很早便支持景王了,既然宫里不反对,内阁当然全力推行,总之声势很高。反观端府这一面,在这件事上几乎没有多少声音。”

    “你站端府这边?”梁叛半开玩笑地问了一句。

    谁知徐九很认真地点点头,而且反问了一句:“梁叛,你有没有想过,要站在哪一方?说实话,上次你出事,我没有救你,是因为当时的你连站队的资格也没有。但现在你完全有这个分量……”

    梁叛笑着打断了他:“我对站队没兴趣,我觉得这事儿挺幼稚的,而且很无聊。至于上次那件事……”他看了徐九一眼,淡淡地道:“我不怪你,不过话说回来,你出手也未必救得了我,但你不出手,我也活下来了。”

    徐九沉默无言。

    其实梁叛能猜得到,徐九手里肯定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实力,否则也不会成为端王放在南京的一步棋,戚继光也不会托自己来见他——戚继光在桃渚所写的那封信,便是指明送给徐九的。

    徐九公子神情略显尴尬,但还是打算再作一次努力,他十分诚恳地道:“景王虽然势大,但与端王相比,心胸、气魄皆落下成,况且端王仁厚,景王在有些事情上,表现得过于急躁薄情了。”

    梁叛笑道:“我都说了,我对站队没兴趣,两位皇子性情如何,与我半点关系没有。你们做事讲价值,但我只问对错。所以我虽然并不打算站谁的队,但在景王《制倭十策疏》这件事上,我愿意帮你们出点儿力气。”

    徐九诧异地问:“为何?”

    “因为我觉得《制倭十策疏》不对啊!”梁叛摊开手,无奈地道:“不是说了么,我只问对错。”

    徐九狐疑地盯着他看了片刻,似乎想要确认他说的话到底是不是出于真心。

    其实如果真要梁叛选个立场,他当然愿意选择端王,但不是因为端王本身如何,而是因为阿庆。

    他坚信阿庆未来会是个好皇帝,他相信冉清,也相信自己。

    他和冉清始终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阿庆的思想,这个孩子的聪慧和悟性出人意料,拥有着勇敢和坚强的天性,也已有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包容的个性,以及全然高过侪辈的境界和眼光。

    梁叛相信阿庆是那个“破局”的人选——身在腐朽,却能打破陈旧体制的桎梏,这一点即便是再英明的皇帝、再贤能的臣子、再英勇的武将也无法做到!

    这是时代的局限所造成的,就像再完整、再厚重的黄册,也无法媲美一张带有磁芯的身份证一样。

    梁叛从来不认为自己可以依靠穿越来变成甚么一品贤相、不世神将,这种角色再强大,最多也只能将这个时代推到封建制度的顶点,等自己一死便迅速衰落、打回原形。

    那没有意义。

    况且这种事有张太岳来干足够了。

    梁叛从衣兜之中取出两样东西,一样是戚继光的信,其实也是一封奏疏,名为《抗倭六谏》,其中写明了如何依靠大明自身的力量对抗倭寇,一共六条,分条阐述得十分清晰,各种困难和解决之道也一一写明,可以说考虑得十分周全。

    主要思路还是分化击破,和海上主权。

    梁叛已经细看过了,和自己所写“出使日本所见及抗倭要略”中后半部分的“抗倭要略”的核心思想几乎不谋而合,只是在具体的策略上各有不同。

    他个人认为戚继光的方式是最切合实际、可行性最高的。

    端王一系之所以至今没有动静,正是因为他们无人能够拿出一份可以与《制倭十策疏》相抗衡的大方略,现在戚将军的这份奏疏,正是端王一系迫切所需的东西。

    徐九公子拿到《抗倭六谏》,长长松了一口气,但同时又有些遗憾,因为光有这一份东西,只能对《制倭十策疏》中联佛抗倭的内容进行反驳,而无法完全取而代之。

    景王的《制倭十策疏》是一份长远的攻略,不但涉及眼前的倭患,还有铲除倭患以后与佛郎机之间的长久联盟策略,这一点是《抗倭六谏》所不具备的。

    但当梁叛交给他另一样东西,也就是他自己所写的“出使日本所见及抗倭要略”,以及这两天刚刚赶出来的《从佛郎机国石竹商会及明国远征军所窥见的西洋强盗的狼子野心》后,徐九公子飞快地看着,渐渐瞪大了眼睛。

    喜欢锦衣大明请大家收藏:(m.biqigewx.com)锦衣大明笔趣阁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