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谋伐 > 正文 第七章 大汉忠臣董仲颖
    四人商量好计策,陆续分道离开。

    阎忠回去之后,第二天董卓就召见他与李儒议事。

    厅堂之中,董卓面无表情地坐在席上,这次他请辞骠骑将军,满朝文武纷纷赞成,很多人请求要将他调离洛阳,去外地讨伐叛乱。

    董太后倒是信守承诺,让他担任太尉,但暗地里,却笼络关中豪强等人,赏赐他们官职,调派他们的位置。

    分董卓的权力,董太后几乎已经不加掩饰,不仅将董承升为骠骑将军,还令关中豪强听命于他。

    要知道,原本董承的实力已经不弱,掌控南军两万多人,曹操等人尽在他麾下,又执掌宫廷宿卫,总兵力接近四万人,比之现在的董卓还要强大。

    若是关中豪强也依附于董承,那么董卓麾下兵马,就只剩下自己的西凉军与一部分并州兵,总共不过一万多人。

    而董承吞并了关中豪强的兵马之后,一跃就有六万多人。

    如此削弱董卓,董太后打的什么心思,几乎已经不用董卓手下的谋士去提醒,用脚指头都能想到。

    到时候难道会放弃一个麾下有六万多士兵的亲侄子,让一个麾下只有一万士兵的远房侄子当统领天下兵马的大将军吗

    怎么想都知道不可能。

    所以董卓很清楚,自己当初抱有的幻想以及董太后的承诺,都会如清晨的露珠一样,变成梦幻泡影。

    自己那远房便宜族姑母。

    这是要食言而肥,根本没打算立他董卓,而是要偏袒自己的亲侄呀。

    想到这里,董卓的脸色就更加严峻,粗着气对手下两大谋士说道“诚汉,文优,你们到底想到了对策没有”

    李儒顶着一对黑眼圈,沉吟道“明公,我想了一夜,若要动手,只有从内部与外部两个方向考虑。”

    “内部做何解,外部又做何解”

    董卓问道。

    “内部,自然是从皇宫里找突破口。”

    李儒说道“我想了很久,做这种事情,只能让太皇太后身边的人去做。可她身边之人并没有我们的人。原本我以为皇宫内部铁板一块,却又忽然灵光乍现,想起了一个人。”

    “谁”

    “何太后。”

    “她”

    董卓思索道“你说的对,在皇宫中,也就只有她巴不得太皇太后死。可是何太后就是我当初向太皇太后建言废帝,她才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恐怕也是恨不得我死,文优觉得,她会同意这件事情”

    一旁的阎忠颇为惊讶地看了眼李儒,没想到他跟陈暮一样,也看出了何太后这个关键点。

    看来英雄所见略同呀。

    不过仔细一想,想到何太后身上倒也不算太难。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而整个皇宫之中,就只有何太后是董太后的敌人,还是多年仇敌,互相都巴不得对方死的那种。

    李儒跟陈暮一样,同时想到她身上去,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我也不知道她会不会答应,不过试试就知道了。”

    李儒抚摸着下巴山羊胡,笑着说道“永安宫位于皇宫东明门外,由城门校尉把守,不似皇宫那般戒备森严,我们可遣人进去一探,不告诉何太后底细,只问她答不答应,若是愿意助我们一臂之力,那就最好,若不愿意,也不会暴露我们底细。”

    其实在董卓想来,一个被废掉的太后能有什么用处

    无权无势,又没有法接近太皇太后。

    但有办法总比没办法强,勉强点点头道“那就按照文优的法子做,诚汉,你有何想法”

    目光看向阎忠,眼中充满希翼。

    阎忠苦笑道“其实我跟文优的想法一样,只能将从何太后身上想办法。”

    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一般想从内部攻破,收买内应间谍,是一个长久的工程。

    比如你看中某个人,想收买他,你就得了解他的喜好,他贪财,就给钱,好色,就给美女,投其所好,总归得一步一步来。

    可时间紧急,大差不离也就这一两个月的事,董卓哪有那么多时间慢慢收买董太后身后的人

    所以只能找现成的,无比憎恨董太后的人。

    而宫里头最恨董太后的人是谁

    可不就是何太后吗

    因此李儒陈暮想到何太后,并不是多么聪明的选择,而是唯一的选择。

    不过陈暮的优势在于,还有个王钧帮忙出主意。

    作为熟知宫廷内部情况的常侍宦官,王钧在除了何太后以外,还提出了一个关键人物郭胜。

    这就是强于李儒的地方。

    听到阎忠跟李儒的想法一样,董卓失望地道“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他总觉得何太后有点不靠谱,一个失势的太后,还怎么去下毒

    李儒说道“何太后毕竟在宫里那么多年,也许能够想到一个比我们想得更好的办法。我们只需要找到她这个关键人物,具体实施,就得她由自己来负责。我们只需要答应她,如果她能成功,我们就扶持她上位,帮助弘农王复辟。我相信以何氏的狠辣与贪婪,必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阎忠补充道“何太后与董太后不和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董太后又废掉了何太后之子,立陈留王为帝,如果能够杀死董太后,重新扶持自己的儿子上位,她恐怕一万个愿意,这一点倒不用担心,而且我听闻郭胜还活着,她也不是完全没有人可用。”

    “郭胜”

    董卓细细回想了一下,试探道“十常侍”

    “是。”

    阎忠点点头“此人是何进同乡,当年何太后入宫,就是他举荐。如今郭胜在内省为太官左丞,负责膳食。”

    董卓眼睛放光,连连点头“这倒是个关键人物,若是他来下毒,机会很大。”

    “可惜自始至终,我都觉得下毒的风险太大了。”

    李儒叹息了一声“毒药味道很重,难以被掩盖,即便能找到合适的去下毒的人,成功的可能性也太小。所以我认为,从内部攻破不应该报太大希望,主要还是以外部为主。”

    “也不尽然。”

    阎忠微微一笑,取出两瓶毒药“此两种毒药,一者为慢性毒,二者为急性毒,可以参杂在香料,食物当中,而且味道并不浓郁,难以察觉。”

    “哦”

    李儒对毒药很有研究,听到这毒药味道并不浓郁,惊讶地道“此药毒性如何诚汉兄是从哪里弄到的”

    “这是西域奇药,产自身毒,仅仅只需要一滴,就能杀死数人,毒性极为猛烈。是当年我从一个西域朋友那要来,价值不菲,一流百金,为我压箱底的宝贝。”

    阎忠大方介绍。

    一流就是八两,二流就是一斤。所谓的半斤八两,按照汉朝的计量单位来算,都是一流。

    而阎忠口中的身毒就是印度。

    早在西汉时期,汉朝就已经与印度有来往,包括后汉书当中,对于东南亚、西亚等地区就已经有了明确记载。

    其中不仅记载了印度,甚至还记载了古罗马帝国。

    如后汉书西域传中就有“甘英穷临西海而还”的说法。

    西海,就是今天的波斯湾。

    当时甘英的使命就是出使“大秦”,也就是古罗马帝国,最终到达波斯湾,在今天的伊朗一带受阻返回。

    因此很多人以为古代王朝封闭,实际上秦汉时期对世界就已经有初步了解。

    中国人的冒险基因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由西域的丝绸之路,向着欧洲进发,开始探索整个世界。

    真正闭关锁国,搞封闭主义的,是清朝。

    后来野猪皮因为自身的愚昧,使得中国遭受了极为屈辱的近代史,让列强无不怀念我大清,也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事情。

    阎忠将这些毒药的来源说成是西域,一来让人没法查验,二来增添了几分神秘感,给予董卓和李儒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李儒接过药瓶,看着这个小瓷瓶,同样保持着怀疑地态度问道“一滴杀死数人砒霜也不过如此,毒性真的有这么猛烈”

    阎忠笑了笑“诚汉兄若是不信,可以亲自试一试。”

    “那我闻闻。”

    李儒非常作死地打开青化物那瓶闻了一下,顿时只觉得一股杏仁味扑鼻而来,整个人头晕目眩,心跳加快,连忙将瓶口封住,喘着粗气道“好厉害的毒,我也曾研究毒药,从未见过如此奇毒,只闻一点点气味,就让我感觉要窒息。”

    差点试试就逝世。

    “此药可参杂入香料当中,慢慢浸入人体。若是明公购置珍贵的西域香料进献给太后,让太后每日熏香,不出数日,当毒气入体之日,便是太后身死之时。”

    阎忠微笑着介绍。

    董卓满意地点点头“好药。”

    “而这一瓶,便是快速致人死地的毒药。”

    阎忠又介绍那瓶夹竹桃毒,说道“倒进一滴入食物里,不仅味道很淡,且可以迅速致人于死亡,实在是居家旅行,杀人灭口的良药。”

    李儒听到这两瓶药的药性,高兴地道“有了这两瓶药,那我们可以制定的计划就多了几个,选择的余地,也多了几分。”

    董卓吩咐道“那这件事情,由你们来制定具体的计划,要我做什么,尽管开口,此时就拜托给二位了。”

    “唯。”

    “都是为明公效力。”

    两人同时站起来向他行了一礼。

    礼毕之后,李儒才又道“既然是明公所托,那内部攻势,就由我和诚汉制定计划,接下来说说外部攻势。”

    “文优请说。”

    董卓双手往下按了按,示意他们坐下来说话。

    “董承每日住在皇宫里,牢牢把持着皇宫禁卫,南军则主要由几名校尉统领。所以皇宫的守卫并不是特别森严,只有虎贲军羽林卫加上禁宫宿卫,总计不到万人,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北宫,约有五六千人。”

    李儒又坐回席上,侃侃而谈“如果我们要行事,就必须要做最坏的打算,那就是再来一场宫门之变。如果能够攻入皇宫,以武力控制住皇宫,那才是最好的结果。”

    以武力攻取皇宫

    阎忠心道李儒这货真是个狼人,比狠人还多一点。

    这事当初窦武干过,现在袁绍也干过。

    不过他俩都被赦免无罪。

    事实上一开始他们也都被定性为造反谋逆。

    可窦武陈蕃被天下人敬佩,民间风评上根本没人说他们是逆贼。

    至于袁绍。

    还是那句话,人家有好家世啊。

    你董卓一没好名声,二没好背景,居然妄想学窦武袁绍

    谁给你的勇气

    当然,阎忠这些话都在心中腹诽,肯定不能明说。

    但董卓也不是傻子。

    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跟自寻死路有什么区别

    因此董卓诧异道“真的要出动军队吗可窦武袁绍发动宫门之变,是以诛杀宦官为借口,如今没有宦官了,我还能找什么理由”

    李儒微微一笑“理由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董卓道“文优不妨明说。”

    李儒看向永安宫的方向,淡淡地道“何太后与弘农王的诏书,就是最大的理由。”

    又打上废后与废帝的主意了

    阎忠大抵也猜到了李儒是什么意思。

    别看刘协上位有董太后背书,一切似乎来得名正言顺。

    但实际上当时的人心目当中的正统皇帝,还是刘辩。

    无它,就因为他是先帝皇后所生的嫡长子。

    嫡长子制度在汉朝已经根深蒂固,不止是皇室,诸侯王国也是如此。

    在推恩令出来之前,嫡长子几乎是真正的含着金汤勺出生。

    一个王国所有财产,包括王位继承,都属于嫡长子。

    即便是有推恩令出来之后,嫡长子依旧能分得大半的财产,次子和三子分小半的财产。

    因此即便是当初刘宏想要立刘协为太子,也是困难重重,阻力非常大。

    而董太后虽然借着宫廷之乱,利用董卓和董承掌控了兵权,趁势废掉了刘辩,立了她最心爱的孙子刘协为皇帝。

    可天下明眼人都知道,刘辩才是正统。

    这一点没有任何争议。

    包括后来朝代修史,刘辩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也远远高于刘协。

    至于后来为什么刘协会被承认,那是因为刘辩死了,被董卓派李儒下毒给弄死。

    在刘辩死后,刘宏就只剩下刘协一个儿子。

    如此那些古板守旧的官僚士大夫集团,也只能捏着鼻子承认刘协的正统地位,然后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可现在刘辩还没死呢。

    所以目前的情况是,所有人都承认刘辩的合法性。

    在心目当中,反而刘协的帝位来路不正。

    众人明面上不说,只是摄于董太后的权势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在董太后废帝之时,依旧有一部分正直的士大夫反对她的原因。

    包括陈暮当时为什么要那么做

    还不是为了迎合主流思想,做的一个政治作秀,以此来攫取名望。

    而现在。

    李儒却又打上了何太后与刘辩的主意。

    这对母子的命运与身世,已经到了非常坎坷的程度,相当可怜。

    “何太后与弘农王”

    董卓不太明白李儒的意思,问道“关他们什么事情”

    “文优的意思是,让明公以帮助弘农王复辟的名义,带兵入宫去。”

    阎忠瞥了眼李儒,淡淡地道。

    李儒这个人,跟董卓简直是天生一对,两个人都没有底线可言了。

    “如今天下人都很可怜弘农王母子。”

    李儒却盯着手中的毒药,眼眸中露出奇异的光芒“弘农王嫡长子继承皇位,本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却被董太后无故废除。天下人虽然表面不说,但心里都有怨气。若这个时候,董太后再无故鸩杀何太后的话”

    鸩杀何太后

    阎忠只觉得不寒而栗。

    李儒这人跟陈暮比起来,怕是也相差不了多少了。

    “文优要是早这么说,我便早明白了。”

    董卓眯起眼睛,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弘农王本就无错,无故被废,天下人心有怨气。若是因为何太后当年无故鸩杀王美人,再加上先帝遗诏,勉强能说得过去的话。何太后与弘农王俱都被废,也算是弥补了何太后当年犯的错误。可此时何太后再被鸩杀,让本就十分可怜的弘农王又失去了他的母亲,显然说不过去。”

    “不错。”

    李儒点点头“这样世人的怨气必然会很大,而且明公莫忘了,董太后这次诞辰,还强令各地方郡县献上无数金银珠宝,搜刮地方百姓,若董太后鸩杀了何太后,群情激愤,届时明公再取出弘农王与何太后的诏书,以何太后遗诏的名义杀入皇宫,那样天下可怜这对母子的人都会支持明公,明公罢黜董太后与陈留王,又扶持弘农王复辟,加封太师,把持朝政,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关于董太后对钱财的贪婪只在汉孝康帝刘宏之上,绝不在康帝之下。

    包括借自己过寿之名,大肆敛财,也是写在史书里的事情。

    所以事实上包括满朝百官在内,都非常厌恶董太后。

    因为董太后如今掌权之后,跟当初的汉孝康帝没什么区别,依旧大肆敛财,买卖官职,勒令各地上供财物。

    因此,不管是从士大夫阶层的利益出发,还是可怜何氏与弘农王母子的角度出发,以及坚定的正统支持者出发,朝臣估计都不会反对弘农王忽然复辟。

    只是关键在于,之前董卓可是废帝先锋,是董太后的拥护者。

    结果一下又变成弘农王的簇拥,废帝复辟的提倡人,这反复横跳的本事,估计会让世人都傻眼。

    当然。

    李儒还是帮董卓找了个借口。

    那就是以何氏的死,来换取一个反对董太后的理由。

    再加上世人还是支持刘辩的人更多一点,更加认同刘辩的正统,到时候即便董卓干出先废帝,再帮废帝复辟这种离谱的事儿,估计大家伙也都会捏着鼻子认下。

    董卓被这么分析之后,只觉得茅塞顿开,拨云见日,桀桀怪笑了一声,低声道“桀桀那是当然,弘农王本就是正统,拿回属于他的皇位,理所应当我董仲颖,可是大汉最忠诚的臣子,自然要助弘农王一臂之力”

    大汉忠臣

    阎忠脸色微变,只觉得头皮发麻,脚底升起一股凉气,又怕董卓察觉出他有异,连忙低下头行礼“明公为大汉江山摩顶放踵,死而后已,当为百官楷模,天下楷模。”

    “哈哈哈哈,我有文优诚汉,何愁不能振兴汉室江山”

    董卓哈哈大笑,眉目间露出残忍的神情。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谁敢阻挠我登上人臣之位的极点,谁就是我的敌人。

    即便大家都姓董,都是仲舒公的后人。

    可谁让你言而无信呢。

    我的好姑母。

    董卓的眼眸,已经变得愈发的阴冷。

    那双闪烁着寒芒的眼睛里,露出了诡异的红光。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