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谋伐 > 正文 第十章 掌控舆论的优势
    一口薄棺材,如果不在意材料、外观,随便削些木材,用钉子钉起来就行。

    甚至钉子都不用,由于秦汉时期民间铁料缺乏,所以木匠自有一套办法,利用卯榫结构,设置巧妙机关,将木材器物组装即可。

    阿大阿二兄弟的祖上几代都是木匠,虽然参了军,但手艺活还是没落下,很快砍了几颗大树,造了口棺材。

    棺材很轻,也没有涂漆,并非专业工具打造,所以看着外形极为粗糙,但陈暮无所谓,只要是口棺材,能代表它的意义就行。

    打造好之后,大队继续前行,沿途一路上,到处都是抓捕百姓的曹操士兵。

    骑兵卷起尘烟滚滚,不需要派人去通报,早有斥候告诉了曹操。

    沭水河畔,曹操大军安营扎寨,他们建造了大量浮桥,过河之后,几番攻城,都没有攻破。

    因此曹操思虑再三,最终选择了震慑陶谦的计划,抓捕百姓,于城前斩杀。

    只是万幸的是,这个计划还未开始,陈暮就已经快马抵达。

    曹操得知消息后,带着曹仁曹洪程昱陈宫及亲卫数百,轻骑赶来迎接。

    夏风吹拂,远方田园粟苗成熟,迎风飘荡,却无人收割。

    官道上无数百姓被押着,如溪流一般汇聚向曹营,再过两日,他们就要被送到郯县城下砍头。

    小山坡上,曹操的长袍在风中猎猎作响,狭长的眼眸眯起来,俯瞰旷野,只见远方骑兵浩浩荡荡,排山倒海般涌来,似乎有惊天的气势。

    一个“陈”字大旗竖着,最前面的那一匹快马如一团紫云般冲刺在最前头,世间仿佛有了一团幻影,势如闪电。

    看到那奔腾如地龙翻身的铁骑大军,曹操的眼中不由露出一丝艳羡。

    当年西凉铁骑名震天下,就连公孙瓒的幽州骑兵都逊色几分,正面对抗中只能以量取胜,唯有刘备和陈暮的亲卫玄甲重骑能够与西凉军分庭抗礼。

    这一千骑兵人数不虽然多,但人铠马具全副武装的战力,可堪比一万步兵,在战争中能起到极大的作用。

    什么时候,自己也能有这样一支铁骑

    曹操在心中恍惚出神。

    过了片刻,玄甲重骑已经抵达山下,曹操下了坡,看到最前面的陈暮,催促着绝影上前,笑呵呵地扬声道“子归你来迟了。”

    其实曹操嘴上笑嘻嘻,心里,眼看自己屠县震慑陶谦的计划即将完成,没想到着陈子归来得这么快。

    陈暮却板着一张司马脸,等到近前,忽然放声大哭“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曹操“”

    曹仁“”

    曹洪“”

    程昱“”

    陈宫“”

    “额”

    曹操有些摸不着头脑,左右看看,见程昱陈宫等人也是一头雾水,满脸疑惑。

    谁也不知道这是什么状况。

    等陈暮表演了一会儿,曹操才迟疑许久,不解问道“子归,你这是在哭甚”

    莫非是太想自己了

    自己跟陈子归交情有这么好吗

    曹操心里嘀咕。

    哪料到陈暮嚎啕道“孟德兄,我是为你哭呀。我知你命不久矣,因而悲恸万分,哀伤落泪。”

    咚。

    黄忠催促着马越众而出,他双手上举,竟是硬生生以自己的力量扛着两三百斤的棺材骑在马上,重重地往地上一丢,发出沉闷的声音。

    曹操的脸色顿时变了,曹仁曹洪等人瞬间也是竖眉瞪眼,程昱和陈宫则是略微疑惑,不明白这闹的是哪一出。

    现场气氛紧张起来,两边的士兵,都悄无声息地将自己的武器牢牢握在手里。

    七月流火,烈日炎炎。

    众人鸦雀无声,谁都没有说话,唯有马匹原地踏了一下蹄,或是打了个响鼻,打破这丝沉寂。

    许是感觉到空气里的躁意,过了许久,曹操才深深呼了几口气,脸色平静下来,缓缓说道“子归,这是何意

    陈暮摇摇头“孟德兄还不明白吗我是在劝你当及时悬崖勒马,不要在死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简单来说,别作死了。

    曹仁大怒道“陈子归,你是在咒我从兄死”

    陈暮一脸无辜道“子孝,我一片好心,你怎么能这么说我。”

    “呵。”

    曹仁冷笑起来“一片好心那这口棺材又是何意”

    陈暮淡淡地道“自然是等孟德兄去世之后,用来装殓尸体。你们看,这棺材还是滑盖的,届时还能推拉以瞻仰孟德兄遗容。”

    “你”

    曹仁曹洪当时候就把刀抽了出来。

    蹭蹭蹭。

    黄忠阿大阿二张龙赵虎以及身后大量骑士同时抽出武器。

    曹操是听说陈暮来了,特意来迎接他的,所以没有带多少人,只有数百人,真打起来,肯定占不到便宜。

    更何况他的亲卫有不少都没有骑马,战将不过五六人,如何比得上人家千名战将级的骑兵

    因而见陈暮的人面色不善,曹操也心中打鼓,可碍于颜面,一时间竟没有服软。

    双方僵持,剑拔弩张,似乎随时会打起来。

    正在这个时候,远处官道上,一匹关中黑色小毛驴踩着轻快的步子,蹦蹦跳跳地跑过来。

    驴上有一白衣儒生,年约二十上下,长得剑眉星目,仪表堂堂,侧坐在驴上,腰中别着个酒葫芦,在小毛驴蹄子哒哒哒的声音中,慢慢地来到众人面前。

    “明公”

    郭嘉跳下小毛驴,先向曹操行了一礼。

    曹操见到他,脸色缓和下来,点点头“嗯。”

    “光禄大夫”

    郭嘉又面向陈暮行了一礼。

    陈暮眼珠子转了转,饶有兴趣地看着他,也回了一礼“先生好。”

    “看来光禄大夫是知道了”

    郭嘉反问。

    “倒是还不知道先生身份。”

    “在下郭嘉郭奉孝。”

    “颍川郭氏”

    “不过是破落的支族而已。”

    “先生说笑了。”

    陈暮笑道“郭氏精通小杜律,以法学传家,自先祖弘后,数世皆传法律,子孙至公者一人,廷尉七人,侯者三人,刺史、二千石、侍中、中郎将者二十余人,侍御史、正、监、平者甚众,乃高门大族也。”

    郭嘉连连谦虚道“过誉了,郭氏再是如何,又如何比得上光禄大夫祖上曲逆侯奇谋定江山,先助高祖得天下,又除吕氏之患,开创大汉数百年基业”

    “呵呵。”

    陈暮笑而不语。

    郭嘉便问道“只是嘉有一事不明。”

    “先生请说。”

    “光禄大夫是如何得知嘉的存在”

    听到这个问题,陈暮沉吟道“孟德兄麾下谋士,我素有所知。戏贤戏志才,颍川人也,擅以阳谋立世,极少阴诡之道。程昱程仲德,东郡人也,擅长兵阵战事,狠辣有余,仁德不足。陈宫陈公台,东武阳人也,虽有智计百出,却不谙人心。孟德兄也是才高出众,可那封书信深谙人心之道,若是出自孟德兄及几位大才手笔,我是不信的。所以我大胆猜测,孟德兄必然新得了一位极善于把控人心的谋士,我虽不知道此人是谁,但在信中诈一诈孟德兄,还是很简单。”

    “原来如此。”

    郭嘉表面不动声色,暗地里却是惊涛骇浪。

    陈暮如数家珍,将曹操麾下几位谋士的性格特点说得明明白白,像是他们肚子里的蛔虫一样,这份了解程度,确实让他感觉到心惊胆战。

    “哼。”

    程昱冷哼一声道“我早听闻青州军情司无孔不入,今日倒是见识了,你早就调查过我们。”

    陈暮摆摆手笑着说道“诸位皆是各州郡有名的名士,得知诸位大名之后,差人去各郡县找乡人随意问问,倒也问得清楚,毋须特意去调查。”

    几个人都翻起了白眼,底裤都快查出来了,还说不是特意

    “明公。”

    郭嘉岔开话题,对曹操说道“光禄大夫乃是大客,为何一直在此,不迎进营中”

    曹操眉宇间闪烁过一丝杀意“是啊子归,不如随我进营”

    “算了吧。”

    陈暮嗤笑道“我这人比较怕死,所以出门都最少得带着一千骑兵走,怕进了你的营寨,我就出不来了。”

    “哦”

    曹操试探道“子归莫非真要在此与我相残”

    “相残”

    郭嘉故作不知地道“光禄大夫,这是”

    陈暮指着地上的棺材笑呵呵地道“来给孟德兄送一份礼而已。”

    郭嘉一脸疑惑“光禄大夫缘何如此呀”

    “先生不知道”

    “不知道。”

    “看来先生也是位装糊涂的高手呀。”

    “嘉不明白光禄大夫在说什么。”

    “哦”

    陈暮调侃道“以先生之才,难道猜不出来吗”

    “哎呀。”

    郭嘉忽然一拍脑门“是份大礼呀。”

    “”

    曹军众人一个个都不知所措。

    陈宫程昱面面相觑。

    曹操人都傻了。

    给自己送棺材,也是大礼

    要知道,古代是没有送钟咒人死这一说。

    因为汉朝并没有钟表,所以也没有送终这样的含义。

    而且古时候送终,都是儿子,或者入室弟子,才有资格去送终。

    像养老送终这个成语表达,大多就是表达子女的孝顺。

    因此说起来,陈暮要是真给曹操送个钟,都不知道该说是在骂曹操,还是在骂自己是曹操的儿子。

    但棺材自古就有,给人送棺材的意义是什么自然不用多说。

    所以曹操很生气,只是碍于和陈暮的距离太近,敌人较多,一直没有发作而已。

    结果郭嘉现在却说这棺材是份大礼,怎么能不让他心中疑惑

    然而陈暮却哈哈大笑了起来“先生真是位妙人,一点就透,我的一片好心,先生应当可以理解了吧。”

    郭嘉又拱手道“多谢光禄大夫明言,只是嘉还有一事不明。”

    “请说。”

    “可否借一步说话”

    “当然。”

    陈暮点点头,伸出手“请。”

    二人便骑着马,骑着小毛驴,沿着官道往不远处的小山坡上走去。

    两边的士兵都看着他们,众人举目眺望,就看到二人说说笑笑,仿佛多年未见的老友,一时间竟似乎十分投缘。

    “光禄大夫起于微末,闻达于诸侯,自黄巾起,纵横天下,所向睥睨,真乃不负大丈夫之志。”

    “哪里哪里,我虽然年长奉孝几岁,可今日见奉孝,才知晓人中龙凤是何意。”

    “光禄大夫之才,嘉不及万一也。”

    “呵呵,这里就咱们两人,奉孝若是有意,称我表字即可。”

    “那便恕嘉无礼了,子归兄。”

    郭嘉一路奉承,嘴上说着,眼睛却细细地在观察陈暮的表情。

    作为一名出色的心理学大师,不仅言语能力极为优秀,而且还会察言观色的本事,通过一些微小的细节,就能摸清楚一个人的性格脾气。

    比如郭嘉曾经在袁绍身边待过,见识过袁绍偏执、好面子、过于自负、生性多疑、犹豫不决等等性格,后来在官渡之战前夕,果断分析出了十胜十败的理论,为曹操增添信心。

    陈暮熟知郭嘉的一生,自然很清楚他的本事,就一直保持着笑眯眯的表情,对郭嘉说道“奉孝,你看了我那么久,看出了些什么吗”

    郭嘉被识破,倒也不觉得尴尬,说道“子归兄有些不高兴。”

    “哦”

    陈暮故作不解道“我明明笑得很开心嘛。”

    郭嘉认真道“嘉曾经观人笑,发现如果一个人真诚地微笑,眉毛会稍稍倾斜,两zhuo稍稍提起紧缩,而假笑则不会。”

    就是人的两面颧骨,人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很难掩饰。真笑的话,颧骨会不自觉地缩起来,而假笑,也就是所谓的皮笑肉不笑,因为难以主动控制颧骨,所以有人心观察的话,还是能够看得出来。

    陈暮感叹道“你这人倒确实是天纵奇才也,不仅智谋卓越,还善于把控人心。曹孟德有你,确实是如虎添翼呀。”

    郭嘉谦虚道“比不得子归兄,扶刘玄德于微末,起关张于草莽,自方为能臣之所极也。”

    “呵呵。”

    陈暮笑了笑说道“我知道你的疑问是什么,我可以告诉你,青州现在有一样东西,叫做印刷。不知你可曾听闻书本,又可曾听闻当年讨董记一夜名传天下”

    “原来如此。”

    郭嘉这才知道原因,摇摇头道“若是如此,曹公确实不能屠戮百姓。”

    “当年讨董记一书,能给曹孟德冠以君子之称,它日一篇屠城记,亦可让他的恶名传遍天下。”

    陈暮说道“虽然大部分百姓不识字,可天下豪强世家成群,麾下田奴徒附无数,若他们知道曹操的残暴,难道就不会担心自己被杀,不担心自己的田地奴仆被掠,一旦在士人中流传,曹孟德可有人心归附焉”

    郭嘉一时沉默。

    陈暮又道“如今洛阳伯安公为天下共主,伯安公素来仁爱百姓,我兄刘玄德亦是以民为本。若他们知道曹操屠县,必然动怒。洛阳一道诏书,青州一纸讨伐,再有孙坚为盟友,曹孟德这是自寻死路呀。”

    “我明白了。”

    郭嘉点点头,认真地对陈暮拱手一礼道“多谢子归兄相告,曹公险些铸成大错矣。”

    古代屠城,虽然被冠以残暴、嗜血、凶恶等等象征。

    但要考虑到信息传播速度。

    在口口相传的年代,曹操屠了徐州,除了让徐州附近的百姓知道以外,关中、河北、江东、川蜀等地,甚至可能要几年乃至十几年后才知道这事。

    像曹操屠邺城的时候,也不过是让冀州动荡,信息只能通过迁徙的百姓去传播,可古代百姓迁徙,哪有那么简单。

    除了衣冠南渡,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大多数百姓,都不想离开家乡。哪怕他们听说了敌人可能会屠杀他们,可他们大部分人还是会心存侥幸。

    所以别看曹操屠城屠的厉害,杀了徐州几十万百姓,可影响力也只能在徐州附近传播,根本不可能传得太远。

    但现在不同。

    一旦曹操敢干,那么陈暮就会立即传信去青州。刘备又会给洛阳上书,刘虞对百姓极为仁爱,他若是知道,必然震怒。

    到时候再让郑玄蔡邕以及孔融这些名闻天下的大儒再写一篇屠城记,曹操的名声肯定会臭到家。

    如此一来,影响力就不止是在徐州,整个天下在几个月内,都会知道这件事情。

    而且曹操还会受到刘虞的责问,像陶谦现在一样,被朝廷公认罢免州牧,拿去洛阳问罪。

    若是赖在位置上,同样跟现在的陶谦一样,要受到青州、豫州一起攻打。

    那时曹操就只有一条路,学袁术陶谦袁绍刘焉等人一样,公然反对洛阳朝廷,也就是所谓的造反。

    毕竟现在也不是历史上挟天子令诸侯的时候,刘虞也不是汉献帝,他是有一定自主权力的。像洛阳的兵马刘虞就能调动,甚至他的圣旨诏书对刘备孙坚这样忠于朝廷的人还能起作用。

    因此简单来说,目前的曹操郭嘉程昱陈宫等人,还完全没搞明白现在的状况。

    他们还以为做了坏事,会由于没有传播渠道而不被发现。却不知道,青州已经有了印刷术,只要他们敢干,刘备就敢马上揭发,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

    这就是掌握舆论的优势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