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谋伐 > 正文 第八十一章 在广陵画上一个圈
    一夜之间,张允营寨就换了主人。

    刘备派典韦前去处理后事,投降的投降,俘虏的俘虏,除了起事的众人以外,都被暂时看押起来。

    范虎李阳霍笃等人被刘备亲自召见,勉力了一番,    等战争结束后,再论功行赏。

    虽说朝廷实行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但并不是立即就给予奖励。

    因为战争还在继续,不可能现在就大肆奖励,所以往往是采取先记录在案,等战争结束后再统一发放的策略。

    这是陈暮定下的规矩,除了方便统计以外,也有利于经济发展,促进商业繁荣。

    毕竟只有战争结束之后,    把钱奖励给士兵们,士兵们才有钱有时间出去大肆撒币,现在就发钱的话,让他们去战场上花钱吗

    万一战死朝廷还得把他们身上的钱收集起来,再另外造一个册子,把他们的钱送给他们的家属,非常的不方便。

    因此战场上的士兵一定要口袋空空,打完仗的士兵再口袋饱饱,这才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经济繁荣。

    张允被生擒之后,整个曹操的营寨就彻底被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围起来,围了个水泄不通。

    刘备采纳了贾诩和荀攸的建议,采取了攻心战术,利用投石车将大量传单投入曹营当中,传单内容先是表明孙策和张允已经败亡,曹操孤立无援。

    然后再告诉大家朝廷对待俘虏的政策,保证只要曹操投降,    造反之事既往不咎,    士兵皆有田土安置,    朝廷绝对不会赶尽杀绝。

    当然,考虑到几乎九成以上的士兵都是文盲,刘备又派出了喊话团队。

    利用堆积土山稳固前进,在曹营二三十多丈外修建大量土山和高橹,居高临下,让声音洪亮的士兵用大喇叭二十四小时喊话。

    按理说到了这个距离,已经是曹军的弓箭射程范围内。可人家土山上全是木幔,曹操的投石车早就被人家的投石车砸了个稀巴烂,弓箭无用,根本无法阻拦朝廷军。

    现在人家跑到了自己应在二三十丈外,也就是四五十米的样子天天往营寨里喊话,几乎是被人家掐着脖子逼他们听,这让曹操倍感屈辱。

    可他也没什么办法,用弓箭,人家挂了木幔。用投石车,他投石车早没了,完全没有反制手段,只能听之任之。

    曹军主将营寨内,    众人静坐,    场内气氛都十分凝重低落与沮丧,    没有一個人说话,全场默然。

    谁都知道现在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外无援军,内部军心不稳,朝廷几轮攻势,皆打中要害,很多士兵都是战战兢兢,士气大跌,早就没有了战斗意志。

    这仗再打下去,也不过是自寻死路而已。很多将领心中都很清楚,如今唯一的活路,就只剩下投降了。毕竟朝廷优待俘虏,且刘备也很看重曹操。

    沉默了许久,面无表情的曹操冷然说道“今日刘备送进来的书信都收缴起来了没有别让这种东西动摇我军心。”

    夏侯惇苦笑道“收缴了无用,他们在外面一直喊话呢。我只能派亲卫过去驻守营寨了。”

    “唉。”

    曹操叹气道“现在我已是穷途末路了啊。”

    就连往日十分乐观的郭嘉都沉默不语,被人家把自己的主公逼到这个田地,作为谋士,他亦有无法推卸的责任。

    眼见众人都不说话,整个营寨内非常悲观,曹操才缓缓说道“志才、奉孝、仲德留下,其余人先出去守营吧。某要走了张允的老路,被人家从内部攻破了营门。”

    “唯”

    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李典乐进等人离去。

    现在于禁和曹仁被俘虏,曹操又少了两个得力助手,全军将士士气跌落,兵力也不足三万,虽然还有一些粮草可支撑数月,但已经是走投无路了。

    等众人走后,曹操扭头对戏志才郭嘉和程昱说道“我欲投降刘备,保全全军将士的性命,尔等觉得如何”

    “明公,或许”

    郭嘉欲言又止。

    曹操问道“或许什么”

    “或许尚能突围”

    郭嘉说道。

    曹操惨笑道“突围往哪里走还有几个兵愿意跟我走的”

    郭嘉默然无语。

    现在全军将士军心大乱,想要投降者不计其数。

    若非诸将治军严瑾,恐怕现在乱兵都已经打开营门放敌人进来。

    选择突围的话,先不说能不能突围出去,即便突围出去,又能够去哪里呢

    江东

    孙策尚在,且道路肯定也被拦截。

    荆州

    刘表能坚持多久

    而且就算逃出去,恐怕也带不了多少兵马。

    大部分士兵必然选择原地投降。

    没有兵马跟随,又如何东山再起,再创辉煌呢

    现在的曹操可不比历史上逃去荆州的刘备。

    刘备即便是只有几千人跟随,也还是有无数人支持他。

    一是他的声望很高,被世人推崇。

    二是曹操屠过徐州,荆州百姓俱为惶恐,宁愿跟随刘备也不敢迎接曹操到来。

    所以才能够让刘备在荆州发展起来,于赤壁之战后拿下荆南四郡,以此为根基,最后图谋了益州。

    而现在的曹操一无声望,二无强援,兵马皆疲惫士气全无,即便逃往南方,又如何能起势

    因此综合种种,选择突围最后的结果也无非是死路一条而已,何必徒增无谓的伤亡呢

    听到他的话,三人都默然无语,脸色悲戚。

    投降。

    这或许已经是最后的办法了。

    见此情形,曹操长叹一口气道“好了,你们先下去吧。”

    “唯。”

    三人默然离去。

    待他们走后,曹操孤独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木然的眼神盯着前方的桌案发呆。

    那桌案上摆着一封书信。

    “兄孟德亲启。”

    是刘备写给他本人的劝降信。

    大汉征西将军曹侯

    曹操默然想着,这或许,是我最后的归宿了吧。

    淮北一战后,孙曹刘联军基本就已经算是覆灭。

    剩下的,就只等着曹操败亡而已。

    不管是投降还是选择突围,他都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陈暮也就不再浪费心思在他们身上。

    他现在已经抵达了淮北广陵一带,身边由蔡阳和陈登陪同,视察高邮占城稻。

    当初占城稻虽然已经弄了过来,但本身并没有什么好办法推广。

    青州属于丘陵地带,山比较多,而水稻需要良好的水域基础,如两湖流域,长江淮河下游两岸。

    宋朝的时候太湖地区成为了重要产粮基地,就是利用占城稻加本土水稻形成双季稻,使得粮食大幅度增产,养活了近亿人口。

    而到了明清时期,当时欧洲已经开始了第一次殖民化浪潮,东南亚地区被殖民者占据。

    如澳门便是在嘉靖年被葡萄牙租借,荷兰在万历年间殖民印尼群岛,也就是荷属东印度,还有台湾、琉球、菲律宾、马来西亚等等。

    在明末清初时期,由于东南亚国家皆被殖民,南方出现了大量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这使得当时的长江下游地区逐渐成为通商口岸,开展了对外贸易。

    当然。

    对外贸易得到的钱基本都被南方士绅吞掉,北方的崇祯帝一毛钱都收不到,最后自挂东南枝,吊死在了老歪脖子树上,这又是另外一回事。

    但对外贸易造成的后果就是太湖地区不再发展农业,而是开始种植桑树、棉花、甘蔗、麻草等经济作物。

    而农业则开始往长江中游方向转移,到了洞庭湖流域以及洪湖,人们开始围湖造田,大量开垦农业,使得两湖不断萎缩,洪湖作为曾经云梦泽的一部分,面积已经不如鼎盛时期的十分之一。

    现在全国统一在即,江东最晚明年就能收复,荆州和益州也就是这两年的事情。所以陈暮要开始为将来布局,考察如今的大汉各地地形形势,推动粮食作物的生产计划。

    “不管是河流还是湖泊,对于地方环境以及生态发展都有很重要的调剂作用。雨水的来源就是水汽的蒸发,如果让河流与湖泊消失,就会发生旱灾。”

    陈暮的周围除了蔡阳和陈登以外,还有一群泰山学宫出身的徐州优秀官吏,这一次收复淮北,他们也将会成为这些地方的主官。

    所以面对即将到来的粮食生产计划,他必须提前打好预防针,为将来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

    他继续说道“在春秋时期,济水是四大河之一,但到了如今,水流以及小了很多,这是因为河南人口兴旺,大量砍伐树木,造成济水以及大河两岸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大河泛滥成灾,被人称为黄河,就是典型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例子。”

    一旁的陈登诧异道“丞相,环境保护的理念我在泰山学宫也听闻过,知道它的好处很多,可是现在大汉还是处于饥困遍地的境界,现在谈环境保护还尚早了些吧。等到饥饿消除之后,再谈岂不是更好”

    陈暮笑道“元龙,目光要放长远一些。现在大汉的人口少,需要的粮食其实并不多。南方推广占城稻,北方推广番薯、土豆、玉米之后,粮食很快就能充足起来。所以完全可以在保证粮食充足的情况下,将环境保护住,做未来更久远的考量。”

    大汉现在总人口估计也就四千万左右,一旦粮食增产计划完全推动之后,过个几年,以那些高产作物的产量,养活这几千万人口绰绰有余。再进行围湖造田,那就属于非常严重的浪费和破坏环境的行为,完全没有必要。

    因此陈暮目前的打算很简单,以目前的田地先进行生产。同时大量修建水渠、运河、水泥路来保证南北通行,至于火车嘛,需要用到的钢铁太多,以目前的钢铁产能还是有些做梦,只能小范围建设。

    所以从实际角度出发,进行国家方面的宏观调控就很有必要。一是要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二是要保证生产,达到粮食产值增加。二者并行,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事情。

    毕竟人口少,要养的人就少,需要的农田也不会太多。

    国家禁止围湖造田,甚至鼓励百姓把农田迁移至离湖泊远一些的地方,在江河湖泊的岸边上广植树木,同时大肆修建沟渠、运河,一来灌溉农田,二来保护环境,三来南北通航,解决运输的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听到陈暮的话,陈登连忙拱手说道“丞相说的是。”

    陈暮又道“环境恶劣了,干旱和洪涝灾害就会接踵而至,越砍伐树木,百姓生存就会越艰难,形成恶性循环,在环境治理上,我十分赞同孟子“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的说法。”

    陈登说道“丞相是打算在广陵推广种植吗”

    陈暮点点头,取出地理学院绘制的徐州地图,在广陵上画了一个圈说道“广陵先作为双季稻的一个试点,高邮目前就做得很好,现在下一步是推广至全郡,陈登,我任你为广陵太守,来完成此项工作。”

    陈登大喜道“多谢丞相。”

    陈暮说道“你有旧疾在身,虽然元化先生多次为你诊治,但并未痊愈,我只希望你能多注意身体,莫太操劳。你除了要保证双季稻推广以外,还有另外一件事情。”

    “请丞相告知。”

    陈登忙道。

    陈暮指着高邮与淮阴二县说道“扩建邗沟,疏通邗沟水道。”

    陈登顿时双目瞪圆,浑身一震。

    这可是个艰巨的任务。

    邗沟由吴王夫差下令开挖,沟通了淮河与长江,是一项非常伟大的工程。

    但当时邗沟并不算宽,难以行驶大型运船,直到隋炀帝时期,才进行大规模疏通,形成了新的大运河。

    此时虽然邗沟也是沟通淮河与长江,可六七百年下来,河道堵塞、泥沙淤积,早就不复当年境况。

    即便是疏通扩建河道远比要开挖一条新的河道要轻松许多,可也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要想完成这个任务,恐怕不知道得费多少人力物力。

    接手这个命令,难度很大呀。

    不过难度虽大,但收益也成正比。

    一旦成功的话,一来功绩很高,二来千古留名。

    想到这里,陈登咬牙道“登,必不会让丞相失望”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