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骗了康熙 > 正文 第230章 献上三策
    从公主府里出来,康熙领着玉柱和梁九功,逛到了大街上。

    玉柱看得出来,康熙对内城的街道,十分熟悉。

    正走着,康熙忽然问玉柱“比东京汴梁如何”

    玉柱故意叹了口气,说“玩耍之地,远不如也”

    康熙乃是饱读史书之人,他自然明白,玉柱指的是,汴梁的瓦肆众多,而四九城里却只能在天桥玩杂耍,规模上差远了。

    大宋几干万人,八成的税赋都拿去养兵过百万,却渐渐的负担不起了。

    大清,人口过亿,养兵大约七十万,也是快负担不起了。

    康熙故意问玉柱,看似是比较东京汴梁的街景,实际上,问的是财政吃紧的问题。

    玉柱在粤海关和崇文门监督,搞来的银子,顶多也就是让皇帝不缺钱花罢了,

    并没有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

    康熙的重臣之中,会搞钱善理财的,一个都没有。

    幸好,玉柱是个特例,这令他大感欣慰,我旗下亦有俊才在

    “你都十八了,膝下依旧无子。下个月便要南巡了,许你带妻同行。”康熙此话一出口,玉柱马上提高了警惕。

    玉柱的身边,不多不少,恰好就是一妻一妾三婢而已。

    “谢您的恩赏。”玉柱不好当街行礼,只得低声道了谢。

    在街上逛累了,康熙随便进了一家茶楼,找了个窗户边的位置,坐下了。

    在内城之中,不允许有商铺的存在,但是,茶楼不在禁止之列。

    “若是内城许立商铺,一年可得多少银子“康熙望了一阵子街景,忽然扭头问玉柱。

    玉柱心想,内城里住的全是旗人,旗人的人数虽然不多,仅有不到三十万而已。

    但是,这三十万人,可都是拿着铁杆庄稼的高消费人群呐。

    说白了,内城旗人的消费力,比同时代的英国伦敦,和法国的巴黎,肯定是高多得多了。

    “上中下三策。上策,您若是许了我自办洋货厂,并允了洋商们到天津卫做生意,一年怎么着也有两千万两银子的收入。中策,内城的商铺,全部改成连锁式商号的话,一年大约两百万两银子,肯定是有的。下策,还是收城门税,那个收入就很有限了,大约二十万两吧。”

    玉柱的一席话,立时把康熙逗笑了。

    康熙指着玉柱的鼻子,点了两下,问他“连锁式商号,又是何意“

    玉柱就把连锁式超市的经营模式,详细的讲解了一遍。

    康熙听明白了之后,捋着白须,说“照你这么说,岂不是一铺之内,可购百货”

    “正是。”玉柱就把超市的便利之处,认真的分析了一遍,“您想想看啊,一家铺子里头,既可以买酱醋茶,又可以买米面,还可以买到绸缎和布匹,多方便”

    玉柱的身上,小毛病不少,不仅懒,而且还喜欢和康熙拌嘴。

    但是,一俊遮了百丑,他真的是擅长理财搞钱的高手。

    不客气的说,玉柱说的连锁式商号,康熙从未听说过。

    “那就筹备中策吧。等南巡回来,就着手去办。”康熙的反应,早在玉柱的预料之中。

    帝国的当家人,拍板做决策,出于稳妥的考虑,几乎不可能选上策,大多都是以中策收场。

    玉柱的想法,肯定是要办钢铁厂,办火药厂,办造船厂,办纺织厂。

    但是,这是大事,不可能急,只能慢慢的来。

    心急,吃不着热豆腐

    康熙回宫后,玉柱没有回府,而是去了孙承运那里。

    玉柱到的时候,孙府的内书房里,大家都在等他。

    “请柱公大安。”坐在门口的文德纳,喜笑颜开的扎千行礼。

    “拜见柱公。”刘瞰的日子,最近很不好过,他看见了玉柱自然是异常之欢喜。

    “拜见柱公。”赵东河早就想明白了,再不敢以师兄自居。

    “兄弟,可想死哥哥我了。”孙承运冲过来,一把抱住了玉柱的肩,用力的摇晃了好几下。

    玉柱反手抱住孙承运,笑眯眯的说“你只怕是想去我那里蹭饭了吧“

    孙承运哈哈一笑,说“你没在京城的时候,我也总是去蹭饭的。“

    他可是隆科多认可了的干儿子,玉柱没在京城的时候,他真的是总去陪李四儿聊天,算是帮着尽了孝心。

    人走茶凉,人去政息,乃是常态

    玉柱一走,新任的崇文门监督就横挑鼻子竖挑眼,先后把孙承运和刘瞰他们,

    都挤出了衙门。

    至于文德纳,因为是三堂的笔贴式,属于玉柱的心腹,更是被故意找了错处,

    叫人摘了顶戴。

    玉柱回京后,直接向老皇帝要了衙门里的人事全权。

    所以,文德纳不仅回了三堂,还被提拔为七品笔贴式。

    通俗的说,这就是正县级大秘了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人倒霉,整个派系跟着一起遭殃,就是这么的现实。

    大家都围坐在玉柱的身旁,一边喝茶,一边解说近况。

    玉柱其实早就料到了,他一走,大家就要失势的状况。

    只是,小事上,他可以硬顶老皇帝,大事却必须听招呼的。

    距离山陵崩,还有十几年呢,玉柱拉起来的小山头,人少力弱,必须要听老皇帝的摆布。

    但是,玉柱的特点是,想让他出面搞钱办事,没问题,他就要全权。

    这个时代,本就是一言堂的惯例。玉柱耍耍小性子,谈谈条件,老皇帝不仅不厌烦,反而觉得有趣儿。

    玉柱已经回来了,孙承运和刘瞰肯定是官复了原职。

    只是,玉柱还在路上的时候,就听说了,赵东河的立场不大稳当。

    类似赵东河这种小人,不能没有,又不能重用,必须要控制使用。

    当然了,到了合适的时机,像丢卫生巾一般的把他抛弃掉,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儿。

    玉柱不是官场新嫩了,只是在心里默默替赵东河记上了一笔罢了,并没有马上发作出来。

    从司马懿,到德川家康,哪个不是忍者神龟

    伟人邓公,尚有三起三落呢。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下棋的高手,就算是弃子,也要弃得轰轰烈烈,弃得其所嘛

    已经被革职下狱的那位监督,和玉柱的区别,主要是贪婪且无能

    玉柱呢,正好和他相反,不贪公款,却颇擅理私财。

    通俗的说,公家的钱,一文不捞。但是,利用手里的权势,大发个人的横财。

    玉柱离开的这段时间,小派系里头,整体运作良好。

    虽然有赵东河这种见风使舵的不稳定分子,但是,文德纳和刘瞰两人,宁可丢了差事,甚至是被摘了顶戴,也绝不另投山头。

    他们两个,表现出的坚定立场,称得上可喜可贺

    “诸位,我已经请了旨意,刘瞰升为正五品协办委员。”玉柱等大家七嘴八舌的说完近况,这才慢条斯理的拿出了皇帝已经批了的奏折。

    刘瞰得了大便宜,却没有露出沾沾自喜的神色,他行了大礼后,淡定的说

    “我这人不怎么聪明,就知道认死理,往后就跟定柱公您了。“

    玉柱不由微微一笑,千里马其实多的是,伯乐却属于稀缺资源。

    跟着朱重八打下江山的功臣们,除了淮西旧部,就是浙江旧部。

    大流氓刘邦的主要班底,大多是小沛一党。刘邦杀的功臣,大多是后来入伙的异姓王,而不是起家的班底。

    赵国胤顺利的篡了周室江山,靠的也是义社十兄弟。

    孙承运对刘瞰的坚定立场,大为欣赏,他笑着说“老刘不错,站得稳,行得端,好,好,好。”连说了三个好。

    赵东河,因为心里有鬼,一直有些坐立不安。

    谁曾想,玉柱在提拔了刘瞰的同时,居然也把赵东河推上了从五品帮办委员的位置上。

    赵东河赶紧跪下了,重重的叩头,哭着说“我对不住柱公,一定痛改前非。

    孙承运没有吱声,但是,他看着赵东河,心里总觉得不痛快,暗暗骂道,小人。

    玉柱不动声色的说“师兄,快些起来吧,你我不是外人呢。”

    在场的人之中,文德纳是最晚加入派系之人。但是,他却是异常之通透。

    对于反复无常的小人,一定要让他死得其所

    现在,还不到收拾了赵东河的时候。

    孙承运的男爵府里,已经是今非昔比,他已经不缺钱花了。

    摆开席面后,切得极薄的羊肉片,一碟接着一碟的往上端。

    众人纷纷给玉柱敬酒,玉柱也不端着架子推辞,来者必干。

    一时间,席面上的气氛,棒极了

    等散席之后,大家都走了,玉柱和孙承运两个人坐在一起,畅谈别后诸事。

    孙承运笑着说“哥哥我先说一个喜讯,九公主很可能有了身子。”

    玉柱微微一笑,说“恭喜哥哥了,回头等我的小侄儿或是小侄女出生了,必有厚礼。”

    孙承运得意的一笑,说“礼物乃是自然。我说兄弟啊,你也当抓紧了啊。”

    玉柱就把爱丽丝已经怀了身子的事,告诉给了孙承运。

    孙承运不由长松了一口气,他还真有些担心,玉柱的身体有毛病呢

    “这就好,这就好啊。”孙承运连连叫好不迭。

    。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