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骗了康熙 > 正文 第271章 受委屈的康熙
    玉柱是个明白人,老四找他来帮着干活,这时间就没准了。

    “吴江,你回府一趟,告诉老太太和太太,就说我晚上不回府用膳了。嗯,四贝勒爷肯定会请好吃的。”玉柱召手唤来吴江,故意当着老四的面,叮嘱了一番。

    “嘛。”吴江领命之后,出门骑马回府报信去了。

    老十三哈哈一笑,说“四哥,你看看,玉柱让您请一桌上等的席面了呀。”

    自从,在木兰行宫里共过患难之后,老十三待玉柱又自亲近了几分。

    大家都是明白人,共享乐易,同患难就难了的道理,不可能不懂

    因话唠的缘故,被康熙当众骂过之后,老四几乎就不笑了。

    老四板着脸说“只要把帐理清楚了,致美楼摆一桌,我请。”

    玉柱心里很清楚,老四属于外冷内热的性子,你敬他一丈,他必敬你一尺。。

    只是,老四很喜欢走极端,爱之欲给皇位胤祥,恨之欲食其肉隆科多,恩怨异常分明

    冰与火之歌,套在老四的头上,可谓是恰如其分

    玉柱也不敢保证,将来的畅春园之夜,他必胜老四。

    所以,不管老四如何套近乎,玉柱始终对他尊重有加,哪怕是细微之处,也让老四挑不出半点毛病来。

    当着老四的面,玉柱一向都是低调做人的风格,从来不说过头话。

    说白了,这还是从张廷玉身上揣摩出来的秘诀

    张廷玉的内敛和低调,很对老四的胃口,玉柱亦如是也

    老四也知道玉柱的对帐习惯,等玉柱在小书案后坐定之后,他便命贝勒府里带来的管事帐房,配合着玉柱拢帐。

    果然,玉柱还是老习惯,用老四印出来的表格,把帐房念的项目,和金额数字,全都记录了下来。

    户部的人,其实在这个环节,还是没问题的。他们的短板主要是,只会加减,不会乘除,汇总起来又慢又容易出错。

    玉柱学过心算,对付如此简单的数字汇总,简直是易如反掌。

    一个半时辰之后,玉柱就把帐目汇总了两遍,两次的数字都是一样的,便向老四交了差。

    老四看了数字后,不由长叹一声“国库空虚至此,无法支撑一场西北大战啊”

    玉柱笑了笑,却没吱声。

    他捞的钱,全都进了内务府的广储司,也就是康熙的内库。

    现在的财政收支情况,其实和北宋时期,倒有几分相似了。

    皇帝内库里的私房钱,堪称充裕。可是,户部三库里的银子,却严重不足。

    管户部的大学士马齐,总是找由头,向皇帝借钱花。

    康熙曾经多次叹息道“马齐借钱,有去无回”

    下衙出门的时候,天色早就全黑了。

    但是,整个户部衙门之中,沿途经过的所有司房里,全都透出昏黄的蜡烛光。

    嗨,竟无一间屋子,是黑灯瞎火的状态。

    跟在老四身后的玉柱,不由暗暗好笑。

    户部的人都没敢比老四走得早,显然,大家都知道一个事实老四是出了名的工作狂

    老四说到做到,径直领着玉柱和老十三,坐马车去了致美楼。

    第二天早上,玉柱坐轿进宫,在西华门前碰见了吴琠。

    吴碘是玉柱的会试座师,必须得敬着。

    玉柱便快步走了过去,吴琠身边的护卫们都认识玉柱,纷纷让到了一旁。

    “门生玉柱,拜见座师老大人。”玉柱十分恭敬的长揖到地。

    吴碘手抚白须,不由微微一笑,温和的说“圳卿啊,老夫听说,你喜得麟儿”

    玉柱陪着笑脸说“有劳座师老大人挂怀,门生替犬子谢过师祖垂顾之恩。”

    吴碘暗暗点头,古往今来,少年骤贵之辈,多有张扬跋扈之处。

    然而,玉柱不仅从无骄横之态,而且格外的尊师重道,此诚孺子可教也

    玉柱和吴碘,同在南书房之中行走,可谓是抬头不见,低头见。

    如果刻意去拉开距离,反而显得过于做作了,智者所不为也

    既然是偶遇,玉柱就陪着吴碘进了西华门。师徒二人,一边走一边闲聊。

    按照惯例,大学士进了宫,都有小太监帮着举灯笼照路。

    这么一来,吴琠憋了一肚子的话,就不太好和玉柱去说了。

    皇帝的耳目遍及四周,玉柱哪怕早就猜到了吴碘的难处,却也只能装聋作哑。

    都是老江湖了,有啥不明白的

    虚十八岁的玉柱,他的仕途才刚刚开始。然而,吴碘距离乞骸骨致仕,为时不远矣

    按照玉柱的正确理解,吴碘如今最大的担忧,肯定是吴家子孙们的前途了。

    “座师大人,门生知道,五师兄的学问甚好。将来犬子进学后,想请五师兄教之,可好啊”

    玉柱的一席话,立时令吴碘老怀大慰,忍不住的笑了。

    唉,圳卿这个门生,完全没有收错啊,果然是颇讲人情世故也

    站在玉柱的立场上,完全照顾吴家人,是不现实的。

    因为,满臣和汉臣的官路不同

    玉柱照顾得越多,吴家的子弟,越容易受汉臣们的排挤。

    但是,吴琠的五儿,中了举人之后,就不再参加科举考试了。他在吴家的内部分工,

    就是务农经商,捞银子供应亲兄弟们入朝为官。

    玉柱的嫡长子,拜不做官的吴家五郎为师,妙得很呐。

    嘿嘿,这么干,既不犯皇帝的忌讳,又不怕汉臣士林多说闲话,可谓是一举两得也

    看见南书房的灯火后,吴琠便板着脸,不再理会玉柱了。

    玉柱也只把吴碘当作普通上司一般,彬彬有礼,近而远之

    刚刚坐定,玉柱还没端起茶盏,张廷玉就来了。

    “大人,请您过目。”张廷玉的姿态很软,对玉柱格外的尊重。

    玉柱压根就不想因为一些小事,为难张廷玉,便笑着说“衡臣啊,你写的节略,肯定是顶好的,径直递进内奏事处便可。”

    张廷玉那可是出了名的谨小慎微,他哪肯信玉柱的话

    “大人,您那可是出了名的见多识广。卑职草拟的节略,经您的过目,才敢安心啊。”张廷玉很会说话,一下子就堵住了玉柱的嘴。

    玉柱心里有数,张廷玉就是个精细人,轻易不可能落下话柄。

    “衡臣啊,那就放下吧,我不过转個手,便递进去罢了。”玉柱还是那个态度,他就是过个手而已,不可能去看节略的。

    办事衙门的等级越高,人事就越复杂,小心无大错的原则,大家都必须遵守。

    到了御门听政的时间,玉柱还是站在南书房大臣们的末尾,始终低着头,故意不去看康熙。

    昨天,镇国公景熙吃了皇帝的排头后,今天倒是没人敢出头保举老八了。

    但是,康熙依旧心气不顺。

    因为,马齐又找康熙借钱了。

    “皇上,户部三库里存银不过千万两,可是,赈灾要拨下去的银子,足有四百万两之多。奴才琢磨着,只能从内务府广储司里借点银子了。”马齐明知道康熙的脸色,变得很难看了,却毫不在乎的硬是把话说完了。

    清初时期,哪怕康熙已经极大的削弱了旗主们的权势基础。但是,满洲亲贵们依旧掌握着极大的实权。

    作为首席满洲大学士的马齐,还是颇有些骨头的,并不怕惹怒了康熙。

    实际上,鞑清从老虏开始,到皇太极时期,都是八贝勒共治的政治格局。

    多尔衮的专权,也是建立在他的亲兄弟阿济格和多铎,各掌一旗的基础之上。

    本质上说,多尔衮时期,依旧是八旗共治的大背景。

    顺治驾崩后,康熙冤枉鳌拜谋逆,目的就是想拿回亲政大权。

    直到今天为止,康熙的专权,也仅仅是削弱了旗主们的权势而已,满洲亲贵们的势力依旧比皇权更大。

    到了乾隆四十年之后,鞑清的皇权,才归于皇帝一人之手

    屁股决定脑袋,此言诚不我欺也

    马齐管着户部,晚年的康熙为了突出仁政,确实经常豁免受灾各地的钱粮。

    可问题是,收上来的银子是有限的,经不起康熙慷慨大方的挥霍啊

    “马齐,上个月,你才找内务府借了八十万两银子,这么快就花完了”康熙这话就是典型的耍流氓了。

    “皇上,您还在木兰行宫的时候,免了山东八州的三年钱粮,户部三库里的钱,不够了啊。”马齐硬着脖子,顶了回去。

    马齐不是老四,他才不傻,故意没提王公大臣们,向户部借银子的事儿。

    玉柱一直没有抬头,并且闭紧了嘴巴,默默的听马齐和老皇帝打嘴巴官司。

    康熙内库充裕的基础,主要是崇文门监督衙门被玉柱理顺了,每年都可以收上来两到三百万两银子。

    看起来银子不少,但是,架不住五十多岁的康熙,安于享乐的大兴土木。

    马齐的有借无还,令康熙格外的头疼,却又不好当场发作。

    说白了,天下的官儿之中,户部的官员,是最肥的,也是最难的。

    天大地大,没银子最大

    “再议吧。”康熙故意使出了缓兵之计,不想和马齐继续纠缠下去了。

    畅春园里的工程,已经开工了,总不能被马齐掏空了内库,要停工吧

    一想起钱的事儿,康熙就记起了玉柱。

    只是,玉柱一直安静的低头站着,压根就没去看康熙。

    康熙的心里很不痛快了,宣布散朝后,没回乾清宫里,径直去了南书房。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