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骗了康熙 > 正文 第291章 玉帅驾到
    玉柱带兵出京后,按照兵部火票上的要求,先向北行军,朝着宣化府行进。

    这个时代的行军,必须按照兵部的要求,每日规定走多少里程,就只能走多少里程。

    否则, 只要中途失去了联系,沿途各城的驻军,就必须要向朝廷报警。

    出京师往北,第一站便是昌平州。

    在前明时期,昌平州有个异常响亮的名字居庸关

    康熙曾经下过旨意,大清不修长城。

    所以, 居庸关也就失去了扼守京师以北门户的重要意义。这一段长城, 也因年久失修,出现了许多的缺口。

    大军过境之时, 沿途驻军盘查极严。

    昌平协副将亲自带人,清点了玉柱队伍的人数和军器,这才正式开列通关文书。

    大军出兵在外,并不是随处可以补给粮草,而是必须在兵部指定的大府,才能获得补给。

    过了昌平州后, 就出了内长城。

    宣化府,位于内长城和外长城之间,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所以,清廷在宣化府设置了宣怀镇总兵。

    原本,宣怀镇总兵,归直隶提督节制。康熙七年,裁撤了直隶提督之后,宣怀镇就归直隶总督直接管辖了。

    大清朝的总兵官,正二品武职, 品级甚高。但是, 在崇文抑武的大背景之下,各镇总兵官, 皆须听从巡抚或总督的节制。

    康熙朝的巡抚,一般都是从二品。其中,加兵部侍郎衔的巡抚,为正二品。

    在大清的官场上,官员之间的迎来送往,对等接待属于是基本规则。

    玉柱的本官,是从三品的西宁副总管,看似比正二品的总兵低了三级。

    但是,玉柱有个很厉害的头衔,即挂金印的靖西将军。

    在大清,凡是和东南西北这四方沾边的封号将军,都掌握着方面军事的专阃之权,必须由旗人担任。

    当然了,专制皇权之下,总有特例。比如说,雍正朝的岳钟祺,就是独一无二的汉人抚远大将军。

    出征之前, 带四方的封号将军们,都会被授以代表皇权制军的几样法宝, 即旌、节和王命旗牌。

    有了这几样东西,四品不含以下的武官,玉柱皆可立斩也

    至于,抚远大将军,就更牛逼了。

    老十四驻军于西宁的时候,因天降大暴雨,而耽误了粮草运输的甘肃布政使,差点就被他当场下令给宰了。

    布政使,又称藩台,从二品,位仅次于总督和巡抚,妥妥的红顶子高官了。

    由此可见,大将军专阃之权的厉害

    宣怀镇总兵刘杰,远出宣化府三里地,等在道旁,专门迎接玉柱的到来。

    这个时代的官场上,迎来送往,有诸多的讲究。

    有三十里郊迎,十里郊迎,五里郊迎,三里郊迎,城门迎接,衙门口迎接,垂花门前迎接,等繁文缛节。

    玉柱是挂印将军,又有三等子的爵位在身。所以,刘杰安排的三里相迎,并未逾越本分。

    道旁的接官亭前,刘杰远眺南边。

    隔着老远,就见一杆高耸的大牙旗,上书一个斗大的“玉”字。

    嗯,玉柱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清脆而又节奏的小鼓声中,南边的地平线上的人影,越来越清晰了。

    就见为首的一人,骑在马上,高高的举着一杆红色的将旗。

    按照大清的军制,面朝的方向是前方,即南方,五行属火,火为红色,所以玉柱的前营用红旗。

    这个是用兵的常识,刘杰自然是门儿清的。

    刘杰赶紧迎了上去,随着距离越近,他不禁大感吃惊。

    好家伙,玉柱带着出京的兵马,其装束竟然和所有大清的部队,都完全不一样。

    玉柱的手下,五人为一排,全是右手扶枪的匀速前进。

    他们每前进一步,所有人的胳膊,都用力的向后甩动。

    几百人的左胳膊,甩动的幅度几乎一样,这是令人几欲窒息的整齐划一

    令刘杰倍感惊讶的是,这些士兵,全都穿着灰色的军服,戴着大檐帽,腰扎牛皮带,肩上扛着“鸟铳”,腿上绑着古怪的灰色布条,脚下全是布鞋,身后背着油毡布包裹着的背包。

    反观刘杰身边的亲兵们,无一例外,号褂的胸前有一个白色的大圆圈,圈内是一个丑陋的大字兵。

    刘杰的手下,除了戴着官帽的副将、参将等武将之外,其余的人,脑袋上都包着丑陋的灰色布条。

    凡是就怕比较

    两军相遇之后,高下立判

    和玉柱的兵马相比,刘杰的部下们,都像是乡下土财主家里打杂的长工。谷倀

    玉柱并不是张狂的年羹尧,见刘杰来迎,他隔着老远,就下了马,含笑朝着刘杰走去。

    玉柱的装束,极其显眼,十分好认。

    红色的珊瑚顶戴,单眼花翎,麒麟补服,一看就知道,必是玉柱。

    “宣怀镇总兵,下官刘杰,拜见玉帅。”刘杰嘴上说的很客气,实际只是拱手长揖为礼。

    “有劳刘镇台远迎了。”玉柱笑眯眯的拱手还礼。

    刘杰和玉柱,互不统属,一个官职高,一个爵位高,玉柱略占便宜而已。

    宣化府,在前明被称为宣府镇,是大明九边之中,最重要的一个军镇,拱卫着京师的西大门。

    清军入关后,宣府镇改为宣化卫。康熙三十二年,撤卫所,设宣化府。

    见面之后,刘杰按照本地风俗,把手一挥,就有人端出一碟子尜尜嘎嘎枣,捧到玉柱的面前。

    “玉帅,凡是来宣化的上官,皆要先食一枚尜尜枣,寓意前程似锦之意也。”

    刘杰的一番介绍,让玉柱猛然间意识到,大清朝的嘎嘎居然和现代的意义,大致相仿。

    玉柱吃了一颗尜尜枣之后,刘杰和宣化知府,就把他迎进了城里最大的酒楼,会宾楼。

    酒过三巡,菜过几十味后,下人们单独端上了一道菜肴。

    刘杰笑着介绍说“此菜名为烧南北,是以塞北口蘑和江南的玉兰片为主料,将它们片成薄刀片,入旺火油锅煸炒,加上一些调料和鲜汤,烧开勾芡,淋上鸡油即成。此菜色泽银红,鲜美爽口,香味浓烈”

    宣化知府也凑趣儿,拽起了文,拖长了声调,轻声吟道“美肴佳馔一盘,江南塞北二味。”

    玉柱微微一笑,这二位为了招待好他,确实很用心了。

    以玉柱的身份,山珍海味早就吃腻了,用“烧南北”来压轴,反倒显得颇有诚意了。

    离开了宣化之后,玉柱率军经怀安县,进入了山西省的地界。

    山西和陕西,以黄河为界。

    保德州,即今忻州保德县,它是晋西北在黄河沿线,最大的一座城。

    玉柱故意选在了此地换船,就是看中了诸多的优势,城大人多,无论是征发民夫,还是找船或是补给粮草,都比较方便。

    粮草民夫,都还好办。为了征集足够多的运输船只,玉柱在保德州足足等了半个多月,总算是再次率军登船西进。

    三个多月后,炎热的七月,玉柱终于率领武卫军,顺利的抵达了西北重镇,西宁卫。

    这时,西宁卫的文武官员们,齐集于城外的官船码头,恭迎玉柱这个顶头上司的到来。

    如今的西宁卫,驻军的成分,异常之复杂。

    既有驻防的满蒙八旗兵,也有绿营兵,还有西北特有的义勇。

    义勇者,临时招募来的乡兵也。

    时近午时,玉柱乘坐的官船,徐徐靠岸。

    代表皇权的旌、节和王命旗牌,依次一字排开。

    这时,就见一名戈什哈,高高的举着一块官衔牌,耀武扬威的沿着跳板下了船。

    今天的西宁众官,以正四品的驻防八旗防守尉马佳章胜为首。

    章胜定神一看,却见打头的官衔牌上,是一行异常醒目的描金正楷康熙四十五年丙戌恩科殿试一甲第一名赐进士及第。

    唉,满洲状元郎啊,章胜暗暗叹息不已,有此一衔,足以压制群官矣

    按照大清尤重科举正途的显规则,只有进士出身或是进士及第的官衔牌,才有资格排在所有官爵衔牌之前。

    玉柱的头衔实在是太多了,一一列举,根本就看不清楚。

    章胜只看清楚了,比较重要的几块官衔牌钦命靖西将军,三等勇毅子,西宁驻防副总管。

    等红顶子的玉柱,踱着四方步,出现在船头之时,章胜赶紧率领众官,一齐扎千下去。

    “西宁驻防八旗防守尉,卑职马佳章胜,率合城官弁,请玉帅安。”

    “甘肃绿读陆营麾下,西宁营参将,标下阎森,请玉帅安。”

    “西宁义勇营营官,草民马青方,请玉帅安。”

    玉柱走下跳板,来到了马佳章胜的跟前,亲手扶了他起身,笑吟吟的说“劳你久候了。”

    马佳章胜站直了身子,咧嘴一笑,刻意的压低了声调,细声说“不瞒玉帅您说,家兄来信再三叮嘱过,务必听从您的吩咐。”

    玉柱颔首一笑,这位马佳章胜,不是旁人,正是养狗处统领,奉恩辅国公马佳汉远的异母兄弟。

    马佳氏不是宗室,却得了世袭罔替的奉恩辅国公的爵位。

    这主要是,马佳汉远的嫡亲祖母,和顺治爷之间,有着不可言说的一段精彩故事。

    坊间传言,汉远的阿玛,其实是顺治爷的种

    s昨天的一更,补上了。今天如果超过了1800张月票,必有加更,绝不失言。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