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骗了康熙 > 正文 第348章 康熙的宠信
    立秋后的第二天,康熙正式启程去热河。

    这一次,因为很可能要开战,康熙怕惊着了皇太后,就没带她老人家一起去。

    平日里,勇锐营没和其余的兵马在一块儿,倒是看不出啥来。

    如今,军服笔挺,队列整齐,肩扛步枪,腰扎皮带的战士们,公开在康熙的车驾附近亮了相。

    精锐就是精锐,想不吸引眼球,都不可能。

    勇锐营的战士们,坐有坐姿,站有站相,行军的时候绝无喧哗之声,真正做到了令行禁止。

    几乎在一瞬间,就把康熙身边所有的禁卫亲军们,比得体无完肤。

    康熙靠在御辇的窗边,盯着勇锐营的一举一动,看了好半晌。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康熙吩咐道“去唤玉柱来见朕。”

    “嗻。”一直跟在窗外的魏珠,领了旨意后,赶紧吩咐小太监去找玉柱。

    此时的玉柱,正在和怀柔县的人,打嘴巴官司。

    御驾出行,警戒事宜倒是小事。主要是随行兵马众多,沿途的物资供应,就很成问题了。

    皇帝出行,不可能所有物资都从京城里带出来,尤其是各种瓜果蔬菜等物。

    随行的妃嫔和皇子阿哥们,倒还好,基本的物资供应,勿须担心。

    一般的臣工们,就比较麻烦了,碗里熏肉和腊肉多,瓜果蔬菜却少得可怜。

    玉柱作为内务府总管,保障御驾队伍的物资供应,责无旁贷。

    可问题是,怀柔县的地理位置较偏,人烟远没有大兴县和通州那么的稠密。

    人少,也就意味着,种菜的人少。

    毕竟,北地的税赋,都是以粮食产量来计算的。只有江南地区,才可能用桑麻丝来代替田赋。

    玉柱是老官僚了,也知道,怀柔县的为难。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征收县里大户自种的菜,供应御驾的所需。

    正在扯皮的时候,小太监来传了旨,玉柱就骑马赶到了康熙的御辇外边。

    “嗯,你很擅练兵,又有实际战果,骁骑营也交给你来练。”康熙这话一出口,玉柱连连摆手,吐着舌头说,“老爷子,不瞒您说,我现在已经是百事缠身了,再加个骁骑营,晚上没办法拥美高卧了。”

    魏珠低着头,不敢吭声,他心里却明白,敢在万岁爷跟前这么说话的,也就是玉柱了。

    康熙被玉柱气笑了,骂道“你个泼皮无赖货,当着我的面,也敢混说”

    玉柱在康熙跟前,一向是敢作敢为,他低着头,说“老爷子,您就放我轻闲一段日子吧您瞅瞅,咱们满洲旗下的大户人家,哪家的阿哥,比我还累”

    康熙眯起两眼,仔细一想,玉柱这话还真没说错。

    上次,玉柱就当面说过怪话,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

    撇开这事后,康熙又问玉柱“我听说,你把准部的妾带着来了”

    玉柱一听就懂,康熙没想明白,他为何带了个长腿的丑妾来了。

    其实呢,康熙当时赏妾的时候,也没多想,只是随口就赏了。

    现在,玉柱不带着美人出来,却带着丑妾来了,这又是闹得哪一出

    这个就是审美观的偏差了。

    如今的京城里,旗人们逐渐汉化。而汉人官僚士大夫们的审美观,以娇小玲珑和缠足为美。

    康熙曾经三次下旨,禁止缠足

    但是,天威却震慑不住缠足之风的愈演愈烈。

    甲之砒霜,乙之蜜糖。

    吉力娜扎的美,

    玉柱也知道,和康熙是解释不通的。

    “不瞒老爷子您说,富察氏和曹佳氏彼此看不太顺眼,我也很头疼啊。”玉柱说的是部分事实,只是有所夸大罢了。

    “嗯,把勇锐营调近一点,到朕的身边来。”康熙这么一吩咐,玉柱瞬间秒懂了。

    谁说皇帝不好面子

    和拖拖拉拉的八旗兵队伍相比,老皇帝接见蒙古王公的时候,身旁站着精神抖擞,队列严谨的勇锐营,嘿嘿,恩赫阿木古朗汗的威仪,简直要爆棚

    按照康熙的吩咐,玉柱把勇锐营的将士们,调动到了三等侍卫们的外围。

    套句老话说,玉柱的手下,和老皇帝挨得这么近了,也算是获得了康熙的极大信任。

    这主要是,勇锐营上次立下护驾大功,整体抬为汉军旗后,就算是大清的自己人了。

    旗籍和民籍,一字之差。但是,无论是待遇,还是信任度,却有如天壤之别。

    自己人,和外人,怎么可能相提并论

    这个时代,由京城到热河避暑山庄,大约五百里地。

    御驾出行,在顺治朝的规矩是,日行三十里。

    到了本朝,由于康熙是马上皇帝,他要求的是日行五十里,才许扎营歇息。

    途中,勇锐营用午膳的时候,康熙来了兴致,叫玉柱陪着过去看看。

    别人的兵马,用膳的时候,都是东一撮,西一堆,完全没有个章法。

    勇锐营的官兵们,全都整齐的坐成五排,大家手里拿着大海碗,大口大口的狼吞虎咽。

    康熙走到近前,玉柱想下令大家跪迎圣驾,却被康熙摆手制止了。

    “天大地大,用膳最大。儿郎们用膳的时候,你让他们把饭碗搁到黄土里,岂不是要骂我么”康熙可不是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皇帝,他很了解基层官兵的心思。

    皇帝出行,照例要黄土垫道,将士们要行礼,就必须把饭碗搁进厚厚的黄土里了。

    玉柱估摸着康熙是真心不想打扰大家,也就没有节外生枝的叫大家行礼了。

    康熙一边走,一边看,直到伙夫们的跟前,才停下了脚步。

    “嗯,你小子就是鬼主意多,这么大的灰尘,居然想出了盖几层白棉布遮灰的好招儿。”

    康熙看得很清楚,伙夫们跟前的饭缸和菜缸之上,都有罩着白色棉布的木制框架。

    没人来打饭的时候,下垂的白色棉布,正好隔开了黄色的尘土。

    官兵们来打饭菜的时候,伙夫就把手伸进白棉布里去,快速的盛了饭菜。

    这么一来,饭菜沾上一些灰尘,固然必不可免。但是,却比别的队伍里,少了九成五以上。

    想象一下,漫天黄土的情况下,别的队伍都是露天打饭,并且是一口饭菜,一口黄土。

    那个滋味,不知道有多酸爽呢

    玉柱的队伍呢,战士们的手里,都有一块大白棉帕子,足够盖住粗瓷大碗。

    康熙看得很清楚,一个黑脸的汉子,用筷子扒了一大口饭菜,咀嚼的时候,顺手就用白棉帕子盖住了手里的饭碗。

    灰尘不可避免,但是,的确是少得多了。

    “嗯,你确实很用心了。此法甚妙,应该推广到全军。”康熙频频点头,大加赞赏玉柱的肯花心思,善待部下们。

    玉柱心想,即使推广了,效果也肯定不可能好。

    因为啥呢

    本质上就不同。

    除了玉柱之外,谁会把普通的兵丁,当成军官来培养

    谁又

    会把大头兵们,真正的搁在心里去,急他们之所急,想他们之所想

    勇锐营的战士们,再怎么精锐,也有两大天然的缺陷一是人数少,一是没有火炮。

    精通军事的康熙,看得很清楚,玉柱手底下的嫡系人马,充其量也就是一千二百多人而已。

    这么点人马,不可能翻天。

    再说了,步军统领衙门里的派系林立,玉柱奉旨办差,肯定指挥得动。

    若是,玉柱别有所图,八旗步军营,就不可能听他的摆布。

    更重要的是,玉柱不仅是康熙母族的晚辈,更是康熙一手提拔起来的纯臣。

    晚年的康熙,举目望去,亲儿子们皆不可信,满洲勋贵们大多是老八的人。

    京城里的兵权,也只有交给忠心耿耿的玉柱或是隆科多,他才睡得安心。

    十余日后,康熙的御驾,抵达了热河行宫。

    按照原来的计划,玉柱手下的勇锐营,应该驻扎在行宫的外围的中段,再外侧就是热河的八旗驻军了。

    只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康熙临时改了主意,勇锐营就被安置在了行宫的东便门外。

    东便门,距离康熙日常起居的万壑松风殿,直线距离不超过三里地。

    只要有变,勇锐营转瞬即至,可以十分快速的护驾。

    玉柱心里明白,康熙这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了井绳。

    上次,热河总管阿进泰,带着数千蒙古精骑,偷袭畅春园的阴影,肯定不可能这么快就过去的。

    高处不胜寒的康熙,其实非常之孤独和不安。

    至高无上的皇权,太过诱人,康熙不闭眼,肯定是不可能交权的。

    饱读史书的康熙,比谁都清楚。太上皇,不仅处境尴尬,而且,心里上的落差实在是太大了。

    康熙都到了热河的行宫,可是,有几位蒙古的郡王,却没有亲自来迎接,而是派了儿子前来。

    嘿嘿,康熙是什么人

    这些蒙古的郡王们,不是明摆着告诉康熙,他们的心里有鬼么

    只是,康熙丝毫也没有急,他和蔼可亲的说“只要你们的阿玛们来了,就还是大清的忠臣。”

    心里有鬼的那几个蒙古郡王,他们的儿子们,都被康熙打发了回去。

    康熙让他们回去做父亲们的思想工作,不要怕,只要来了,朕既往不咎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