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骗了康熙 > 正文 第393章 猪头小舅子
    御门听政,还是熟悉的那股子味道。

    臣工们分别奏事,康熙根据轻重缓急,或当场拍板,或发交再议。

    已经做了五十三年皇帝的康熙,处理政军事务,可谓是驾轻就熟。

    玉柱虽为南书房大臣,毕竟资历尚浅,不问他,他不会主动发言。

    散朝之后,玉柱想熘了。

    结果,康熙却像是长了后眼睛一般,登上肩舆之前,澹澹的吩咐他“只给假五日。”

    回府之后,孙承运和一干旧部,已经等在隆府里。

    孙承运一见了玉柱,便哈哈笑道“兄弟,你可晒黑了呀”

    敢这么和玉柱开玩笑的人,已经极少了。

    一旁的众旧部,全都陪着笑脸,无人应和这话。

    玉柱还是老习惯,逐一和大家见了礼之后,这才坐到了主座上。

    玉党小集团,人数不多,各人的位置,也不怎么要紧。

    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仅仅是暂时的状况而已。

    以玉柱的盛宠和军功,迟早入阁拜相,到那个时候,才是玉党小集团真正崛起之日。

    一别多日,大家也都想和玉柱说说话,结果,内书房里像是开了养鸭场一般的热闹。

    玉柱也很理解大家的心情。

    大家倒不是想要升官发财,而是担心在他的心里,失了应有的分量和位置。

    任何一个小集团之中,话事者的心里,都会把众人分为三六九等。

    这个等级划分,并不完全以官职或实权来定。

    主要是,对玉柱作出决策的影响力问题。

    开席不久,大家正在边吃边聊,玉柱的几个皇孙学生们,都来了。

    “学生拜见恩师大人。”

    弘昀、弘晊和弘曙,在玉柱的跟前,丝毫也不敢怠慢,行礼过后,全都垂着头,站得笔直。

    在三个皇孙之中,弘昀和弘晊同岁,皆为十五岁。弘曙比他们年长三岁,已是十八岁了。

    这些年,他们三个学生,其实是师祖汤炳代为教授的课程。

    历史上,弘昀本是短命鬼,早该夭折了。

    只是,玉柱说服了老四,让弘昀每天加大了活动量,而不再是关在屋子里,寸步不让动,这就等于是帮他续了命。

    弘昀这孩子,虽然身子骨依旧很虚,经常生病。但是,和此前的走几步都要喘气,已经迥然不同了。

    老七格外的喜爱弘曙,已经奏请立弘曙为世子,康熙也已经批准了。

    因老五和玉柱是铁杆安达的缘故,弘晊张嘴恩师,闭嘴叔父,待玉柱别提多亲热了。

    就算是玉柱离京赴了外任,由于孙承运和隆科多的暗中照应,老四、老五和老七,暗中走私盐茶的买卖,越做越红火。

    朋友之间,志同道合,固然重要。若有重大的利益互补,那关系就显得尤为紧密了。

    人性决定了,朋友之间相交,各取所需,方为王道。

    玉柱毕竟是师傅,见了弟子们之后,便挨个考较了学问。

    结果,身体最弱的弘昀,反而功课最佳。

    上天是公平的,弘昀的身体不好,他闲得发了毛,读书也比别人刻苦的多。

    皇孙们来问候玉柱的同时,顺便带来了各府的邀约。

    关系不同,玉柱自然是满口答应了。

    只是,这么一来,他总共五天的假期,就被占用了三日。

    隆科多也很有觉悟,反正是要走的,迟走不如早到。

    早到一日,将军衙门的陋规银子和火耗银子,就早收一大批。

    这一次出门,隆科多知道有海船可以帮着走私运输,也就很干脆的没有带太多的东西,免得太扎眼了,惹来诸多的闲话。

    实际上,隆科多的贪婪名声,早就传遍了四九城。只是,没人敢当面告诉他罢了。

    送走了隆科多和李四儿,又去老四他们几个的府上做了客,玉柱的假期,也就剩下了最后一日。

    玉柱出门前,再三叮嘱秀云“送往沁州吴府的礼,必须要厚。唉,我的座师他老人家,只图官职和虚名,却没捞几两银子,家里穷得叮当响。”

    秀云抿唇一笑,蹲身道“爷,您就放心吧,吴相国乃是您的会试座师,不管他老人家在或不在,送去沁州的四季节礼皆比他府,要多出五成以上的。”

    玉柱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带着美酒和卤菜,去了头甲巷。

    老十三就被圈在头甲巷,玉柱的老宅里。

    玉柱在京的时候,老十三除了不能出门之外,吃喝玩乐,四季衣裳,样样不缺。

    隆科多接任步军统领之后,因老四的拜托,老十三在头甲巷里,也没有吃半点苦头。

    如今,玉柱又回来了。他故意选在假期的最后一日,才来与老十三相会,就是不想太过扎眼,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再次见到老十三的时候,玉柱觉得,虽然吃得好,穿得好,但是,老十三依旧比此前憔悴了许多。

    唉,老十三生于康熙二十五年,比玉柱仅仅大了四岁而已。

    但是,玉柱现在看见的老十三,彷佛五旬出头的老头一般,头发已经花白,腰也有些句偻了。

    “请十三爷大安。”玉柱还和以往一样,恭敬的扎千,行了礼。

    老十三缓慢的抬起头,见果然是玉柱,便笑道“你回来了嗯,晒黑了呀。”

    唉,老十三不笑还好,他这一笑,比哭还难看。

    玉柱心里有数,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安慰老十三。

    “十三爷,可有些日子没见着您了呀。怎么着,酒量退步了吧”

    身陷令圄的老十三,何以解忧唉,唯有杜康啊

    吴江摆酒菜上桌子的时候,十三福晋兆佳氏出来了。

    玉柱定神一看,好家伙,兆佳氏和老十三大不相同,整个人收拾的异常齐整,显得容光焕发。

    明白人之间,压根不需要多言。

    男人,被圈禁了。如果兆佳氏整日以泪洗面,愁眉苦脸的,这不是故意给男人添堵么

    三个人重新聚首后,还是老规矩,各据一边,端起大碗饮酒。

    玉柱心里明白,老十三被关得越久,将来越会感激救他出去的老四。

    “十三爷,西边的准噶尔汗国,又开始蠢蠢欲动了。等我立了军功,就向皇上陈情,保你出去。”

    玉柱和老十三相交多年,他向来是不打诳语的个性,说一句,算一句,绝无虚言。

    老十三闻言后,笑了笑,却摇着头说“兄弟,多谢你的一番美意。唉,我已经不想那么多了。”

    一旁的兆佳氏,知道丈夫做梦都想出去,重获自由。

    但是,这么多年的煎熬之下,屡屡从希望到失望,老十三已经死了心,绝了望。

    “玉柱兄弟,来,我敬你一碗酒。不为旁的,就为了你这份心。”兆佳氏很聪明的没有直接劝老十三放宽心,却用实际行动提醒男人,不能辜负了玉柱的一番美意。

    老十三也许是被关懵了,脑子转得比较慢,隔了一会,他才醒悟过来

    ,跟着举起酒碗,豪爽的说“那哥哥我,就不和你言谢了。”

    嗯,老十三的不言谢,那是真的记到了骨头里。玉柱信得过他。

    玉柱想营救老十三出去,主要是,历史上的老十三,被关了几年后,就被悄悄的放了出来。

    说实话,玉柱即使不出手相救,老十三也会被康熙释放出去的。

    再说了,老十三圈禁于头甲巷之中,却莫名其妙的死了。康熙细究之下,绝对会怀疑到玉柱的头上。

    康熙再心狠手毒,那也是针对的外人。他的几个儿子,包括老大、老二和老十三在内,都是宁可关到死,也没舍得杀。

    只是,老四继位之后,把老十三在熙朝的活动记录,做了大面积的删除。

    最终,在康熙朝的最后几年间,竟然完全没有了老十三的踪影。

    不过,身在局中的玉柱,倒是看出了一些蛛丝马迹。

    康熙朝的最后几年,京城的兵权,一分为二。

    城里的步军,始终归隆科多统领。城外的丰台大营,一直都是兆佳塞尔弼,担任都统。

    兆佳塞尔弼,兆佳氏的堂兄也。

    再过几年,玉柱若想趁乱成其大事,兆佳塞尔弼就是必须锄掉的头号威胁。

    除非,玉柱愿意和历史上的一样,力捧老四登基。

    为时尚早,只要康熙一天不闭眼,玉柱就是最忠诚的帝党。

    把老十三再次灌倒了之后,兆佳氏一本正经的盈盈下拜,异常诚恳的说“玉柱弟弟,在我的眼里,你比关柱,还要亲近得多。”

    关柱,兆佳氏的亲弟弟。

    只是,这小子脑子有病,他不支持老四,反而主动站到了老八的一边。

    这且罢了。

    玉柱出京之前,关柱居然公开说,老十三是老四的死党,必有异图。

    好家伙,亲戚之间,再深的血脉感情,也经不起如此可怕的磋磨呐。

    玉柱自然看得懂,这其实是关柱交给老八他们的投名状。

    不然的话,老八他们,谁信得过老十三的嫡亲小舅子呀

    历史上,老四上台之后,丝毫也没含湖,反手就收拾了关柱。

    销假之后,玉柱刚坐进南书房,就被康熙叫了过去。

    玉柱到的时候,老十二也在。他马上有了不祥的预感,莫非是又要和老十二凑到一起,出门办丧事了

    s月票超过800张,凌晨必有加更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