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骗了康熙 > 正文 第482章 特谕
    宗人府的屁事真多。

    举凡,宗室子弟的婚丧嫁娶,以及旗人的做奸犯科,都要通知玉柱。

    照例,旗人涉嫌犯罪,由刑部收押,宗人府派人过去参加会审。

    原本,玉柱是应该回避的。因为,玉柱的阿玛庆泰,乃是刑部尚书。

    但是,左宗人恰好得了急病,宗令和宗正又从未参与过此等晦气之事。

    最终,参加会审的事儿,经康熙批准之后,落到了玉柱的肩头。

    早上,玉柱用过早膳后,打着哈欠从垂花门内出来,登上了四抬小轿。

    照大清会典的规定,文臣坐轿,武将骑马。

    玉柱不喜欢骑马,便钻了规定的空子,继续坐了轿。

    因为,免了领侍卫内大臣后,玉柱的本职是户部左侍郎,妥妥的二品文官。

    玉柱也很乖觉,只要是坐轿的时候,他就穿二品锦鸡文臣补服,免得惹来言官们的鸹噪。

    当然了,玉柱还可以穿辅国公的补服,也可以坐四抬小轿。

    比较巧合的是,宗室们坐轿的规矩,刚好以辅国公为界。

    镇国公可以坐八抬大轿,辅国公只能坐四抬小轿,这是入八分的待遇。

    不入八分镇国公及以下的宗室,只能骑马了。

    从庆府到刑部并不远,玉柱在轿子里,晃晃悠悠的赶路,两刻钟也就到了刑部的大门前。

    守门的差役们,一见玉柱来了,赶紧扎千行礼,小心翼翼的说“请柱爷大安。”

    “罢了。”玉柱是现任刑部满尚书的公子,刑部衙门就算是他家的后院了。

    福建清吏司郎中萨莫哈,知道玉柱今天要来,早早的就等在门房里。

    在刑部之中,共有十七个清吏司,其中,主管镶蓝旗刑事桉件的便是福建清吏司。

    “请柱爷大安。”

    且不提玉柱是当今圣上驾前第一大红人的显赫权势了,单论玉柱是庆泰的独子,萨莫哈就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在大清的官场之上,若是得罪了顶头上司家的小衙内,擎等着穿小鞋和挨锤吧。

    按照规矩,庆泰出门办事去了,萨莫哈领着玉柱去拜会了刑部左侍郎泰德。

    因为身份要对等,就不赘述了。

    泰德听说玉柱来了,很客气的阶下相迎。

    玉柱被请进了泰德的公事厅内,宾主双方,相对而坐。

    上茶之后,泰德很客气的问候了玉柱家里长辈的健康状况,玉柱做答之后,同样问候了泰德家里的长辈。

    这么一问一答,半个时辰就过去了。

    在大清,天大的事儿,都不如尽到礼数那么大。旗下人家,规矩就是多如牛毛。

    玉柱和泰德正聊着的时候,外面通传,刑部汉缺左侍郎刘坦来了。

    泰德心里暗暗奇怪,玉柱今天来刑部,是为了会审旗人的刑事桉件,照例应由满缺官员主审,刘坦这个汉臣来此做甚

    玉柱心里有数,刘坦是李光地早年间取中的会试贡士。

    巧合的是,玉柱的会试座师,也是李光地。

    从李光地的这一层关系算下去,刘坦确是玉柱同师不同年的师兄。

    既然刘坦来了,玉柱当然要出去迎接了。

    结果,刘坦进屋还没来得及喝口茶,刑部汉缺右侍郎张冲也来了。

    望着诧异之极的泰德,玉柱苦笑一声,小声解释说“不瞒您说,张侍郎乃是家师叔。”

    泰德没有参加过科举,不太清楚,玉柱哪来的什么鸟师叔

    刘坦不由微微一笑,帮着介绍说“泰公,张侍郎乃是现任顺天府尹汤公的师弟。”

    汤炳是玉柱的启蒙恩师,整个京城里,谁不知道呀

    “哦,原来如此啊。”泰德这才恍然大悟,不由感叹道,“你们汉臣的弯弯绕实在是太多了。”

    说完后,泰德忽然察觉到失言了,赶紧红着脸,起身解释说“柱爷,对不住了,下官绝无不敬汤公之意。”

    汤炳不过是个正三品的顺天府尹罢了,泰德怎么可能在乎他呢

    泰德是担心得罪了玉柱呀

    玉柱摆了摆手,说“泰公,俗话说,江湖无大小,咱们各交各的。”

    这个才是正经话,泰德不禁暗暗松了口气。

    几个人一起出去,把张冲迎进了公事厅,重新论座次上茶。

    张冲是玉柱的师长,自然应坐首席。可是,张冲哪里敢拿大呢

    大家拉拉扯扯的,说了好半天,还是玉柱发了话,张冲才敢坐到了首席。

    张冲此来,也就是借机会见见玉柱罢了,没啥正经事。

    几个人在公事厅里,你一言我一语,聊聊科举趣事,谈谈巷间密闻。

    时间过得贼快,眨个眼的工夫,刑部衙门里敲钟开午膳了。

    对于这些堂官们而言,下午基本上都属于自由活动的时间了。

    既然撞上了玉柱,谁会傻到把他往刑部的食堂里领呀

    结果,几个人一商量,一致决定,致美楼订座儿。

    等酒足饭饱,从致美楼里出来,玉柱掏出怀表一看,好家伙,已经是下午五点半钟了。

    合着玉柱今天出门后,半点正经事没干,光是会会友,聊聊天,喝点小酒,就混到了黄昏时分。

    哎,当官,尤其是当到部院堂官之后,小日子真叫一个滋润呐。

    没办法,大清的官场规矩,就是如此的繁琐,礼数不到,很容易无缘无故的得罪人。

    如果,当今圣上不是康熙,而是崇桢,玉柱今天干的事,和东林党他们也没有两样了。

    进士出身的官员们,非常容易因为座师啊,同年啊,同乡啊,凑到一块儿,拉帮结伙。

    大明如此,大清依旧如此。

    只是,大清的实权,始终掌握在旗人的手心里。汉臣们的所谓结党,才没有闹出大乱子来。

    必须承认,鞑清政权,乃是几千年皇权专制的最高峰,非常之成熟。

    如果不是欧洲搞了工业革命,利用大航海的军事成果,四处殖民,大清很可能有五百年以上的基业。

    大家分手之后,玉柱坐轿回了隆府。

    因为,玉烟的婚事,必须隆科多回来亲自主持。

    第二天一大早,玉柱带着全家老小,去西直门外,迎接隆科多的归来。

    时近中午,文渊阁大学士兼川陕总督隆科多的仪仗,珊珊来迟。

    玉柱带着一大家子,给隆科多和李四儿行了礼后,隆科多捋须一笑,得意的说“我阿玛曾经当着老大和老二的面,说我将来必是败家子。哼,现在呢,我成了隆中堂,你成了柱爷,我阿玛彻底的看走了眼啊。”

    咳,隆科多当众说佟国维的闲话,玉柱这个晚辈,自然不好插话了,只能陪着傻笑。

    不过,玉柱心里有数。佟国维还真没有说错,历史上的老佟家在隆科多的手上,真的败了家,从此一蹶不振。

    隆科多不能直接回府,必须递牌子进宫陛见后,才能回府和家人团聚。

    父子两个,于是分道扬镳。玉柱陪着李四儿,回了隆府。

    李四儿一回家里,就钻进了玉烟的闺房里,和女儿两个抱头痛哭。

    “我的儿啊,你马上要嫁人了呀,我好舍不得你呀。”李四儿抱着玉烟,一通乱叫,令旁边的秀云哭笑不得。

    就算是亲兄妹,玉柱也不能进玉烟的闺房了,他只得带着已满七岁的弟弟八十九,去了内书房。

    只是,玉柱还没坐稳,专门负责传旨的大太监张鸿绪就来了。

    “万岁爷口谕,着隆科多、玉柱父子,午门外听宣。”

    玉柱觉得很奇怪,此前的皇子赐婚,从来都是皇子的岳父去午门外接旨,岂有大舅哥也跟着一起去的道理

    奇怪归奇怪,玉柱换上了锦鸡官服后,张鸿绪却说“柱爷,万岁爷特意吩咐了,请您穿着辅国公的朝服去接旨。”

    等玉柱收拾停当后,跟着张鸿绪来到了午门外。

    落轿之后,玉柱钻出来一看,隆科多已经等在了午门前。

    申初,正是吉时。

    这时就见,礼部满员左侍郎塔赫布,手捧黄澄澄的旨意,从宫门里缓步走了出来。

    “隆科多、玉柱接旨”塔赫布不动声色的看了眼已经跪下了的隆科多父子两个。

    “特谕,玉柱之母李四儿,诞育贵子,有大功于国家,晋昭圣夫人,着抬籍入正黄旗满洲,钦此。”

    好家伙,玉柱的一贯谦逊,获得了极为丰厚的回报。

    说句心里话,老皇帝待玉柱真心不薄了。

    李四儿是个什么破烂出身

    老皇帝为了玉柱,都捏着鼻子认了,不仅封了李四儿为昭圣夫人,还抬入满洲正黄旗下。

    这么一来,换了出身的李四儿,就有资格成为隆科多的嫡妻了。

    老皇帝加恩于李四儿的目的,也就在于此处了。

    再说了,李四儿的出身好了,老皇帝最宠爱的一个儿子,老十八的脸上,自然是大大的有光啊。

    原本,以李四儿是佟家妾的缘故,她根本就不能算是老十八的正经岳母。

    然而,现在有了老皇帝的背书之后,只要隆科多补办了娶李四儿为继室夫人的手续。

    唉,老十八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叫李四儿为岳母了呀。

    老皇帝一出手,就帮玉柱补齐了,出身上最大的一块短板,对于玉柱而言,确实可喜可贺也。

    消息传开之后,玉柱原本就异常鼎盛的声势,更加的咄咄逼人。

    s还有一更,凌晨更了,月票加油赏呀。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