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骗了康熙 > 正文 第606章 何为揣摩?
    辰时七刻九点差一刻,玉柱才悠闲的步入了养心殿内。

    小太监秦定,早早的沏好了茶。

    见玉柱来了,他赶紧捧着茶盘,过来敬了茶。

    玉柱端起茶盏,小饮了一口,嗯,正经的西湖龙井,大善也。

    昨晚是刘太清侍寝。

    哎,这女人呐,一旦到了岁数之后,便如虎狼一般,应付得很吃力啊

    玉柱确实比较辛苦,体力也消耗巨大。

    正好今天不需要参加御门听政,他索性睡饱了之后,才晃晃悠悠的进宫。

    到了玉柱如今的地位,他只要不主动去揽权,老皇帝百事皆可包容。

    这不,玉柱喝的西湖龙井,全是乾清宫里的御用贡品。

    如今的养心殿造办处内,属于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状态。

    在玉柱之下,有郎中和员外郎各两名,主事、库掌和笔帖式若干。

    除此之外,各个作坊皆设有催长、副催长、司匠和委署司匠等官吏。

    另有首领太监两名,太监二十几名。这些没根的人,专门负责带领住在宫外的工匠们,进出宫门的等事务。

    玉柱刚喝了半盏茶的工夫,郎中花丹在门外求见。

    “卑职花丹,请中堂大安。”花丹毕恭毕敬的行了礼。

    玉柱澹澹一笑,说“罢了,坐吧。”

    “谢中堂赏座。”花丹斜签着身子,只坐了半边屁股。

    “禀中堂,金玉作的催长临时出了缺,卑职想请中堂您示下,补缺的章程为何”花丹的说法,很有些取巧。

    按照常理,造办处内自有相应的补缺章程。

    可是,花丹丝毫没有提及原来的章程,却问玉柱有无章程。

    玉柱那可是老官僚了,他一听这话就知道了,其中必有猫腻。

    众所周知,金玉作和玻璃作,乃是整个造办处内最肥的缺儿。

    不夸张的说,只要是和内务府沾点边的八旗子弟们,都惦记着金玉作内,肥得流水的各类肥缺。

    催长,其职权范围,类似于造办处的车间主任。

    坊间早有传闻,金玉作的催长,给个户部郎中都不换。

    这是因为,宫里的饰物,多用金和玉。金子熔化之后,就有不小的损耗。

    而且,打磨金器的时候,遗留下来的金粉,积累下来就是一大笔横财。

    反正吧,玉柱当过内务府的总管,他比谁都清楚,内务府里头的人,贪得无厌的程度,已经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了。

    不过,江山是老皇帝的,老皇帝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玉柱才懒得去管呢。

    出乎花丹的意料之外,玉柱并没有说什么章程,而是反问他“说吧,你都答应了哪些人”

    玉柱的不按照牌理出牌,彻底把花丹整傻了眼。

    竟然有此等搞法么

    花丹有些摸不着头脑,却又知道玉柱的厉害,不敢得罪了他,便陪着笑脸说“中堂,您说笑了,您不发话,岂有卑职胡乱插手的道理”

    “哦,既然你没有章程,那我就请旨安排了啊”玉柱才不会让花丹的花枪耍成功呢。

    人在官场,头等大事便是人事权,玉柱必须说了算。

    常言说得好,不管乌纱的官儿,都是花架子的老爷。

    金玉作的催长,不管花丹他们私下里怎么运作的,绝对绕不开玉柱的点头。

    花丹被玉柱拿话顶住了腰眼子,进不得,退也难,急得直冒冷汗。

    说白了,作为金玉作内的资深郎中,若是玉柱不发话,花丹最有发言权。

    玉柱又是新官上任,他的夹袋内,肯定没有太合适的人选。

    花丹正是吃准了这一点,才敢狮子大张嘴的开出了价码,并收足了银子。

    这年头的大清朝,官员们收灰钱也是有讲究,有手段的。

    花丹一共收了五个人的钱,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事儿办成了,他自然是笑纳了送来的银子。

    若是办不成,花丹再通过中间的掮客,将银子如数奉还即可。

    虽然事儿没有办成,塞钱的人毕竟没有损失,即使不满意,也是勉强可以接受的。

    以前,曾经出过几次收了钱,钱被花光了,事儿却没办成的屁事儿。

    结果,闹得满城风雨,鸡飞狗跳,皇帝震怒。

    所以,如今的京城里,权贵们也都学乖了。收钱,就要办事,办不成包退

    就在花丹以为,已经落了袋的银子,要飞走了之时,玉柱忽然问他“我听说,枪炮作的柳催长,以前当过金玉作的催长”

    花丹微微一愣,仔细一琢磨玉柱的话外音,随即喜上眉梢,忙不迭的解释说“不瞒中堂您说,柳催长其实是个金玉老手,尤擅各种精巧的金器制作。另外,卑职这些日子看得真真的,戴梓在枪炮作内,简直是行行皆精啊。卑职以为,不如这么着,命戴梓委署枪炮作的催长,调柳催长去金玉作。如果不合适,还请中堂教诲。”

    玉柱不由微微一笑,这位花郎中,还真是个妙人,不错,不错,很上道啊

    花丹等了片刻,没见玉柱吱声,他立时就全明白了,玉中堂显然是默许了。

    剩下的事儿,也就是等着花丹按照正规的程序,把戴梓的任职流程完整的走一遍了。

    照官场上的规矩,官缺的任免,必须是一层一层的推荐上来,而少有玉柱直接下札子的事儿。

    说白了,出于保险起见,以玉柱的身份和地位,完全没有必要径直下札子拍板人事问题。

    聪明的下属,自然会领会他的真实意图,然后想方设法的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的,让外人说不出半句闲话来。

    察言观色,揣摩上司的心思,一直是内务府里诸位官僚们的强项。

    不客气的说,内务府的官职,有多少人眼红啊

    若是连老皇帝和顶头上司的眼色,都看不懂,那也就活该落职回家,吃自己的闲饭去了。

    催长,不过是个正八品的芝麻小官而已,老皇帝还不至于为了这么点破事,特意让玉柱颜面大扫。

    就在玉柱想翘衙之时,外头忽然来了两个太监,传了德妃娘娘的话,责问造办处为何歧视永和宫

    自从晋封妃位之后,德妃一直住在永和宫里。

    一般情况下,宫里的人,私下里都称之为,永和宫德主儿,或是永和宫娘娘。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