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正文 第九百八十三章 皇太极也来凑热闹
    别看皇太极如今文功武治都略优于其余势力头领,但他麾下文臣武将也都有着明显的各自派系。

    不过是在他的控制下,掣肘的不是很明显罢了。

    目前大家都想着劫掠大明,有着共同的利益,没有进化到内斗越发严重的那一步。

    或者说随着皇太极皇权的稳固,清廷高层的内斗暂且被压制住了。

    目前皇太极通过政治打压和分化拉拢,以及有着足够的利益目标,把他们这些小团体拧成一股绳,为他所用。

    满洲高层被他强行拧在一起,但满人与汉人之间的矛盾依旧是横生无解。

    就算皇太极大力鼓励这些投降的汉人与满人结亲,清廷内部的派系依旧泾渭分明。

    毕竟连他的亲兄弟们也都不跟他一条心,想着凭什么我不能做皇帝之类的心思。

    汉人在他们这些满人高层眼里都是奴才。

    从大凌河城归降的明将陈锦建议大军宜直抵中原,全力攻北京。

    “北京一破,山海自开,河北传檄而定矣。”

    祖可法也倾向先取北京

    “要先取北京,乃是汉国首城,虽费些功力,得了北京,各处城池官兵人等,自然星夜归降。”

    大凌河降人们多建议皇太极率“大兵西征,或成北京大事。”

    他们早就在几次抢掠当中尝到了甜头,也十分清楚大明的勤王兵越来越弱。

    只要耗费些人马进攻京师,皇宫定然能够被清廷所得。

    到时候他们就不是大明的贰臣,而是大清的有功之臣,还是从龙入关。

    直接把祖孙几代的苦都给吃了,剩下就只有享受荣华富贵,逍遥快活。

    也有人说千里迢迢进攻北京,风险太大了,到时候各路明军来援,他们还得守城,这不是他们擅长的。

    先不取北京,取山海屯住兵马,那时关外各城人等,都愿同祖总兵即祖大寿投降。

    这些祖大寿之前的部将,都想着祖大寿会投降。

    当初说好的一起投降,结果你跑了回去当大明的忠臣,把我们哥们兄弟子侄辈全都撂在后金这里当人质。

    幸亏皇太极不是努尔哈赤,要不然他们这些人有几个还能活下来的

    尤其是大明越发的孱弱了,祖总兵还当大明的忠臣做什么

    自从袁崇焕死后,辽东诸军就真正进化为地方军阀了。

    他们只管向大明朝廷每年讨要军饷,不怎么真心干活。

    甚至连勤王都不愿意去,都害怕打着打着,得了袁崇焕的下场。

    特别是以祖大寿为首的辽东将门。

    吴三桂对于崇祯皇帝也颇有些不信任,当初他年轻也跟着袁崇焕去勤王来着,可谓是记忆深刻。

    就算祖家人出征去勤王,祖大寿也一般不离开军营,不给崇祯机会。

    崇祯也不信任祖大寿,但又得捏着鼻子用他。

    否则山海关以及辽东一线,还真没有人给他守着。

    当然更多的清廷朝臣主张直取山海关。

    关外八城先放置一边不取,以海上乘船直抵山海水门,从水关攻入。

    山海关一破,关外八城“不战自败矣”。

    这种说法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

    重要谋臣宁完我也认为山海一得,八城自为我有,打成一片,再图西举,才是正确的做法。

    得防着狡诈的贺今朝一手。

    特别是现在入主京师,容易被贺今朝针对。

    他万一想要利用大明旧臣一同来抵抗我大清,岂不是变相的把所有人都推到了大清的对立面

    这不利于我大清笼络明廷治下百姓以及士绅们。

    随后宁完我又提出假以时日“从宣大入手”,借着与贺今朝结亲去送亲的时候和名义下手,搞得天下皆知。

    让天下人都知道反贼贺今朝是与我大清相互勾结。

    呸,互为翁婿之谊。

    到时候我们掉头就徐趋北京,长堑久困,相机夜袭。

    谁敢来援,就打谁。

    若北京一得,山海一闻,祖帅不召自来,大事规模方有次第。

    关键是贺今朝他在想要举起正义大旗,根本站不住跟脚。

    你一个汉人与外族人勾结的大明反贼,还想着为大明报仇,岂不是徒徒让人笑话

    宁完我的这番话,深得皇太极之心。

    现在攻打京师的策略是行不通的。

    群臣对于进兵路线,攻取目标都提出了许多建议。

    但总结起来是四种方案,第一就是直接打北京。

    第二是先打山海关,第三则是渡海取登来,第四是走宣大入北京。

    皇太极对于北方形势以及辽东形势,甚至中原形势做了全面的思考。

    现在打北京实为不智,不仅会出现太多的变数,那些大明围剿反贼的人,也会放弃围剿反贼,同大清作战。

    现在攻取北京的主张,皆是时机不成熟。

    究竟什么时候下手,还要看天下大势的变化。

    最重要的原因,皇太极感到目前自己的军事力量还不够强

    先不说有锤匪贺今朝曾经帅军击败过他。

    单单说是大明城池众多,百姓众多,他几次劫掠大明的经验告诉他,只要官民一心,真有县城是他无法攻克的。

    语言风俗习惯与大清不同,顺从反叛都在一念之间,想要真正降服他们是很难的。

    就怕他们给你跪在地上了,可心里想的还是要反抗。

    等你以为攻克此县,前往远处作战,他们就能聚集起众人来袭扰你。

    而且皇太极认为既然要征服大明,指定是不能随意屠城的。

    否则就算占据大明的某些地方,那里都成了空城,还有什么用呢

    皇太极想着一方面继续积攒力量,一方面等待时机。

    待到下一次遇到贺今朝,与他对战能有更多的底气。

    否则多败几次,大清甭说鲸吞大明半壁江山了,到时候自保都会陷入困难。

    即使皇太极努力的捏合女真人,命名为满人,可人数始终都是少数。

    那些野生女真人,在他眼里也多是耗柴。

    所以皇太极也批评了那些汉官,认为他们急功近利。

    尤其是动辄就要航海去山东,攻山海关的策略。

    “上天给了我有限的兵力,若是亏损太多,朕将来如何能够更进一步”

    皇太极甚至对祖可法等人批评,你们出这个主意,就是为了敌人而损害朕的兵马,这个战术有个屁用

    渡海的风险太大了,皇太极更加损失不起。

    即使有耿精忠、尚可喜等人皆是乘船渡海投奔他的,经验丰富,但他也不会轻易走这条路。

    在皇太极的心中,还是路上更加稳妥一些。

    在船上,命都没有掌握在他的手中,风浪一来,想跑都跑不掉。

    最重要的是皇太极个人的战略眼光,这些人只看到了北京或者山海关,却没有看到他们眼前无法逾越的宁锦防线。

    这会大大增加他出兵的风险。

    每次入塞都是经过蒙古人的地盘,大清因为贺今朝的缘故没有统一漠南蒙古。

    若是“天可汗”贺今朝下令蒙古人袭扰他的后路,同时奔袭沉阳等地作乱。

    就如同以前蒙古人进入辽东,给大明裹乱一样。

    重兵在外的皇太极如何能够顾及本地,两方不失

    一旦出征作战,必定是有侧重点的。

    届时大清出征士卒的个人利益都不能得到保证,他们还有心思在京师与明军等各方势力作战吗

    这条防线无法打破,皇太极是没法子安心入关的。

    皇太极驳斥了两条路线,就剩下两个了。

    接下来便是先攻打山海关,还是先屯兵广宁,扼守宁远、锦州的门户,伺机夺取这两个地盘。

    同样作为大明秀才的杨名显也给皇太极提出了参考意见。

    皇上若是急图,就打北京。

    若是不着急,那便要扩地屯田,派兵马驻扎在宁锦地界处,驻扎屯种,时不时的派人围攻,让城内守军不能耕种。

    宁锦无粮久守之下必然弃城而逃,宁锦归我大清所有,山海关指日可下。

    只要山海关归我大清,那今后出征便再也没有了涉险远走之苦。

    清廷的军事会议接连开了好几天。

    皇太极某一天突然觉得战胜大明有了更大的信心。

    因为他晚上做梦“入明宫”了。

    对于这件事他很是兴奋。

    昔日他曾经梦见入朝鲜王宫,结果拿下朝鲜,如今梦见入明宫,必然是能得大明天下的。

    诸臣对此皆是狂拍马屁,并且叫史官给记下来。

    如此大喜的局面,张存仁作为祖大寿的老部下,率先上谏言。

    “皇上,今日情势,锦州是我大清必争之地。

    我大军压境,明军必弃锦州,保宁远。

    若是攻的再急些,明军必弃宁远,保山海关。

    大寿跋扈畏罪,岂肯轻易离开辽东老巢,前去京师养老

    他没了利用价值,崇祯也会杀了他。

    事缓则计持久,事急则顾虑身家。

    大寿背恩失信,人皆以为无颜再降。

    但臣深知其心无定,唯利是图,逼迫过急则什么都不顾了。

    此攻心之策,得人得地之术。”

    皇太极赞同的点点头,祖大寿这个人的手段,皇太极是有些欣赏的。

    况且辽东诸将早年间,也就是祖大寿对大金颇有战果,让他感到些许棘手。

    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辽东能战的大将进化成了祖跑跑。

    不少人开始都想着要报效大明,随着时间和环境以及君主的影响,心态多是发生了变化。

    再加上祖大寿在辽东有很大的根基,超过了李成梁家族。

    若是他能投降大清,将来入关,将来辽东也能稳固的很。

    最重要的是关宁军也是大明诸多军队实力当中,最为突出的一支。

    有他们做助力,皇太极也能有更多的打手。

    “皇上,兵事有时、有形、有势,三者变化无定,而用之在人。

    松山、杏山、塔山三城,乃锦州之羽翼,宁远之咽喉。

    塔山城倚西山之麓,自山巅发炮俯击,城易破也。

    既得此城,锦州羽翼折,咽喉被塞。

    兵法困坚城者,必留其隙。

    锦州虽不甚坚,当留山海关以为之隙。

    锦州辽兵少,西兵多,一人负箭入,群惊而思遁。届时在以溃兵为由混进去,则山海关可下。”

    因为做梦这件事极大的增强了皇太极的信心,甭管他做梦之前有没有去过朝鲜王宫以及大明皇宫。

    说穿了就是这么个由头,把做什么样的梦说出来,全都在皇太极一人。

    皇太极决定亲率八旗攻打松山,占据此城,毁掉锦州的屏障,以此来获取一个开门红。

    清军在松山下扎营七处,七天内多次发动强攻,但均未攻克,还损失不小。

    此战绝不是清军一贯想要围点打援,才会进展如此缓慢的结果。

    这场仗打的皇太极,都有些不相信谍子发来的情报。

    “松山当真只有不足三千明军”

    祖守法拱手道“皇上,锦州副总兵金国凤是我旧相识,我便与他招降一二。”

    “去吧。”

    皇太极对于七天都没有攻克松山,显得有些恼怒。

    先前在沉阳皇宫内议论这么长的时间,怎么怎么打。

    结果到了真实战场上碰一碰,连眼前的松山都没攻克,更不用说后面的部署了。

    所以无论如何都得把松山拿下,那个金国凤若是识相便饶他不死,若是甘心当大明的忠臣,朕就要杀鸡给猴看。

    让他们瞧瞧抵抗大清,成为大明忠臣的下场。

    祖守法带着箭回来了,没成想金国凤一点都不讲情面,还嘲笑他成了鞑子,头发都剃了,也配与我说是旧相识

    我金国凤没有鞑子旧友,只有生死敌人

    皇太极见状极为恼怒,直接派人回沉阳调兵遣将,把红夷大炮运来二十七门,炮弹万发,火药五百斛。

    环城发炮,誓要削掉松山,打的敢于守城的明军,脑瓜子都不敢露。

    不得不说皇太极有了红夷大炮后,底气也越发的十足,尤其是被贺今朝的火炮打过后。

    他一直都在下令制造更好的大炮,将来也让锤匪尝尝被轰的滋味。

    现在明军先尝上了两方军备竞赛的厉害。

    金国凤没成想清军的火炮如此厉害,城墙上的台堞都被摧毁。

    锦州方向依旧没有出现援军,他知道这个时候也只能靠自己了。

    因为清军最擅长的便是围点打援策略。

    本站网站:et,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