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刘备帐下,朝九晚五 > 正文 第两百一十五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三十未有二十馀,白日常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男儿何不带吴钩,平定大汉十三州;

    请君暂上云台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有寇来,文章无处画春风

    只见秦耀手持轩辕剑,于功勋碑背面,用汉明瘦劲体刻下了这首诗。

    正面,是他已经题好的八千勇士的名字,每个人,都将伴随这个比城墙还高的功勋碑,屹立在晋阳中心,坐看天下兴亡

    这本是李贺对于自己进士试受挫之后撰写的南园十三首第五首。

    秦耀将之稍稍改动,原本的关山五十州,变成了大汉十三州,后世李唐的凌烟阁也改成了光武帝的云台阁。

    至于原本李贺借用连年发生的辽海战争,也被秦耀以实景,改做了岁岁年年,南匈奴南下打草谷,对并州百姓荼毒的惨状。

    原本的“文章何处哭秋风”,是李贺这种文人才子常用萧瑟的秋风来表达悲壮,但秦耀立意并非在于只为抨击时事,做一个无奈的旁观者

    而是改为“文章无处画春风”,意思是,哭哭啼啼地埋怨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好男儿,自当腰佩吴钩,一将功成万骨枯,以武平世,以武卫国

    这,或许就是武人和文人的区别吧

    纵使秦耀原本只打算做一个躺平摸鱼,享受生活的小人物,在面对外敌入侵时,依旧会站出来,凭借自己手中长枪,定江山

    而非是借用锦绣文章,为自己博得一个身前身后名

    可笑万千为保卫家园而捐躯的士卒化为历史尘埃,而只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只会之乎者也的那些腐儒,却能以一纸之书名传后世

    秦耀为此感到悲哀,也借用这一首诗,告诉在场所有丧夫、丧子、丧父的晋阳百姓,你们的亲人,不会被遗忘

    今后,世人只要看到这块功勋碑,看到上面刻画的名字,就会知道,他们曾经为了保卫家国而死,他们是晋阳的英雄,他们会永远被后人铭记

    果然,秦耀此诗一出,晋阳原本悲泣肃穆的景象大变,很多豆丁大的孩子,都开始扯着喉咙嘶吼着。

    “我爹爹是英雄,他是保家卫国的英雄”

    “我要从军,我不要习文了,宁可戍边卫国死,不在家中做空谈”

    一声声,一句句,那是属于晋阳百姓发自内心的呐喊

    “主公,汉明字里行间,都是否定文人的夸夸其谈,但却不知,他一篇诗赋,却能调动整个晋阳百姓的思绪心情”郭嘉站在刘备身边,笑着摇摇头道。

    刘备抿了抿嘴“也只有汉明,才能有如此煽动民心之功”

    郭嘉一怔,看着刘备道“主公,你难道不会有什么功高震主的想法吗”

    刘备失笑,拍了郭嘉的脑袋一下“我刘备,虽说算不上什么德才皆备的英明主公,但却绝不会因为这种好事,而对下属猜忌,倘若你们能助我匡扶汉室,我哪怕重新织席贩履,又何妨”

    郭嘉被敲打了一下,嘿嘿一笑,低下头支支吾吾道“怕是你会成为宣帝、光武帝哦,而汉明嘛,霍光,伊尹”

    “你在说什么”刘备疑惑道。

    “嘿嘿,没什么,主公你快看,汉明又动笔不对,动剑了,他这把剑,我怎么没见过嘞”郭嘉连忙转移话题。

    刘备连忙转过头,只见秦耀再度腾空飞起。

    刚刚那篇七言诗,只占据了功勋碑背面的部分地方,所以,所有人都在期待秦耀还有其他佳作。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忘川;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同样是龚自珍先生写的一首诗,剑落,诗成。

    晋阳百姓不断地传唱这首诗,但因为文化水平有限,竟是一时间难以理解。

    直到有一名丧父的少年郎哭哭啼啼地解释完了秦耀诗中的真意,一种叫做悲伤的情绪才开始大肆渲染。

    哪怕是郭嘉等大才,看完这首诗后,也是默默地擦拭了一把眼角的泪水。

    不同于龚自珍先生用这首诗述己,秦耀这首诗,述说的,更多是战死的,和还活着的晋阳百姓的心声。

    日头西斜,满是离别愁意。

    挥动马鞭,一指东方,好像已故之人正在忘川河上,朝着未亡人露出了一个笑容。

    仿佛在说我用我的生命,保卫了我们的家园,活着的你们,要把我那一份也活下去。

    原诗本是天涯二字,被秦耀改成了如今百姓心中,亡者往生而去的忘川河,一种是龚老先生自己离开京城,从此天各一方的离愁。

    这种,则是人鬼殊途,再难相见的哀伤

    然而,话风一转,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更是将那种生离死别的痛苦,一下子给拉了回来。

    原诗借用枝头掉落的红花,形容自己辞官回乡,还能化作春天的泥土,为祖国培养下一代。

    而在这晋阳,更是那些战死的勇士,用他们的生命,为下一代保护住了故土,立意更加深远,也让在场所有的百姓,深有感触。

    “这”郭嘉看着哀声彻天的后方,小脸一白。

    刘备抹了一把眼泪“这八千英灵,虽死,却依旧在忘川河上,看着我们,他们用生命,保护住了几十万人的家园,功在后世,德披后人,还未远去的英灵啊,请受刘备一拜”

    在刘备这一拜之下,全场的气氛进入到了一个高潮。

    “父亲大人,我一定会带着你的那份心意,好好地活下去的”

    “你们,保护了我们,我们,必将永远将你们记在心中”

    “父亲,您在天之灵看到了吗儿子,也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我立志,要跟随主公,扫平乱世,延续你的使命”

    在这种氛围下,秦耀不为外物所影响,继续提剑,书写了他的第三首诗。

    军歌应唱踏燕然,誓灭胡奴出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是秦耀前世的老乡,革命家徐锡麟先生的出塞

    原诗中的军歌是大刀环,秦耀改成了燕然石勒的窦宪所用的军歌,也是流行在整个光武建立的东汉时期的军歌马踏燕然

    原诗中的玉关反清为山海关,也改成了雁门关、偏关、宁武关这三关

    全诗很好理解,凸显出了徐锡麟先生悍不畏死的精神

    然而写完这首诗后,秦耀剑刃未停,又写下了一代伟人改自西乡隆盛诗赠与自己父亲的著作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两诗,立意相同,言简意赅,要说前两首诗,还是秦耀在缅怀战死沙场的战士,那这两首诗,便是赠送给晋阳正在茁壮成长的少年郎们

    男儿,当胸怀天下,志在四方

    哭哭啼啼的,岂是好男儿本色

    果然,在这两首诗写完之后,原本涕泗横流,哀悼亡者的那群少年郎们,他们和郝昭的年龄相仿,一个个从地上站起来,挺直了胸膛。

    他们知道,他们的父辈,在天之灵,不愿意看到懦弱、沮丧的他们

    他们的父辈,亲人,死的有价值,用不着他们这些后人在这里哭哭啼啼的

    若真记挂他们,不该哭泣,而是该出三关,平胡奴,以血,祭英灵

    郭嘉默默地闭上了双眼,嘴中喃喃颂唱道

    披铁甲兮,挎长刀

    与子征战兮,路漫长

    同敌忾兮,共死生

    与子征战兮,心不怠

    踏燕然兮,逐胡儿

    与子征战兮,歌无畏

    郭嘉喃喃地颂唱着,一旁的刘备等人渐渐地也跟随他的节奏开始吟唱,乃至身后诸多文武,不断的往后渲染。

    直至全城百姓开始吟唱这首大汉军歌马踏燕然

    逐渐的,形成了冲天之势,数十万人怒吼。

    马踏燕然,追亡逐北

    s马踏燕然实则为现代某吧博主臆造,在此为免误导小朋友,权当应景一看即可

    四首诗,将整个功勋碑背面刻画的满满当当,每一个字,都像是刀刻斧凿,笔锋遒劲

    郭嘉已经嘶吼的脖子都哑了,身后,依旧是铺天盖地的呐喊声,此时的晋阳,宛若一根拧紧的绳,面对世间任何仇敌,都无惧怕之意

    “主公,晋阳民心已达巅峰”

    刘备点了点头,目光热切

    晋阳一战,非但没有打垮晋阳的士气,反倒是让整个晋阳的民心大盛,于他们今后而言,大有裨益

    可以看到,一个个年轻人,已经是脸红脖子粗地想要投军从戎

    这,就是晋阳的未来

    喧嚣过后,一架车辇缓缓驶来。

    有人认出“这不是那日率领我们将敌人挡在城外的仙子吗”

    蔡琰居于车辇之上,和远处收剑屹立的秦耀遥遥相望。

    身前,是四大古琴之一的焦尾。

    蔡琰轻抚琴弦,袅袅琴音传于四野。

    配合蔡琰动人的清脆嗓音,让每个连日来绷紧脑中那根弦的晋阳百姓都不由地沉醉其中。

    戏一折,水袖起落。

    唱悲欢唱离合,无关我。

    扇开合,锣鼓响又默。

    戏中情戏外人,凭谁说。

    惯将喜怒哀乐都融入粉墨。

    陈词唱穿又如何,白骨青灰皆我。

    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

    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

    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

    情字难落墨,她唱须以血来和。

    戏幕起,戏幕落,谁是客。

    你方唱罢我登场。

    莫嘲风月戏,莫笑人荒唐。

    也曾问青黄也曾铿锵唱兴亡。

    道无情,道有情,怎思量。

    道无情,道有情,费思量。

    好一首赤伶,好一个位卑未敢忘忧国

    秦耀教授给蔡琰的这首歌,于此时,唱出了不只是晋阳百姓,而是大汉千千万万子民的心声。

    其动人的歌喉,极具感染力的唱腔,让人闻之落泪,视之动容

    歌声似在述说最低贱的戏子,然而,又何尝不是在代表这万万千千的普罗大众呢

    小人物,亦有家国情怀

    小人物,位卑不敢忘忧国

    不是只有朝堂上的衮衮诸公,才关心天下大事。

    我等,纵使死后无人闻,亦将丹心报家国

    这,就是一个民族的脊梁

    秦耀站出来,将这次的事件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tart”bnk”

    天才本站地址。小说网阅读网址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