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风起长安 > 正文 43.问计太师
    虞世南从惊讶变成了疑惑,沉思片刻后,拧眉问“可否带他来见一面”

    六月二十一日,长安,靖安坊

    子时,两条街开外,尉迟宏便已经意识到大事不妙,因为他看到左前方有火光,而那个方向正是看押东方云小院的方向。

    尉迟宏不停的挥动马鞭,马匹吃痛,飞也似的一路猛冲,还没冲到小院跟前,眼前的景象便令尉迟宏目瞪口呆,整个院子都被大火吞噬,火势波及左右,满街尽是逃出来的居民,老幼妇孺三三两两躲在远处,有的相拥痛哭,有的顿足捶胸,青壮年男子则不停从院子里搬出家中细软和粮食,尽可能从大火中保全财产。

    院子距离武侯铺较近,二十几个武侯和不良人已经赶到,正围在院子周围救火,两辆水龙车对着大火喷水,好在火势不算太大,只殃及了紧邻关押东方云小院的邻居。

    尉迟宏扫视一圈,锁定了距离自己十步左右一家六口,一个五十来岁的老汉正光着膀子,连骂带埋怨自己的老妻“瓜婆娘真没用,光顾着跑,啥都没带出来,我带着两个孙娃子还抢出两袋粮食,你可倒好,就知道死嚎,你是死人吗。”

    五十来岁的老太婆被丈夫训斥,不敢还嘴,只抱着孙男孙女继续哭。

    尉迟宏走到老汉身旁,一拱手“老伯,这火啥时辰着起来的”

    老汉极是沮丧,边叹气边抹眼泪“也不知道为啥,突然就着起来了。唉,天杀的,一把火啥都不剩了,让我们一家怎么办啊。”

    “是有人放火。”男孩从奶奶怀里挣脱出来,稚声稚气的说道。

    尉迟宏眉毛一挑,赶紧问孩子“你看到是什么人了吗”

    那孩子笃定的说“没看到人,是听到的,我当时在上茅房,旁边院里有人打架,后来又有人说一个活口不留,又过了一会儿,还是说一个活口不留那个人,说放火。”

    孩子还没说完,尉迟宏已经翻身上马,向着北面打马疾驰而去了。

    六月二十一日,长安,东宫

    李承乾知道父皇还会就此事再次召见自己,并很可能征询自己的意见,李承乾知道李元昌一直与王君范有交往,但他并不知道李元昌与此案有无牵连,如果有,卷入有多深。所以一回到东宫,便火速命人秘密去找汉王李元昌和侯君集,他心里着急,也不进他的可汗大帐,便在院子中来回踱步。

    但派的人很快便回来复命,汉王和侯君集都不在府内,询问两人去了哪里,两家的家人都说不知。

    在李承乾的意识中,此案由李泰揭发,必然是冲着自己来的,利用王君范牵扯出李元昌进而削弱自己,李泰已经痛下杀手了。

    联想到之前用兵方略被盗导致侯君集的兵部尚书被免,李元昌如果再被打垮,自己将更加被动。如果李元昌不能彻底与王君范切割,自己该如何应对

    就在李承乾心乱如麻之时,突然想到一个人,魏征,对,这个老头虽然刻板不通人情,但对自己一直都是诚心正意的,关键时刻,何不听听这老头的意见。

    “来人,去请魏太师”话刚出口,李承乾就觉得不妥“慢着,更衣,换便装,备辆普通的车,越不起眼越好,我要亲自前往魏太师府。”

    李承乾的车走的是东宫的西北门,这是给东宫运输粮食果蔬的牛车走的角门,最不起眼,车没有直奔魏征的府邸所在的永兴坊,而是从光宅坊和永昌坊中间穿过,向南穿过安兴坊后进入胜业坊,从胜业坊向西进入崇仁坊,在崇仁坊向北进入永兴坊,兜了一大圈,确定没有尾巴后才来到魏征府。

    随从以太子赏赐瓜果给魏太师为名敲开了魏府大门。魏征身为宰相,皇上和太子经常有赏赐,魏府家人早习以为常,只是这次奉命前来的人是个瘸子,让家人们很是意外。李承乾得知魏征正在书房,没有让家人通报,径直来到书房。

    李承乾想偷偷看看魏征一个人在书房时干些什么,读哪些书,便不让家人引导,独自一人朝书房走去。

    可是距离书房还有十来步远,便见魏征急匆匆走了出来,魏征出门便正衣襟,趋步行礼“不知太子亲临,有失远迎,请殿下赎罪。”

    “太师何以知晓是我来了”李承乾颇为好奇。

    魏征笑而不答,目光却落在了李承乾的手杖上,李承乾明白了,是手杖杵地的声音暴露了自己的行藏。

    李承乾不免佩服魏征的细心和城府,仅通过轻微的手杖点地声音便猜到是自己来了。

    魏征示意远处张望的家人都退下,亲自为太子挑帘,请太子进了书房。

    李承乾很认真的打量起的书房,书房很大,布置却极简单,丝毫看不出是当朝太师的书房,倒是更像个硕儒的藏书楼,除了南面的门和窗户,东西北三面墙均是高至棚顶的大书柜,书柜每排都贴着小字条,细细密密的写着书目,李承乾大致扫了,魏征涉猎极广,经史子集各类书籍无所不有,李承乾由衷的感慨“太师真大儒也,官至人臣之极仍不忘读书。”

    面对夸奖,魏征淡然一笑“臣出身草莽,若不是勤于读书,明理博识,恐怕至今仍不过是寻常小吏。这些年来,臣的官越做越大,但官越大臣就越惶恐,唯恐臣之所学所识当不起这份责任,唯恐愧对陛下厚恩,所以臣不敢放下书,只为从书中寻找天下长治久安之策。”

    李承乾感叹,难怪父皇器重,就这份胸襟,就非常人所能及。

    不等李承乾开口,魏征开门见山,不兜圈子也不矫情“殿下此来,可是为了洪州一案”

    李承乾点头,躬身对魏征行礼,很郑重的说“事关重大,请太师赐教。”

    魏征请李承乾坐了他的主位,他自己则斜身坐在对面的客位上“殿下所虑者,无非是此案有人设局,借此案兴风作浪,以办案之名行党同伐异之实。”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