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风起长安 > 正文 113.士族子弟
    岑文本愣住了,没想到皇帝竟亲自来考场,岑文本赶紧起身,边整理衣服边快步向外走“到哪了”

    “不用接了,已经到了。”李世民的声音已经近在咫尺。

    岑文本差点跟皇帝李世民撞了个满怀,岑文本大惊,慌忙下跪行礼“不知陛下亲临,有失远迎”

    李世民大度的一摆手“行了,起来,朕不是来听你客套的。”不待岑文本起身,李世民就问“听说你的考题改了好多次了,最新的考题在哪啊”

    岑文本连忙回身取来考题,躬身捧着呈送到李世民面前,李世民接过一看,眼前一亮,历来进士科考试的三项分别是杂文、帖经和策问作者注此为初唐制度,盛唐后有所变更,每项一场,但岑文本这次却与以往不同,第一场考的不是杂文,而是独出心裁出了考题两道,一赋一诗,赋的试题是以“中谷有蓷”为题做赋蓷tui,读退,诗的题目是“青蝇”。

    作者注初唐时期进士科考杂文、帖经、策问三项。玄宗登基以后,改为第一场考诗赋,第二场考帖经,第三场考策问,由于进士科考试需要考作诗,也是唐代诗风鼎盛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为了情节需要,适当调整,与历史略有出入,请各位读者见谅。

    李世民笑着说“朕记得中谷有蓷出自诗经王风,其中有一句是遇人之不淑亦。这青蝇朕也读过,出自诗经大雅”

    说到这里,李世民突然顿住了,两个试题都有典可循,但中谷有蓷讲的是遇人不淑而致痛苦悲愤,而青蝇说的是馋言祸国,劝诫人不要听谗言,岑文本以这两个为考题,是不是想借此说些什么李世民看着岑文本,暗自感慨,这些个江南文人啊,一肚子花花肠子,想说什么从来都不明说,总是拐弯抹角的绕老绕去,还美其名曰讽谏,到底该说他酸腐呢,还是该说他旁敲侧击策略得宜呢。

    李世民略觉扫兴,索性将考题递还给岑文本,可是他的手只伸到一半就收了回来,看着岑文本的字意味深长的说道“朕于诗词一道不甚了了,但爱卿这笔字越发精进了,只是爱卿这字厚重有余,灵动却大不如前了,该不是当了宰相后一位只是城府深沉,消磨了灵气吧。”

    岑文本原本以为皇帝最近总为洪州之事烦心,不过借考试之机出宫散散心,听皇帝这么说,觉得皇帝话中有话,正思量着该如何应答,见监丞快步进来,“请示陛下,时辰已到,是否开考”

    李世民大手一挥“开始。”

    李世民走出正堂大门,见两列考生并排鱼贯而入,后面的队伍长有里许,考生中年轻者未及弱冠,年纪大的已过知天命之年,有的穿戴华贵,有的布衣简服,有的趾高气扬,有的肃穆凝重,有的四下张望,有的目不斜视,真是千人百态形形色色不一而足,李世民看着应考的队伍,突然发出一声感慨“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唐代,科举尚处于初创阶段,没有后世复杂繁琐的规矩,考生不需要被扒光了衣服查看夹带,也不用被关进单独的格子间吃冷猪头肉,每一项的考试不仅没有时间限制,更不需要写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比如第一场杂文或诗赋,两道考题一赋一诗,做完即可交卷,甚至你的诗不按照规定做成六韵十二句也可,比如后世著名的大诗人祖咏那首流芳千古的终南望余雪只有四句,“终南阴领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这首诗就是当年的应试答题,也写出了千古佳话。

    与东方云隔座而坐的是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年轻士子,叫卢照容,出身范阳卢氏,记忆力极佳,擅长诗文,未及弱冠便名扬河北,他的两个哥哥,一个是金州刺史卢照己,另一个是陇州刺史卢光乘,身居高位,最小的弟弟卢照邻虽然不到二十岁,却号称河北第一才子。

    卢照容虽不及弟弟卢照邻年少便声名远博,但也一向以河北名士自居。

    卢照容此番进京前便势在必得,因为当朝宰相房玄龄的夫人就出身范阳卢氏,论族中的辈分,房夫人卢氏还是卢照容的堂姐,房遗直还得管卢照容叫舅舅。卢照荣进京前,其父卢仁朂xu,读叙特意写了亲笔信,让卢照容进京后亲手交给卢氏夫人,委托卢氏夫人照应卢照容,有了当朝宰相照应,卢照容本是信心满满,但刚刚进京,卢照荣就听说房玄龄被罢了官,卢照荣怕借不上光反被牵连,就没有上门找房玄龄。

    眼看房家指望不上,卢照容紧急通知范阳家中及两个兄长卢照己、卢光乘,卢家动用了各种关系,两个兄长也连连修书,在京中多方请托门路,最后还是卢照己找到了礼部郎中崔君实,崔君实亲口答应帮忙,卢照容这才算有了底。

    不过崔君实也说过,卢家若是能跟今科主考岑文本疏通一下,就更有把握了,不过卢照容却不屑走岑文本的路子,原因无他,卢照容瞧不起岑文本的出身门第,范阳卢氏是河北第一流郡望名门,与崔李郑王共为天下五姓七宗之一,岑文本的家族不过是三四等江南侨姓,岑家比之王谢庾萧这些第一流侨姓都远远不及,跟自家范阳卢氏这等天下第一流门第阀阅更是没法比,所以卢照容打定了主意,就算今年中不了进士,也绝不屈尊降贵走低门小族的门路。

    考题一下来,卢照容就笑了,他平素就喜欢汉赋,也擅长作赋,这中谷有蓷一篇,恰是三天前读过的,以此作赋,正中他下怀,所以看了题目,潇洒的展开纸,文不加点,转眼间挥毫而就。

    待写完了赋,看第二道考题,见是作诗,心中纳闷,怎么不是杂文,他不擅长作诗,倒是弟弟卢照邻是此中好手,为了考试,来京前他反复练习杂文,诗词更是荒疏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