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风起长安 > 正文 159.文成公主(三十一)
    刚才李复那边传过信来,强调务必要将大兴门的人一网打尽,而且跟消息一起传过来的,还有了两千贯的钱引。就算没有两千贯,卢兴宗也会照办,因为卢兴宗知道李复的心思,灭了大兴门,李复将来就是长安城里黑道的霸主,长安地下那些见不得光的买卖,李复就能全部收到麾下,卢兴宗的想法是,他好,我也好。

    所以卢兴宗才不管包围圈里面两方为什么开战,更不关心跟大兴门对阵的到底是哪一方帮会,他要的是一网打尽。

    “怎么还不来,快点来,快点。”东方云也没想到局面会演变到这个样子,他不停的低声念叨,希望李治能快点出现。

    “谁来呀,上哪找救兵去呀,没人来救咱们了,快想法子跑吧。”刘通财离的近,听到了东方云的念叨,他拉着独孤春兰,欲哭无泪。

    两个时辰前。

    为了能更声情并茂的向皇帝陛下还原这几天的情形,在见到晋王李治之前,李三十娘做了充分的准备,首先是说辞,更重要的是将自己的衣服加工了一番,原本她的衣服虽脏了些,但整体保持完好,她被关押时虽然行动不自由,但没有受过虐待。

    她没受过非人待遇还要感谢杨克复,杨克复在关押李三十娘时特意交代过李复,让手下们都收敛点,不许对女人有任何不敬,杨克复知道那些江湖草莽混账行子的心思,看押时别说动手动脚了,一冲动,糟蹋了李三十娘也说不定。

    为了更好的说明自己的惨状,李三十娘将衣襟和裙摆都扯烂,左边袖子连肩撕掉,另一条从下向上撕开口到肩头下方,为了卖惨,她一狠心还拽下一缕头发,小心的搭在肩头处。

    见到凄惨狼狈李三十娘,李治先是惊,然后是怒,最后变为喜。

    惊的东方云果真没有说大话,真的将人救了出来。

    怒的是贼人如此丧心病狂,把如花似玉的公主折磨成这般光景。

    喜的东方云人才难得,单枪匹马,没人相助,竟然能办成如此大事,如能得此人襄助,大事可成。

    李治详细询问了李三十娘被绑架和脱身的经历,尤其是有关绑匪的身份的细节,李三十娘如实相告不知道,实际上她确实对绑匪确实一无所知。

    虽没有查明绑匪的真实身份,不过李三十娘带来了东方云的口信。

    听了东方云的口信,李治决定,不管绑匪是谁了,先带李三十娘见父皇再说。

    两刻钟后,李治便与李三十娘出现甘露殿内,面对泣不成声且语无伦次的文成公主,还有义愤填膺的小儿子,李世民当即就搞清楚了状况,有人劫持公主,目的是破坏与吐蕃的和亲,让大唐西疆烽火再起。

    整体来说,李三十娘是按照东方云的交代说的,一个刚刚从歹人窝逃出来的公主,说话有条理是容易引起怀疑的,所以既要让皇帝大概明白状况,又要给李治留下足够的空间,那么李三十娘的话一定要在某些事上略显含糊,多讲细节,因为丰富细节能令李世民相信,而含糊的部分,能留给李世民充分的遐想空间。

    不过李三十娘并没有全盘按照东方云的交代去说,在东方云的叮嘱中,李三十娘应该是发现了守备的漏洞自行逃脱回来的,而李三十娘不仅说出是东方云救出了自己,而且还大力渲染东方云的神勇,将东方云形容的犹如神兵下凡,天将诛仙一样,本朝猛将尉迟恭和秦琼这些狠人在东方云面前都走不上一个回合,就连在一旁的李治都觉得公主夸的有些过了,心里念叨怎么她说的比刚才还玄乎,刚才她跟自己的话里可没这么多佐料啊。

    待李三十娘说完,李世民看向李治,用目光询问,李治早在心中打好了腹稿,将自己和东方云的分析结合在一起,说的条理清楚,逻辑清晰,从歹人勾结吐蕃使者琼邦芒布杰的计划,到预判歹人劫持公主后很可能会在长安有进一步动作,再到歹人会如何将消息送到吐蕃,乃至和亲失败究竟是哪一方得利最大,李治侃侃而谈,足足说了半个时辰。

    李世民一直听的很认真很仔细,时而拧眉沉思,时而赞许的点点头,却不打断李治,待李治说完,李世民面带微笑的问“智奴,依你所见,此案该怎么了结”

    李治早知父皇会有此一问,早已想好了答案,此时讲来如水银泻地般流畅“一,此案不能张扬,朝廷和亲的公主中途换人,不能让天下人知道,尤其不能让吐蕃国主知道,这不是欺瞒,而是为了西疆稳定的大局,是为了天下百姓苍生。所以此案的善后还要以暗中处置为主。二,此案必须严办,案中所有对朝廷图谋不轨的歹人,都要有所惩戒,但是此案牵涉甚广,又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吐蕃使节琼邦芒布杰,处置轻重需要拿捏火候,否则会有后患;至于本朝那些江湖宵小,儿臣认为可以狠狠教训,甚至连根铲除,一来绥靖京城治安,二来也可杜绝后患,防止他们再跟居心叵测之人勾结;在此案中颇为可疑的北方草原诸部,朝廷不妨派使节前往,跟他们通报长安的近况,顺便说一下此案的处理,点到即止,让他们心存畏惧,不敢再造次。至于此案还没查到的某些人,儿臣还没想好,请父皇圣躬独裁。”

    李治的话故意没说透,但意思已经明白表达出来了,这伙歹人就算本事再大心智再高,在天子脚下长安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只凭借一些江湖势力是绝做不到的,没有大人物的暗中帮助和情报,这些歹人绝掀不起如此大的风浪。

    李世民自然听出了儿子的话中深意,他没想到这个最小儿子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局面还能应对如此从容,更没想到如此微妙难办的政治问题,儿子能想的这般透彻明白,处理的建议也合宜得体,李世民在惊喜之余,既感到欣慰又暗自叹息,要是太子和魏王能有这份心胸志量,自己也不必如此为难了吧。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