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风起长安 > 正文 504. 大唐秋色(四十八)君前一屁
    中文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果然,李世民见闫立德没有诿过推卸,认错态度良好,脸色似有好转“你倒认的干脆,你的罪自有刑部和大理寺议定,今天这里先不讨论,朕要说的是,昭陵的工程不能耽搁,朕百年之后要和皇后合葬,要给子孙立下规矩,你是戴罪之身,要紧盯着工程,不可再有懈怠,若是觉得精力不济,窦琎,你可以帮他盯一盯。”

    闫立德连连叩头“臣领旨,臣一定勤勉任事,不敢再有疏忽。”

    窦琎一听皇帝点自己的名,赶紧跨前一步,弓身答道“臣谨遵旨,一定协同闫立德办好昭陵的差事。”窦琎明白李世民的意思,皇帝这么说,显然是有意让自己主导昭陵营造,骤然得了这个差事,窦琎心里是既惶恐又庆幸,惶恐是昭陵刚刚出了大事,这是个烧红的炭条,稍稍一碰就会被烫伤,但这又是个肥得放屁都流油的肥差,薛承这些小兔崽子们在里面不定捞了多少油水呢。

    “窦德素”李世民在毫无征兆之下突然点名窦德素。

    窦德素被吓得噗通一声跪在地上,浑身哆嗦,颤声说道“窦怀悊玩忽职守,是臣教子无方,臣平日疏于督导,甘愿领罪。”

    李世民叹了口气“论私,朕与你是儿女亲家;,朕与你是君臣;论私,朕这个姑爷看着外人挖岳丈家墙角,不仅不阻止,还趁机跟着捞油水;,他贪墨不法,致使酿成哗变,是国家的盗贼,是社稷蛀虫。若秉公办理,朕都容不下这样的人。”

    说到这里,李世民突然话锋一转“可是话说回来,他毕竟是朕的女婿,是朕女儿的夫君,朕若按照国法追究承办他,朕的女儿会伤心;但若不办他,朕的子民会疑惑,朝廷大小官员会生出懈怠之心,作奸犯科者会有侥幸之心,所以,窦怀悊,让朕难办啊。但是你教子无方是事实,窦怀悊能做出如此有辱家门之事,你是脱不了干系的。”

    窦德素脸色铁青,不住的磕头,此时他的头已经磕破了血,地上的金砖也红了寸许的一片。

    李世民重重叹了口气,便不再言声。

    众人眼见皇帝训斥窦德素,唯恐殃及自身,便都不敢言声,更不敢动一下,就连一向最是敢言的魏征和戴胄也没有接话,大殿内随即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李世民似乎又想说什么,但看到下面的人都被震慑的不敢说话,话到了嘴边,似乎也有点不知所措,蠕动了下嘴唇,没有说出口。

    众臣各怀心事,都在琢磨皇上的意思,琢磨旁人的意思,大殿内众人就这样沉默的僵持着,过了良久,沉默才被打断,但打断沉默的却不是皇帝,也不是众臣,而是一串奇怪的声音,大殿西南角方向不知是哪一个吃坏了东西,竟有人放了一串的屁,其实屁的声音也并不大,但此时大殿内格外沉寂,所以这屁声也就格外清晰,众人原本都在心里琢磨该如何应对皇帝接下来的问话,心都紧张的悬着,不料这一声屁,如同一句笑话,立即让所有人的心放下了许多,有的会心一笑,而的捂嘴偷笑,还有的想笑又害怕君前失仪不敢笑,紧张的气氛立时缓解了许多。

    许德明转头看向声音的源头,只见一个小内侍扭捏的轻轻拧着身子,表情又尴尬又难受,许德明走到小内侍面前,故作不悦的低声问“这是朝堂,大家和宰相重臣在议朝廷大事,你竟敢君前失仪,成什么样子一点规矩都没有。”

    那小内侍拧着眉毛,苦着脸,表情扭曲的说道“回您的话,奴婢吃坏了肚子,肚子疼,想想如厕”

    许德明听了忍不住想笑,但皇帝看着又不敢笑,只强自崩着,一摆手“去吧,把肚子放干净再回来,像什么话。”

    经过这个小插曲,殿内的气氛轻松了许多,皇帝李世民的心情也好了不少,许德明处理了小内侍返回皇帝身边伺候,见皇帝表情不似刚才那样沉重了,有意巴结,笑着说“陛下恕罪,奴婢疏于管教,君前失仪了。”

    李世民终于忍不住笑了出来,只不过没有放开了笑,只淡淡的笑“恕他什么罪放屁的罪还是乱吃东西的罪”

    许德明见皇帝心情好了,赶紧顺杆爬,继续逢迎“奴婢回头一定好好叮嘱这些狗才,让他们吃东西小心点。”

    李世民一笑了之,转头看向众臣,语气和缓了不少“诸位栋梁,都说说吧,怎么处置窦怀悊为好啊”

    众人原本轻松了下来,听皇帝这么一说,心里再度一紧,今天不是议昭陵的案子吗贪墨和暴乱的案情还没个说法,主要责任人薛承等那些人该怎么处置还没议,怎么越过了正主,直接议起窦怀悊的罪名了

    就算窦怀悊是驸马都尉,是皇帝的女婿,也不至于这么明显的袒护吧。

    但既然皇帝发问了,众人不能不琢磨,但再一琢磨,皇帝的话里,并没有明确说要给窦怀悊脱罪呀,相反倒是从严发落以儆效尤的意味更多些啊,而且还带着对窦德素教子无方的不满,众人都不明白皇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没人敢主动说话。

    唐代人文小趣事之20唐代到底有没有风筝33观点三唐代的风筝是屋檐前的铁马。铁马,唐代也叫风琴、风铁、风马儿等,将金属片用绳或线穿起来,悬挂在屋檐之下,风吹绳动,金属发出的撞击声悠扬悦耳,似筝似琴,故唐人称之为“风琴”、“风筝”,后世金属片为铜铃代替,逐渐演变成风铃。这一派学者认为,现代汉语所说的风筝,唐代就叫纸鸢,鸢首安装竹笛取声,是五代以后的事情这一观点跟我们昨天介绍的第二派观点近似。唐人鲍溶、高骈、司空曙等名为风筝的诗,均是咏铁马的诗,跟现代汉语意义的风筝无关。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