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风起长安 > 正文 530. 大唐秋色(七十四)猫是怎么死的
    中文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房遗直看向张敬诚,多年的办案经验告诉他,猫的尸体不翼而飞,太不同寻常了“不知道这之后有人进来过”

    冯不高摇头“这就不知道了,这些天我都在殿下那边伺候,殿下身边离不开人,我走不开。哎,宫里人少,一个人当过去几个人使唤,顾不过来,况且也没”冯不高欲言又止。

    “也没人敢过来是吗”房遗直说出了冯不高没说出口的后半句。

    冯不高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呜呜的竟哭了“老奴我在东宫伺候二十多年了,武德六年就到东宫了,伺候过隐太子,后来当今太子来了,我伺候了殿下他十六年,看着他从小孩子长大,没想到如今竟是这般模样太子住进东宫那年,我就给负责给太子送饭了,送了十六年了,没出过一次差错,如今竟然有人下毒,在我送的饭菜里下毒,多亏是让猫吃了,若是太子吃了,我这罪过可就大了,老天啊”

    房遗直见冯不高哭的凄惨,想安慰冯不高两句,可又不知该怎么安慰,正踌躇间,张敬诚走上前,轻声说道“将军,我有些问题,想问问冯内官”

    房遗直知道他看出了问题,点了点头,往侧后退了一步,张敬诚则跨前一步,来到冯不高面前,郑重的问道“饭是你送的,送饭的路上,有人接触过饭吗”

    冯不高连忙摇头,苦笑“东宫里现在没什么伺候的人了,路上想遇到个人都难。”

    张敬诚紧接着又问“饭是谁交给你的”

    冯不高答“是郑二舅,你们不是怀疑他吧他是东宫的老厨子了,进宫当差有十五年了,给太子做了十五年的饭了,从没出过差错。”

    张敬诚赶紧安慰冯不高“郑二舅现在什么地方放心,我们不是怀疑他,只是想问问情况。”

    冯不高想了想“我领你们去吧。”

    冯不高领路,径直来到后面一个独立的院落,刚一进院门,几人就见一个四十来岁的胖子正坐在门槛上斜靠着门,悠闲而享受的闭着眼睛晒太阳,冯不高一看到那人,赶紧说“老郑,怎么回事怎么坐到门槛上了”

    那胖子也不睁眼,仍旧舒服的斜靠着“现在还管他娘的什么门槛不门槛啊,这东宫的门槛,现在谁他娘的还在乎,谁来不踩他娘的两脚。”

    “老郑,站起来,没规矩。”冯不高明显不悦,忌惮的扫了眼房遗直等人,同时喝令胖子说话注意。

    那胖子一脸不情愿的缓缓睁开眼睛,看见冯不高身后还跟着三个人,见到三个人身上的官袍甲胄,胖子赶紧跳了起来,拘谨而胆怯的站在门旁。

    冯不高对三人说道“这就是郑二舅”然后转头对郑二舅说道“老郑,这三位将军有话想问你,老实回话,问你什么就回什么”说完还不忘交代郑二舅“少抱怨。”

    房遗直点头,张敬诚会意,上前问道“李承乾饭菜里发现被下毒那天,饭做好后,有人进过伙房吗”

    郑二舅摇头“没人进来,现在哪还有人”他正要抱怨,见冯不高正皱眉看自己,突然想起冯不高的嘱咐,赶紧收住了抱怨的话。

    张敬诚又说“我换个说法,从你开始做饭,有人有机会接触饭吗”

    郑二舅还是摇头,指了指冯不高“现在伺候的人少了,我做好了饭,就等他来,他来就直接端走,中间不过别人的手。”

    张敬诚和房遗直对视了一眼,两人都觉得奇怪,做饭和送饭的过程中,都没人接触过饭,那毒是怎么下的呢

    张敬诚不甘心的又问“做饭的时候,饭菜你都尝了吗你的菜是谁采买的”

    “我只负责做,不负责尝。”显然这个问题刺激到了郑二舅,因为确实指向性太强了,郑二舅虽然没敢说什么,但语气里多少带出了些不满。

    冯不高这时在一旁插话“以前都是小栗子专门尝菜,小栗子前些日子被带走了,所以现在都是我尝,我就送饭的时候直接挨个吃一口,等一会,没问题,再送到太子面前。”

    在伙房这边没什么问题,众人出来,刚迈出院子,房遗直突然感觉袖子被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张敬诚,张敬诚此时已拉住了冯不高,“猫是谁养的”

    “猫”冯不高一愣,一时反应不及,想了想才意识到张敬诚问的是被毒死的那只“您指的是被毒死的那只不知道是谁养的。”

    “东宫中以前都谁养猫”张敬诚又问。

    冯不高想了想“很少有人养哦,称心养过,但不是这只猫,她养的是带斑纹的黑猫,称心被带走后,那猫没人管,没几天就不知道哪去了。”

    张敬诚又问“东宫平时总有猫闯进来吗”

    冯不高摇头,“好像也有过吧,不常见。”

    这回不仅冯不高不解,连房遗直都糊涂了,张敬诚为何盯着一支中毒的猫不放,一定是他又发现了什么问题

    唐代人文小趣事之34唐代的面食系列66。唐代人主食是面食吗从史料推断,唐代面食已逐渐成为主食,但并未完成替代,至少不像现在普及度这么高。例证一,赋税,唐代施行租庸调制,其中租即田税,唐制每丁每岁缴“粟”二石,是为租。粟米是政府征收赋税的标准作物,可见粟米的种植普及率之高。例证二,史料记载,新唐书aaiddot食货志记载“贞观初至四年,米斗四五钱”;新唐书aaiddot魏徵传记载“帝即位四年米斗三钱”;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四年米斗不过三四钱”;这些记载的米应该都是粟米,因为关中地区当时并不种植水稻。例证三,传奇故事佐证,如唐人沈既济的名著枕中记记载的著名典故“黄粱一梦”,卢生在邯郸旅店白日入梦,历尽富贵荣华,一觉醒来,主人黄粱尚未熟,可是唐代民间仍以黄粱高粱、粟米为主食。例证四五谷地位及排名,五谷即黍、稷、稻、麦、梁,诗经中提及最多的“黍”和“稷”,未提及稻麦,可见春秋时稻麦并非华夏族主食;先秦祭祀礼器,第一等礼器“簋”是盛放黍和稷的,第二等的礼器“簠”盛放稻梁,可见先民心中,黍稷地位更高。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