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风起长安 > 正文 595.两条线索断了
    ss

    中文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刚进入醴泉坊的坊门,那种不祥的预感就更加强烈了,街上的百姓有的一个人摇头叹气,有的站在原地发呆,但更多的是三三两两交头接耳、望着远处指指点点,而滚滚的黑烟从临街升起,将一团浓黑的迷雾笼罩在醴泉坊上空。

    东方云顾不上路上的行人,猛挥马鞭,催马一路狂奔赶往孔宅,刚到了街口,东方云心中猛的一沉,着火起烟的地方,是一处不大不小的宅院,而那里,正是吴冬生告诉自己的孔志元家。

    一队武候正拼命的扑火灭火,东方云跳下马,也顾不得拴马,快速跑向孔家火场,不过在距离孔家还有二十步之外,便被武候拦住了“大人,不能靠近了,着火了,再往前就烧着您了。”

    东方云一把甩开那武候,不顾一切的冲向火场,两名武候见他身穿五品官袍,不敢不管,抄起一大张油麻布跟在后面,随时准备给东方云披上。

    孔家已经是一片断垣残瓦,很显然,火已经烧了有一段时间了,就算不救,孔家也没什么可烧的了。

    面对已经收了势的火焰,东方云双眼直勾勾的看着火光,他的脑海中大致勾勒出了昨晚的情形,景教掌教马奎尔接到义宁坊那边的报信后,带人从密道出逃,出了密道,在出口处声东击西,做出向东跑的假象,但实际跳到了西边邻居院落中,杀了邻居一家,然后留下两名看守出口的景僧善后,那六人趁夜继续逃走,他们逃亡的目标并非是出坊,而是躲到了孔志元家,躲在孔家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必在夜禁期间冒险,因为马奎尔他们明显感觉到了危险,知道外面一定有人在围追堵截,在孔志元家等到天明,不管以什么身份出门,都不会被人怀疑了。

    孔志元是此事的关键人物,不仅篡改了刑部提审传唤的人员名录,更是出逃时的接应人。只是东方云想不明白,孔志元全家到底是被灭了口,还是一家人跟随马奎尔等人逃走了,自己放火烧毁家中一切证据。不过东方云推断,孔家被灭门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毕竟那些景僧凶残没有人性,刚出密道口就能将邻居一家全部杀掉,这种人是没有怜悯之心的。

    东方云感觉无比的沮丧,好不容易找到的线索又断了,而且两条线,一条是胡寺景僧的线,一条刑部内奸的线,眼下都成了断线,此时的情形,又回到刚开始调查的时候了。

    东方云暗自叹了口气,就在这一刻,一个强烈的念头在心头涌出,不查了,放弃算了。

    反正李恪那边已经洗脱了嫌疑,皇帝不会再怀疑他是谋刺房遗直的幕后黑手了,李恪答应自己的条件也不会食言,这时候放弃,自己没什么损失。

    可一想到放弃,东方云又陡然失落了,他实在不甘心,不仅是因为李承乾的案子里谜团重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想去一探究竟,更是因为一旦放弃就等于认输了,东方云表面虽是谦谦君子,但他骨子是极骄傲自负的人,他不想认输,更不能承认自己输了,尤其是不能像现在这样稀里糊涂的输了。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输了,也要输个明明白白,这或许是他骄傲的天性使然,也可能就是萧家骨子里倔强的使然,总之,东方云下定了决心,不能放弃,一定要弄个明白。

    他的目光再次扫向火光中,扫向孔家的宅院,从宅院扩展向四周。

    这时恰好几个武候提着水桶从东方云面前飞快的跑过,这几武候从附近一家百姓院井里打了水,拎过来灌到水龙车里,灌满了水,水龙车又开始喷水了,同时两个武候又拎着桶跑去提水。

    看着眼前的景象,东方云突然想到了昨晚找到的那个可疑院落的情形,那屋子里有五个碗,但根据看守出口的景僧招供,密道出口里走出来的是六个人,这就说明有一个人没有喝水,而且五个水碗里有三个是半碗水,说明六人中三个人不怎么渴,一个人压根就不渴。

    三个不怎么渴和一个根本不渴的人,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们知道即将要去的地方距离出口并不远,肚子里并不需要提前存太多的水,也就是说,那时候,他们就已经知道要去的地方是孔志元家了。

    在孔志元家等了大半夜之后,他们离开时为了销毁证据,烧了房子,然后不对,如果还是不对呀,天亮后出门,杀人灭口,证明他们是在天亮后出的坊对,问题就在这。

    东方云快速走向孔家隔壁的院落,那家人担心孔家的火烧到自家,一家老小早就躲到大街上,而且都关切看着武候救火。

    东方云走到那家人跟前,那家主人是个四十多个黑壮汉子,正在自家院子门口的井旁帮武候打水,见东方云走了过来,那汉子擦了擦额头的汗,恭敬的说“官爷,有什么事吗”

    东方云一指孔家的宅院,“早上看到有人从那院子来吗”

    那汉子想了想,摇了摇头“不知道啊,我睡的死,听到有人喊走水了才起来的。”

    唐代人文小趣事之65传奇宝物系列之8琥珀虎魄。古人曾一度认为琥珀是“老虎的魂魄”凝结而成,所以才管琥珀叫“虎魄”,但唐代对琥珀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变化,但却是演化成更加传奇的说法,酉阳杂俎记载“或言龙血入地为琥珀”,从老虎魂魄进化到龙血,可见唐人脑洞之大,亦可见唐人对琥珀的珍视。当然了酉阳杂俎同时还记载了另一种说法“宁州沙中有折腰蜂,岸崩则蜂出,土人烧治,以为琥珀。”这种说法就相对科学多了,我们知道,琥珀是树脂滴落包裹了小蜜蜂小飞虫小杂质,经过在地下千万年后成为化石,而酉阳杂俎的说法,“岸崩则蜂出”,就是古人对包裹着“折腰蜂”树脂化石的古朴认知。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