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风起长安 > 正文 628.丑话说前头
    ss

    中文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东方云冷笑“你是说十字莲花吗我的人早就发现了,而且我还知道那十字莲花的来历,这恐怕你不知道吧另外我知道一些你不知道的内情。”

    狄知逊呵呵一笑“你所谓的我不知道的内情,是不是太子离奇失踪的事”

    东方云笑而不语。

    狄知逊答“关于李承乾的去向,我在某位深悉草原内情人那里了解到了一些情况,据此有了新的推断,你难道不好奇”

    东方云不咸不淡的答“阿史那社尔嘛,你在他府上住了一晚,想必是聊的很好了。”

    狄知逊说“既然你知道,你就该明白,阿史那社尔对草原是多么熟悉,窦怀祖在驿馆带回去那个东西,他有不同的解读。”

    其实东方云打心里想跟狄知逊联手,但令他犹豫的有两点,一是狄知逊的官府背景,二是此人太过聪明,难以驾驭,关键时刻谁来主导听谁的东方云下意识瞄向独孤芸。

    而独孤芸一直在打量狄知逊,从两个男人对话开始,独孤芸就一直从各个方面品评此人,从言辞、到语气、再到表情神态,独孤芸也跟东方云有同样的评判,同这么一个绝顶聪明的人联手,好处和弊端说不上哪个更大,好处自然是多了个好帮手,在遇到难处时此人很可能有突破性的计谋妙计,但弊端是你很难预判他的思维,也就难以预测他下一步会干什么。到了要紧的时候,他卖了你,你或许还在谢谢他。

    更重要的是,独孤芸看着狄知逊,心里有种莫名的压抑和不舒服感觉,而这种感觉此前会出现在她跟紫霞相处的时候,独孤芸曾反思过,为什么跟紫霞相处会有这种感觉,结论是对方的心智、见识都要强于自己,而自己也深知这一点,从而在内心深处聚集着巨大的冲击和压力。

    看着狄知逊,独孤芸感觉这种压力越来越大。

    东方云见独孤芸的神色微妙复杂,便有点拿不定主意,此刻的东方云,面对狄知逊咄咄逼人的目光,气势上明显矮了一截。

    这时吴冬生突然在一旁说话了“狄公,我能说两句吗”

    此话一出,在场另外三个人都是一愣,而且三个人几乎同时将目光移到了吴冬生的脸上。

    但三人看向吴冬生的神情是不同的,独孤芸是惊诧,狄知逊是不解,东方云则是解脱。

    “此人曾是凌云台的密探,在侦办用兵方略那案子中,确实参与过侦办,”说着吴冬生转向东方云“但你最开始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完全就是个弱不禁风的应举士子,还是被人利用的,看起来既不懂朝局政令,又不谙长安凶险,但现在看来,你那时是在扮猪吃老虎,把我们所有人都骗了。你在那个案子中很多行为都很是可疑,我甚至怀疑你参与了那案子的谋划,只不过我没有证据。”

    “我一直怀疑你的身份和目的,也曾跟别人一同查过你,你说不会把我秘密查你的事告诉马司徒,我感激你,但现在我虽不在凌云台了,但你的身份存疑,作为刑部办案官员,此案是马司徒亲自交办,事关重大,我不得不把丑话说在前头,我若发现你图谋不轨,可别怪我没打招呼。”吴冬生目光灼灼,坦诚中透着凛然。

    东方云呵呵一笑,淡淡的说“公心可嘉,不计个人得失,在下佩服。”

    吴冬生脸色一变,东方云的话,在他听来分明是在揶揄,他想发作,但人家确实有自己的把柄,一时无从发作。

    狄知逊听了吴冬生的话,立即觉得自己提出联手有些冒失了,他陷入了沉思,他之前对东方云的了解不多,吴冬生是办案的老手,并非等闲之辈,既然吴冬生说东方云有问题,那恐怕不是凭空而说,此人的真实目的且不说,但细想来,此人的背景不简单,自己跟这样的人联手,后患恐怕不少。

    两个人都各有顾虑,都在担心后患,场面随即陷入了沉默。

    沉默持续了好一会,见男人们都不说话,独孤芸开口打破了僵局“我们初次会面,有些事还要再考虑考虑,狄公,明天这时候,我们还在这会面,再行定夺如何”

    狄知逊想了想,这也不失为一个折中的办法,便点头同意“不管明日我们是否合作,今日是否可以将尾巴撤掉”

    东方云犹豫了下,淡淡一笑答应道“好吧。”

    两面都没有再说一句废话,各自转身走了。

    待双方都已看不到对方的背影,狄知逊问吴冬生“你认为,这个案子,此人是否可以联手”

    吴冬生果断点头“单纯从办案来说,此人可以合作,但此前他的身份始终是个谜,当初用兵方略的案子中,他身上就有不少疑点,凌云台中有人还对他进行过审查,只不过还没查出问题,当时便又有新案子出现了,大家的精力都在新案子上了,加上他当时伪装的太好,我们身在局中,难以辨别。但现在我有点想明白了,倒不是因为查出了他的问题,而是因为朝中的局面已经逐渐明朗了,太子已经没有翻身的可能,魏王的圣眷也大不如前,只有吴王的圣眷一枝独秀,将来吴王很可能入主东宫,而他在吴王麾下做捉钱令史,是吴王的钱袋子,所以我认为,他很可能是吴王的人。”

    唐代人文小趣事之72唐代中枢机要之中书省。唐代的三省制承接自隋,而隋的三省制承接自北朝的周,但周隋时期的三省制处于草创时期,制度尚不完善,唐代三省制不断的改革,最终形成了完善的行政制度。中书省的长官为中书令,正三品,有时是一人,有时是两人。副职是中书侍郎,正四品偶尔也有从三品下或从三品上的,同样有时一人有时两人。中书令被认为是宰相,中书侍郎被认为是副宰相,不过中书侍郎只要能参加政事堂会议,便被普遍认可为宰相。中书省除了正副宰相,比较重要的官员还有中书舍人、拾遗、补阙、散骑常侍等。当然中书省最重要的职能是起草诏书,即“草诏”或“拟敕”,还有就是整理、陈奏表章,提出处理建议。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