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风起长安 > 正文 639.杀鸡儆猴
    ss

    中文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几名早就等在门口官差老吏,大声答应着一溜小跑冲了进来,不由分说就将高个子景僧按在地上,但老吏们没有立即动手,因为他们都没见过东方云审案,摸不清这位年轻钦差的路数,不知道这顿板子到底是吓唬还是动真格,对这些官差来说,不琢磨清楚上头的意思,是绝不会轻易动手的,因为打错了板子受连累,以前可不是没发生过。

    一名年纪略长的老吏快步走到东方云跟前,探头到东方云耳边,提着十二分的小心请示道“请示钦差大人,三十板子,该怎么打”

    “怎么打”东方云不解,也小声回“打就是了。”

    那老吏一听东方云就没管过刑名案子,心知这年轻的钦差对于这些胥吏的伎俩是完全的陌生,便小声的简单解释了一句“是实打实的打还是只听动静,吓唬吓唬他们”

    东方云侧头,看着那老吏,郑重的说“若不能把他打老实了,你就去替他挨打。”

    那老吏吓的脸色大变,点头哈腰的说明白了,转身快步下去,一摆手,示意两个操着板子的差役过来,三个脑袋凑在一处,小声嘀咕了两句。

    那两个行刑的差役抬起头各回各位,往手心里狠狠啐了口唾沫,搓了搓,抡起板子,噼里啪啦就打了起来。

    这些官差胥吏都是祖上世代为吏,家传的手艺,若不想为难挨板子的人,板子打下去,旁人听着噼啪山响,挨打的地方也是血红一片,但其实是虚张声势,都是些皮外伤,打完了第二天就能下地,什么也都不耽误;若是挨打的人不识相,不肯孝敬,或是胥吏们看出上司要往死里整治,那就是另一种打法了,板子打在肉上听着没多大声音,但几板子下去,就已经是皮开肉绽血肉模糊了,这种打法既能跟上面交差,也不会让行刑人认为你在落井下石,过后事情若有缓和,还是能相见,不至于被反攻倒算;还有一种板子的打法,是最阴狠的打法,表面看起来并不为难你,几十板子打完也并不见很重的外伤,但五脏六腑早已被震碎,下去没多久甚至当场就得上西天见佛祖。

    此时打在景僧身上的板子就是最后这种打法,声音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每一板子都清晰进入每个人的耳中,更重要的是,每一板子都带着内劲,开始的几板子,高个子景僧还在痛苦的哀嚎,十几板子之后,那景僧已经疼的昏了过去,下身已是血糊糊的一片,待三十板子打完,那景僧已经是口吐鲜血,眼见是不中用了。

    这一打,杀鸡给猴看的效果立竿见影,景僧们噤若寒蝉,脸上都没了血色,有两个甚至牙齿都在打哆嗦,浑身颤抖,所有的景僧都忘了念上帝划十字了。

    东方云对这个效果很是满意,正要开口说话,忽的看见崔擢就站在二堂门外的人丛中,崔擢表情微妙,所站的位子也很有意思,以他的身份,只要说一声让开,周围的官吏必然给他让路,可是崔擢偏偏就躲在人群中,只是点脚探头向里看,完全没有往堂内走的意思。

    东方云看着崔擢,崔擢也注意到了东方云在看他,脸上露出尴尬的笑,东方云略想了想便已了然,崔擢此时进来,最多也只能在自己身旁临时加个木杌子旁听,不能主导审问不说,恐怕还得听自己的吆喝,真要是东方云当堂下令给崔擢分派差事,崔擢听命吧,在刺史府一干官员面前丢了面子,不听命吧,东方云有钦差的身份,真要抬出天子剑,崔擢更难办,两相权衡一番,躲在人群中让东方云看不见,对崔擢来说是化解尴尬的最好的选择。

    好在东方云也不想跟崔擢计较这些小心思,他淡淡一笑,再次清了清嗓子,端足了架子,厉声喝问景僧“本官再问一次,为何状告本官”

    景僧们被这一喊都吓的一哆嗦,互相看了看,一个高鼻深目皮肤白皙的景僧站出来回答“我们我们状子上写的很清楚了”他虽然强装镇定,而且还故意摆出一副威武不能屈的大义凛然,但内心的恐惧是实打实的,措辞虽然强硬,但话一出口却结巴了。

    东方云狠狠一拍惊堂木“清楚你说本官清楚我看你是放肆,居然还敢用这种语气跟本官说话。来呀,把这个狂徒也打三十板子。”

    那景僧一听要打三十板子,一想到旁边的同伴的下场,脸色骤变,但是在犹豫了片刻后,此人仍旧硬挺的跨前一步,颇有些视死如归的说道“你这是想把我们都打死,掩盖你的罪行。你是不会得逞的,你可以打我们,但我们是上帝的仆人,会上天堂,你这样的魔鬼,死后会地狱。”

    东方云看出这景僧有意激怒自己,淡淡一笑,大声下令“你们不仅窝藏朝廷钦犯,还敢诬告朝廷命官,藐视朝廷法度,妨碍官府执法,来呀,把他们都给我关进牢里。”

    作者注关于最近评论区有细心的读者提出,书中关于长安城地形地势和相对位置的描述不对,这里解释一下。关于书中长安城地形、建筑、官署、位置等方面的描述,作者一部分参考了清人徐松的唐两京城坊考和其他一些当代学者如向达大师等著作,但是长安城在唐代也是动态的存在,比如书中提到的隆庆坊,主角东方云曾提出隆庆坊下有水脉,后世地下水漫涌,形成了一大片地上水域,成了湖,玄宗登基,为了避讳,将隆庆坊改成兴庆坊,后来整个兴庆坊由皇室征用,并且将临近的胜业坊和永嘉坊各一部分同时收拢,扩展成了兴庆宫,但这都是盛唐时期的事,本书写的是贞观朝,自然隆庆坊还在,也没有避讳叫兴庆坊一说。另外长安东面城墙有夹城,那也是在玄宗朝,为了从大明宫前往兴庆宫方便而修建的,在贞观朝是没有的,太宗皇帝珍惜民力,也不会修这样劳民伤财的工程。包括长安城的东南的曲江池,不同时期也叫芙蓉园,他的水域大小在各时期也不同,所以都不能一概而论。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