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问鼎十国 > 正文 第二十七章 顺应民意
    罗幼度一副痛心疾首,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模样。

    不过他很快就发现,自己这天才一样的表演,居然没有欣赏的对象。

    白忙活了

    大殿之下,一片寂静。

    殿下的一众人都为横渠四句给震撼住了。

    在罗幼度训斥孔家的时候,众人噤声敛容,惶恐不安,深怕火上浇油,殃及池鱼。

    但随着横渠四句的出现,所有惶恐情绪一扫而过,取而代之的是心情激荡。

    窦禹钧、杨凝式、冯平这三位大儒,以狂热的目光看着站在上首的罗幼度。

    眼中充斥着崇拜激动,就如给洗脑的迷弟一样。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一句话,是他们一辈子的梦想,也是所有读书人向往的最高境界。

    这一句话。对于他们这三个一辈子都在做学问的儒生来说,威力之大,无法形容。

    “陛下”

    窦禹钧激动的老泪纵横,说道“老臣一生所求,莫过于此,能听陛下此言,死而无憾。”

    杨凝式磕头如捣蒜,用着近乎哀求的语气道“求陛下借以趣阁墨纸砚”

    罗幼度哭笑不得,这再说正事呢,这啥反应

    他目光往殿下一扫而过。

    冯平激动地涨红了脸,乐得跟小孩一样。

    王溥、宋琪、薛居正混迹官场多年,早非纯粹儒生,并未有出格举动,可那激动的眼神依旧掩盖不住此刻的心情。

    至于孔宜、孔瑜二人。

    两人已经完全处于失魂状态了。

    孔瑜瘫坐在地,嘴里嘟嘟囔的,一个劲地念道“完了完了完了孔家完了”

    孔宜脸色苍白,一副完全不知如何是好的模样。

    这千古名言一出,必然伴随着他们孔家劣迹为天下传诵。

    孔家千年来过得有滋有味靠的是什么

    不就是老祖宗的名声吗

    他们已经隐隐意识到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了。

    罗幼度看着下面百态,心中也隐隐触动,也许这就是华夏文字与语言的魅力所在。

    一句话,几个字都能让人疯狂。

    他不记得自己当初第一次听说这句话的感触了,但即便是思想之复杂,文化种类之繁多的未来,即便文化差异相隔千年,张载的这横渠四句依旧能够让他头皮发麻。

    何况是古代,还是五代这文学荒漠时期。

    短短的一段话,威力之大,远超罗幼度的想象。

    见罗幼度准许,杨凝式不顾仪态规矩的从案几上抢过趣阁墨纸张,直接趴在了地上研磨起来。

    杨凝式将纸平摊,毛趣阁上墨,深吸了口气,闭目回忆那种初次听横渠四句的震撼感觉,手似乎不受控制,在纸上一挥而就。

    罗幼度见横渠四句完全打乱了自己批判孔家的节奏,也是无可奈何。

    细细一想,这样也不错。

    点到为止。

    当然,罗幼度既然动手,就不打算留有后患。

    他的点到为止并非心软,而是担心天下人心软。

    孔家毕竟沾着孔子的光辉,你要一棍子将他打死,必然会有人心生怜悯,觉得罪不至此。

    反之自己留有余地,表现出了对孔家的宽容,给了孔家一条生路。

    然后再让人一点一点,将孔家在曲阜的那些事情,一一捅出来。

    到时候用不着自己置孔家于死地,天下读书人的口水都会将孔家淹没。

    念及于此,罗幼度也收起了怒容,信步走到杨凝式的身旁。

    咦

    罗幼度眼中闪过一丝惊艳。

    对于书法,他现在也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

    杨凝式这横渠四句的字帖趣阁墨潇洒、纵横错落,委实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以他的水平,也就能看出这些了。

    却不知杨凝式的书法本就是当世一绝,史称由唐入宋一大枢纽,是书法界承唐启宋,开宋先声的重要人物,对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这宋四家,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今日初听横渠四句,心情激荡,灵感勃发,一蹴而就,写下此生力作。

    因这次感悟,令得杨凝式在书法界本就不俗的地位直线上升。

    这一篇横渠四句的行书,更是直接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与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相提并论。

    杨凝式看着自己的作品,笑道“得此佳作,死而无憾。”

    他回过神来,想起先前种种,不免大汗淋漓,忙道“陛下恕罪。”

    罗幼度道“你将这副字帖相赠,朕便免了你的罪。”

    杨凝式苦着脸,居然不舍得。

    罗幼度满不在乎地道“你再写一篇就好了。”

    杨凝式更加难受,再写一篇,说得轻松,真有这本事,那他就是王羲之了。

    “那,让臣拓写一篇可好”

    杨凝式可怜兮兮地说着。

    “行”罗幼度大度地说道“别将朕的真品弄丢便好。”

    见气氛早已带偏,罗幼度来到孔宜、孔瑜面前说道“朕以为你们身为文宣王的后裔,更应该将文宣王的精神发扬光大。文宣王的精神什么时候是祭祀了教化才是文宣王的精神所在”

    “朕暂时收回你们祭祀文宣王之权,望你们能够勿忘初心,发扬文宣王有教无类的精神。”

    “你们什么时候重拾这股精神,朕什么时候将祭祀的权力交还于你们。”

    罗幼度言语真挚诚恳,展现了上位者的宽宏大度。

    孔宜、孔瑜赶忙磕头叩拜“谢陛下,谢陛下”

    罗幼度来到了窦禹钧的面前道“燕山先生”

    窦禹钧作揖道“老臣在”

    罗幼度道“就由你接任供奉官一职吧朕相信,当今世上除了先生,再无第二人有资格宣扬文宣王教化之功。”

    窦禹钧犹豫一二,还是决定接下了这个任务。

    这供奉官一直以来都是孔家人负责的,他这个外人接管,必然会有很多麻烦。

    窦禹钧最怕麻烦,有时间处理这些麻烦,不如多上几堂课,多教几个学生。

    但想到横渠四句,想到自己再怎么努力,也不过是让几千人读上书。

    而罗幼度才是那个能够让成千上万人读上书的存在。

    为他分忧,就是为教化做贡献。

    窦禹钧想着自己一大把年纪,也干不了什么别的了,摇旗呐喊还是可以的。

    罗幼度挥了挥手,一副难过的样子,说道“好了,今天就到这里,都退下吧”

    原本还有一餐晚宴,现在显然不用筹备了。

    罗幼度还是小觑了横渠四句的威力。

    发生这种事情,根本是隐瞒不了的。

    孔家人劳师动众的进京,四处炫耀宣扬,闹得人尽皆知。结果当天就灰溜溜地离开了汴京,返回曲阜。

    集英殿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让有心人透露了出去。

    罗幼度对孔家的恨铁不成钢,对孔家的训斥,以及孔宜、孔瑜的表现,还有横空出世的横渠四句。

    整个汴京的读书人,无不在讨论横渠四句,然后顺带讨论孔子,讨论孔家。

    罗幼度的大度,也在这里尽显仁君风范,为世人称道。

    但很快关于孔家的各种消息逐一传到京师。

    首当其冲的便是孔家利用郭威给的特权,以非正当的手段收了曲阜全县七成田地。

    孔家人不从事教化的原因也给汴京群众揪了出来。

    人手不够

    孔家的田地太多,分支成员分批打理田庄田产。

    他们甚至在家族内部成立了一个管理田地的机构,以便更好的打理手中的田地。

    然后就是孔家与曲阜豪绅之间的约定。

    孔家每月举办两次祭祀,两次文会,吸引士林学子在曲阜常住。

    将孔家人的祭祀、文会,直接与利益挂钩。

    这墙倒众人推。

    除了这些明面上的,一些背地里不光彩的事情,也在这个时候浮出水面。

    曲阜有一叫刘安的书生,无意间得到了颜真卿的礼乐集。

    孔瑜动了贪念,将礼乐集骗到手中,收入孔家书楼。

    刘安想要讨个公道,便在大街上宣扬此事,意图将事情闹大,利用舆论讨回礼乐集。

    结果还未将事情传开,城中豪绅就让人将他掳走,毒打了一顿,还派人跟踪威胁刘安家里人。

    刘安不得已息事宁人。

    此事也在这时候挑明。

    一桩桩一件件,虽算不得恶行,却也颠覆世人三观。

    孔家在士林中地位不可代替,结果一件件事情的揭露。

    几乎所有士林学子都有一种给欺骗的感觉。

    这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爱之深,责之切。

    孔家从人人敬仰的豪门,短短几日间,落得人人喊打的地步了。

    已经有性子急的学子开始向汴京的相公投递严惩孔家的联名书。

    罪大恶极的孔家,根本不配天子的仁德。

    天子的仁德应该用在他人身上,而不是孔家。

    严惩孔家,逐渐占据了舆论的主动。

    罗幼度见时机差不多了,顺应民意,再一次颁布了对孔家的处理方式。

    没收孔家所有田产,孔府书楼,归为国有,改为华夏藏书馆,孤本存留抄录送入宫中收藏,抄本亦供人借阅抄录。

    孔家后裔当不忘初心,效仿文宣王教化天下,散于四方书院、书塾,教化万民。

    此命令一下,有心人都明白一点,孔家亡了。

    这散出去容易,想要聚回来,便如登天一般。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