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争魏 > 正文 第四百八十九章 沓中
    虽然有了伐蜀之策,但具体实行起来却有重重困难。

    带的兵力多了,后勤补给压力大,动静也大,就不是偷渡,而是明闯了。

    带的兵力少了,如何攻破成都

    历史上刘禅投降曹魏,但未必会投降凉州。

    如果刘禅不投降,一座十几万人口的大城,就不是那么简单能攻陷的了,最大的可能是,南中、永安的援军赶回,围歼杜预于成都城下。

    再则,现在姜维一直蹲在沓中,防的是谁不言而喻。

    历史上邓艾偷渡阴平,第一关就是沓中,然后走孔函谷,南下阴平,从景谷道穿平小道,在山岭间穿行六百里,走出阴平,迎面就是蜀国重镇江油,江油背后还有涪关、绵竹关,最后才是成都。

    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了状况,杜预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看着沙盘上复杂的地形,杨峥不得不钦佩邓艾的勇气。

    没有邓艾,三国的格局大概率还是持续一二年,直到刘禅或者姜维去世,蜀国如吴国一样乱成一锅粥,司马氏才可能有机会。

    如今,只要姜维挡在沓中,偷渡阴平没有任何机会。

    所以现在的局势就看钟会给不给力,能不能撕开汉中的铁壁。

    李特的七千羌氐山地步卒已经赶往枹罕,等待杜预大军的汇合。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钟会拿不下汉中,姜维这尊门神就不会走。

    还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除了屯兵沓中,姜维还在祁山中立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七围,把陇右挡的滴水不漏。

    这也说明姜维对自己的忌惮还在钟会之上。

    苦等之中,秋风逐渐变成了寒风,天地间的肃杀气越来越浓重。

    似乎能嗅到金戈铁马的血腥气。

    一转眼就是甘露四年十一月,一场薄雪降临在凉州大地上。

    「细作传来消息,钟会粮食贵乏。」庞青禀报道。

    杨峥忍不住眉头一皱,难道这次时机白白错过了

    钟会败北,蜀军必将大获全胜,有这十二万精锐回血,蜀国说不定又支棱起来了。

    「钟会败亡在即,君侯何不出兵关中,先拿下长安,收聚秦岭溃兵」孟观建议道。

    「长安不易取也」别人不知道羊祜的厉害,自己还能不知道

    三国最后的三十年,最耀眼的存在就是姜维、邓艾、钟会、羊祜、陆抗、杜预几人而已。

    而且杨峥觉得,关中很可能就是钟会留给自己的一个大坑。

    自己动了,洛阳的司马昭肯定也会动。

    到时候还是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战略定力非常重要。

    关中必然要去,但绝不是现在局势还未明朗的时候。

    正商议的时候,亲兵在堂外道「君侯,钟会有信至」

    杨峥一愣,说钟会、钟会就来了。

    这厮现在骑虎难下,还有心思写信来撩自己

    目光刚落到缣帛上,身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兴云吾弟,为兄必取汉中,弟可在姑臧静候佳音也,如若烦闷,可攻沓中,收姜维、廖化等蜀中俊杰,再会师汉中,你我兄弟重逢,开怀畅饮,足慰平生之志也」

    杨峥简直无语了,什么时候他成了「兄」,自己成了弟

    不过看他得瑟的语气,似乎颇有胜算。

    「把这封信也送给贾充。」

    洛阳城里,司马昭恨不得把自己千刀万剐,你钟会在这里称兄道弟,太不把司马昭放在眼里了。

    「唯」庞青接过信。

    钟会这个时候来信,无疑是给了杨峥一颗定心丸。

    这厮虽然得瑟,玩名士风范,但绝不会信口雌黄,说到就一定会做到。

    「等等,把此信也给姜维抄录一份。」杨峥灵机一动。

    眼下局势,最应该着急的不是自己,而是姜维才对。

    内有黄皓等人掣肘,外有十二万大军,以及虎视眈眈的自己。

    这种压力常人早就崩溃了。

    现在的蜀国,也就是姜维这一根顶梁柱,其他人不足为虑。

    很快,十几骑从陇西翻过牛头山,进入沓中。

    姜维精神不错,每过一天,钟会的十二万大军便衰弱一分。

    敛兵聚谷之策也承受住了巨大压力。

    不过在看到钟会的信后,姜维神色逐渐低沉下来。

    混到钟会这个层面的人,若是说到做不到,就会被天下人耻笑了。

    「你家主人可有他言」

    「我家君侯只是提醒将军当心。」使者拱手道。

    「回去告诉你家主人,多谢提醒,不过汉中不需他担心,本将自有破敌之策」姜维沉声道。

    「在下告退。」

    「不送。」

    使者走后,姜维又把信拿出来看了一番。

    「阳安、汉、乐三地固若金汤,兵精粮足,任其十万大军,亦不可能从外攻破」黄崇有意无意道。

    姜维像是被提醒了,「从外不可被攻破,那便是从内攻破」

    这些时日,钟会频繁与蒋斌来信的事,早已传开。

    钟会不是什么内敛的人,没事也要弄出滔天巨浪来,与蒋斌之间的书信,岂会不大加宣扬

    黄崇是益州本土人,而蒋斌是荆州士人,双方明里暗里较着劲。

    不过蒋斌投降钟会,这事怎么看都不可能。

    蜀国灭了,荆州系也落不到什么好处,蒋斌的一门老小都在成都

    更何况城中将士未必会跟从蒋斌投敌。

    「此必是钟会强攻不利,故意乱我军心。」姜维道。

    「虽是如此,亦不可不防,阳安、汉、乐,一地破,则三地皆破,钟会不擅用兵,却极擅阴谋」黄崇扶了扶二梁进贤冠。

    姜维踱了几步,事实上,在经历段谷之败、胡济失期之后,他的确对荆州系不怎么信任,否则不会把最紧要的阳安关交给自己的心腹去防守。

    蜀国就是一条处处漏水的破船,船上之人什么心思,谁也不知道。

    胡济对姜维的打击太大了,对蜀国的伤害也很大。

    「即便汉城失守,有阳安关在,钟会依旧是瓮中之鳖杨峥送钟会之信于我,未必是安的什么好心」姜维最终还是坚定了自己的判断。

    黄崇拱拱手,「大将军思虑深远,吾不及也,今黄皓在内,恐粮草有失,在下这就回返成都。」,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