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朱棣之子 > 正文 第118章 墨巧司(下)
    任自垣出身低微,年少时迫于生计出家入茅山,学道于元符万宁宫。

    其人自幼与道有缘,通读六经,研究颇深,出家静修后,深得玄教之旨,精通太极拳,自洪武十六年开始在茅山修道,至去年洪武三十一年,共修持了十五年,遂名声渐著。

    今年四月,朱高煦得知任自垣的名号后,便派人将其征为墨巧司代理司正,没想到任自垣在数日前经过朱高煦的简单指点后做出了香皂。

    于是朱高煦奏请朱棣,正式任命任自垣为墨巧司的司正。

    任自垣起身恭声道“殿下仁慈。”

    随后,朱高煦向跪在任自垣身后,双手分别捧着软甲、头盔的两名随从吩咐道“你们速速为道长穿戴好甲胄。”

    两名听到朱高煦的命令,便站起来为任自垣穿上软甲、戴好头盔。

    “上次十五号研究室下属第十三号实验室炼制的琉璃,其透明度已经达到了我想要的标准。你给此实验室的诸位工匠记一功,每人赏银五两,职务等级擢升一级,让他们把实验数据抄录三份。”

    朱高煦忽然想起一件事,当即开口吩咐道“此外,予以他们三日假期, 让他们好生休息。”

    “贫道请太子示下, 十五号研究室下一步的研发方向”

    任自垣恭声问道。

    按照墨巧司日常实验管理条例,一旦其中一个实验室试验成功,其余负责同样实验的实验室一律停止工作,再接到上级指令后方可进行新的实验。

    而在没有接到新指令之前, 其余实验室全员休息, 并学习实验成功的数据。

    “研发方向是制造出千里镜,至于研发思路, 我会让金陵常科书院专研光镜格物学实验小组的学子, ”

    朱高煦毫不犹豫道“该研究室要做的便是实验数据送给金陵书院光镜实验小组,与光镜实验小组协作, 争取在年底之前研发出千里镜。”

    “贫道遵命。”任自垣躬身道。

    “徐司正, 硝酸与硫酸试剂可否研制出来”

    朱高煦缓缓向禁院方向走去,边走边问道。

    “按照殿下指点的方向,二十号研究室下属第三号实验室不久前炼制出了这两种试剂,但杂质太多。贫道已下令让其余实验室, 学习三号实验室的成功经验, 开始对两种试剂进行提纯实验。”

    任自垣恭声答道。

    朱高煦点头道“很好, 带我去看看那两种试剂。”

    “太子殿下, 这边请。”

    任自垣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道。

    朱高煦之所以让人研究硝酸、硫酸等化学试剂, 最初出于两个最核心的目的, 一是研发雷酸汞, 二是研发湿电池。

    他记得后世百科介绍说世界上最早发现硫酸、硝酸的人, 是干馏绿矾、硝石意图炼金的炼金术士。

    因此, 他给任自垣招募来的这些炼制外丹的道士,指引的方向就是干馏绿矾、硝石, 以求研制出硫酸、硝酸。

    由于汉代药典神农本草经里将硝石列为重要的药材,并用于炼丹术。

    所以朱高煦有理由相信, 连水银汞都能以炼丹之术炼制出来的道士们,用绿矾、硝石干馏出来硫酸、硝酸, 对他们而言,并不算太难的事, 迟早会实现。

    这不, 经过几十个实验室,上千次的干馏实验,终于提炼出了硝酸、硫酸两种试剂。

    假如有了硝酸,那么制造雷酸汞, 将不再是天方夜谭。

    用雷酸汞制造弹丸底火,便可顺利造出击发火铳。

    朱高煦记得他前世上高中时, 化学老师就说过,雷酸汞是一种非常不稳定并易爆的混合物,只能被做成非常小的晶体,它是一个利用高中化学实验室设备就可以制造出来的危险品。

    后世常见的儿童玩具摔炮,就是那种扔向地面,遭到撞击后会爆炸的小玩意,其中便包含少量的雷酸汞。

    所以,他巡视二十号研究室才会身穿软甲,头戴钢盔。

    为了以防万一,朱高煦在进入研究室巡视之前,会要求二十号研究室内的所有实验一律停下。

    待墨巧司的司正带人检查完所有实验室,确定安全之后,他才会进入其中,查看实验结果与实验报告。

    朱高煦没记错的话,将水银和硝酸此处省略若干字,最终制得的就是雷酸汞。

    但各种试剂在反应时的相对比列是多少, 他已经记不清,只能靠专研此术的炼丹道士们工匠们不断实验了。

    至于他让人研究湿电池,乃是为了制造火花发报机。

    因为这种最原始的无线电报机的构造非常简单,用不到晶体管以及任何超出目前科技水平的电子元件。

    只需要电键、电池、升压线圈、电容、火花隙、天线、地线这七种配件,便可组装出一台火花发报机。

    研究无线电,就绕不开电磁感应,而研究电磁感应,就要先研究电与磁。

    墨巧司禁院七号研究室所研究的便是电与磁。

    有穿越者朱高煦的先知先觉指点专研的方向,负责研发的工匠们完全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

    朱高煦认为,墨巧司完全可以尝试着跳过有线电报,直接研发简易的无线电报。

    虽然有线电相较于无线电更简单、易操作、好实现,但其远距离传输涉及到的问题太多。

    以大明目前的科技水平,制造铁丝、铜丝已经成为了现实,并且提炼杜仲胶也不是太难的事。

    但电缆线胶皮里包裹的是铜,很可能白天刚架好线,夜里就被人偷割了。

    当然,解决此事也不难,朝廷立法严禁偷盗电缆线,并派兵沿线驻守即可。

    虽说架设电线杆会牵扯到土地征用,但并不是没有解决办法。

    可日后一旦有国外的学者来到大明境内,发现道路两边架起的电线杆之后,总归会发现天朝上国进行远距离通讯的秘密。

    而与有线电相比而言,无线电的电台体积小,携带与隐藏都相对更容易。

    朱高煦认为,有朝廷严苛的保密条例压着,以及锦衣卫密探的侦查能力,大明在未来想实现对无线电技术的长期保密并非难事。

    只要能持续领先泰西诸国数百年,朱高煦相信,未来的大明必会比现在更加强大。

    到时候,大明与泰西诸国的战斗力代差,一定会越来越大,甚至会永远把竞争对手远远的甩在身后。

    历史上,进入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发展出现层次性特征,每一次科技突破都带动生产力的“阶跃”式提升。

    此种情况反映在军事领域,即导致战斗型舰船、火器等武器出现一代一代向前递进的断代性发展,从而使先进战斗力与落后战斗力之间的“代差”更加明显。

    如果两个国家之间的战斗力形成了代差,那么天时地利人和等优势将再也起不到扭转战局的作用。

    就像历史上的列强入侵大清朝一样,后者毫无反手之力,只能任人宰割。

    而世上一切会导致国与国之间战斗力出现代差的发明创造,在其真正投入大规模的实际应用之后,迟早会被竞争对手逆向推演出其原理,从而实现技术复制。

    大明若想长久的对泰西诸国拥有压倒性的战斗力代差,唯有不断攀升科技树这一条路可走。

    可容纳数千人同时进行分类实验的墨巧司,就是朱高煦集众人之力,攀升科技树的最佳阶梯。

    毕竟,在提升科技水平方面,华夏古人缺的从来不是智慧,而是方向与动力,也就是当朝者的政策导向。

    朱高煦相信,集众人之智慧,在他的大方向指引下,经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是四十年、五十年、六十年,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过数以千次、万次、十万次乃至百万次的各类实验后,应该能把大明科技推到一鸦英国的水平。

    未来,大明成为日不落帝国,必将成为现实

    s两章连更,合计五千字,求推荐票、月票、打卡章节说、各种支持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