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救世秦皇 > 第335章 围困阴山
    见张勇所率领的“我军”开始动了,羌瘣命令所有的骑兵,开始轮番向右贤王发起攻击。

    右贤王这边同样下令,向秦军发起总攻。

    却不想,之前那两支秦国的骑兵,并没有直杀入匈奴骑阵,而是向外斜插,兜起了圈子,与匈奴人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既然离得远,那就比箭法吧。

    匈奴人哪知道这是张勇一贯的战术,你追我逃,利用惯性增加我的射程,减少你的射距,那你只有挨打的份。

    匈奴的骑兵不断有人倒下,但却始终追赶不上秦军,射去的箭羽也都纷纷落在秦军的马后。

    兜了一个大圈子之后,张勇直奔右贤王而来。

    右贤王刚要命队伍转头迎战,却突然听背后几声巨响,将那附近的马匹惊得灰溜溜直叫。

    回头望去,西北方向出现一大片人马,看装束,是另一股秦军无疑。

    而那声巨响,是王翦偷着向嬴政要了一些爆竹,以期望在对阵匈奴的时候,增加一些威慑力。

    果然,匈奴人被吓得不轻,又看到这不少于自己数量的秦国援军,顿时士气全无。

    右贤王见势不妙,赶紧下令撤军。

    可缠斗在一起的战场那能容你轻易脱身,一旦背向敌人,多半都会命丧当场。

    右贤王顾不得那么多了,带着近卫向东面的缺口逃去。

    目前来看,也只有那边没有敌情。

    张勇刚要追赶右贤王,却被羌瘣阻住。

    “放他去吧。”羌瘣道,“王翦将军之所以留了个口子,定有他的用意。”

    张勇点了点头,自己也收了手。

    匈奴军中,还在马上的进行全力突围,没有马的,就只能死战了。

    王翦大军片刻间赶到,将失去了马匹的匈奴人团团围住,顿时一片血雨腥风。

    而突围出去的,堪堪不足两万人。

    不到一刻钟,最后一个匈奴人也倒下了。

    军士们清理着战场,几位主帅,也终于凑到了一起。

    互相见礼之后,羌瘣问道“王将军可是故意放走那右贤王”

    “呵呵,正是。”王翦说道,“只有这样,咱们才能更清楚的知道头曼的具体位置。”

    索林问道“咱们把那右贤王全都灭了,他不是更会找上门来。”

    “这到未必。”羌瘣道,“如果是那样,头曼或许会重新组织兵力,但什么时候会来,那就不好说了。”

    索林点点头,表示明白。

    打扫完战场,秦军开始安营扎寨,准备下一步的行动。

    右贤王带着残兵不知奔跑了多远,终于跑不动了,于是停下来休息。

    且覃左臂受了伤,不过已经止了血,他来到右贤王身边,问道“咱们打了败仗,大王可是要回到大单于那去”

    右贤王的心情糟糕至极,没好气地说道“打败了还不回去,难道坐在这里等死吗”

    且覃也没在意,继续说道“大王想想,如果咱们就这样回去,会不会受到大单于的惩治”

    “这”右贤王被问住了。

    依照头曼单于的脾气,或许会像他对待那些回来的俘虏一样来对待他。

    且覃说道“在我看来,与其那样,还不如咱们派人回去,就说秦军的人数比咱们多的多,把咱们围困住了,需要大单于的救援。”

    被围困住了,跟拼了命的往回逃可是两码事,只要让头曼单于不觉得是丢了大面子,那他这个右贤王还有的做。

    右贤王低头思索了一番,决定采纳且覃的建议,于是写下书信,让头曼单于过来解救自己。同时又给秦军那边送去书信,说要再次约战。

    这么做,是不想让秦军真的围困自己。

    两路送信的探马走后,右贤王还是不放心,他又下令,让队伍进入东面的阴山山岭之中。

    这阴山虽然没什么高大的树木,但临时躲藏一阵倒是没什么问题。

    第三天,消息就传到了大单于头曼的手中,因为他本来就已经赶来支援右贤王,得知右贤王被围困,他加速前进,只用了一天多的时间就来到阴山脚下。

    终于盼来了救星,右贤王赶紧迎了上去。

    头曼略有些疑惑地问道“你在信中说被围困在这里了,怎么我并没见到秦军的影子”

    右贤王解释道“昨日他们还围困在外面,大概打探出大单于要来,就吓得连夜撤走了。”

    “撤走了”头曼说道,“我还想好好地教训一下这些秦人呢,他们向哪个方向走了”

    右贤王指了指西面,说道“就在西面,咱们大概能追得上。”

    头曼说道“带上你的人马,咱们找他们去。”

    恢复了些许信心的右贤王整顿了人马,依旧作为先锋部队,顺着来时的路线往回走。

    而头曼单于,则留在右贤王所隐藏的地方稍作休整。

    只走出半天的路程,就见秦军的大营出现在前方。

    索林带着大军再一次出现在右贤王面前。

    “呦,这不是前几天那个败军之将吗。”索林嘲讽道,“怎么,是迷失了方向,又转回来送死了”

    右贤王瞪着双眼,说道“你个义渠娃娃,上次你是侥幸,这次本王要一雪前耻。”

    话说的虽狠,但哪有底气啊。

    更何况,上次将近八万人都输了,这次只剩两万来人,还想赢

    而且,这次想跑都跑不了,后面的头曼都不带让的。

    右贤王一咬牙,带着队伍就冲了上来。

    索林只是挥了挥手,漫天的箭羽就射向了匈奴的队伍。

    右贤王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挥舞着双刀,继续冲向索林。

    不知是不是提前安排好了,射向他的箭羽还真就不多。

    张勇双脚一锉脚蹬,提着一杆长枪就奔向右贤王。

    右贤王近些年疏于操练武艺,怎么能是张勇的对手,只一个照面,就被张勇刺落马下。

    后面的骑兵被箭羽所阻,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右贤王倒在血泊之中。

    顿时,军心大乱,斗志全无。

    羌瘣下令,全力击杀匈奴军。

    匈奴军向来时的方向溃散奔逃。

    头曼单于这边,整顿之后,也开出大军,却见山口处黑压压一片,已被秦军堵住了去路。

    一打听才得知,是王翦的大军封住了山口。

    头曼大怒,下令进攻山口的秦军。

    可那山口有些狭小,攻了几次,根本靠近不了就已经损伤很多人。

    两侧的山林也都是秦军,想要从上面突击出去似乎也不太可能。

    无奈之下,头曼只好退了回来,从南侧的山林绕行。

    可刚翻过几个山头,就见山岭上传来一阵鼓声,那军旗上赫然写着“赵”字。

    原来赵军早就守了好些天了,也一直监视着右贤王的动静,这些天右贤王的一举一动也尽收李牧的眼底。

    当时右贤王怕被追兵发现,哪敢向外探查。

    头曼又命人向山岭发起进攻,可又被大石头砸了回来。

    等上面的赵军石头消耗差不多了,匈奴再次进攻,却发现那面的赵军总体人数似乎不少于他们。

    即便面前攻占了一个山头,那后面还不知道有多少个山头埋伏着守军。

    照这个方法打下去,只要山口那些秦军一冲过来,他们就彻底交代了。

    无奈之下,头曼再次改道。

    探马发现,一个山谷深处,似乎有一条河道,顺着河道行进,应该可以走出去。

    于是,头曼让大军顺着河道向前行进。

    可走了大概几里之后,前面又出现了大批的伏兵,旗号却变成了“燕”字。

    头曼这个气啊。

    怎么中原北面的这几个国家都这么和谐了吗

    竟然合起伙来欺负匈奴。

    看来,的确不能树敌太多啊。

    想到这里,头曼颇有些后悔。

    自己的父亲经过几番苦战,终于建立起了一个统一的部落联盟,从此,匈奴各部落不再各自为战,也不再互相攻伐,也终于有了“国”的概念。

    而自己接手之后,便将“匈奴王”的称号,改为了单于,并且目标更为远大。

    他有一个愿望,就是亲眼看一看传说中富庶的中原到底是什么样子。

    听说中原各国都时常互相攻伐,正有可乘之机,于是他便让河套附近的几个部落时常袭扰中原。

    这次的动静闹得有点大,不过也正是时机多侵占些中原的土地,于是他集合了多个部落的勇士,大举南下。

    却不想,如今竟被围困在这阴山之中。

    不过也奇怪,为什么明明占据了优势,中原的军队却不进攻呢

    他们只是守住了通道,却并不向里面压缩。

    如果调换了位置,头曼早就将里面的敌人一举拿下了。

    他想了想,决定原地观望,看看中原几路大军的动向再说,如果哪个地方有突破的机会,就全力一击。

    可是

    三天过去了,外面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头曼坐不住了,带着队伍绕过一处谷底,向山梁上发起冲击,却又被打了回来。

    眼看自己的粮草越来越少,这秃山上的猎物也没有多少,再这么僵持下去,所有的匈奴人非饿死不可。

    头曼心中一声长叹,决定跟中原的军队首领谈一谈,于是派了几个会说华夏语的使者分别前往各处的守军大营,请求和谈。

    燕、赵两军传回话来,要谈只能找秦国谈。

    秦军也带回了消息,议和没有问题,但为了表示诚意,头曼单于要前往秦军大营,亲自与王翦主帅面谈。

    头曼又派人过去,说看看在中间的地方商谈行不行,结果被秦军果断的拒绝了。

    又犹豫了两天,头曼做出了一个决定,亲自前往秦军大营

    他手下的匈奴首领哪能放心,纷纷劝阻。

    可头曼只留下了一句话“如果我死在了敌人的手里,希望能唤醒你们的斗志,冲杀出去。”

    说罢,就带着两个随从,进了秦军的地盘。,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