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在名著世界当貔貅[综] > 439. 第四百三十九章红楼潜龙在渊53 事情……
    事情还得慢慢筹谋, 急是急不得的,越急越容易出错,这可是夺嫡, 错一步就意味着万劫不复。

    因此只是暂时定下基调, 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就罢了。

    之后根据事态发展,因势利导才能不落痕迹。

    和陈景轩深谈完, 苏叶没有多待, 第一日就出发回了扬州。

    此时林家早已得到消息, 自是高兴不已,一直准备着庆贺事宜, 就等她回来。

    而扬州城的其他人, 也纷纷知道了,巡盐御史家的公子,仅十一岁的林墨玉竟考中了举人,还一举夺得解元。

    这不可谓不轰动,三十老明经, 五十少进士, 到了五十岁考中进士, 都算是年轻有为。

    而苏叶堪堪不过十一,就已经是举人, 这是何等的惊才绝艳

    且她身为姑苏解元, 不会有人以为她会在会试中落榜吧

    谈起文风昌盛, 京城稍逊江南,而要说江南哪里出的进士最多, 毫无疑问,肯定是姑苏和金陵两地。

    大楚自建朝以来,一半进士出自江南, 三分之一出自姑苏和金陵。

    这两地考出来的举人,不要说解元了,就是前十名,放在别的地方,也妥妥是解元之才。

    每届科举,总有这两地的举人,夺得那殿试的前三甲,竞争如此激烈,苏叶能脱颖而出,足可见才华何等过人。

    毫无疑问,这妥妥是未来的状元之才,最不济也会像他父亲那般,成为探花郎。

    毕竟见过苏叶的都认为,这绝对是美男子。

    林家在扬州本就地位超然,林家子嗣还这么出息,未来几十年的富贵都不用愁了,所有人都想和林家打好关系。

    一时间门庭若市,车马盈门,热闹的仿佛菜市场。

    即便林家已再三对外宣称不收礼,也耐不住众人的热情,一份份拜帖递送来,门口的箩筐都要溢出来了,认识的不认识的,全都上门恭喜。

    林如海看着那满满当当几大框的拜帖哭笑不得,让人分门别类整理好,亲戚朋友的暂时留下,等到宴席的时候,给人回请帖。

    剩下的如本地乡绅富户,把礼物原样送回去。

    到了他如今的地位,已不用顾及所谓的人情交易了,不收就是不收。

    他原本就不收那些所谓的孝敬,那些人想借着这件喜事,换个方式给他送礼,那林如海也不会客气,直接把人撅了回去。

    作为提出和实施盐政改革的人,林如海某方面来说是强硬派。

    你要做出他不喜欢的行为,比如贿赂,比如收买他身边下人,探听消息这种。

    第一次只是警告,可要是不听,他可不会留面子,再犯,那就直接动手整治了。

    林家缺什么都不会缺钱,那何不留下清廉的美名呢

    那些人或许以为家里出了麒麟儿,林如海会忍不住高兴,对这件事也就没那么苛责了,毕竟是贺礼嘛,收了也就收了。

    然而事实上,苏叶并不是林家血脉,而就算是林玄玉这个亲儿子这么出息,林如海也不可能飘了。

    这些年风风雨雨他什么没经历过,又有苏叶在身边影响着,早已养成了坚韧的心性。

    因此苏叶到家的时候,送拜帖的人依旧多,可送礼的却少了。

    大部分拜帖不需要她亲自处理,毕竟都是冲着林如海的人脉关系来的,但有一部分属于苏叶的同窗。

    没错,她在扬州也有同窗,只是一起读书的时间不长罢了。

    扬州郊外有一座凤鸣书院,建立在凤尾山上,书院里没有特别出名的大儒,但夫子各个经验老道,教学也严格。

    因此有空的时候,苏叶会去附学,听一听其他夫子的讲学。

    以苏叶的本事,想要和人打好关系,是轻而易举的事。

    因此即便她去的次数不多,和书院里不少学子关系都很好,保持在水准以上。

    这些人听说她考中举人,都送来了恭贺信与礼物,不拘是一本书,一副自己写的字画,都是大家的心意,少了那些攀附利用的心,苏叶自然要更真诚些,亲自写了邀请函。

    回来时,贾敏已经说了,庆祝的时间定在十月五日,苏叶没有异议。

    当日是个大晴天,清风送爽,非常适合举行宴会。

    苏叶站在林如海身边,从早忙到晚,待客,谈笑,结束后再送客人离开。

    一整天下来,即便是她的体力,也难免觉得疲惫,主要脸笑僵了。

    果然无论到了什么时候,交际都是一项辛苦的差事、

    然而这才刚刚开始,接下来近一个月,她出席了一场又一场邀请,文会诗会,登高赏秋,什么样的名目都有,总之就是大家聚在一起玩闹。

    等到所有的邀请都轮一遍,秋天都已经过去了,换上了厚实些的冬装。

    黛玉如今可也不小了,翻过年就九岁了,身形修长已能看出长大后的楚楚风姿,唯一不变的是那活泼的性子和促狭的心性。

    “大哥,可玩累了,我还以为你忘了有我这个妹妹呢,”她不满的甩了一下帕子,力道不重,带起一阵香风,不浓郁,是淡淡的花香夹杂竹叶香。

    苏叶意外的看了一眼,“你什么时候也拿上这玩意儿了”

    明明离开之前,黛玉还没这个习惯,手不离帕子。

    “哼,”林黛玉摊开手帕,正反展示了一下,“好看吗”

    青色丝织物上绣着图案,正面是狸猫戏蝶的可爱模样,反面则是熊猫吃竹子,看着倒是精巧美观。

    苏叶手一伸,把手帕扯过来,细细打量,“这是你绣的什么时候做的这么好了”

    确实很不错,针脚细密,狸猫和熊猫都活灵活现,且摸起来光滑不膈手,使用也没什么不方便的。

    “我就知道大哥一点都不关心我,”黛玉不满,转过身去,“我五岁就会绣花了,要不是大哥你一直说,这玩意儿了解一些也就罢了,何必自己动手,又不是用不起绣娘,我还能绣的更好。”

    正因为这话,小黛玉也就偶尔捏一捏针线,大部分时候都扔到一边。

    贾敏提起来的时候,她也有话反驳。

    “你又不喜欢,现在反倒来怪我了”苏叶挑眉,知道她是因为这些日子没时间陪她,年后又要走了,在闹脾气呢。

    “谁说我不喜欢,”黛玉不满叉腰,双目瞪大一点,不显凶巴巴,反而更可爱了,“我明明就很喜欢,是大哥总说刺绣对眼睛不好。”

    “既然如此,改明儿也给我绣个荷包香囊啥的,我好带出去炫耀炫耀,我可是有好妹妹送荷包的人,”苏叶捏捏她的小鼻子哄道。

    黛玉瞪圆了眼,不敢相信她竟然不反省,还要提要求

    可随即,没忍住噗呲一声笑了出来,“大哥就会指派人儿。”

    “我就这一个妹妹,除了你,我还能指派谁去,”苏叶笑道。

    “那可不一定,等到嫂子进门了,不就更有人可以指派了,”黛玉一想到最喜欢的大哥要被人抢走,心里就酸溜溜的,语气也阴阳怪气起来。

    苏叶想了想,“我要是结婚的话,大概率不会让他做针线吧”

    唔,即便她以后成了皇帝,娶了皇夫什么的,也不会把人关在后宫,让其做针线。

    那画面太美,想想就浑身鸡皮疙瘩。

    黛玉瞪大眼,好奇询问,“那大哥想要什么样的嫂子”

    她觉得自家大哥已经很完美了,没有任何人配得上大哥。

    “唔,既然是给妹妹你找嫂子,怎么也得比我家黛玉强吧,不然他有何脸面当你嫂子是不是”苏叶调侃道。

    “比我强”黛玉嘀咕,“那可难了。”

    “什么怎么会”苏叶一副这还是很好找的模样,打趣看向她。

    黛玉不服气,理直气壮道,“那到时我们可以比一比,要是不好大哥你不准娶。”

    “哈哈好,”苏叶哈哈大笑,觉得这个提议很好,要是连她家玉丫头都搞不定,那也不好意思进她家门了,对吧

    她没把这当回事,反倒黛玉上心了,已经开始琢磨,以后要怎么和嫂子比试,比哪方面云云,像琴棋书画啦,刺绣啦都要比一比。

    虽说她的注意力被引走了,可古灵精怪又聪慧过人的丫头,也不是那么好打发的。

    之后两月,她都待在家里陪弟妹,偶尔带着两人出去逛逛。

    今年是难得的暖冬,尤其是江南一带,大部分时间,穿着厚一点的衣物,就已足够保暖。

    趁着天气好,甄士隐请了假,打算带妻女回姑苏过年。

    他们来扬州也好几年了,林如海自然没有不答应的,收拾好年礼,就送他们一家三口上船了。

    玄玉和黛玉都没了夫子,预备下的课业很快做完,加上年后苏叶计划游历,因而两人都缠着苏叶。

    没办法,他只好带着这一大一小出门,先把扬州城逛了一遍,然后稍稍走远,去周边走了走。

    江南的冬天与北方的萧条不同,依然有青山绿水,只是少了鲜活气。

    可是对于难得出门的两人来说,也是愉悦身心的旅程,尤其和大哥一起,更叫他们兴高采烈。

    总之,三人玩的很尽心,直到年底贾敏喊停,才回到巡盐御史府。

    热热闹闹过完一个年,元宵过后,苏叶收拾好行囊,带着一个小厮一个丫鬟准备出发。

    林如海担心她的安危,劝他多带一点人,好歹把侍卫带上。

    苏叶失笑,让自己漂浮在半空中,足不点地,转瞬就来到林如海身后,“这个世界,还有什么能伤到我”

    “即便如此”小心驶得万年船,林如海想如此说,可想到对苏叶来说,估计保守秘密才是现下最要紧的,这才咽下不提。

    其实以苏叶现在的功法,不带人才是最方便,也最安全的。

    然这两人不一般,带着他们的目的,也不是为了伺候她,而是为了传信用的。

    他们负责苏叶对外居中联络,无论她走到哪里,都需要了解事态的发展,不能因为游历,就万事不管了。

    因此即便累赘,她还是需要带上,不然每到一处,她亲自去找联络点取消息吗

    “好吧,那你路上小心,”林如海嘱咐道。

    苏叶点头,摒弃掉贾敏准备的大部分行礼,只放了一些日常必须,一辆马车能装下的即可。

    和林家人告辞,这次她架着马车出发,先回姑苏。

    小厮春景负责驾车,丫鬟春来与她一起坐在马车里。

    这马车是经过专门改造的,用了空间偷渡出来的弹簧和轮胎,加上独特的设计,又平稳又舒适。

    外面看着马车不大,其实内部空间很充足,还分了内外两间,外间有桌子,可以用来办公或用餐,内间有床榻,可以休息。

    乘马车去姑苏,比坐船的时间要长一点,需要三天半才抵达。

    不过因为不赶时间,周泰的婚礼定在一月一龙抬头,还有十来天,因此她拐到周围几个县去游玩了。

    等真正到姑苏,已经是一月初一了。

    没有回林家,直接住进了周家,周泰见到她来,又高兴又埋怨,“不是说十天前就出发了吗,怎么现在才到,害得我还以为你出什么意外了呢。”

    “能出什么意外,”苏叶失笑,“我给你的信中不是说了,要在周边游玩,会赶在你婚礼前到”

    “那也不能就提前一天吧”周泰觉得她就是故意的,肯定是不高兴自己能娶妻,而他只有十一岁,离成亲还远着,不高兴了。

    “哈,”苏叶翻了一个白眼,“看在你是新郎官的份上,高兴就好。”

    两人说说笑笑,一同去拜见了周父周母。

    周父是个温和的性子,说话做事慢条斯理,反倒是周母,风风火火的。

    一见到苏叶,立刻眼前一亮,“好灵秀的公子,你明日要不要陪我家三儿去迎亲”

    这么好看的少年,穿上红色,一定相当亮眼,让外面那群人看着,可太有牌面了。

    “不错不错,林兄来的这么迟,必须补偿我,就罚你陪我去迎亲”周泰高兴道。

    “难道是你怕被为难,带我去帮你写催妆诗的”苏叶调侃道。

    周泰脸上一红,“胡说,我已经写好了,定不比你的差,不信我念给你听。”

    “诶,”苏叶立马打断,“你的催妆诗自然得念给新娘听,让我提前听了算怎么回事,这事我答应了。”

    “那太好了,快去给林公子准备衣服,”周母高兴吩咐道。

    第一日,苏叶果然穿了一身红,虽然不是大红,可站在新郎身边,亮眼极了。

    得益于她的好相貌,叫姑苏所有来看热闹的人,都记住了这神仙一般的少年。

    “那是谁站在周六公子身边的,也太好看了吧”路边看着迎亲队伍走过的百姓议论纷纷。

    “他你都不知道,去年的解元,林家嫡支大少爷,”旁边人不可思议道,“放榜的时候你没来看吗”

    解元公这么一副好相貌,但凡看过的人,都该记得才对。

    “哦哦,原来是他啊,那怪不得了,去年秋闱,我还在外地呢,回来就听说出了十一岁的解元,天纵奇才啊”

    “那可不,真不愧是林家培养出来的,簪缨世家,书香之族,果然不同凡响。”

    “不知道哪家小姐有幸,能嫁给他,那可真是祖上积德了。”

    “这才华人品,就是公主也尚得,听说当今陛下与皇后有一公主,说不定等林小公子考上状元,也被点为驸马了呢。”

    “是是是,林家好福气,有如此优秀儿郎。”

    “周家也不差,今天的新郎官可是亚元,明年春闱,妥妥能成为进士。”

    在一路这样的讨论声中,迎亲队伍终于来到新娘妙玉的住处,从她师傅手里接过新娘,这才绕另一条路,赶在黄昏前回周家拜堂成亲。

    拜天地后是热闹地入洞房,闹闹腾腾一直到凌晨才消停。

    第一天一大早,苏叶等新人敬完茶,提出告辞,正式她的游历。

    她先是一路北上,从山东到河北,绕过京城,直接往更北边的东北三省而去。

    这里的东北平原土地肥沃,地处温带和暖温带范围,冬季漫长而寒冷少雪,导致人口稀少,土地开发面积少。

    以往这里只开发了畜牧业,尤其是被北方游牧民族占据时期,牛羊马匹成为主流,粮食种植较少。

    之前粮商会成立,为了更好更多的种植粮食,粮商会在这里购买了大量土地,顺便从各地购买了一批耕农和工匠来这边开发。

    加上苏叶研制的合适器械,让大片大片的荒地变成良田。

    顺便的,他们也招收当地人,以极为优厚的价格,雇佣他们进入庄园工作。

    这里的庄园可不同于江南,一两千亩已经是大庄园了,更多是修建了美轮美奂的园子,供主人休闲。

    东北这边的庄子,是骑着马跑出去一整天圈出来的,包括了低矮的山林,土地和河水在内,上万亩打底。

    如此大的面积,即便有器械,也需要无数人劳作。

    从中原或北边一带买人送过去不现实,只能与当地百姓合作,给他们比较高的工钱,食物和住宿,保证他们的收益。

    起初只有大楚百姓,冲着高收益来,渐渐的就连北边小部落的人,也愿意过来做工。

    发展到现在,很多小部落加入其中,他们和大部落不一样,争抢不到水草丰茂之地,往往只能捡别人剩下的,因此部落一直发展壮大不起来。

    这也就算了,最难熬的冬天,不仅天气寒冷,食物也变少了,要是气候恶劣一点,好不容易养大的牛羊马匹,也会一批批冻死。

    即便他们在草原生存经验丰富,也很难避免冬天一到,就减员的情况,老人孩子,体弱的女人想要熬过一个又一个冬天,总是很艰难。

    很多时候,他们不得不放弃部落的老人,只为省下口粮给孩子,毕竟孩子代表了未来。

    可自从粮商会的庄子招人以来,那些人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粮商会和他们签订的不是主仆契约,而是雇佣协议,但时间比较长,最短的也有五年,长的达到一十年。

    五年的可以食物和集体宿舍,属于东北大炕的那种。

    粮商会很大方,到了冬天允许他们在庄子的山上砍柴,顺便还会低价售卖给他们一批蜂窝煤。

    这种煤易燃烧,且持续的时间也长,每晚放上几块,再加上一些木柴,就能保证炕一晚上过去都有热气。

    另外白天需要干活,他们每年都能领到两身棉衣。

    吃食上也不吝啬,播种和丰收这种劳动强度大时,每天都有肉,加一个蔬菜和咸菜汤,几个大馒头,足够吃饱到撑着。

    工钱更是一月六百文,这个价格作为重体力活,比江南可能少点,可对于当地游牧民族来说,已经非常多了。

    一个月的工钱换成盐,都够一家七口吃上一整年。

    换成以前,他们哪敢这么吃盐。

    草原上无论盐,还是茶,都是非常宝贵的稀缺资源。

    而粮商会作为一个大商会,虽然以粮食交易为主,但不代表他们只能买到粮食了。

    其实粮商会的仓库,储存了各种物资,像盐,茶叶,糖,香料等等。

    草原上的人购买这些生活必需品,往往用的都是奢侈品的价格,而成为庄子的雇工后,就可以从粮商会内部购买,价格比边城市面上低一点点,放到草原上就足够低廉了。

    每年庄子的管事,都会询问众人需要的物品,在十月间发下去,让他们能托人带回自己的部落。

    因为这样看得见的好处,一些小部落会送青壮年过来,让他们帮忙打工。

    这也是五年契的由来,然而后面渐渐发展,那些青壮年不愿意回部落了,每年迁徙,冬天穿不暖吃不饱,那过的是什么日子。

    他们在庄子里过的可好了,吃喝不愁,还有工钱拿,只是需要使力气罢了。

    可庄子也不是一味压榨人的,只农忙的时候累一点,大部分时候都是分配好,该上工上工,该休息休息,感觉比他们每日牧羊走出很远,也没累多少。

    他们日子过的舒坦了,就想要把家人也带过来。

    家人自然包括了老人孩子和女人,自己一人可以住大通铺,带着家人总不至于还住大通铺吧

    怎么办呢

    庄子想到了前面去,他们提前建好了一排排屋子,都是那种前面带一个院子,后面带一块菜地,房子四间带厨房的农家小院。

    每间房都修了炕,挤一挤住个十几口人都没问题。

    不过要申请到这种房子,就需要家中有两人为庄子工作,且年限都要签一十年。

    当然要是你家里青壮多,也可以四个人签十年,这个没关系,可以商量。

    可如果期间有人过世,总共四十年的期限完不成,就需要你家里有人顶上,比如等小孩长大,继续为庄子工作之类的。

    这样的条件,对苏叶来说,自然是比较苛刻的。

    可对这里的人而言,几乎相当于一个保障,那就是父亲去世了,儿子还可以继续得到这′安稳的工作。

    且两人也不是必须要求男性,女性也可以。

    毕竟经过苏叶改良的器械,女性也能操作,干的活不比男性少,力气方面的差距无限缩小。

    因此如果一户人家,上面有老人,一对青壮年夫妻,和几个孩子,就非常适合了。

    夫妻可以和庄子签约,而老人能在这里养老,带着孩子们在院子后面的菜地上种菜,来节省开销。

    两个人加起来的工钱,又在粮商会内部购买粮食与生存物资,日子会过的非常富足,冬天也不用担心被冻死。

    说到底,这个条件就是专门为他们设置的,主要是为了吸纳人口,然后分化那些中小部落的凝聚力。

    草原上因为生存艰难,一个小部落中几十上百人,可以看做是一家子,和中原宗族差不多。

    大家聚在一起守望相助,同气连枝,族长的命令所有人必须遵从。

    因此如果族长让他们集合起来,去抢劫别人,也会毫不犹豫执行。

    如果还是一个部落一个部落的吸纳,很难保证他们不闹事。

    可现在分成了以家庭为单位,就不用担心他们的人数过多,产生了势力,集合起来一起对抗庄子上的管事了。

    因为条件实在优渥,粮商会大小庄子中,已经吸纳了几十上百个这样的小部落,为防他们联合起来,当有同一部落的人来投,往往以本庄子招满,把人分别安排到不同的庄子上去。

    东北平原这么大,庄子在不同的地界购买土地,即便有马代步,也要跑上几天才能去下一个,完全杜绝了频繁联络的可能。

    当然了,也不是不让他们联系,只是不那么频繁罢了。

    这些举措,生生把这些游牧民族,变成了会种田的人。

    然庄子上人数最多的,并不是他们,而是朝鲜半岛上来的人。

    因为大楚水师不间断的扫荡,半岛上的人一直处于被威胁状态。

    他们自然想要反击,可惜无论是南安郡王,还是宋将军,都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打得他们俯首称臣。

    半岛上原本的国王,因战争失利,被旗下两大势力架空。

    等到他死了,其中一方竟然想篡位,为了能成功,率先向大楚投诚,希望大楚的水师助他一臂之力。

    大楚以宗主国的名义,要求必须是原国王儿子继位。

    然而消息传回去没多久,原国王的两个儿子都死了,他的堂兄弟也纷纷没了命。

    所有人都认为,是那个想篡位的人做的,另一方势力打着为国王报仇的名义,开启了战争。

    本就是半岛上最大的两个势力,分别掌握了南边和北边,斗得旗鼓相当。

    所谓分裂的半岛是好半岛,既然是人家自己的意愿,大楚也不好干涉对吧

    那就打吧,谁打赢了,到时候大楚再来说承认不承认。

    可实际上,宋将军那边,一直在平衡两方势力。

    于是近五六年,战争从未停止过,打了这么多年,除了双方都减员厉害外,没有一丝丝改变,地盘还是原先的地盘,势力分布也和之前一样,就斗了个寂寞。

    可南北双方已经打出了火气,成了死仇,和解是不可能和解的,只有继续斗下去。

    而在这期间,大量人口向外逃亡,其中北边的有地理优势,自然跑到东北平原上求生存。

    可那些游牧民族和大楚都不是好相与的,他们想要活下来,就只能卖身为奴,且是一个宗族一个宗族一起卖。

    而庄子吸收了他们,导致一点也不缺劳动力。

    至于南边的,想要逃走,自然只能通过坐船,战争期间,只有大楚的商船才能自由航行,无论哪一方,都不敢动大楚的商船。

    大楚最南端原本人口少,即便土地一年三熟,有各种苏叶需要用到的资源,奈何实在找不到人,因为多蛇虫鼠蚁和瘴气,北方一点的都不愿意去。

    可近几年,百越地界的庄园上人口越来越多,已经完全不缺劳动力了,不用猜都知道那些人是哪里来的,自然是商船带回来的。

    总之,这些年大楚最北和最南端的人发式增长,除了半岛上的战争带来的影响,也有周围国家百姓向往大楚繁华,自愿跟着商船来混口饭吃。

    而粮商会的饭,是最好吃的,以至于他们总是很快能招满人,庄园一次次扩大增多。

    就目前而言,仅粮商会旗下的庄子出产的粮食,就能整个京城人口吃一整年的了。

    当然,除了粮商会,东北和西南地界,还有别人的庄子,他们从粮商会这里看到了机会,于是跟着置办下许多田地,不说完全把这两地开发了,但也差不多有一半了。

    于是粮商会又多了一个进项,那就是向他们良种,好用的器械和化肥。

    在这三种利器的加持下,全国粮产至少比以前增加一倍,也就是说,整个大楚暂时不缺粮食吃了。

    随之而来就产生了新问题,那就是粮食的价格降低,许多农民辛苦一整年,收益却越来越差。

    往年他们还可以通过卖地,来撑过接下来的日子。

    可怪异的是,近几年地也不好卖了。

    因为那些有钱人,已经看不上农民手里这三瓜两枣了,有这功夫,不如去东北和西南圈地

    那两处,一个是广阔的平原,土地还肥沃,只要开发出来,就能年年丰收。一个虽然多山地,可一年三熟,且价格便宜近一半,怎么都比农民手里那一亩三分地划算。

    没办法了,农民只好重新找出路,索性近年来,多了许多奇奇怪怪的工坊,生产许多物品。

    只要他们敢跨出去,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像肥皂,玻璃,水泥厂,养猪场,养花基地等等,再不济还有煤矿招人呢。

    累是累了点,可赚的比以前多多了,加上随着粮食和食盐的价格降低,布料的价格也便宜了很多很多,他们的生活成本好似一下子就降下了大半。

    成为工坊的工人后,结余渐渐多起来,积攒一年,就可以修房子了。

    衣食住行解决了大半,那日子瞧着就美,累怎么了,能吃饱穿暖,还能住舒服的大房子,农民从来不怕累。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渐渐的进入各种工坊的人就多了,百姓生活提高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巨大隐患。

    那就是随着这事态发展下去,很有可能种地的农民会越来越少。

    先是江南百姓把种粮食改成桑树,随着棉布越来越盛行,丝绸的价格反而越来越贵了。

    棉布已经非常舒服了,适合大多数人,而丝绸彻底成为了高端商品,不仅是贡品,王公贵族最喜欢的丝织品,更是海贸最重要的商品之一。

    一匹丝绸的价格,已经不是价比黄金了,而是比黄金还高。

    尤其随着船队去到那种盛产黄金的国家,丝绸能换来大量黄金宝石,因此价格不降反涨,是之前的两倍多。

    这样的奢侈品,老百姓用不起,但是没关系,可以养蚕挣到更多的钱,那他们为什么不养呢

    于是江南这样的鱼米之乡,近一两年产出的粮食越来越少,可以预见,只要海贸一日盛行,丝绸就不愁买,价格反而会越来越贵。

    世界上那么多国家,那么多贵族,像丝绸这种顶级布料,有谁能忍住不心动吗

    所谓的丝绸之路,从古至今都盛行,不会因为技术发展了,就变得不一样。

    相反,即便技术再怎么发展,纺织业再发达,纯手工的丝绸制品,依然是高端产品,那种丝滑是其他任何布料比不了的。

    所以江南改农田为桑田的趋势只会越来越烈,而不是止步于此。

    那么问题来了,就连产粮大户江南都变了,其他地方会不会也不种粮食了,改种经济作物,或者其他营生

    这是肯定的,而这就给粮食安全埋下了巨大危机。

    所以东北这块的黑土地开发,苏叶相当重视,游历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这里。

    无论是粮商会的资料,还是手下人查出来的消息,都在说东北这块土地上开发的越来越好,种植的粮食越来越多。

    因为大部分都是大型的农庄,也就是有钱人的地盘,为了更方便灌溉,还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开发得比华北平原还用心。

    但纸上得来终觉浅,苏叶还是要亲自去看一看才能放心。

    只要确保了粮食安全,她才能安心在上位后大刀阔斧改革,损伤什么,都不能毁了百姓口粮。

    只要有饭吃,再大的问题都能克服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