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开局用玻璃杯换了个爵位 > 正文 第一百零一章幽州巨变,医学圣地
    第102章

    虽然为了锻造这五千副重甲,花费了整个幽州三年钢铁产量的七八成,但刘玄觉得非常的值。

    因为这五千副重甲的诞生,意味着刘玄麾下出现了一支防御力惊人的恐怖重甲步兵军队。

    虽然刘玄不得不承认。

    这支五千人的重甲步兵,行军速度很慢,比普通的步兵队伍行军速度足足满了两成左右。

    但是。

    它的防御力是惊人的。

    它的防御力比普通的步兵部队足足高了三四成有余

    按照关羽张飞等人的推测,这五千重甲步兵正面硬抗三四倍的敌人,是完全不存在任何问题的。

    而且。

    不要因为这支重甲步兵军队的笨拙,就觉得他的战斗力很弱。

    相反的。

    这支重甲步兵军队的战斗力不仅不比普通的步兵军队弱,甚至远比普通步兵军队强大多。

    因为

    能够被选为加入这支重甲步兵军队的,一个个都是大力士。

    是刘玄从约四百万幽州百姓当中,精挑细选出来的。

    而且这五千重甲步兵每天的训练,都要比普通的军队来的多的多,来的艰苦的多。

    他们训练的时候,都是身负重10物的,采取的是负重训练的方式。

    从四百万人口当中精挑细选而出,每日又进行远比普通军队艰苦的负重训练,使得这支重甲步兵军队的战斗力达到了一个无比恐怖的地步。

    这支五千重甲步兵军队,现在就是刘玄手中的王牌。

    除了这支五千人的重甲步兵之外,刘玄还有一支王牌军队。

    那是一支轻甲弓骑兵部队。

    顾名思义,就是擅长游击骑射的部队。

    这支轻甲弓骑兵部队共六千人,剩下所骑的马,都是上好的草原战马。

    论正面作战能力,这支轻甲弓骑兵绝对不可能是重甲步兵的对手。

    但是

    如果是放风筝的话,这支轻甲弓骑兵能够硬生生的将那五千重甲步兵给放风筝放死,甚至一直到死,重甲步兵都有可能连碰都碰不到这支轻甲弓骑兵。

    五千重甲步兵,六千轻甲弓骑兵,这是刘玄藏在手中的两只王牌军队。

    除了这两只部队之外,刘玄另外还有三万的精兵。

    这三万的精兵当中,有一万是骑兵,另外的两万则是步卒。

    虽然这三万兵马并非刘玄手中的王牌,但是千万千万千万不要小瞧了他们的战斗力。

    这三万兵马这三年来可没少经历战斗,甚至可以说是历经百战。

    当然了。

    战斗的地点肯定不是在幽州。

    虽然三年前席卷了整个天下的黄巾叛乱被无情的镇压了。

    但是

    整个天下局势并没有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反而是愈发的混乱了。

    天下各州各郡,贼寇层出不穷,叛乱络绎不绝,搞的各州各郡的官府焦头烂额。

    当然了,刘玄治下的幽州除外。

    这三年间。

    刘玄本来还想写书信给冀州,并州这两州的刺史,说愿意出兵帮他们剿灭州内的各种叛军贼寇,而且还不用他们支付军粮。

    结果却没想

    刘玄还没来得及将书信寄出去呢,就收到了这两个州刺史发来的求援邀请。

    他们甚至还主动的说愿意军粮给刘玄,来请求刘玄出兵剿匪。

    对于他们的请求,刘玄当然是一口答应。

    而且还义正言辞的拒绝了他们提出的粮食的提议,说了一大堆煽情的话,说他们两郡连年遭受兵灾,已经有一两年颗粒无收了,反观幽州并没有发生战事,存粮足够,不需要他们两州军粮。

    看到刘玄的回信,幽并两州的刺史顿时大喜。

    所以说这三年间,刘玄手下的四万兵马,都会轮批的离开幽州,前往并州,冀州一带剿匪作战。

    这便是刘玄麾下的兵马历经百战的原因。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幽州这三年来还有一些其他的变化。

    比如说工匠的数量,在刘玄那条收学徒可以得到奖励的政令支持下,相比较于三年前,翻了数倍。

    如今整个幽州登记在册的工匠,足有六千多人,虽然这六千多人当中,有大半都是学徒,但是按照幽州如今的发展来看的话,用不了几年,这些学徒就都能够成功出事了

    相比较于工匠数量的变化,幽州医师数量的变化明显要大得多。

    三年前,整个幽州,算上刘宏赐予刘玄的二十个御医,整个幽州一共也才五十个医师罢了。

    但是现在

    整个幽州足足有三百多医师了。

    短短三年间一下子翻了六倍

    之所以会幽州医师的数量会翻这么多倍,是因为刘玄咬牙,花了三四十万的声望值,从系统商城内购买了一大堆医书。

    这些医书当中,包括了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王树和的经脉,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苏敬的新修本草,王焘的外台秘要等等等等

    为了存放这些医书,刘玄专门在蓟县修建了一座图书馆,将这些医书统统存放在了其中。

    所有幽州医师,都可以来此处借阅。

    然后。

    当那二十个御医在听说刘玄见到了一座专门存放了医书的图书馆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很在意。

    因为在他们看来。

    刘玄的职业毕竟是官吏也并非医师。

    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刘玄口中说的377那些医书的名字,他们一本都没有听说过。

    这就是他们刚开始对刘玄所谓的医书图书馆并不是很在乎的原因。

    但是

    突然有一天。

    一个御医无意间路过医书图书馆的时候,想着反正闲着也没有事情干,干脆进去凑一眼。

    抱着这样的心态,这名御医便走进了这座图书馆当中。

    当他随意的拿起了书架上的其中一本医书,翻阅了几页后,他懵了

    第二天。

    整个蓟县内所有的医师都跑到了这座图书馆当中。

    几日后。

    整个幽州几乎所有的医师,都跑到了这座图书馆当中。

    医师们一本一本的翻阅着图书馆内的医书,惊叹声不绝于耳。

    一时间。

    这座医书图书馆变成了整个幽州所有医师们的心目中的圣地

    一开始。

    这里还只是幽州医师们心目中的圣地。

    但是

    逐渐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

    这座医书图书馆的大名,逐渐的开始向并州,冀州,青州等地传播,将许多的医师吸引了过来。

    而这些被吸引而来的医师们,在翻阅了图书馆内的医书后,有一部分选择留在了幽州。

    这就是为什么,幽州的医师会在短短三年内翻了六倍的原因

    求全订求追更求票票嘤嘤嘤嘤嘤,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