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秦:诸子百家?拿来吧你! > 正文 第8章 庆祝接任 巧遇韩非
    韩非。

    这个名字吴驹真是熟的不能再熟了。

    堂堂韩非子,后世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没想到能在这里遇上他

    吴驹走下来后,径直走向了距离最近的儒家。

    领头的是个目测三十岁的中年男人,样貌很年轻,棱角分明间又带着几分儒雅和贵气。

    吴驹快步上前,径直走到他面前,询问道

    “阁下就是韩非”

    韩非见吴驹径直前来,似乎认识他的样子,颇有些不解,随之拱手道

    “正是,吴师认识我”

    “昔年曾听闻一好友言汝才名,后来听说你拜入了荀师门下”吴驹问。

    “正是。”

    “令师近来可好”

    “都好,只是常回忆起与陈师煮茶论道时,如今听闻陈师退位,吴师接任,家师大为挂念。”韩非道。

    吴驹点点头。

    他说的荀师,正是当世大儒,有“后圣”之称的荀子

    虽然不知道荀子和陈仲有旧,但同为百家魁首,相识也在意料之中。

    当然,吴驹重视的还是荀子那两个徒弟,一个是眼前的韩非,另一个则是李斯

    韩非已经出现了,不知道李斯现在在哪

    吴驹暗自思索一番后,便对一旁的执事嘱咐道“替我好生招待韩公子和儒家列位。”

    “明白。”执事点头。

    韩非向着吴驹拱手一拜,与儒家的人一同离开。

    刚才吴驹与韩非的一番交谈使得七国百家之人侧目,不少人注意到了吴驹对韩非的重视。

    更多人则从吴驹的谈吐中感受到一股远胜于其年龄的城府,对这位年轻的医家魁首的评价高了几分。

    此后,吴驹打起精神,一一见过了七国和百家的人。

    但一个韩非已经是意外之喜,此后吴驹再没见到什么重点人物。

    贺礼倒是收了一大堆,令吴驹大为欣慰。

    最后一个接待的,便是秦国。

    说起来挺奇怪的,刚才接待七国百家之人时,吴驹并未看到秦国的队列。

    直到接待完之后,才被一个吕不韦身边的侍从找上,被领着前往不远处的一个小亭子。

    在亭子里,吴驹见到了子楚和吕不韦。

    这也让吴驹反应过来。

    难怪秦国的队列不出现。

    其他七国和百家前来贺礼的都是些中流砥柱,例如韩非,虽然也能独挑大旗,但相比身为秦王的子楚,以及身为秦国相邦的吕不韦来说,差的太远了。

    换句话说,和其他七国百家的人站在一块,子楚和吕不韦嫌跌份。

    可以理解。

    “大王,吕相。”吴驹向二人拱手致意。

    “不必多礼,今日吴卿接任魁首,此乃秦国的贺礼,还望笑纳”子楚笑道。

    吕不韦一挥手,旁边有侍从抬过来十数个大箱子。

    打开一看,奇珍异宝,珍稀典籍,名贵药材皆在此列,琳琅满目

    这数量是其他七国的一倍以上

    这一星期内,子楚和吕不韦已经不止一次给吴驹送礼了,每次都打着不同的旗号,摆明了想要拉拢吴驹。

    吴驹虽然对秦国这条大船非常认可,而且已经做好了上船的准备,但迫于形势,也因为无功不受禄这个道理,每次都变着法的推辞。

    不过眼下

    打着贺礼的名号,吴驹还真没办法拒绝。

    “既然如此,多谢大王和吕相,吴驹代医家收下了。”吴驹苦笑一声,拱手道。

    “无须言谢,不若过来饮几杯”子楚笑问。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吴驹毫不避讳的坐到了子楚和吕不韦身边,三人在亭中围着石桌坐下,呈三足鼎立之势。

    说实话,吴驹现在很抵触喝酒,因为自己就是因为和同事喝酒聚餐死的,回头要是再喝死一次想想都恐怖。

    但据说宋朝以前的酒都和米酒差不多度数,这让吴驹大为感兴趣。

    一旁有侍女斟酒。

    “来,这一杯,共贺吴卿登顶医家魁首”吕不韦笑着举杯。

    三人碰杯。

    吴驹仰头喝下,随后咂吧咂吧嘴。

    度数确实是不高。

    难怪历史上动不动一帮绿林好汉狂饮八大碗。

    可不是嘛。

    不考虑膀胱承受能力的情况下,两百碗吴驹也喝的下去。

    一旁的吕不韦看到吴驹脸色有些怪异,也是问出了口“怎么了,酒水不合口”

    “没有,这酒太淡了而已。”吴驹如实说。

    吕不韦和子楚非常诧异。

    “这酒还淡这可是七国最烈的酒之一。”

    “不太行,改天我给酿一个,让二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烈酒。”吴驹随口说道。

    “吴卿还会酿酒”子楚更诧异了。

    “略知一二。”

    吴驹虽然不知道怎么酿酒,但他知道怎么蒸馏,整点正儿八经的高度白酒绰绰有余。

    “那我们就拭目以待了。”君臣二人对视一眼笑道。

    三人又饮了一杯。

    子楚突然问道“刚才看吴卿似乎很在意儒家来人,不知那人有何长处能令吴卿如此注重”

    刚才他和吕不韦在远处观望,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吴驹明显对韩非很重视,这也让他俩大为奇怪。

    吴驹见子楚毫不避讳的发问,也不打幌子,直言道“此人身负强国济事之大才也”

    子楚和吕不韦惊讶的对视一眼,似乎没想到原因竟如此简单,但同时又很惊喜。

    能得到吴驹如此高度的评价,并且还是儒家此行的领头人,此人必然有过人之处,若是能拉拢到秦国为官

    子楚和吕不韦眼睛亮的跟星星一样。

    人才这东西,谁会嫌多呢

    吴驹见二人这么兴奋,忍不住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他是韩国宗室出身。”

    子楚和吕不韦快要扬起的笑容瞬间凝固。

    “韩国宗室”

    君臣二人嘴角抽搐。

    这个年代,到别国做官再正常不过。

    正如现在的秦国朝中,吕不韦是卫国人,现在的秦国大将蒙骜是齐国人,昌平君熊启是楚国人。

    不过这韩国宗室

    这本没有什么问题,毕竟昌平君和昌文君不但是楚国人,还是楚考烈王之子。

    但年初的时候,大将蒙骜担任将领,奉命率军攻打韩国,迫使韩国割让成皋、巩二城给秦国,使秦国设置三川郡。

    这就挺尴尬的。

    刚把人家打的落花流水,这个关头你再想拉拢人家,属实挺难。

    吴驹看到君臣二人这个神色,忍不住又补充道“你俩要是真想拉拢人家也可以试试,他叫韩非,是荀子的徒弟,荀子此人的思想你俩应该都明白。”

    “荀况荀子”子楚和吕不韦一惊。

    “没错。”

    荀子虽然是大儒,但他的思想却偏向法家,教出的李斯和韩非两个徒弟更是纯纯的法家。

    “韩非虽然身处儒家,但他很清楚自己是纯粹的法家,秦国因商君变法而力压六国,而韩非又对商君多有崇敬和效仿,我觉得他对秦国不会抵触。”吴驹解释道。

    他所说的商君自然是商鞅。

    韩非是法家集大成者,集合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尽管现在的韩非还没有出师,但他的思想应该已经初成规模。

    再者,韩非痛恨韩国的无能和腐朽,吴驹觉得他会对欣欣向荣的秦国很憧憬。

    “有话就不能一气说完吗”吕不韦苦笑。

    吴驹尴尬一笑。

    虽然来了波欲扬先抑,但现在这个时候,拉拢韩非的可能性是极小的。

    “来来来,不谈这个,吴卿接任医家魁首之日便遇此大才,更应该当浮一大白。”子楚不知道因为啥而开心,端起酒杯一阵招呼。

    又是一阵推杯换盏。

    正当此时,旁边却走过来三个女子。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