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秦:诸子百家?拿来吧你! > 正文 第60章 成蛟做赋 吴驹做词
    适时,一直没说话的夏太后突然说道

    “蛟儿近来跟随先生学诗赋之道,颇有所得,不若做首赋,请诸卿品鉴”

    子楚闻言甚为感兴趣,问道“哦确有此事”

    成蛟起身作揖“儿臣确实从先生那学到了些许皮毛。”

    “那便做一首来听听吧。”子楚做洗耳恭听状。

    “是。”

    成蛟应下,在殿下台阶前来回踱步几程,随之吟道

    “酒,谷物之所化,有助长心火,磨灭块垒之能。集千秋大事于一樽,聚天下豪士于一席,古有鲁酒薄而邯郸围,秦穆公赐酒施恩惠,楚庄王觥筹绝缨饮。”

    “今有咸阳宫设宴,医家吴卿有烧刀子一酒令诸卿折腰,争而饮之,赞不绝口,盖如火中烧,似刀抹舌,此之谓也。”

    “此酒一出,杯中余酒寡淡无味,较之烧刀子如米粒比之繁星哉”

    “好”

    众人纷纷喝彩。

    吴驹点了点头。

    赋写的不算顶尖,但区区黄口之年便能成赋,可见成蛟还是有诗才的。

    只不过据说这位公子也仅仅长于诗赋,对领兵打仗,治理国家一概不通,不知道是真是假。

    这时,席间有一道突兀的声音传来。

    “公子有如此雄才,大王后继有人啊”

    “是啊,若公子成蛟能成为太子,定能令百姓信服。”

    “太子之位非公子成蛟莫属啊”

    一时间,许多人纷纷附和。

    吴驹却注意到,子楚的脸色变得很难看,吕不韦也突然沉默了下来。

    “砰”

    子楚将酒樽重重的摔在桌案上,随之不语。

    大殿里群臣一看触怒了子楚,连忙停止拥立成蛟的言论。

    “师父,秦王好像有点生气”魏磬小声问道。

    “因为太子之位。”吴驹回答道。

    吴驹对这件事也有些了解。

    当今太子之争的归属只有两人。

    嬴政,嬴成蛟。

    嬴政的支持者主要是子楚、吕不韦。

    成蛟的支持者主要是以夏太后为首的韩国外戚。

    按理说嬴政身为长子,又有子楚这个秦王和吕不韦这个相邦的支持,理应成为太子。

    但此时的嬴政作为质子正在赵国,这成了他在这场太子之争中最大的弱点。

    以夏太后为首的韩国外戚常常借此劝说子楚立成蛟为太子,但子楚总是反响一般,他更偏向于远在赵国的嬴政。

    诸如刚才子楚的突然发怒,就是因为刚才出言的朝臣都是韩国外戚,这又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计谋,为的只是暗戳戳的劝说子楚立成蛟为太子。

    王位之上,子楚在心中默默叹了一口气,看向面前被吓得瑟瑟发抖的成蛟。

    他并非不喜成蛟,而是他对于远在赵国的赵姬和嬴政深感愧疚。

    印象中那个婀娜多姿的身影,这么些年过去了,也不知道她在赵国过得如何。

    政儿

    当初自己回到秦国的时候,他才刚刚学会走路吧。

    子楚想起自己在赵国当质子时备受冷落,缺衣少食的窘迫,政儿此时想必也面临着此等困顿吧。

    自己有吕不韦相助逃回秦国,谁又来助政儿呢

    子楚叹了口气,收拾好情绪,对成蛟说道

    “赋写的不错,寡人很喜欢,赏”

    一旁侍从捧着一个漆盘上前,交给成蛟,漆盘里有些价值不菲的金银珠宝。

    “儿臣谢恩。”

    成蛟余悸未消的接过漆盘,随之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

    子楚转而看向殿下吃东西吃的正兴起的吴驹,突然笑问道

    “吴卿,听闻你在岐山做水调歌头,震烁七国,远在稷下学宫的姜夫子和远在兰陵的荀卿都对你的词不吝赞美,今日有如此盛况,可有兴致挥毫”

    吴驹一愣。

    这怎么突然就问到自己了。

    他正想出言拒绝,却突然瞅到一旁的魏磬用期待的目光看着自己,再看对面,吕凝那双宛若清潭的眸子也在盯着自己。

    罢了。

    吴驹苦笑一声,爽快的抹了抹手。

    “既然如此,我便做一首。”吴驹起身说道。

    “好”子楚似乎也没想到吴驹会答应,顿时抚掌大悦。

    一时间,群臣都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吴驹。

    不可否认,一首水调歌头,当真是令吴驹的才名传遍了七国。

    如今认可吴驹的人数不胜数,稷下学宫祭酒姜堪,大儒荀况,儒家韩非,孔子后人孔臻等等皆是。

    诗人才子间都说,吴驹的词,有诗之韵律,赋之华丽。

    然而吴驹作为一个医者,显然对吟诗作赋并不热衷,只有这一首水调歌头存世,却令人颇为遗憾。

    “来人为吴卿磨墨”子楚大喝道。

    “停停停。”吴驹连忙制止。

    众人向他看去。

    吴驹挠了挠脑袋。

    肯定不能说是因为自己字丑啊。

    于是他打掩护道“那个,我最近手使的不利索,不好写字,口述就行了。”

    “这有何难,寡人亲自为你书写。”子楚豪爽的说道。

    众人咂舌。

    “那行吧。”吴驹默认。

    看来毛笔真的得搞了,吃完席回去就搞。

    否则天天让别人帮忙写诗,若干年后定会有人问为什么吴驹的诗作全是别人执笔的

    一个不慎成为世界未解之谜都有可能。

    吴驹摇摇头,不去想这些,喝下杯中仅存的最后一口烧刀子,旋即走出桌案,也装模作样的学着成蛟那样踱步。

    说实话,吴驹确实不热衷于“写词”,但他也不反感。

    因为他只是个俗人。

    而装逼是刚需谁会反感有人追捧呢

    此刻场中一片寂静,子楚已经准备好了绢帛和笔墨。

    吴驹高声吟道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仅这两句之磅礴,就镇住了秦国群臣。

    然而更牛的还在后面。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李太白,公子非,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吴驹将原本的“岑夫子,丹丘生”改成了“李太白,公子非”。

    前者是抄了李白他老人家一首词,多少有些不好意思,所以聊表安慰的将李太白之名写进去。

    后者则是效仿李太白写丹丘生之名一般,将韩非之名写进去。

    毕竟这厮也算是为数不多的既和自己喝过酒,又见识过自己写词的人了。

    一首词已经进行了一半。

    就连子楚也沉浸在了这首将进酒中,手中分签悬在半空中,墨汁顺着笔尖滴落下来,竟一时间竟然忘了执笔之事。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楚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唤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一首终末,满堂皆惊。

    吴驹看了看那些朝臣呆滞的神情,长出一口气。

    怎么也是李白他老人家写的诗,震古烁今之情怀,哪怕放到现在也能惊掉一大堆下巴。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