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帝国第一驸马 > 第1057章 朕不怕恶名
    “宝钞是大宁官方货币,难道是花不出去吗”

    “哪里不接受宝钞过来找朕”

    关宁面色愠怒,他其实早就想敲打敲打。

    宝钞发行以来,受众并不算广泛,这一点关宁自有准备,为了推行,他把给官员们的俸禄换成了宝钞。

    这并没有什么问题。

    他这大宁宝钞可不是大明宝钞,后者不值钱,完全是废纸一张。

    而大宁宝钞可是实实在在的钱

    官员们不愿意了,不止一次的谏言过,还隐晦的跟他提过,宝钞自然是不如银元实在,尤其是能吹响的银元。

    可这是他们考虑的事情吗

    连朝廷官员都不支持朝政,不支持宝钞,那些商贾们怎么敢用

    “惯的毛病”

    关宁开口道“前朝发俸有现在及时吗有现在丰厚吗”

    众人点头,在这方面没的说,谁也挑不出毛病。

    前朝官员俸禄很薄,且也存在折物的问题。

    米粮值钱就不发米,而发绢,反正就是捡不值钱的给你。caso

    朝廷也有理由这么做,在收税时的火耗不是被你们贪了吗

    长久下来,就形成了暗规。

    朝廷发的俸禄越来越少,贪污的越来越多。

    这种情况也不能都怪官员,官员也是人,也有一家老小需要养活,自然是需要钱的。

    挣不来钱就只能贪了。

    关宁早就知道这个问题,在吏治改革时提高了官员薪俸待遇。

    发俸禄时都是实打实的钱,还设立了养老金,官员们在辞仕告老后依旧有生活保障。

    起初众多读书人抵制新政罢考拒考,可一直都没有坚持下去,就是因为这待遇让人无法拒绝。

    以前官员们贪污的是理直气壮。

    那么现在你还有什么理由贪污

    再有这种情况,就不要怪我抄家灭族,剥皮揎草了。

    元武七年了。

    官员待遇是提高了,贪腐情况也减少了,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懒政不作为,混日子的人也有了,慢慢开始不知足,想要寻求更好的。

    给宝钞不行,还要银元

    关宁冷声道

    。“如杨敬这般贵族都想着顺应朝廷为朕分忧,而这些吃着皇粮的官员们,却整天要挖朕的墙角”

    “把朕这番话放出去,谁花不出去宝钞来找朕,谁想兑换银元也来找朕”

    “领圣意”

    赵南星等人齐声而应。

    本来想着不发火的,关宁觉得自己脾气已经比新朝初建那时要好了许多,可还是没忍住。

    这些家伙一日不敲打,就出幺蛾子。caso

    “继续下一项吧。”

    薛庆又开口道“银元银币大受欢迎,已超额使用,有人都当成二两银子用,其实九成银已经很高了,再减一成也没什么。”

    他提的还是银元的问题。

    老实讲,火耗一成确实有些太低了,以银元的工艺品质,就算是七成银也能被完全接受,同样能当一两用。

    这样就有了三成火耗,就能铸更多银元。

    有这火耗干什么不行

    薛庆是户部尚书自然希望大宁的钱越来多,这也是固有思维。

    因为在以前就没有过这么低火耗的银子。

    “不行,再不能打折扣”

    关宁直接否了。

    “大宁钱要足量足色,这才是维持其价值的最大保证,朕知道因为卡的细致,铸币进度也慢,慢就慢慢来,我们自己制定的货币政策,不能自己毁了。”

    “领圣意。”

    薛庆也只是提议,陛下不同意就算了。

    “内阁已经下发了关于对魏商的处置之策,大宁官报有刊登,黄榜也有张贴,但立即引起魏商的反对。”

    商务署署长韩文圭开口道“今早,有不少魏国商人都去围了商务署,还有不少本地商人参与。”

    前几日朝议定下的针对魏商之策确实严苛。

    这几日就开始发酵。

    “魏商来大宁的很多吗”

    “多”

    韩文圭开口道“臣以前都不知道竟然有这么多,而且听闻了朝廷对魏商之策后,众多魏商都要来上京抗议,说此举是断绝两国邦交,影响两国商贸,毁坏两国关系之举。”

    “他们还要求大宁不应增加关税,应如魏国

    。那般减免,更不能限制通商”

    韩文圭下了番功夫,了解到不少情况。

    他能有机会列席廷议,就是要禀报此事。

    “听闻魏商还组建了洪昌商会”

    薛庆转向了韩安圭问道“这种情况是否属实”

    “是”

    韩安圭开口道“洪昌商会是魏国商人在大宁组建而成,还吸纳了一些本地商人,只是这个商会的会长一直没有露过面,只是听说好像姓滕,被人称之为滕掌柜。”

    “在京就有洪昌商会的分号,管事的是副会长,名为陶力夫”

    “魏商多活跃于江淮一带,而今都到上京,到达北方区域,甚是反常。”

    谈及到此。

    众人神色都变得凝重了些。

    这番情况看来,魏国商人并非单纯的行商,很可能是另有目的。

    “钱是最佳利器”

    韩安圭又接着道“魏商来大宁携带了大量钱财,也带来大批商货需求,我朝商人追捧也实属正常,外界把针对魏商之策称之为限商令”

    “其心可诛”

    公良禹吐出了四字。

    原本只是针对魏商,可称之为限商令这范围就广了。

    好像陛下也要限制本国商人。

    众人沉默,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因之前征收商税等政令,使得商人对陛下颇为不满,怨气极大。

    认为陛下不给商人活路,不给饭碗,现在引动,使得矛盾更是加大,这对陛下声名极其不利。

    可他们却只能看到眼前,看不到背后。

    朝廷是征收了商税,并成立了商务署,制定了多项监管之策,看起来较之前更为严苛。

    可长久下来,经商环境有所改善,一家独大,专营垄断的局面被改善,市场环境更加良好完善公平,给了更多小商贩机会,形成遍地开花的局面。

    关宁维护的是多数人的利益,而不是少数人。

    他为什么要发行宝钞,还不是为了促进钱物流通,为了商贸发展

    这般想着。

    关宁冷声道“限商令就限商令,随便称什么都行,朕不怕恶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