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帝国第一驸马 > 第1595章 最关键的人
    王洪恍然大悟

    “这么说来,陆督察还真是最关键的人。”

    “他受命清查天下粮仓,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又或是什么都没查出来,又或是只查出些不疼不痒之事,倒也无碍。”

    “若是他动真章的查,那些人自知无命,或许真会走投无路”

    “就是这样。”

    慕容盛开口道:“考成法已经让人抵制强烈,若是再有丢掉性命的危险,那又该怎么办呢”

    “动荡之后可就是动乱了”

    王洪在这一刻很佩服慕容盛。

    若真如其预料这般发展,那慕容大人可真的就太厉害了。

    观全局者,才能掌大局。

    还有一道撤掉淮州州牧方届一职的吏部文书正在路上,这也是一道强烈信号。

    淮州州牧任职年限极长,他还有爵位在身,说是一方诸侯并不为过。

    眼下条件已经足够,就看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不过,陆督察能查出来吗”

    王洪开口道:“在通政司时,他也平平无奇,并无长处。”

    “你以为能从梁国抽身来到大宁的人会是平庸之辈”

    慕容盛深吸了口气。

    他对王洪真是不太满意,以王洪的才能任右副使很勉强,是他一手助推而成。

    好在对自己忠心,慕容盛也就忍了。

    “那他能查出吗”

    “能”

    慕容盛开口道:“因为陛下要让他查出。”

    “陛下可真是”

    王洪顿了顿开口道:“在战时征粮署供需多少军粮,战争胜利了就要算账了。”

    “陛下都要卖爵卖地筹集钱粮了,还会在乎这个”

    慕容盛开口道:“陛下需要这批被装进个人口袋的粮食。”

    王洪又问道:“朝廷真的艰难到这种程度”

    “艰难是真的,不难也是真的,谁又能知道陛下真正想法是什么”

    王洪没有听懂。

    他又问道:“陛下难道就不担心这样逼迫恐引大灾”

    “陛下不担心。”

    慕容盛开口道:“本官都跟你说了,陛下是天底下最自负的人不过”

    “不过什么”

    “没什么。”

    慕容盛心里却在想。

    自负的人只要有一次失误失败,那就是劫难

    “等着吧,等着陆督察的好消息”

    这场夜谈到很晚才结束。

    王洪悄然离开,他不走正门,而是走了一道小门。

    “大人慢走。”

    小厮送走了王洪把门关好,转过头目光就开始变化,他心里记了下来,这次王洪来了有近两个时辰

    上京城起了些乱势,各种新政变革交织,自然会引起些变化,不过上京城是在天子脚下,又能生出什么

    很快,陛下撤换淮州州牧方届并召其回京一事传开,这并非隐秘,吏部直接发出了文书,已快马加鞭送去。

    一时间,朝臣的关注点又有改变,联想到陛下亲任督察陆正渊又前往淮州这些都似乎预示着会有事发生

    至少江淮一带会有一场官场动荡发生

    仅是考成法一项就不知会生出什么乱子。

    江淮出仕子,自来有之。

    因为这是富裕之地,像西北那样贫瘠之地,百姓连糊口都成问题,又何谈读书。

    一直以来,江淮同榜同乡同党之风盛行,新朝初建,此风浓烈,已严重威胁到朝廷。

    关宁亲赴用严厉手段大杀特杀,才将之打散,最有名的是大儒祝贺同被诛十族。

    至今谈及,还有人对关宁痛骂不止。

    说什么关宁断了读书人种子,当时又是罢考,又是罢官。

    你很硬。

    我比你更硬。

    你敢罢考,我就不用你。

    你读书是为什么,还不是为了做官,你做不了官读书又有何用

    当关宁宣出罢考者用不录用,直系三代都不得参考的严令后,立即就没有罢考的了

    当然,也因为关宁早前在南方所做之事,让他跟南方官僚仕子结下了梁子。

    在这些人看来,陛下能容得了天下,却容不下读书人。

    究其原因,还是利益使然。

    官绅一体纳粮,让这些人深恶痛绝。

    而今,考成法又来了

    是比官绅一体纳粮都要酷烈的制法,是毁坏同榜,同乡,同党的利器

    也必然,会有一场新的斗争

    已到元武十六年,即使是重改科举,在这十多年时间里,本已消散的结党之风,又开始形成。

    陛下此法颁布正当时。

    可抵制之风也同样严重,吏部尚书彭方已是焦头烂额,有地方官员已开始罢官辞仕,民间又起乱言,接下此等重任的后果开始出现

    针对他的弹劾多了起来。

    当真正面对弹劾时,关宁也无法百般遮护,打铁还需自身硬。

    所以说,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想要做一个重臣也很难,你不一定要无懈可击,但至少不能被打倒

    能走到最后的都是这样的人,像户部尚书薛庆,其父故去,其本人也一直充当陛下先锋,记恨的人无数,政敌无数,弹劾也不知多少。

    可他并未被打倒

    这才是最厉害的。

    当然,他国丈的身份也是一层光环。

    而今,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另一位国丈的身上,不知这位新国丈有没有老国丈的才能,陛下已经给了他权力并委以重任,他能否完成

    去淮州清查粮查,这可是异常凶险之事他可是最关键的人

    陆正渊正在赶往的路上,已到镇江,即将到达淮州。

    他并不着急赶路,反而有意放慢,是在赶到之前理顺一些事务。

    当受命之后,陆正渊就立即开始查办,先去户部,后去兵部,后又去了大宁粮庄,还亲去查看了上京粮仓。

    记录文册都有清查,目前并没有发现太多问题。

    陛下信任这几位重臣是有原因的,户部文册跟兵部文册完全对的上。

    朝廷拨付军需并非随意而定,而是有一套严密的制度,需求供给要保证一致,绝不能冒领,兵部每年都会查验军籍人头,以防吃空饷的事情发生。

    天策府先向兵部提需求,兵部再跟户部提出,经核定批准,户部拨付到兵部,兵部再拨到天策府

    这样就形成了制约。

    陆正渊先要把制度搞明白,才能进行清查,为此他下了苦功,这是陛下交办给他的第一件差事,他一定要办好。,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