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1984我的小说时代 > 第80章 《诛仙》被批判
    在电话室大爷的注视下,方德华给今古传奇杂志社拨打电话。

    那边一听是方德华,随即挂掉,不一会就回拨过来。

    “德华,我是维阳,能听到么”

    “维阳,发生啥事了”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叹气“唉,你有没有留意这几天的报纸”

    “呃,没有”方德华很实诚。

    “昨天金陵日报突然刊登一篇评论文章,直接点名批判今古传奇杂志以及你的这部诛仙。”

    “说杂志内容通俗不堪,看不到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又说诛仙宣传暴力、传播迷信等等,呼吁社会抵制今古传奇杂志,停止诛仙的连载”

    “德华,你找找昨天的金陵日报看。我们杂志社这边也正在想办法进行调节。”

    方德华听完,脸上露出“果然来了”的表情。

    他一开始就对此做好了心理准备,不说80年代,就是90年代,甚至进入2000年之后,媒体上依旧不乏对武侠批判的声音。

    所以也没多想“维阳,你们先看着办,我去找下报纸。回头再联系。”

    挂完电话后,大爷丢出一个登记表,让方德华将打电话的时间、时长记录下来。

    回到图书馆后,方德华对于晓岚说“馆长,咱图书馆也申请一部电话吧。要不然,图书馆的工作看展多不方便”

    于晓岚不为所动“我看是你工作不方便吧。”

    方德华挠挠头继续说“咳咳,馆主,哪里能找到金陵日报”

    “我咋知道,你去邮局问问看。发生什么事了”于晓岚敏锐的发现似乎有事情发生。

    “没啥事。我现在去问问,不算旷工啊。”

    说完,一溜烟跑了,留下几位大姐目目相觑,透露关怀的眼神。

    方德华先来到报刊亭问,老板并没有进货金陵日报,只能进邮局咨询。

    才刚进入邮局,就听到有人叫他。

    “德华,又来领稿费啊”柜台里的雷秀莲眼尖,还是一副热情的样子。

    方德华伸手打了一个招呼“没有没有。秀莲,我过来是想问问,邮局这边有没有金陵日报,或者哪個单位订了。”

    “这样啊,你等会。”雷秀莲站起来,走到一旁翻开一本册子查看。

    半响,又到一边的报刊架上翻看,才面带歉意说“德华,没有。不过你可以去文化局看看。他们订了。”

    “谢了,明天中午请你吃粉”

    方德华又急匆匆回到文化馆,找到昨天的报纸,跟熟人打个招呼,就带回图书馆看。

    “罗维阳没说实话啊。”看完后,方德华心里苦笑。

    这评论家以自家子侄沉迷武侠开头,每期今古传奇发刊都买,并且熬夜看完。

    这期的七月刊也是如此,导致了期末考试的惨败。

    据此引出,有很多学生沉迷今古传奇上的通俗,尤其是诛仙这种没有文化营养的,导致学业退步。

    然后列举它们一系列罪证

    1过分宣传血腥和杀戮,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导致他们模仿书中的暴力行为。

    2中的道德观念不明确,有时候善恶不分,容易误导读者尤其是青少年的价值观和道德判断力。

    3缺乏深度和艺术性,语言和情节过于简单,不符合文学审美标准。

    4虚构的人物及背景,容易让青少年读者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5中有很多封建迷信情节,容易让青少年相信并模仿。

    方德华看完也是倒吸一口冷气。

    这些看法与前世的媒体没有任何区别,更是扣上影响学业的帽子

    这五点其实都无所谓,主要还是学业这个问题。

    几位大姐见方德华拿回报纸后沉思,发觉不对劲,过来一问,对这些问题也不好回答,只好安慰

    “精武英雄也是一本爱国的,德华你不必介意。”

    至于其他几点,似乎也深得她们认同。

    果然,金陵日报的这篇评论发出之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尤其是家有学子的读者

    家长们也发现武侠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虽然自己很喜欢看,但却坚决反对孩子看这些。

    小学还容易管教,初中高中之后,家长们鞭长莫及,时刻担心他们学坏、不认真学习。

    家长们纷纷去信,表达自己的观点。

    金陵日报再接再厉,隔日又发出评论,指出国内杂志应该多刊登传统文学、诗歌等充满文学属性的作品,陶冶下一代的情操,而不应该为了铜臭味而连载“不堪”的。

    自金陵日报打响第一枪之后,陆续有不少省份的报纸也对这种现象进行点评,其中90都是批判

    文学评论家们终于得到畅所欲言的机会,逮着通俗文学、杂志及作品,一顿批判。

    最近风头正盛的今古传奇和诛仙成为众人口伐的目标。

    一时间,通俗如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今古传奇杂志社。

    李传风和几位得力手下在会议室看着收集上来的新闻苦笑。

    上旬他们还为350万的发行量而欢呼,李传风更是受到上面的点名表扬,没想到这才多久,情形大变。

    杂志社也找了几个相熟的评论家进行辩解,但淹没在潮流之中,甚至这些评论家也被其他人点名批判。

    “大家都说说自己的想法。”

    总编发话,几个主编开始组织语言。

    孟得民“我认为还是要为“通俗文学”正名,继续发文争辩。”

    张守芫“我赞同,继续找些作家、评论家为杂志社辩解。”

    舒少骅“要不,我们公布作者的身份”

    罗维阳反对“不妥。可能德华当年就预计了这种情况,才故意换了笔名。昨天我与德华通电话,他倒是提出一个建议。”

    见众人来了精神,他继续道“德华说,继续找熟人发表评论,可以是辩解,也可以是批判,舆论闹到越大越好,反正法律也没有禁止通俗文学的发行。而且我们这些下里巴人的作品,正是普通大众所喜欢的。”

    李传风皱眉“舆论太大了,就怕上面顶不住。那就可惜了这么好的成绩。”

    “德华还说,等到达一定热度,再找人放出港港的新闻。”

    众人眼睛一亮,拍案叫好。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