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 第367章 为人民服务
    大厅宽阔,灯光柔和。

    摆了五桌,其它四桌坐的满满当当,只有主桌空着几位。

    左朋站在米顺东和秦隆中间,低声汇报着。

    但说实话,讲得不怎么好结结巴巴,磕磕绊绊。

    结果越讲越急,越急就讲的越乱。

    左朋一脑门的汗也是奇了怪了

    平时汇报的时候,挺顺畅啊

    米顺东和秦隆相视一笑那是因为你平时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平铺直叙,不带主观意识。

    但今天明显心里打了小九九,有所顾忌,自然就会患得患失

    看领导的神色有点古怪,左朋老脸一红被识破了

    都说了自己就不是那块料。

    他索性闭上嘴,又直起腰,指了指桌子上的u盘“书记,市长,我讲的不好,不过拷贝了所有的资料,也有山洞内的录相”

    意思是我不讲了,你们想知道,自己看。

    对了嘛,这才是左局长一贯的风格

    米顺东想了想“李老师让你来的”

    左朋愣了愣,脸上浮出一丝尴尬。

    这一顿,两位领导就知道了没猜错。

    就说向来直来直去,从不会玩弯弯绕的的左朋突然就开了窍

    原来了受了高人指点

    问题是,李定安才几岁

    越想就越觉得有意思。

    米顺东忍着笑“不错,很有想法”

    “继续保持”

    秦隆也笑,指了指u盘“小彭,待会放一放,让同志们都看一看,回去后做份计划。”

    秘书忙接过u盘,快步走向舞台。

    恰好,李定安和苏秀进了宴会厅。

    两人边走,边聊着节目策划的一些细节,于徽音静静的跟在后面。

    米顺东站了起来,秦隆也站了起来。

    然后,所有人都站了起来。

    近百道目光落在李定安的身上。

    没人说话,但动静很大,李定安本能的停下脚步。

    先是愕然,又笑了笑。

    感觉即便辛苦点,好像也蛮值得的

    他继续往前走。

    苏秀跟在后面,心中五味杂陈。

    这些都不是普通人,不论是当地的领导,还是国博的研究员。

    但能看出,他们对李定安,都是发自内心的尊重。

    与身份,职位,年龄都没关系,只在于能力,以及他所做的一切。

    但越是如此,感受就越是清晰,也就越明白李定安有多出色

    于徽音同样如此两只眼睛明亮异常,脸上传来一种木木的感觉。

    “我我不去了吧”

    “别怕”

    李定安拍了拍她的手,又打招呼“各位领导”

    米顺东指了指他和秦隆中间的位置“李老师,来,坐这儿”

    我几岁你就让我坐中间

    “不了,我坐这就行”

    李定安避了一下,坐到米顺东的下首,又往桌上瞅了一眼好家伙,闷倒驴

    以前光听左朋说,但见这玩意上桌,还真就是第一次。

    头皮噌噌的就跳,李定安打了个哈哈“几位领导,能不能不喝酒”

    李老师也有怕的东西

    都忍不住的笑,米顺东点头“好,不喝”

    摆摆手,秘书收走了酒瓶,换上了果汁。

    几人落座,苏秀也又挨个打了招呼。

    轮到于徽音,米顺东稍稍一顿就感觉,挺熟悉

    但他很肯定,之前没见过

    恍惚间,菜如流水一般端了上来。

    米顺东清空念头,站起身,简单讲了几句。

    菜品很丰盛,还很有特色能在内蒙这地儿吃到正宗的锅爆肘子和金毛狮子鱼,就挺希奇。

    也挺感动这几样,都是河北名菜,还不怎么好做。

    也正好饿了。

    早上吃太早,六点就吃的早餐,中午没顾上,到半下午才就着沙嚼了半盒米饭。

    所以李定安没客气,招呼了一声,抄起筷子就吃。

    知道他饭量大,平时又太忙,吃饭快的习惯就是这样养成的。

    没人在意,都善意的笑了笑。

    都是调节气氛的高手,非常轻松,席间有说有笑。

    李定安正在埋头吃东西,就没有人打扰他。几位领导向苏秀表示了一下谢意,又请教起了此次节目考察的事宜。

    核心意思就一个机会来了就不能错过,无论如何,也要借一借央视的东风。

    上面不批,墓葬群没办法发掘,节目十有八九是拍不了了。但毕竟是央视,媒体中的大哥大,况且还是展示文物遗迹相关的栏目,哪怕能让现场嘉宾提一嘴,都比铺天盖地的广告效果要强。

    要是能剪点图片或视频的花絮进去,就更好了。

    但没想,结果竟然比他预料的好的多的多

    苏秀想了想“严格来说如果李老师参与录制,更或是担任解说嘉宾,既便不发掘墓葬,拍摄取材的问题也不算大。”

    李定安正在啃肘子,不由的顿了一下肯定又是老何出的主意吧

    行,你清高,你拿我做人情

    几位领导精神一振意思是以墓葬群为主题,拍一期节目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问题是,连文物都没有,拿什么展示

    都还在琢磨其中的原因,苏秀又笑了笑

    “不过现在有了更好的选择按李老师的设想,既然发现伏牛山遗址,再以辽代墓葬为主题就是舍简求繁,弃重取轻,再者文物元素太多、跨越太多朝代,也不利于突出节目的中心思想所以我们决定,辽墓群的考察先放一放,先拍风水遗址”

    米顺东心思一动不是考察,而是直接拍

    “苏导的意思是,直接拍”

    “对,先跟队拍一段样片,再上报台里开会研究,审批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当然”

    苏秀话峰一转,看了看李定安,“需要李老师协助”

    当地的效率快,央视的效率也不慢。

    刚出山洞,苏秀就把山洞内拍到的样片发给了宁晶制片人,总导演。

    宁晶看完后,大呼运气,当即就去找了台领导。

    领导也很高兴毕竟风水类的遗址还是首次发现,意义深远,而且收视率绝对有保障。

    唯一有一点首次就代表着生僻,代表着不了解,如果没有专业知识为依托,没有权威专家讲解,这节目怎么拍

    好办,遇事不决问专家

    宁晶雷厉风行,当即请教何安邦,何安邦只说了七个字解铃还需系铃人

    意思是这根本不算事,找李定安就行。

    之后宁晶和苏秀通电话,李定安就在旁边,把何安邦的祖宗八辈感谢了个遍。

    然后,宁晶又给领导汇报,又把李定安的来历讲了一遍。

    同属宣口,领导打个电话到文旅部打听一下不要太轻松,再然后,就成这样了

    节目完全可以拍,但有先决条件

    李定安没时间参与录制,没问题。

    没时间担任现场嘉宾,也没问题。

    但参与一下策划总有时间吧

    反正方案是由于徽音负责,李老师你看着办。

    必要时候,李定安还得培训一位解说嘉宾。

    这个简单,学不会,难道还背不下来

    程永权轻轻松松就能搞定

    可以说是定下来了,只是话不好说的太满,苏秀才这样讲。

    但米顺东能听懂,秦隆也能听懂节目能拍,基本不会出意外

    潜意他们也能听的懂前提是李定安深度参与,不然什么都不用说。

    也能理解因为别人都不怎么懂。

    遗址是李定安找到的,文物也是他挖出来的,期间又查询了多少史料,学习了多少相关的知识

    当然数他最了解。

    栏目组有这样的顾虑很正常换个人,讲砸了怎么办

    霎时间,米顺东和秦隆的心思就活络起来这可是央视,到时候播出节目的,可是一套

    有了这个,还打什么广告,还找什么电视台和自媒体,还做什么宣传片

    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哦不,掉金条

    而这,都是李定安帮他们争取来的。

    不,没李定安,发现不了辽墓,央视考察组就不可能来他们这。

    所以不止节目组,应该这样说所有的一切,都因为李定安。

    而且他不求任何回报

    人心都是肉长的,不感动是假的,米顺东和秦隆默然一阵,又对视一眼,端起果汁站起身“李老师,说实话,说的次数有点多,也很无力,但我们还是要说谢谢”

    李定安愕然不是感谢就感谢,你们这什么眼神

    怎么就跟站在烈士陵园献花圈似的

    苏秀也站了起来“应该说,我们都得感谢李老师”

    节目也不是想怎么拍就怎么拍,也是有质量要求,更有数据指标的。

    有李定安这样的专家兜底,等于多了一层保障,当然要感谢。

    何况遗址是他发现的,文物更是他发掘的没他,节目根本无从谈起

    “对,不但要感谢,还要隆重、郑重的感谢”

    米顺东露出一丝苦笑,“但说实话,李老师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我竟然不知道,应该怎么回报”

    对当地而言,他确实做的不少,但李定安本来就没想过当地能给他什么实质性回报。

    说准确点他想要的回报不在这里。

    当然,从其它角度来看至少展现了自我价值,帮助当地发展了经济,当地旅游发展起来了,就业率高了,老百姓是不是也能过的好一点,这是不是也算是回报的一种

    这么一想,好像还挺有成就感的

    他举起果汁,挨个碰了碰,又开了句玩笑“为人民服务嘛,应该的”

    米顺东和秦隆齐齐的顿了一下,又齐齐的点了一下头,表情还格外的认真。

    丝毫没觉得这句话有什么不对。

    李定安懵住了不是我就顺嘴那么一说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