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 第115章 贞娘,你也不想小郎有事吧
    见众人都坐下,赵柽笑道“本王比不得你们,想吃点心就能去做,弟弟想吃了姐姐便会辛苦做来,本王可是吃了这顿不知下顿何时再有。”

    小娘不说话,锦儿低头掩嘴,张宪一脸困惑,他弄不懂这些,他还小,他自觉弄不懂很正常。

    但话儿还是得说的,看姐姐那模样似乎不想接茬,但总不能冷了王爷的场。

    他道“王爷,你想吃点心,我请姐姐做来就是。”

    赵柽笑道“如此甚好,只不过到时莫要说是本王的想法。”

    小娘瞅了弟弟一眼,此刻心内更乱,仿佛自己就像一只大海上随风漂泊的小船,忽地没了任何方向。

    可她是没见过大海的,只是从话本里才知道,天地间竟有那般宽阔的地方。

    赵柽这时道“本王过几日就要出海了”

    小娘听到海字不由“啊”了一声,呆呆望过去,赵柽瞧过来,见她颜色如花娇妍动人,正在看自己,不由笑道“这怎地听到海字就痴了一样,想要看以后得空带你们去,总不是什么难事。”

    小娘被赵柽话语惊醒,立时脸红的转过头去,讷讷道“我,我不是”

    赵柽道“这饮子不错,戚红鱼店里的,以后想喝就打发了人去买,你们都喝着,我有些话要说。”

    锦儿捧过两杯,给了小娘和张宪,自家又小心翼翼地端了个梅子味道的,咂一口,既酸又甜,不由小鼻子皱起。

    赵柽道“过几日本王再离开京城一趟,这次走得远,要入海。”

    张宪道“王爷,要张宪陪同吗”

    赵柽摇了摇头“这次出海非比寻常,是以有些事要提前说出来,都心里有个准备,本王是存了那百分之一可能回不来的。”

    “啊”小娘闻言,顿时打翻了手中饮子,立刻湿了罗裙,那旁锦儿也一脸张惶,急忙取了丝帕来擦。

    张宪道“王爷”

    赵柽微微一笑“不用担心,所谓谋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世上事哪里都能算无遗策,我也不和你们说要去做什么,倘真回不来,就都不能留在京城了,高俅也好,别的人也罢,都会寻找麻烦。”

    他顿了一顿“若真回不来,我倒也安排好,会有人接你们去南面安置,从此再不要回了。”

    小娘听得呆呆,不知要说何话,张宪道“王爷,我与你同去,若有事张宪挡在前面。”

    赵柽摇头道“我只是说有那么一丝可能,你们不用记在心上,個个愁眉苦脸的。”

    小娘秀眉颦起,张了张嘴,似想问又不好问,最后还是道“真的没事”

    赵柽笑道“快把那神色收了,一天到晚不是眼润就是脸红,我看这天气暖了,过一阵是不是又要葬花来愁”

    小娘螓首蛾眉,不知言何。

    张宪道“王爷,我”

    赵柽道“你记得勤奋练武,学习兵法,别想些没用的事情,我走这些时日,你就住在府中,把教头亦接过来,能不出去便不要出去,府外有人盯着,莫要出事。”

    小娘在旁又是一呆,道“王爷,这不好,还是”

    赵柽笑看她“贞娘,你也不想小郎有事吧”

    小娘闻言,哪知如何做答,睫毛动了动,满心里不知所措。

    赵柽喝了口饮子,指着盘里一种白色如雪的点心道“这个别致,弹弹糯糯,最是好吃,不知唤做什么”

    小娘道“这是雪玉糕,并不难做。”

    赵柽笑道“待本王回来,就多做这个,莫要推辞。”

    说罢,他拿起两只,站起身向外走,边走边吃。

    小娘看着他背影,神色间满是迷茫

    回到前面,天色近黄昏,赵柽写了几封信命雷三送出去,随后也不读书,只是早早安歇。

    转眼又是些时日过去,朝堂那边事情周全完毕,定下三日出发之期。

    赵柽一早去宫里看了娘娘,回到王府,却见高宠在阶上坐着,那府门前军丁都离他远远。

    看到赵柽,高宠一跃而起,忽又想起失礼,急忙拜倒“高宠见过王爷。”

    赵柽摸了他一把头,道“进来吧。”

    高宠无事,只是来耍子,却并不是第一次来,之前摆完擂台还来过一次,在王府玩了一天。

    高宠道“王爷,年前大娘让我来送礼,却不知王爷离京,跑了个空。”

    赵柽道“礼呢”

    高宠一愣,摊了摊手道“叫我都给吃了。”

    赵柽道“高夫人没怪你”

    高宠挠头道“好一顿竹鞭抽打,又不敢跑,足足打断了五六根呢。”

    说着话进了府内,却不入房,只是来到一个不大的小武场,赵柽坐下让人端来茶汤,只看高宠仿佛一只小老虎般,半刻不得消停,兵器架上十八般挨个演练,却是无论锤子还是棍棒,全都耍好,最后伸手摸上那一杆枪。

    赵柽不由道“你高家是枪王高思继后人,此枪可学过”

    高宠道“祖上枪谱全学完,就是四季拳打得亦好。”

    赵柽点头,五代枪王高思继,白马银枪,在唐后春秋乱世乃是前三的存在,他道“西北高永年可有来往。”

    高宠摆了个银枪大开门,道“听大娘说和那一脉有几十年都未往来,便是拜祖亦不在一处。”

    赵柽想了想,高永年高永岁这支高家,是平东郡王高怀亮的后人,高怀亮是渤海郡王高怀德的弟弟,两人都是枪王高思继的孙子,不过高怀亮死得较早,如今百多年过去,不说出五服,便是七服八服亦出了。

    看高宠耍枪,却是另一套路数,与周侗所传不同,枪法惯走大开大阖,耍得银轮一般,光团闪烁,大有万夫不当气势。

    赵柽看着看着却皱起眉头,这枪法有破绽,怪不得当年高思继不敌铁枪王彦章,这枪气势足够了,却细微处不足。

    唐末五代十国,春秋乱世,王不过项将不过李,李存孝当之无愧的马上第一人,铁枪王彦章第二,枪王高思继第三。

    赵柽思索片刻,正想指出枪中不足之处,忽然听到脚步声嘈杂,片刻有个声音叫起来“这枪耍得也就一般啊。”

    晚上还有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