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汉末:家祖乡啬夫 > 第167章 王佐之才
    第167章 王佐之才

    别驾,地位非同寻常。

    这个名字的由来,就是因为别驾地位太高,出门不与刺史同行,反而独乘一车,这才有了别驾之称。

    如果说主薄类似于州牧的秘书长,那么别驾的地位丝毫不在主薄之下,甚至犹有过之。

    若不设别驾,主薄自然总揽州中事务,品秩低身份却非常显赫。

    可是有了别驾以后,州牧府很多事务就会交给别驾处理,虽说主薄仍旧是州牧最亲近的佐史,权势却被削弱了许多。

    鲁肃如今尚未及冠,而且初投周琦,就能得到扬州别驾这个职位,也可以看出周琦的赏识。

    如果说。

    周琦并不赞成鲁肃建立帝业之言的话,哪怕对方捐赠再多粮食,也不可能得到如此位置。

    鲁肃被任命为扬州别驾之事,很快就在各大家族之中传开。

    他们虽然全都心中愤愤不平,却也没有人敢说什么。

    首先,鲁肃作为外州之人,居然就能跨州捐钱八千石粮草,仅仅是这份心意,都足以对得起如此厚待。

    其次,鲁肃虽然年轻,却也的确拥有非凡才学,州牧府设宴那次,参与的扬州才俊不计其数,却没有人能够压制住鲁肃。

    而且根据现在的形势来看,鲁肃深得车骑将军器重,而且又身居要职。

    这些世家子弟除非脑子抽风了,才会在这个时候与鲁肃过不去。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却说杜畿自西向东,小心翼翼避过了荆州战祸,跟着许多逃入扬州的流民一起,总算是进入了江夏郡。

    此时的江夏郡,刚刚经过大清洗,郡内的豪强大族几乎被周旌以雷霆手段,全都横扫一空。

    这次清洗,虽然让周旌名声扫地,却给江夏带来了数之不尽的粮草、田地、钱财。

    有了粮草、田地、钱财,江夏郡就可以大量招收流民。

    那些曾经被世家大族藏匿户口的百姓,也都登记在册,被分配到了房屋、土地。

    许多山贼、水匪,也被官府优厚的条件所打动,再加上没有了豪强大族的剥削压迫,许多人都重新入籍。

    一时间,江夏郡户口大增,人数暴涨。

    杜畿在逃难的路上,几乎已经花光了盘缠,只因此时各地战乱不休,导致粮价飞涨,杜畿身上钱财本就没有多少。

    若非到了江夏以后,官府可以分发粮食,杜畿可能就支撑不下去了。

    杜畿吃饱喝以后,找了个地方清洗身体,整理衣冠,也开始观察江夏的现状。

    周旌虽然十分注重家族,可是他作为沛国周氏的掌舵人,理政才能自然非比寻常。

    再加上周琦既定的内政方略,江夏郡又获得了豪强大族的钱粮土地,这就导致本来人口凋零、盗匪四起的江夏郡,在短短一年时间之内,就开始了蓬勃发展。

    整个江夏郡,都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周车骑果有雄主之姿,不过如此大规模招收流民,恐怕要不了多久,扬州以及江夏,都会陷入缺粮的窘境吧。”

    杜畿略作沉吟,继而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喃喃自语“我正好有些想法,或可解车骑将军燃眉之急。”

    念及于此,杜畿当即来到了招贤馆内,要求见这里的管事之人。

    当负责招贤馆接待的下人得知,眼前文士曾经担任过京兆功曹、郑县县令以及汉中府丞以后,不敢怠慢,直接找到了周承,禀报此事。

    周承也知晓周琦求贤若渴,对待士人非常看重,特别是像杜畿这般有过做官经历的士人,更是扬州急缺的人才。

    他不敢怠慢,当即亲自前来接见杜畿。

    “汝便是杜畿杜伯侯”

    当周承见到杜畿,得知对方姓名以后,不由惊呼出声。

    杜畿有些奇怪的问道“将军亦知杜畿之名耶”

    周承点头道“昔日车骑将军奉诏平定叛乱,征召先生为督粮官,还曾告知吾等,先生有王佐之才。”

    “尝恨不能与先生一见”

    杜畿闻言,脸色动容,道“未曾想,车骑将军居然如此器重于我”

    周琦说杜畿有王佐之才,可并非虚言。

    王佐之才,指的是有非凡的治国才能。

    杜畿名气之所以没有荀彧大,并非政治才能不如荀彧,而是在谋略方面比不上对方罢了。

    毕竟,乱世之中哪怕治国再厉害,也没有谋士所献的一条计策更能引人注意。

    就好比诸葛亮,他治国以及政治上的才能,可谓是经天纬地,纵观华夏数千年历史,也极其罕见。

    但是人们在提起诸葛亮的时候,只会说他政治不错,多智近乎妖。

    说起能够展现诸葛亮智慧的事迹,很多人都能张口便来,但是要说起诸葛亮治国如何厉害,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是一脸懵逼。

    他们会下意识想到,诸葛亮治国的确厉害,但是究竟怎么厉害。

    抱歉,不知道。

    这就是政治类人才容易被忽略的原因。

    杜畿政治才能厉害到了何等程度

    饱经战火,人口凋零的河东郡,在杜畿十六年的治理下,其政绩常为天下之最。

    常为天下之最,这个铁一般的事实,足以体现杜畿的政治才能吧

    荀彧评价杜畿勇足以当大难,智能应变。

    在荀彧看来,杜畿可谓是智勇双全。

    曹操更是认为,杜畿所为无可挑剔,将本来只是秩比两千石的河东郡太守,增秩中二千石。

    这让杜畿这位外郡太守,地位直接攀升至朝堂九卿的地步。

    曹操还将杜畿比为定关中之萧何,虽然觉得令其担任一郡太守有些屈才。

    不过那个时候,杜畿已经将本来荒凉河东郡,变成了充实之所,达到了以一郡之地足以制天下的程度。

    正是为此,曹操才始终让杜畿镇守河东。

    此时的杜畿,虽然已经有了些许名望,可是与历史上的巅峰时期相比,仍旧显得默默无名。

    他家道中落,如果自己这一代不能攀登高位,或许京兆杜氏就会彻底没落下去了。

    所以,杜畿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器重,也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才学,让家族再次兴盛起来。

    周琦的肯定,不仅让杜畿心中感动,也让他看到了家族崛起的希望。

    周承看着满脸惊喜的杜畿,当即挽着对方手臂,道“可惜先生来晚了,否则至少是一郡太守。”

    “若车骑将军得知先生来投,必然欣喜若狂。”

    “先生且随我前往都尉府,好生洗漱一番,待修整完毕以后,吾派兵护送先生前往寿春。”

    九江郡,寿春。

    这段时间,由于鲁肃青云直上,被周琦所厚待。

    其余世家大族,也仿佛有默契般,一改往日的吝啬,纷纷开始主动捐献粮草。

    其中以庐江周氏与江夏周氏为最,两大家族纷纷捐献万石粮草,两千万钱。

    注意,这是无偿捐赠,而非像之前那般,借给周琦陈粮,日后要以新粮作归还。

    除此之外。

    吴郡陆氏以及顾氏,纷纷捐献粮草八千石,一千五百万钱。

    朱氏以及张氏,捐献粮草五千石,一千万钱。

    其他家族也有样学样,根据自己家族的大小以及富裕程度,所捐献钱粮不一。

    这些钱粮,虽不至于让各大家族伤筋动骨,却也让他们大出血。

    周琦收到钱粮,不由大喜过望,扬州境内的钱粮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

    周琦也不吝啬,在寿春城门,将各大家族所捐献的钱粮数量,全都刻在了石碑上面,表其功绩。

    此举,无疑令各大家族欣喜不已。

    这些大家族,并不缺乏钱粮,有时候更爱惜名声。

    周琦如此做,反倒是帮各大家族扬名,双方也算得上是共赢,何乐而不为

    要知道,乱世之中,名声对于大家族无比重要,直接关乎他们能否生存下去。

    只要名望足够高,不仅山贼盗匪不会前来抢夺,就连诸侯都不敢侵犯,否则必失民心。

    眼看扬州局势大好,可是周琦却高兴不起来。

    因为他知道。

    随着北方战争的爆发,将会有越来越多流民涌入扬州,仅凭各大家族捐献的钱粮,也只能解决一时之困。

    如果想要切实解决流民的问题,还需要更多的粮草,以及更好的政策。

    可是周琦麾下人才虽多,却没有那种真正精通政务,能够安定百万流民的人才。

    直到如今,周琦才深切感受到,一位顶级的政治人才,究竟有多么重要了。

    战争需要人口、钱粮。

    庞大的人口,又需要更多的粮食养活。

    如果不能解决钱粮的问题,莫说是继续扩张地盘了,想要安顿好流民都不可能。

    就在周琦愁眉不展之际,忽然收到了周承的信。

    “杜畿居然来了”

    当他得知杜畿抵达江夏的消息以后,不由惊喜异常,急忙令人快马加鞭前去邀请杜畿前来寿春。

    如今的周琦,实在太需要杜畿这样的内政型人才了。

    杜畿已经二十八岁,担任过好几个官职,就算比不了历史上的巅峰时期,却也能够独当一面了。

    至少,帮助周琦解决涌入扬州的难民,应该不成问题。

    没过多久,杜畿就已经在士兵的护送下,抵达了寿春境内。

    周琦亲自出城相迎,不由让杜畿感动莫名。

    两人寒暄完毕,周琦当即说出了自己的窘境,叹道“吾本欲趁着北方诸侯混战之际,大肆招收安民,如此让扬州人口增加百万,亦不在话下。”

    “然吾初至扬州,积累尚不深厚,哪怕有各大家族支持,想要安顿好数以百万级的难民,也有些力不从心。”

    “吾素闻先生乃治世之才,不知先生可有应对之策”

    杜畿闻言,微微一笑。

    他既然千里迢迢来投周琦,自然已经想要了进身之阶,也不卖关子,直接娓娓道来。

    “吾有三策,可助将军解此危机。”

    周琦闻言大喜,急忙起身拜道“还请先生教我”

    杜畿吃了一惊,没想到周琦居然如此礼贤下士,亦是急忙起身回礼,道“使君位高权重,怎可向我施礼”

    周琦正色道“若先生果有良策,可活百万难民,值得周琦行此礼。”

    杜畿叹服道“使君仁厚爱民,真人主也”

    “第一策,可令使君短时间内得百万石粮米,解一时之困。”

    周琦急忙说道“先生请详细道来。”

    杜畿道“荆州富足,粮食堆积如山,却兵甲不足,如今被孙坚围困襄阳,又有袁术作为后盾,心中必然惶恐不安。”

    “今袁本初与公孙伯圭战于界桥,无暇他顾,陶谦与袁术联合,亦不会发兵救援,刘焉据地自立,有不臣之心。”

    “当今局势,唯有使君仍有余力,可解荆州之危。”

    “若刘景升向使君求援,使君可以扬州缺粮为由,向其索要百万石粮草。”

    “百万石粮草,虽会使得荆州元气大伤,彼若不愿荆州为袁术所夺,哪怕心中不愿,也必然会应允。”

    “荆州失去百万石存粮,两年之内,难有较大发展。”

    “反观使君,得到了这些粮草,却可大有所为,无论招收难民还是举兵攻伐,都无后顾之忧矣”

    周琦闻言大喜,道“先生之言,令吾茅塞顿开”

    事实上。

    这条计策,周琦与戏志才早就想到了。

    不过刘表乃是汉室宗亲,袁术又出身于汝南袁氏,而且还是嫡子。

    周琦如今还是忠君爱国的人设,既不能主动派人敲诈刘表,也不愿轻易得罪袁术,免得坏了自己名声。

    他在等。

    等刘表派人前来求援。

    等袁绍派人前来说情。

    先把姿态做够了,把好处捞够了,才能出兵。

    否则,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杜畿并不知晓这些,继续说道“第二条计策,乃是以商赈灾,以工代赈。”

    周琦神情微动,道“还请先生详细道来。”

    杜畿侃侃而谈“吾闻庐江郡安丰县商业兴盛,各种手工艺销量极好,布匹产量也冠绝南方,还有各种新奇之物,深得豪强大族青睐。”

    “既如此,使君何不置办大型工坊,招收流民前来工作”

    “如此,既能扩大产量售卖物品提高扬州收入,亦能让无家可归的流民有安身之所,不仅能够果腹,还可赚取钱财补贴家用,岂不美哉”

    “一味分发钱粮招收流民,并不能解决问题,这些流民没有办法为扬州创造财富,就会对扬州敲骨吸髓,扬州再富裕也有被吸干的那一天。”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需要以工代赈。”

    “所谓以工代赈,就是将原本需要征发徭役之事,比如修筑城墙、清理河堤、修建水渠、运输粮草等等事务,交由无家可归的流民去做,而且分发工钱。”

    “如此既能减轻境内徭役,让百姓们可以多耕种、赚钱,亦可解决流民果腹之问题,又能为扬州建设做贡献,可谓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听到这里,周琦不由惊叹于杜畿的眼光。

    以工代赈,周琦自然知晓,前世某大国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摆脱了经济大萧条。

    如果换做后世人提出这种观点,周琦一点也不奇怪。

    杜畿可是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古人啊,居然都能有如此卓越的眼光,将手工业、商业、基础建设、运输业,全都拿出来安置流民。

    这份眼光与见识,着实令人敬佩。

    周琦也想过要这么做,手中却缺乏有能力统筹一切之人。

    很多东西并非下达政令就能施行,如果没有好的操盘手,再好的政策都难以实现。

    现在却是不同,有了杜畿这位人才,不仅见识卓越,而且执行力极强,想必能够办好此事。

    就好比董卓让胡珍去偷袭孙坚,本来计划非常好,胡珍却自己作死,还没有与孙坚交战,属下就已经哗变了。

    不仅战争需要将领拥有较高的执行力,政治上也需要执行力高的官员配合。

    念及于此,周琦当即说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吾欲推行此事,奈何手中并无可用之人,不知先生可愿担此重任”

    杜畿微微一笑,而后对着周琦拜道“承蒙厚爱,杜畿愿为使君分忧”

    周琦大喜,随后满脸期待的说道“不知第三条计策,又是如何”

    杜畿略作沉吟,而后吐出了两个字“屯田。”

    周琦闻言,心中微动。

    屯田这个政策,三国时期曹操就推行过,对于提升管辖之地的粮食大有裨益。

    周琦也不是没想过,不过屯田也需要人去执行,否则最终只会变成一堆烂事,反而有可能激起民变。

    屯田分为军屯与民屯。

    军屯还好一点,士卒闲时训练,忙时耕种,所得粮食除了供给本部使用以外,余者皆归国家所有。

    由于士卒们都有俸禄,而且家中大多都有田产,在屯田的过程中还可以养殖牲畜,平常偶尔也能打打牙祭,倒也的确是个好办法。

    不过如此一来,士卒的战斗力必然会有所下降,若是遇到战事激烈的时候,没有时间耕种,农田就荒废了。

    这么做,算是有利有弊吧。

    至于民屯,在百姓们吃不饱饭的情况下固然不错,却也并非长久之计,否则必然会引得怨声载道。

    周琦倒想知道,杜畿有何高见,当即说道“还请先生细言”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