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汉末:家祖乡啬夫 > 第377章 离间
    第377章 离间

    诸葛玄、陈登、陈群等劝说人刘备投降袁绍,倒也并非不忠于刘备。

    只是按照当下局势,刘备身无立锥之地,几乎已经没有了翻身的可能,世家出身的他们,自然更愿意选择袁绍。

    如果在不考虑出身的情况下,或许周琦才是最好的选择。

    只不过,周琦出身毕竟比不上袁绍,而且这么多年的所作所为,对待境内世家的压制力也非常强大。

    反观袁绍,由于出身汝南袁氏,反倒是对待世家颇为友善。

    更何况,楚国科举制的推行,也是在逐渐毁坏世家根基,他们作为世家之人,自然也要为家族的未来考虑。

    听着三人的劝说,刘备最终将目光放在了陈宫身上,问道“公台认为,是否应该投降袁绍”

    陈宫闻言,面露纠结之色。

    按理来讲,陈宫亦是出身士族,本应该更偏向于袁绍才对。

    只不过,与陈宫亦师亦友的边让如今正在楚国为官,其作为楚王殿下的老师,身份地位无比显赫。

    刘备当即采纳陈宫之策,先是召来审配,道“先生来意孤已告知群臣,奈何兹事体大,麾下文武分歧较大,暂时尚且未能统一意见,希望能够献给吾等一些时间。”

    只是相比起投降袁绍寄人篱下,陈宫更愿意在刘备麾下效力,若非迫不得已,绝对不愿意刘备投降任何人。

    边让在往日与陈宫的来往书信中,对于周琦也是赞誉有加,称其有生之年若能统一天下,或有圣君之风。

    刘备心中微动,问到“公台难道以为,周子异诏令传到诸葛孔明那里以后,吾等处境或许会有改变”

    陈宫此举,明显是想要利用审配说降自己这件事情,给予诸葛亮足够的压力。

    审配见未能完美完成任务,倒也没有继续留在睢陵,当日便离开了。

    陈宫点头道“楚王殿下非短视之人,在此关头,必不会做出将明公彻底推向袁本初的举动。”

    “不知先生返回营寨以后,能否劝说本初兄先转攻别处”

    亲自送走审配以后,刘备又让诸葛瑾前往盱台面见诸葛亮,将今日沮授前来说降之事悉数告知对方,想要以此给到诸葛亮压力。

    他略微沉吟,当即说道“依臣下之见,明公在没有得到楚王殿下的明确回复之前,不应该贸然下决定,只需先稳住袁本初即可。”

    说到这里,他将目光放到了诸葛瑾身上,道“明公可让子瑜将今日发生之事,隐晦的告知诸葛孔明,想必对方会有所决断。”

    刘备恍然大悟。

    刘备急忙说道“先生放心,备绝对不会做出左右逢源之举,且先给孤一些时间,少则日,多则七八日,必会给本初兄一个交代”

    如果对方不愿看到徐州军彻底倒向袁绍,必然会做出让步之举动。

    “吾可以在此承诺,若本初兄不主动来攻睢陵,徐州军绝不与袁军为难”

    纵观华夏数千年,明君或许会有许多,圣君却没有几个。

    圣君,这个称呼可是代表着极高赞誉,远非明君所能比拟。

    “若想左右逢源,等到双方大战分出胜负以后,想必没有人容得下玄德公”

    审配眉头微皱,道“玄德公之意吾自会转告陛下,然此时赵、楚交锋,玄德公若能率军投靠,价值才会更大。”

    “不过,我们也不能什么都不做。”

    何况在陈宫看来,刘备还没有到达山穷水尽,必须要投降袁绍的地步。

    诸葛亮得知刘备麾下半数以上文武,都有了投靠袁绍之心,也不由眉头微皱。

    诸葛瑾趁机说道“二弟也莫怪吾主麾下文武有投敌之心,实在是将士们久居淮河以北固守睢陵抵御袁军,每日鏖战不休,伤亡惨重。反观楚军,坐拥淮河天险,却始终保存实力,将徐州军推向风口浪尖。”

    “时间久了,将士们也难免心生不满。”

    “二弟若能劝说楚王殿下,让徐州军南渡淮河,暂时落脚广陵郡,徐州上下必然与楚国将士同心协力,共抗赵国”

    诸葛亮却是苦笑道“兄长所言弟自然相信,只是让出广陵郡这件事情,若没有楚王殿下命令,吾区区一介郡守,岂敢擅做决定”

    “兄长莫要着急,且让玄德公再等一些时期,吾早已派人将此间事情汇报到襄阳。想必要不了多久,就会有楚王殿下诏令抵达盱台。”

    诸葛瑾却是说道“吾亦不能确定能否稳住玄德公,还请二弟早日给出明确答复。一旦时间拖延下去,难保玄德公不会投靠袁本初。”

    诸葛亮闻言,却是微微一笑,道“弟并不认为,玄德公会投靠袁本初。”

    诸葛瑾目光微微闪动,问道“二弟为何如此笃定”

    诸葛亮微笑着说道“韩馥让出冀州,却不容于袁绍,哪怕逃至陈留,仍然忧惧自刎而死,下场何等凄惨”

    “公孙伯圭与袁本初为敌,最终兵败身亡,就连首级都被斩下送给曹孟德。”

    “玄德公与袁本初之间不仅有夺徐州之仇,二者之间怨恨也不下于袁本初之与公孙伯圭;纵然玄德公率领徐州文武投降,功劳恐怕也比不上韩文节让出冀州。”

    “袁本初连公孙伯圭与韩文节都不能容,更何况是麾下还有数万兵马的玄德公”

    “彼此时派人劝说玄德公投降,看似许下了难以抵抗的承诺。若徐州军此时投降袁本初,一旦与楚国分出胜负,玄德公必然身首异处。”

    诸葛亮的话,也让诸葛瑾感到心惊肉跳。

    诸葛亮继续说道“反观吾主,连刘景升、刘季玉、张公祺都能相容。特别是张公祺,吾主对其兄弟二人更是恩荣有加,虽无实权,却能享受尊崇与富贵,封妻庇子,不在话下。”

    “吾主与玄德公,此前虽各据一方,却神交已久,而且互有往来,私交甚笃。”

    “徐州军若投靠楚国,楚王殿下岂会亏待玄德公”

    诸葛亮的这番话,就连诸葛瑾都被说动了,更不用说是刘备本人了。

    果不其然。

    当诸葛瑾返回睢陵,将诸葛亮的话全都告知刘备以后,刘备沉默许久,而后坚定的说道“孔明所言令孤豁然开朗,传令下去,再有言投降袁绍者,定斩不饶”

    由于审配此前劝降的举动,也让徐州军军心动荡。

    刘备此时下达命令,既是为了表明决心,也是打算稳定军心。

    由此也能看出,周琦此前决定厚待刘表、刘璋、张鲁的举动,无疑是非常正确的。

    有了他们三人作为表率,以后其余诸侯决定投降的时候,至少不会担心有生命危险,也不用担心后半生的荣华富贵。

    却说审配返回营寨,将与刘备相见之事悉数道来。

    当袁绍得知,刘备此时还推三阻四,在继续拖延时间以后,脸色不由有些阴沉。

    沮授却是趁机劝道“陛下不妨答应刘玄德的要求,一面将水军调到洪泽湖,一面转攻淮阴”

    淮阴,按照地理位置来讲,还在睢陵的东北方向。

    袁绍领兵攻打淮阴,倒也不担心被刘备断了后路。

    淮阴位于淮河以南,睢陵位于淮河以为,之所以淮阴更靠近北方,是因为淮河在进入下邳郡中部以后,河流就改成了自西南往东北流向。

    若能攻下淮阴,那么淮河天险就不复存在,袁军能够长驱直入直接进入广陵郡。

    正是因为淮阴的重要性,诸葛亮才会让文聘、蒋钦带着七千水路大军驻守于此,为的就是防备袁军来犯。

    袁绍之所以没有一开始就攻打淮阴,而是直接前来攻打睢陵,也是出于两方面考虑。

    其一,袁绍恼怒刘备此前的欺骗举动,也是有心为文丑报仇,才会直接围困睢陵。

    其二,睢陵位于洪泽湖北方,这里有一条自北方南下的泗水,直接流入了湖中,由于泗水又连通沂水并且可以追根溯源到兖州境内。

    庞大的水系,虽不能直接勾连南北,却也可以极大节约袁绍的运粮成本。

    至少青州、徐州、兖州境内的粮草,都能通过水运直接运到南方。

    就算是河北的粮草,至少在南下的过程中,有了这些水路,也能节省很大的人力物力。

    正是因为睢陵位于泗水与淮河的交汇处,战略意义十分重要,袁绍才会先来攻打有着重兵把守的睢陵。

    实际上,这却是不太明智的举动。

    袁绍完全可以在下邳郡将粮草卸下,而后把粮草屯于淩县,如此不仅能够避开徐州军对于粮道的威胁,有了城墙的保护,粮草的安全性也会大大增加。

    淩县位于淮河以北,距离淮阴也不远,而且还有河流可以直通淮河,地理位置非常便利。

    此番刘备是否为缓兵之计,沮授倒也无所谓。

    只要刘备果真能够不参与这场大战,那么在少了徐州军这数万兵马的情况下,广陵郡的防御就会大大降低。

    到时候,袁军攻打淮阴也会轻松许多。

    之所以让水军先屯于洪泽湖,沮授也是有着与楚国进行持久战的打算。

    一旦攻打淮阴的攻势受阻,那么双方最后终究还是要在洪泽湖决出胜负,因此提前再次训练水军,可就非常有必要了。

    听完了沮授的分析以后,袁绍心中虽然恼怒刘备,终究还是选择先稳住数万徐州军,前去攻打淮阴。

    有了水军营寨立于洪泽湖,倒也不担心刘备麾下这数万徐州军会有什么举动。

    审配此前献计说降刘备,未能成功,心中多少有些恼怒,当即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上前说道“吾有一计,或可帮助刘玄德下定决心投降陛下”

    袁绍问道“是何计策”

    很显然,袁绍对于审配的计策也抱着较大的期待。

    虽说审配未能劝降刘备,却也暂时安抚住了对方,至少能够保证数万徐州军置身事外,已经算是大功一件了。

    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袁绍根本没有付出什么代价。

    如果审配能够再给出一条有用的计策,自然再好不过。

    审配面露阴沉之色,道“刘玄德不是想要左右逢源吗,那么索性再来一個反间计。”

    “吾等放弃睢陵,转攻淮阴,楚军见吾等举动,必然心中起疑。”

    “陛下可再多派水军与徐州军接触,刘玄德畏惧我军兵锋,不愿惹祸上身,想必也只能接受。”

    “陛下再隔三差五让人给徐州军送去钱粮,数量不需要多,次数却一定要频繁。”

    “楚军见吾等转攻淮阴,徐州军非但按兵不动,甚至与吾等眉来眼去,心中必然起疑。陛下可再派细作散布流言,让楚国军民皆知刘玄德欲投效赵国,如此可断其后路矣”

    审配此计,与庞统当初离间羌人和马超之间的操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袁绍闻言,眼睛大亮,继而转头看向其余谋士,问道“此计可行否”

    众人略微思索,最终一致认为这条计策有极大概率可以成功,纷纷赞成这么去做。

    就算最终失败了,也只是损失少许钱粮而已,没什么大碍。

    一旦成功,必然会让楚军与徐州军反目,彼时刘备走投无路,只能选择倒向袁绍,岂不美哉

    既然已有定计,袁绍当即大张旗鼓开始撤兵,临行之前甚至还在城外邀请刘备出城,双方选择一个安全的地方进行密谈。

    刘备虽然不知道袁绍有着何等打算,可是为了不继续与袁军作战,也只能出城与之一会。

    这次会面双方兵马都离得较远,而且没带护卫,双方见面以后,也只是唠了一些家常,袁绍也没有提出过分的要求。

    就这样,袁绍撤兵转而攻打淮阴。

    袁绍离开没多久,赵国的水军先头部队就已经从睢陵前面大摇大摆进入洪泽湖,而后开始在湖中下寨,并且每日都有赵国水军前来睢陵城外隔着护城河与徐州军攀谈。

    不仅如此,赵国水军还时不时送给城中的徐州军钱粮、酒肉。

    徐州军此时寄人篱下,城中什么都缺,自然是来者不拒。

    只不过,陈宫缺隐约感觉有些不对,急忙前去面见刘备,道“袁军行为未免有些太过奇怪,明公当谨慎一些”

    刘备却是不以为意的说道“只要袁军不来攻城,孤麾下将士不再有伤亡,其余都好说。至于他们送来的酒肉粮草都没问题,公台也无需太过杞人忧天”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