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直播鉴宝,恭喜大哥喜提牢饭 > 第465章 李自成的墓?
    第465章 李自成的墓

    “来,再带我们看看那个三层的小亭子吧。”

    张扬和直播间的观众们,在宝友的带领下,自下而上的观察着这座石亭。

    在古代华夏文化的丧葬习俗里,其实很少有在墓前建亭子的习惯。

    一直到了明清时期才开始有这种做法。

    而且往往是皇室贵族,才有资格在陵墓前建一个“碑亭”。

    给自己的功德碑遮风挡雨。

    这座墓园的碑亭和旌表年代相同。

    应该是同一时间建造的。

    不过碑亭雕刻的要比旌表更豪华,也更精细。

    上面各种各样的瑞兽图案。

    “地面上的房子吗”

    前段时间,文物局的宣传部门给了张扬一些资料。

    “好像还有一个更珍贵的,墓上面直接建了个房子,把墓给包起来了。”

    里面就有类似的案例。

    “那老师,这个能毁吗”宝友问道。

    “他的后人要么是嫌麻烦,要么是没钱,直接给他安葬了,所以这上面才有这么多未完工的地方。”

    看完碑亭,剩下的就是墓冢本身。

    让张扬感到惊讶的是,这座牌楼雕刻时间,又有点不同。

    这个墓园附属的东西都这么豪华,墓的主体当然也不普通。

    往上是一对鸱尾,中间夹着亭台楼阁。

    比最早的墓园门,要足足晚了九年的时间。

    不仅没建完,他的后人还直接把他的坟给遗弃了呢

    而且当年造价不菲。

    “我猜,这应该是你们方圆多少公里内,最豪华的墓葬了吧”

    两边竖着往下写着一副对联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毫不夸张的说,光这个墓园里各种石雕、碑亭、牌楼加起来,放在市场上,现在的价值起码都超过十万了。

    张扬非常认真的点点头。

    “是墓主人自己建的,还是后代建的”张扬问道。

    这个墓看起来还不错啊,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

    张扬推断了一下时间线,看着牌楼点点头

    “这座墓园,应该是墓主人生前给自己建的,后来还没有完工他就去世了。”

    近代乡绅的庭院式墓葬。

    这个玩法,张扬都有点佩服。

    更别说墓里还有陪葬品。

    “是的,绝对算文物了。”

    “我大概明白了。”

    宝友转动镜头,迎面而来的是一个三层牌楼。

    竟然是1918年。

    而且很多纹饰没有雕刻完,很明显是一种未完工的状态。

    非常少见,很有民俗特点。

    “那有点逆天了。”

    “好像是后代建的,参观还要收钱,搞了个什么农家乐来着。”

    “恐怕不能。”

    “对,就一层的楼房。”

    能修建得这样墓园的人,棺材里面能没点宝贝吗

    所以这个墓葬毁不得。

    这类墓葬属于1911年之后、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古墓葬。

    好家伙,那也太孝了吧

    牌楼的匾额上写着“仙宫”两个大字。

    甚至,龙和凤都往上招呼,显然到了1913年,当时的人已经没什么避讳了。

    “这个墓很珍贵吗”宝友问道。

    接受过义务教育的都知道,这是李白的送友人其中两句。

    这样一想还是挺绝的

    老祖宗埋在地底下还在打工。

    不过更逆天的,应该还是那些愿意花钱去看墓葬的人。

    “那你这座,应该比那个农家乐的珍贵。”

    “我觉得申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那宝友也可以搞特色旅游啊

    对啊,不用建房子,用布围起来就好了

    直接建个大点的新房吧,把这个墓葬给包在院子里

    要我说,干脆把这个房子给卖了,连着墓葬一起

    不管弹幕有多少奇思妙想。

    现实里的宝友,听到张扬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后,已经明白了这个墓葬的含金量。

    “我明白了,张大师。”

    “那这个墓葬,我还是报上去吧,应该是拆不了,说不定过个几百年,还能成为村子里的一个景点。”

    “我去,兄弟格局大啊”

    张扬直接给宝友竖了个大拇指。

    这视野,比大部分只想着盗墓的观众强太多了。

    “那今天谢谢张老师了。”

    宝友开始说谢谢,准备告别。

    但是临走前,张扬突然发现了一个有问题的地方。

    “哥们儿,等等”

    张扬叫住了他。

    “怎么了”

    “刚才墓的牌楼前面,是不是有块石板啊”

    “对啊。”宝友移动镜头,对准了地上的石板。

    “你没发现,这是块水泥板吗”张扬问道。

    墓园里的其他建筑都是青石。

    唯独牌楼前面这个地方,是一块水泥板。

    看着就很怪异。

    “我看看”

    宝友伸手摸了一下,又敲了敲,点点头说

    “确实是水泥的。”

    “不过这个应该不是我们家放的,我们家的人都没怎么进来过。”

    我不信

    咱们国家的水泥好像只有一百年的历史吧

    1921年才有的国产水泥,历史书上背过的

    好像有意外收获啊

    张扬看了一下这块水泥板的年代,1980年。

    这个年份,怎么好像有点熟悉

    等等,张扬想起来了。

    这家墓主人的后人,隔年,也就是1981年,就举家搬迁出国了。

    所以这块石板,大概率不是宝友家里人放的。

    而是墓主人的后代干的。

    “老师,这个底下好像是空的诶。”

    宝友轻轻敲了敲,有了新的发现。

    “空的伱再敲一下我们听听。”

    宝友照做,特意把手机的麦克风贴着石板。

    果然发出了清脆的“咚咚咚”的声音。

    这可以同时确定两件事

    石板底下是空的;

    石板本身也不厚。

    会不会

    张扬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他犹豫片刻,对宝友说

    “有撬棍没撬起来看看吧”

    “啊这不好吧”

    “别慌,我们这么多人看着呢,出了事,大家都是目击证人。”

    “只要你不一看到什么宝贝,就突然把连麦断开,那就没问题。”

    哈哈哈哈

    对,只要你别突然跑路就行

    我赌五毛他等会儿直接跑

    这样不会破坏古墓葬吗

    “兄弟们,是这样的,这块石板是后来放在这儿的,堵住底下这个洞。”

    “说明什么”

    “说明底下很有可能是个盗洞啊。”

    “那肯定是越快发现越好,兴许还能抢救性发掘一些宝贝。”

    “如果底下什么都没有呢”宝友问道。

    “万一就是个坑呢。”

    “那你把水泥板盖回去不就好了嘛。”张扬笑道。

    “本来就是后加的东西,和文物也没啥关联。”

    “好像是哦”

    宝友被张扬说服了。

    他把手机放到石头边,给了大家一个正对牌楼的视角。

    来人截个图,去外网找一下这位死者的后人吧

    不说了,上根香

    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

    “不是,兄弟们别在我直播间上香啊。”

    “来来来,刷上香的人,小助理帮忙标记一下,等会儿每个人收六块钱的香油钱。”

    张扬的收费标准很讲道理。

    普陀山就是这样收费的。

    人家那佛像还不一定有这个牌楼老呢。

    不一会儿,宝友回来了,还带了个小伙子。

    小伙子应该是他找的苦力。

    来了二话不说,直接拿起撬棍,开始撬那块水泥板。

    才几秒钟的时间,就把一块方形的水泥板给撬了起来。

    两人一齐用力,像掀井盖似的,把水泥板给挪开。

    宝友这才过来拿起手机,带大家查看现场。

    果然,石板底下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坑洞。

    新来的小伙子用手机的闪光灯看了一下,洞往下是弯曲的,方向应该是通向那个墓冢。

    “这是个高手打的。”

    张扬看到盗洞就得出了结论。

    像这么丝滑的盗洞,说实话,从业没个五六年,应该挖不出来。

    有些临时起意的盗墓贼,挖的盗洞往往像狗啃的似的,到处参差不齐。

    那样其实很浪费力气。

    真正的盗洞就应该这样,目的性明确,工程量还小。

    “行了,直接报警吧”张扬把手一摊。

    就是八十年代的盗墓案,也得报警,没啥可说的。

    “老师,我好像懂了。”

    宝友指着墓洞恍然大悟的说道

    “当年这家人突然有钱出国,不会是把他们家的祖坟给掏了吧”

    “不过在他们那个年代,好像掏祖坟不犯法啊。”

    “确实有这种可能。”张扬点点头。

    “但是人家都润了,考虑这件事没意义。”

    “我觉得现在重要的是,你们附近村子里的老坟堆,都要检查一遍。”

    “这样一个近代的古墓,里面说破天,能出个几万块的宝贝都算了不起。”

    “现在还说不好人家出国的路费,是怎么来的呢”

    “说不定你们的祖先,赞助的更多。”

    大哥快去看看自己家的祖坟吧

    以前真是盗墓的黄金时代啊,盗完可以直接出国

    这样的话,墓园是不是就可以推倒了

    “我明白了。”

    “那我先挂了啊,老师。”

    “别急,你们先把石板给放回去。”

    张扬没忘记正事。

    在他的指挥下,宝友两人把那块石板归到了原位。

    看着镜头里的画面,张扬比了个ok的手势。

    这样才能当证人嘛,不然等会儿宝友偷偷钻进了可咋算

    挂断连麦后,张扬把直播间右上角的计数改了一下。

    总鉴墓数8

    新发现文物遗址3

    这就是他的功劳簿啊。

    要是哪位领导心血来潮,想检查一下他的工作。

    点进直播间一看,马上就能看到他鉴定了多少坟。

    临到下播的时候,又来了一位宝友来看墓。

    “老师,我刚才看到你鉴定的那个庭院墓了,我想起来,我们村子里也有一个,现在都没住人了。”

    “你赶紧帮忙看看。”

    墓里没住人了

    宝友这话说得没头没脑,听起来很奇怪。

    不过他背后的画面还真像那么回事。

    九级台阶,紧接着一个石拱门。

    石拱门上的雕刻,和之前张扬和宝友们见过的很像。

    都是各种人物和瑞兽的浮雕。

    “这里还有几块石碑。”

    宝友指了一下台阶旁边的三块大石板。

    上面已经长满了青苔,走近一看确实有字。

    落款的时间写着“清光绪四年”。

    “这个墓葬,当地的文物部门没有保护吗”张扬有些奇怪的问道。

    不至于啊,有明确年份的石碑,还有精致的石门。

    难道这个墓已经被搬空了

    如果不是这样,没必要完全不保护吧。

    “没有保护啊,因为之前这里面还住着人的。”

    “让他们自己负责。”

    “宝友,你把话说明白一点,是有人住在附近,还是住在墓园里啊,这可是两个概念。”

    “旁边、隔壁,老师你能明白吗”

    “我们这里的说法是与鬼同住。”

    张扬刚想说自己明白,听到宝友一句“与鬼同住”,又给他整懵了。

    啥玩意儿守墓人吗

    宝友说话太抽象了,张扬放弃了理解,催促道

    “算了,你还是带我们进去看看吧”

    “嗯,没问题。”

    宝友拾阶而上,进入石门后,面前是一长条的石走廊。

    走廊的尽头是有座些衰败的双层木结构民房。

    “老师,那边是阳宅,就是墓主人后代住的地方。”

    “这边是阴宅。”

    “哦,我明白了”

    “原来你说的与鬼同住,是这么个意思啊。”

    不就是墓园建在家旁边吗闹麻了

    我知道了,这是古墓派

    外人看还是有点阴森的

    隔壁埋的是自家祖先的话,还行吧

    农村很多地方都这样啊,只不过没有么好的庭院而已

    张扬觉得弹幕说的很有道理。

    这个墓园,相比之前那个被盗的庭院式古墓,区别就是离房子更近,同时院子做得更气派。

    之前那个小墓,不管是墓门还是碑亭,都像是“蜗居”。

    现在这个,光看走廊就知道墓主人很有钱。

    “阳宅那边就不用看了,宝友你带我们看看阴宅吧。”

    “嗯,阴宅在这边。”

    宝友走到走廊的中间后,镜头一转,在他右手边又是一道石拱门。

    门上的匾额写着“双寿宫”三个大字。

    再往前走,就是目测有五六米高的主牌楼了。

    比之前那个更气派,更复杂。

    张扬扫了一眼,光牌楼上面浮雕的人物花卉,应该就有上百处,这在清晚期绝对是个大工程。

    墓碑上写明了墓主人的身份

    成用高和他的夫人向氏。

    这人张扬都没听说过。

    不过看墓志铭,那个年代,应该是当地首屈一指的有钱人。

    “好了,谢谢宝友。”

    “带我们长见识了。”

    “不过你说的与鬼同住,这个说法不太准确,其实早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就有把逝者尸体,埋葬于自住房屋地下的习惯。”

    “那种方式才比较货真价。”

    张扬说完,就打算断开连麦了。

    但是宝友的一句话叫住了他

    “老师,这个墓的主人还有一种说法,说是李自成。”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