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干爹 > 分卷阅读153
    之后,就相隔几天,也要来北京中戏面试,决定一生命运。

    孟奶奶为宝贝孙子做了一桌丰盛的考前践行宴,有四喜大丸子和鲤鱼跳龙门。孟小北迈进奶奶家门,就是如鱼得水,风流潇洒,向每个进屋串门的邻居大婶站起来热情寒暄,就是这个家的小地主。他毕竟在这里生活十年。

    隔壁阿姨笑着说“孟小北你可回来了,你奶奶整天跟我们唠叨你想得都不行了你奶奶看着你从小在家里满地跑,养你长大,孩子养大就飞走了,家里突然寂寞冷清下来,老人真受不了啊。”

    孟小北动情地说“我也想奶奶嘛。”

    老太太哼道“恁想俺剩么”

    孟小北接话茬吼道“饽饽,丝糕大肘子韭菜蛤蜊馅儿大饺子哈哈哈哈”

    孟小北笑得无赖,在亲人面前也很单纯,就是个大孩子。

    孟奶奶揉着孟小北的头说“考画画么,不紧张,啊考剩么样奶奶都最爱你”

    孟小北点头“我知道。”

    孟奶奶在饭桌上低声问“景景也要考他要考戏剧学院就是咱北京的这家”

    孟小北提起他弟,也挺佩服这人的心气“孟小京在我们西安话剧院跑了一年龙套了,他有舞台经验,拜了老师,他也准备好久,他那几个小品的台词,连我都会背了”

    孟奶奶垂着眼没说话“哦。”

    老太太私下悄悄唠叨“中戏中戏那孩子能考得上俺就不信他真能考上。”

    大姑劝道“您放宽心,只要您的北北能考上就行了。”

    老太太不赞同地说“演艺圈,做演员,都是些什么人这条路就不好,太虚荣,咱们是普通平常人家,不兴那些妖里妖气、歪门邪道,俺就看不上这样的,非要走这条路,劝也不听”

    孟奶奶就是这个心思,她的碑碑可不能比景景混得差了。老太太偏向疼爱大孙子的一颗老心,这么些年顽固不化、滴水穿石。人一旦存有偏心,思量两个孙子的态度想法,愈发就好像隔着两层不同的透镜;对小北身上的好处是无限扩大,对小京是怎么看都不能顺眼。老太太这时,尚不知孟小京结交了官二代富豪女友。

    要说孟小京俊秀出众的外貌,往上追溯,恰恰就是遗传自他爷爷奶奶。孟家老爷子年轻时在青岛德占区纺织公司,穿西装皮鞋上班,是民国时期第一批“外企”职工,相当时髦潇洒,帅哥一枚。孟奶奶当年出嫁时,有照相馆婚纱照为证,是二八年华的山东美女,美丽泼辣,心灵手巧,还是个“绣女”。

    孟老太太不是普通家庭妇女。这些年在北京,一直接外贸订单的手工绣活。国棉二厂有一批旧式绣女,她们绣出来的东西全部是出口的,全手工,很受国外商家青睐。这艺术天分,让孟小北从小耳濡目染,也有遗传。

    孟奶奶如今年纪大了,眼睛不行,再也绣不动大图样,只能给各家闺女绣个枕套和电视机套人老多情,心里就惦记大孙子能有出息,她却从未深刻意识到,家里和她老两口相貌最像的,是她不待见的二孙子小京。

    这年,大姑家的女儿面临初三,二姑家儿子是要小升初。

    二姑说“我那臭儿子,要是都像咱们家一枝花儿学习那么牛,我哪还用这么闹心”

    “一枝花”,指的是孟家孙辈里唯一女孩,大姑家的闺女,从小是个学霸,戴六百多度眼镜,最擅长念书考试,初中一直是年级前三名,这是打算要从八十考到北京四中

    大姑说“你们家汪磊也可以了,男孩子么,不用太较劲学习,成绩高几分低几分的。你看咱孟小北”

    二姑一撇嘴“我们家汪磊他也不会画画啊他会什么啊跟他爸一样一样的,就会吃”

    二姑家住朝阳东城交界的地方。两口子琢磨嫌朝阳区家门口的学校弱,想把儿子弄到东城上初中。去东城就属于跨区借读,就要走后门,托关系,还要交赞助费。

    二姑说,“现在中学赞助费要多少钱你知道吗三百”

    “前几年孟小北在北京上学,我记得,借读费不也就交五六十么这才几年,已经涨到三百块。”

    大姑脑瓜清晰,口齿犀利“你以为学校不改革开放每个学校自己要价,它是重点中学,它想要你多少就是多少。而且今年物价什么东西不涨以前五分钱西红柿搓堆儿卖,现在,别说五分钱了,冬天西红柿三块钱一斤,鸡蛋从一块五涨到两块八,冬储大白菜都三毛一斤了物价就是在疯长,都便宜那些倒爷了,老百姓日子没法过”

    “你屯面粉和油了么我告诉你,都要屯”

    “火柴也要调价,全部放开,我昨天刚买了五十盒火柴存在家里”

    俩姐们边说边乐,过去半年里,京城老百姓过的日子,就是在与随时放开上涨的物价做艰苦卓绝斗争,疯狂地屯积衣食用度各种商品。

    东城区学校事特多,管理严格,非要学生父母开许多证明,街道办户口证明、孩子出生证、亲属关系、小学学历证明、单位工作证明二姑父在单位里被半退,等于就是把他下岗了,自己开车跑小买卖,他就开不出工作证明来就为孩子这事跑断腿,二姑父循着路边电线杆子小广告的指引,跑到月坛公园,想花十块钱买一只假公章,盖戳弄个假证明。

    月坛公园邮市那时特别有名,全北京的集邮倒爷、二道贩子,蹲守在公园各处摆摊,很多人长年累月蹲点儿等货出货。这些邮票贩子,曾经将80年第一枚生肖猴票炒到三百多元。

    月坛某个人群扎堆的地方,据说还是一个卖假章、开假证的据点。

    二姑父那天头脑发热,就铤而走险,猫腰向一个刻假章的询问了价格,递上单位名称,还给了对方五块钱。

    结果就是那天,数辆警车鸣笛,驶入月坛公园。邮市票贩与办假证的贼首一哄而散,满园逃窜,遍地狼藉警察提着警棍喊,四路包抄追逐他们

    二姑父吓得翻墙逃出去,落地时裤子都摔破了,还跑掉了一只黑布鞋。

    他躲在树后,眼瞅警察抓走五六名涉嫌私刻公章的小贩,以及造假证明的买主,全部带走拘留。

    这人转了一圈儿,翻墙又回去了,把自己的懒汉鞋捡回来,还很不甘心地到小树林里满地寻找。可惜五块钱没有捡回来,赃款早被警察收缴,投机不成反蚀了五块钱

    社会重新开始重视学历。升学考试压力,一年重似一年,压迫的不仅仅是这一代祖国脆弱的花骨朵,家长都是一群操碎了心的孩儿奴。尤其毕业班年级的家长,跟着孩子像被剥一层皮。

    二姑乐着讲这些鸡毛蒜皮小事,末了由衷感叹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