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网文大神魂穿夫郎暴富了 > 分卷阅读243
    。如此一来,商户们在燕云交易,比在其他地方更加划算。各地商人们来燕云经商的反而更多了。

    燕云城中人流进一步的增加,百业兴盛,做小吃与摆小摊儿的百姓也变多了。

    百姓们与商户们都得到了好处,衙门的税收反而增加了。自此以后,才没有人对陆秋成提出的这套民政再多说些什么了。

    陆秋成来了燕云不过大半年,不仅减了赋税,维护了治安,促进了商贸。而且他之前就研究了西北苦寒之地粮食的种植方法和畜牧的养殖方法。如今来了燕云,便正好得用。

    陆秋成将研究好的方子找人抄写了无数份,请人专门送去了附近村庄。让村长对村民们进行科普,帮助村民们种田与养殖。

    别看许多村民们种了一辈子的田或是养了一辈子的羊。然而他们种田养羊的法子却是不成系统,只靠着家里祖辈口口相传。

    如今每家每户的收成都不一样,有得人家很会种地,而有的人家就只能混个温饱。

    陆秋成让人去燕云的每个村里科普更科学的种田与养殖方法,对那些不太会种田与养殖的人家受益不少。

    林晓寒虽很会写文章,但还真不是个搞农事的料。陆秋成这一套套措施,基本皆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他出身穷苦,后面又在县城里做过许多杂事,最是清楚百姓的各种难处。

    陆秋成这一套套庶务推行的如此成功,林晓寒看在眼中,心中也是极为自豪。

    他与陆秋成初相识时,陆秋成不过是个二十岁的普通秀才。立志要走仕途之前,林晓寒还担心过他的性子不适合官场。

    可如今不过几年,陆秋成便成长成了一个独当一面的好官林晓寒扪心自问,若是自己做了同样的岗位,恐怕也并不能比他做的更好。

    陆秋成在燕云忙的脚不沾地的时候,林晓寒手上的山河永护倒是全部写完了。

    他离京之前,便把提前写好的好几册稿子都留在了墨香阁。如今算算时辰,也出版的差不多了。

    后面的几册文稿,也要再送过去了。

    在找人送文稿之前,林晓寒把陆秋成之前编撰的那套农学百科全书也整理了一下,重新誊写了一份。

    这本百科全书是陆秋成被革职以后开始编写的,书里不仅记录了古籍里各地不同作物与牲畜的最佳养殖方法。还根据那些方法画了图片,图文并茂,十分生动形象,让人一看就懂

    林晓寒特地给墨香阁写了封长信,说这本百科全书,可以叫做农畜纲目,是陆秋成整理出的十分重要的农畜经验。

    此等书籍,对大晋百姓有益,希望墨香阁能出版并推广,出版的成本可以从山河永护的稿酬里扣除。

    农畜纲目与山河永护的稿子一起送了半个多月才送到了京中。

    崔管事将两本稿子与信件一起送到晏亲王府中,晋晏王爷读完长信,再打开那本农畜纲目看了许久,却是沉默了。

    他从前以为陆秋成是细雨斜风先生之时,对他其实是十分欣赏的。然后后面因为某些原因,反而对他生出了偏见,且一直觉得陆秋成这人性子太直,并不讨喜。也配不上林晓寒的精明能干。

    然而历经了陆秋成革职一事后,晋晏王爷对陆秋成又有了些新的认识。

    正如他皇兄晋文帝所说,朝中缺少谏臣,而庸庸碌碌者众多。陆秋成这样的性子,对他自己是不好,但却反倒能撕破有些权臣的遮羞布,正是个能为晋文帝所用的人物。

    可如今他看到陆秋成总结的这一本农畜纲目后,却忽然明白了,林晓寒为何会选择陆秋成,且一直对他交口称赞。

    看林晓寒信中提到,这农畜纲目正是陆秋成被革职的低迷之时抽空总结的

    联系到了如今正在出版中的那本山河永护,陆秋成这样的人,不正是与细雨斜风先生笔下的李护国一样么

    原来陆秋成与林晓寒两人的思想一直都是一致的是自己心胸狭窄,小瞧了他们夫夫二人了

    晋晏王爷长叹了一口气,起身拿着那本农畜纲目,去了皇宫之中。

    半个月后,农畜纲目一书正式出版。这本书第一版就印了三千多册,却只售一两银子的成本价。封面上还特地标注上了细雨斜风先生推荐几个大字

    如今在大晋朝,细雨斜风先生就是个活招牌。因着有细雨斜风先生推荐几个大字,农畜纲目一出版,便引来了许多人的好奇,也不知这书讲的到底是什么

    发售的第一日,不少细雨斜风先生的书迷就都买了一本。然而打开一看,却发现这本书并不是本话本子,而是与它的名字内容一致,是一本介绍农畜养殖方法的百科全书

    这些冲着故事来买书的文人富豪们,一下子就对这本农畜纲目失去了兴趣。

    再看这本书的作者,原来是陆秋成,也就是细雨斜风先生的夫君。难怪细雨斜风先生会给他推荐

    此事很快传扬开来,农畜纲目就没卖出多少本。那些不小心买错了的人,也将这书丢给了家中管理农庄的下人们。

    然而几日后,宫中却突然出来消息。说晋文帝早朝时对这本农畜纲目极为盛赞,还让各地朝臣们都去买上一些,不仅自己要读,还要分发给下面的村镇来学习。

    一时间,各地都有官府差人来墨香阁采购农畜纲目,一买就是几十本。还有传言流出,说大晋朝后面的科举试题,恐怕会有从这农畜纲目里出的

    科举乃是大晋文人中的头等大事,这消息一传出来,各地的考生们很快跟风抢起了农畜纲目。

    首批印刷的三千多册农畜纲目,不过几日就被卖完了

    林晓寒收到消息的时候,已经又是一个月以后了。

    墨香阁崔管事给他来信,说农畜纲目卖的极好,但价格低廉,因此没有赚钱。

    但因着书都卖出去了,所以成本也不用从山河永护的稿酬里出。

    林晓寒的稿酬,每个月还是按照之前约定的二成来算,已经积攒了不少且由晋晏王爷下令换成了金子,存放在王妃那里。只等着林晓寒回家以后,再与其他钱款一并交接给他。

    林晓看着山河永护那十分详尽的稿酬记录,心中也是十分踏实。

    然而农畜纲目虽没有赚到一分钱,它的发售成功,却比山河永护的成功更让他心中充满了骄傲与自豪

    林晓寒将这好消息告知了陆秋成,陆秋成闻言也是十分开心。

    然而当知道农畜纲目没有赚到一文钱时,他却有些莞尔的摸了摸头,玩笑说道“我还真不是个赚钱的料。如今虽出版了一本书,也是没挣着一文。”

    “若非晓寒你这般能干,恐怕我一辈子也就只能吃朝廷的俸禄了。”

    “傻瓜,你这本农畜纲目,功在千秋,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