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645章 惊人的飞行包线
    宋尚才刚刚并非托大,在获得许可之后,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了一套过载不大,但却可以把飞机所有操纵要素都占满的飞行动作。

    仅仅过去了大概十几分钟,便基本摸清了这架飞机的操作特征。

    虽然达不到飞控那样完美的程度,但按照起飞前的方案进行正常试飞科目肯定是没问题。

    “报告指挥中心,可以开始飞行测试。”

    无线电中沉着冷静的声音,以及雷达上已经恢复正常的飞行轨迹,都让这里的众人松了口气。

    “收到”

    坐在雷达显示器前面的指挥员只是简短地回答了两个字。

    这次飞行的测试科目在起飞之前就已经被试飞员背的滚瓜烂熟,而且几个核心项目的关键航线数据已经被录入了飞行计算机之中,所以无需再像以前那样,每飞一个动作都需要向地面进行确认。

    因此,就在刚才报告情况的同时,宋尚才就已经把油门杆收到了一个相对较低的位置,开始一点点试探左边这台发动机的飞行边界。

    6000米高度,无论超音速还是亚音速,平飞其实都没什么好测的,主要还是看在一些实用工况下,还能够维持多少性能。

    因此飞机很快就在他的刻意操纵下进入后面的一项项试验科目。

    很快,机舱里面的宋尚才就从转速表的数字上感受出来,在进气状态遭到破坏的时候,左侧的指针明显比右侧更加稳定。

    要知道,a31f本来就是以高适应性和耐受力而闻名,而这涡扇10甚至在这方面的表现都还要更好

    当然,循序渐进的道理他还是懂的,像是大侧滑角,还有大迎角这类比较逆天的数据,自然不可能在第一次飞行过程中就去测来。

    首飞嘛,项目主要以浅而全为主。

    而且以现在这個结果看,以这架飞机目前单发涡扇10的状态,很可能测不出真正的极限

    之所以要保留右边的a31f,本来是要当个保底。

    这样万一测试发动机在天上出了点什么事,也不至于失去全部的动力和电力,还能把飞机带回来。

    这也是各国测试新发动机时候的通行做法。

    然而从本次试飞的状态来看,宋尚才基本可以肯定,那台保底发动机限制了这架飞机的上限

    “只有等到把两台发动机全都换成新型号再说了”

    他的心里还是觉得有点可惜。

    “报告指挥中心,6000米高度测试已经完成,准备爬升至下一测试高度。”

    仍然只是例行的报告,因此在说话的同时,他就已经后拉操纵杆,让飞机拉起机头开始爬升。

    “收到,注意燃料消耗情况。”

    无线电中传来塔台的回应。

    本来按照计算,带的轻油应该是够完成测试科目的,但如果要是什么都能算准,那也就用不着试飞了,所以该在天上小心的地方还是要小心。

    很快,飞机便跃升到了8000米的第二个测试高度。

    这一次,宋尚才明显更加轻车熟路,跟6000米时候相同的几个科目,只用了跟之前相比差不多一半的功夫便完成了。

    然后自然是8000米、10000米

    歼11的理论最大升限在23万米上下,但涡扇在高空环境下从原理上就不比涡喷,所以二代机的最大升限基本上是真能飞到而且有实战意义,而三代机的最大升限则相对比较虚,尤其是中央升力体类型的设计更是如此。

    所以,按照计划,这次试飞最多只会进行到实用升限,也就是18000米就会中止。

    不过。

    就像上面所说,如果要是什么都能算准,那也就用不着试飞了。

    当宋尚才操纵1010号机来到16000米高度的时候,他便发现,这架在他手中原本已经愈发得心应手的飞机,又一次不听使唤了

    而且比最开始还要严重得多。

    维持平飞倒是还没什么压力,但只要稍微做个大点的动作,飞机就会进入各种奇怪的姿态。

    虽然后面还能改出来,但这个情况,显然已经不适合继续下去了

    于是他当即换回了最开始的安全模式。

    解除安全模式甚至需要输入一串密码,但切回去只需要按一个键就可以了。

    飞机的姿态很快恢复了正常。

    宋尚才这才发现,重新开启飞推一体化控制之后,左侧发动机的转速骤然比刚才下降了将近三分之一

    换句话说,在16000米的高度上,左侧的涡扇10在同等油门开度情况下,推力比另一台发动机高了差不多三分之一

    “指挥中心,16000米高度包线无法测试,目前判断是两侧发动机的推力差距太大。”

    勉强压下心中的震撼之后,他深吸一口气,在无线电中说道。

    试飞过程,谁也无法判断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只要验证机或者原型机离开地面,那就是试飞员最大。

    因此,无论是常浩南还是何明,都不能、也不会去干涉宋尚才的决定。

    更别提飞行指挥员了。

    “收到,准备返航。”

    虽然原定的测试科目还有两个高度没有进行,但作为新机新发的首次升空测试,现在显然已经是超额完成任务了。

    再者说,没完成那两个高度又不是因为发动机不行,而是因为太强

    一阵欢呼过后,一名负责档案文书工作的技术人员悄悄凑到常浩南旁边

    “常总,这试飞日志要怎么写”

    后者一愣,旋即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不管怎么说,这都算是一次试飞意外中止。

    照理来说算是发现问题,要开后续的故障分析会。

    但这次的情况显然跟以前出入比较大。

    “如实写就行,但是没必要那么死板。”

    稍作思索之后,常浩南回答道

    “在情况后面注明一下,说中止原因是测试发动机性能太强,难以维持验证机平衡,就行了。”

    颇有一种大学时代把篮板扣碎,然后表示可以赔偿,但学校必须通报批评并公示一个月的既视感。

    对方当即会意,点了点头之后,便不再言语。

    刚才的试飞过程虽说时间很长,但其实一直都在盛京周围空域转悠,并不会飞远,所以要返航的话其实也快。

    因此,除去必要的飞行指挥人员之外,其余人很快便离开控制中心,准备按照惯例去迎接凯旋的飞行员。

    罗时大原本跟在最后面,但看到不远处的何明,遂快步上前来到了后者旁边

    “我说小何,这浩南同志看上去年纪肯定不到40,等这个项目做完,大概就要成咱们国家最年轻的院士了吧”

    “呃”

    听到这番前半段离谱到家,但后半段又有点合理的判断,何明一时间有些不知道从何开始接话。

    好一会后才回答道

    “常总嘛我估计肯定会是咱们国家最年轻的院士没跑。”

    “但是他现在才25岁,把整个涡扇10做完,满打满算也绝对超不过30”

    他本来想说不到40岁的院士还有可能,但不到30岁的就太离谱了。

    但这两年跟常浩南有关的事情本就离谱到家,也不差这一件,遂又把笃定的话给憋了回去。

    而旁边的罗时大猛地感觉哪里不太对

    常浩南这几天一直穿着身老土的工装,又不太顾得上修边幅,所以他一直觉得对方是个三十五六岁但外表年轻的青年才俊。

    结果人家今年才二十五,还算少年英才

    那十年前就是十五岁

    显然,他刚才的推测好像出了点差错。

    “浩南同志今年二十五那现在这个版本的涡扇10最开始不是他负责的”

    罗时大面色有些古怪地问道。

    何明直接摇头

    “怎么可能,一开始就是啊。”

    罗时大直接就惊了

    “那他刚开始负责项目的时候岂不是个小孩”

    “两年半以前的话就算二十三,应该也不算小孩了吧”

    此时何明的注意力已经在远处那架不断降低高度的飞机上了,回答完之后便加快了脚下的步伐。

    留下罗时大一人在风中凌乱。

    “真就两年半啊”

    本章完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