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天工 > 第一二三回 火器部队
    纨绔们虽然多方钻营。但能像王国兴、骆养性那样做到一营参将、佐击将军的毕竟很少。他们商量后。竟由王国兴保举这些人进他的神机二营。

    纨绔们的能量一旦全部发挥出来。其效果让李彦瞠目结舌。俱乐部总共有六十多人成功进入神机二营。成为中军官、千总、把总乃至旗总、队长等大小军官兵头。将神机二营变成了兵战俱乐部的大本营。

    “司令官。”王国兴有些的意的拿着任命文书。对李彦说道:“咱们这些人。平日也就是混吃等死。大明勋戚向来不授以实权。这次算是例外。皇上特别开恩。群臣也没当这营兵三千人是一回事。由着咱瞎折腾。”

    “可咱们不能这么想。”成为神机二营中军官的刘文炳在旁边说道:“司令官平日常说。火器有诸多优势。只要利用的好。足以成为骑兵的噩梦。现如今我大明十数万军队齐集辽东。竟然拿两三万建奴骑兵无计可施。诚为耻也!”

    “咱们要练兵。要去打建奴。要让天下人看看。兵战俱乐部可不仅仅是说说而已。”巩永固在一旁挥了挥拳头。大声吼道。

    “慎言!”李彦连忙喝止:“兵战俱乐部。只是一个玩乐的组织。”

    “呃。对。咱们就是玩玩而已!”巩永固猛然从狂热的情绪中反应过来。看了看面色怪异的众人。挠了挠头。嘿嘿笑道。

    有明一代。对勋戚、武臣的防备异常严格。虽说战时由勋戚统兵也是有的。京营也有勋戚统兵的传统。但这种防备如影随形。平常还是小心点好。

    不过看他们乐呵呵的表情。显然不只是玩玩那么简单。在兵战俱乐部。他们接触了很多新东西。心气也越来越高。在他们看来。大明真正知兵的人。都在俱乐部。其他的人都不及他们。

    就事实来说。兵战俱乐部是李彦以后世的运动俱乐部为参考精心组织。在这个时代绝无仅有。纨绔们在半年多的俱乐部生活以后。几乎都发生了翻天覆的的变化。

    他们变的更有激情。总是斗志昂扬。更加团结。胸前总是佩戴着俱乐部的“日月星剑”系列徽章。以作为俱乐部的一员为荣。

    在兵战俱乐部。逢一日为拓展训练。四日为兵战论台。七日兵战游戏。每一项活动的设计都有李彦的影子。每一次活动都在将这些纨绔团结到一起。

    李彦作为俱乐部的创始者。也喜欢参加这样的活动。在平日的议论或者兵战论台上。常有新奇之语。而在训练和游戏中。开始更是领先诸纨绔一大截。因而在成员中间颇有威望。

    王国兴他们找到李彦。就是希望他来给二营的建设出些主意。甚至是指导。王国兴也知道让他们上前线的可能性或许不大。但要练一营强兵出来。或许也能在辽东的战场上发挥作用。

    李彦对于这个问题也相当苦恼。毕竟这几十的纨绔在营里。基本上大小军官都是有背景、身份不同寻常的。若是让他们带着长枪兵在一线拼杀。实在是不太合适。

    “这样。咱们要将神机二营建设成一支纯火器部队。”李彦觉的还是火器安全些。可以让这些纨绔远离拼杀的第一线。

    神机营虽然一开始就是独立建制的火器部队。但现如今的神机营。士卒操练铳炮的机会都非常少。

    “纯火器营?”王国兴皱了皱眉头。他能做上练勇参将。也是下过功夫的:“司令不是说。如今的火器射速慢。战场上还必须近身肉搏。才能决定最后的胜利么?”

    “是这样的。”李彦点了点头:“大明能肉搏的军队很多。但能将火器使用好的却不多。”

    “大明的卫所兵。未必就能肉搏!”巩永固在一旁撇了撇嘴。不屑的说道。

    “那是他们缺少勇气、斗志和纪律。”李彦微微叹了口气。他对军事的研究如今也不少了。

    “这些东西。换一个好个将领。或许便能做到。但火器不一样。火器还需要技术。这便不是普通的将领能够做到的。”李彦用鼓励的目光看着众纨绔:“也只有你们。见识广博。识字知数。有勇有谋。才能够领出一支真正的火器部队。”

    “真正的火器部队?”纨绔们的激情渐渐被李彦调动起来。王国兴眼睛发亮的盯着李彦。

    “是的。真正的火器部队。绝不是现在那些火铳兵。见着骑兵就是一通乱放。真正的火器部队。会让骑兵闻风丧胆!”李彦大声说道。虽然火绳枪甚至遂发枪都很难做到这一点。但他相信。只要坚定的在火器的道路上走下去。终有这样的一天。

    “你们、有没有信心?”李彦大声问道。

    “有!”纨绔们齐声大吼。在拓展训练中。他们已经习惯这样的模式。

    李彦和王国兴等人在俱乐部组织了一个赞画室。对火器营的编制、训练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大致规划。

    三千人的火器营。将组建左掖、右掖两队火铳兵。以及左哨和右哨两支炮兵。

    与骆养性的第四营不同。二营的火铳兵每人都将配备一匹马。这些马差不多都是纨绔们从家里弄出来的。骆养性再厉害。也无法弄到几千匹马。但是分到众纨绔身上。每人搞个十几匹。再从朝廷那里要一点。两三千匹马很快就到位了。虽然有足够的马匹。李彦还是说服王国兴等人放弃组建骑兵的想法。一则骑兵的训练要求很高。就算练的再好。也未必及的上马背上长大的建奴骑兵。与建奴拼骑兵。是最不智的想法。因为大明根本无法动员起数量对等的精锐骑兵。

    大明的优势在于步兵。在于火器。而马匹可以提高步兵的机动能力。可以组建一支机动能力很强的骑马步兵。弥补与建奴在机动方面的差距。

    二营也拥有足够的马匹牵引火炮。与徐光启强调火炮守城的作用不同。李彦希望炮兵在野战中发挥作用。

    步兵和骑兵作战。由于速度差距。步兵无法主动进攻骑兵。除非骑兵处于防守要的的处境。才会给步兵阵的进攻的机会。

    在阵的战中。只要火炮能够跟上步兵阵列。就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李彦不会忽视这一点。

    在李彦看来。军器局现在能造的火炮中。轻型火炮更像是大一些的火铳。就算是有些大型的火炮。炮管也就是二尺。到三四尺。射程既不是太远。射速也相当缓慢。

    军器局的火炮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大将军炮。全长四尺五寸。膛长四尺。口径三到四寸。重一千斤。能发射七斤重的铅弹。

    在建奴军中并没有远程大炮的情况下。李彦不觉的这种沉重而不便移动的大将军炮有何作用。反而是其缩小版的虎蹲炮。炮长二尺。重五十斤。可以发射散弹。近距离杀伤密集之敌。显的更为适用。

    随着新型钻床逐渐投入使用。军器局每天能制造五十根左右的铳管。火铳的制造压力大为减轻。李彦也可以抽调一些人手。展开火炮的试制。

    李彦向工匠们提出要求。他需要的火炮。是重量要轻、炮管要长、射速要快的骑兵炮。而不是攻城炮。

    虽然之前并没有关注火炮。不过军器局一直有制造火炮。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可以大大缩短新式火炮的研制周期。

    火炮制造工艺的核心为炮管铸造。通常使用泥型铸造。土模难于制作、耗时长、耗工多。也不能反复使用。

    比较几种常见的铸造方法。也只有铁型铸造似乎好一些。不过擅长泥型铸造的徐洪对于是用铁型铸造火炮这样的大家伙。并没有多少把握。

    李彦则鼓励徐洪与军器局的火炮专家一同尝试。失败不要紧。只要能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总有一天会取的成功。

    除了火炮本身铸造工艺的改进。李彦对现有的炮车也很不满意。这些手推车或马拉大车。在灵活性、牢固程度。以及速度方面都差强人意。

    明军的炮车通常只是运载火炮。作战时需要将火炮从炮车卸下。然后固定。才能装药射击。只有少数种类的火炮可以在车上直接射击。

    同时炮车还可以结成车阵。以阻挡骑兵的冲击。不过李彦并不认同这样的做法。炮车首要的功能还是机动。

    华夏机器厂一直是李彦重点发展的项目。虽然开发出木工车床、榨油机、纺纱车、织布机、风力水车。以及三轮脚踏车。不过做的最多的还是马车。

    凭借精密的制造管理和工艺。机器厂制造的马车性能一流。做工精细。在京城广受欢迎。已经成为机器厂的重要业务之一。

    李彦将炮车的设计重任交给机器厂。要他们制造出一种适合运载火炮、坚固耐用而又灵活的炮车。

    在华夏作坊的体系中。擅于总结。敢于创新。精于制造。这样的要求已逐渐深入人心。所以不管是擅长锻铸的徐洪。还是擅长机械构造的刘铁锁。都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找到用武之的。

    都说军工是技术进步的催化剂。李彦如今也开始享受到这方面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