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天工 > 第一二五回 食品问题
    孙承宗在事后才知道脚踏车的具体情况。微微有些失望。他本以为脚踏车有马匹的速度。那大明就可以组建一支机动力接近骑兵的脚踏车军队。原来却是奢望。

    甚至于脚踏车对路况的要求也很好。并不见的比手推车方便。便是用作后勤运输。所能发挥的作用也有限。

    李彦对脚踏车的用途也很怀疑。毕竟以现在的工艺和技术水准。要想让脚踏车运转顺畅。成本可不低。

    不过。他也确实做了几辆。都是试验品。虽然成本高。但性能还说的过去。就放在天厨滋味馆。让他们作送货用。

    “少爷。北京城有几家做的薯片越来越好了。您看。是不是再给天厨增加两种新品?”带着孙承宗看过脚踏车。打理天厨滋味馆的李睿连忙贴了上了。笑呵呵的说道。

    李彦看着李睿点了点头:“不过。看来做生意确实锻炼人。你这般样子。像极了李小为那家伙。”

    “哪能呢!”李睿尴尬的笑了笑:“小的可比不了小为。将那个趣玩馆整的轰轰烈烈。天厨现在的对手可是越来越多了。咱们再弄不出新品。小的担

    “别总是小的小的了。”李彦看了看店面。毕竟是做零食的。店里的人并不多。只是过一会便有人来店里。买上一包薯片或者爆米花。“以后。你们自称就用我好了。我可不希望你们一直小的。”

    “那是少爷恩典。小的……属下一定好好做事。”李睿连忙说道。看到李彦的目光。也只好改口。

    李彦点了点头:“这就对了。以后天厨馆就由你来打理。这个店的股份。我会和夏兄商量。拿出三成来。一成转给你。再有有两成作为干股。平常的干股分红。在年终奖励给大家。凡是技术好、有特殊贡献、为天厨工作五年以上的。以后可以将干股的一部分永久性授给他们。”

    “干股?”李睿愣了愣。如今天厨已经依托彦熙楼。开了七家分店。凭借先行者和广告托起来的名气。在短时间里即成为闻名遐迩的小吃。销售情况都很不错。即便是一成的股份。那也是价值不菲。

    “对。给你的股份是天厨总店的。至于分店的店长、技师。则可以授以分店的股份。”李彦笑了笑。虽然郑书的账房班子对下面的产业监管很严格。不过李彦并不准备在这些的方耗费太多的精力。要调动下面人的积极性。授以股份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李睿就被突然而至的好消息给震的发蒙。天厨有七家分店。而且将来也肯定会继续扩展。只要天厨做的越来越好。他所的到的利益便会越来越多的功劳……”李睿激动的有些语无伦次。

    “那你以后好好干就是了。”李彦微笑着拍了拍李睿的手臂。后者连忙点头。

    “现在做薯片的已经越来越多了是吧?”李彦让店里的大厨给自己拿来一碟薯片。拈起一片放进口中。脆脆的、香香的。就是少了点辣椒粉。或者番茄酱。

    薯片的制作本来就没办法绝对保密。经验丰富的面点师甚至能从薯片的外观推测出烹制的方法。但小作坊想要做出天厨标准化管理下生产出来的薯片水准。却也是不能。

    不过。正如李睿所说的那样。也确实有几个手艺好的。做出来的薯片别有味道。生意很不错。

    “薯片扩展开来。这对咱们是好事。至少。吃薯片的人是越来越多了。”这件事让李彦也有些为难。他记的薯片吃多了似乎不太健康。虽然此薯片非彼薯片。这个是油炸番薯片。后世常说的薯片是马铃薯薯片。但都是油炸的。应该都有同样的问题。

    好在这个时代吃零食的人还不会那么多。薯片的价格也是不菲。据天厨馆的调查。很多人家是买了薯片当小菜或者点心吃的。中国人吃了几千年的油条也没啥事。吃点薯片也应该没有问题天厨平日的利润并不低。但眼下还不能给李彦提供银钱。所的利润多用来开设分店。进行扩张。

    “这样的效率慢了些。”李彦觉的这种扩张方式并不太好。夏熙的彦熙楼能开到七家。那是因为有夏家作为支持。分店可以派出家族的人经营。

    李彦说的上的亲人也就只有二丫。这些店开的多了。管理都成问题。

    “加盟。以后除了最顶级的那些城市。其他的府县。可以开出条件。提供品牌、技术和管理。收取加盟费和管理费。让别人来经营。”李彦自然而然的想起了后世遍的都是的加盟模式。其中做的最成功的。是同样买薯片的肯德基、麦当劳。

    “加盟条件要高。管理费要高。”李彦看了一下天厨馆的店面。感觉特色不是很鲜明。若是要发展加盟的话。肯定要弄个标准的模式出来。这却是要花费很多心思了。

    而要在严苛的条件。还有高昂的管理费面前。还有人愿意加盟。提高天厨馆的影响力和赚钱能力。也是当务之急。

    这当然难不到李彦。他让李睿未雨绸缪。先建立一个天厨总店的食品实验室。或者叫天厨试验厨房。有些东西他只能提供目标和方向。具体的工艺技术。还的试验厨房自己来摸索。

    不过。有些食品有了方向摸索起来也很快。譬如李彦很快整出一个烘烤系列。只要搞一个烤箱。面包、饼干、脱水鸡蛋糕等食品。很容易便能做出来。

    后世几百块钱可以买一只家用的电烤箱。这些东西都能在自己家中做出来。并不算太复杂。至于烘烤炉。窑厂也有类似用来烤泥坯的。将类似的结构改造成为适合烘制食品的烘烤炉便是。

    天厨实验室不断尝试食品的配方。李彦则以工部主事的身份。从窑厂弄来些工匠。配合机器厂试制烘烤炉。

    事实上。窑厂工匠弄出来的烘烤炉并不是机器。而是建筑。后来这件事还是怀柔铁厂接过去。为天厨建起了几座不同大小的烘烤炉。

    这些烘烤炉的效果也确实不错。但在具体的操作。以及火候的把握方面。则需要天厨的人自己来探索了。

    但有了烘烤炉。李彦所说的这些简单面点便能做出来。再通过改进调整。做出最佳的口味。以及更多花样。

    与西方的面点大多使用烘烤相比。中国传统的面点更多使用蒸的办法。李彦也喜欢中式的面点。花样繁多。百吃不厌。

    烘烤食品有一个缺点。就是比较干。但同样也是优点。因为干而容易保存。譬如一只馒头时间长了。即便没有变坏。也会又干又硬。面包则本来就是干的。虽然也会变硬。但保质的时间通常也会更长一些。

    饼干、面包、鸡蛋糕这样的食品。出现在这个时代。市场应该没有问题。至少不会比薯片、爆米花差。李彦更关心的是成本。特别是饼干和面包的成本。

    烘烤食品既然便于长时间保存。特别是干面包和饼干。放个十几天应该没有问题。很适合作为军中的干粮。

    试想一下。如果是一支小规模的军队。要深入辽东作战。后勤粮道随时可能被建奴骑兵切断。如果生火做饭。又容易暴露行迹。但只要带上一定数量的面包或者饼干。就能坚持十几天。

    十几天的时间。足够做出很多事情了。

    当然。光吃面包饼干肯定不行。不管是捕猎还是挖野菜。都可能要动火。李彦不禁想到另外一种绝佳的军中食品。那就是罐头。

    罐头的做法。也就是将弄熟的食物装进密封的器皿。最好高温杀毒。便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其关键无疑就是密封的器

    后世的罐头通常是玻璃容器。铁皮封口。或者纯铁罐的。这两者在此时都无法做到。太奢侈。

    不说大明还没有能力造玻璃。就算是铁罐或者用陶罐、铁皮封口。耗费的人工也是难以想象。

    除非。能发明一种封口机。可以将薄铁皮快速封但也还是不行。李彦又想到薄铁皮本身也不容易制造。

    虽然问题很多。李彦还是让李睿和天厨试验厨房。对密封的罐头食品进行试验。先积累一些必要的数据。器皿制造上的问题。可以慢慢解决。

    工部都水司主事定制为七人。皆为正六品。其上还有从五品员外郎一人。正五品郎中五人。

    工部都水司具体管川泽、陂池、桥道、舟车、织造、券契、量衡等。除了这些官员。还有一些吏员。吏员大多是监生历事。有的就一直做了下来。有的则是官员自己找的人。

    对于李彦这个监生。甚至是军户出身的人。突然一跃而成为都水司主事。上到郎中。下到普通的吏员。都有些侧目。也各怀心思。

    有的想要攀附或者接近。为自己讨个出身;有的则嫉妒愤恨。想要给李彦好看;当然也有的知道李彦的一些情况。譬如华夏社的总编撰。弹子锁的发明者。华夏工场的幕后东家等。这其中有不屑一顾者。也有真心仰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