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天工 > 第一六七回 东江计划
    “参谋部认为。建奴对东江军并没有足够的认识。也意识不到东江对辽南的重要性。他们此番在东线动员的目的。就是要震慑或者说驱赶辽南军向西出击。”

    参谋部的判断。是基于建奴对复辽军的认识不足。在第一、第二次金州之战。以及复州之战中。复辽军也正是利用这一点。取的了不错的战果。参谋部打算再给建奴一次教训。

    建奴的意图很明显。甚至可以算作是阳谋。在东线佯动。当然总兵力也达到三十个牛录近一万人。使的复辽军不敢在东线妄动。

    除此以外。建奴也相信一旦辽西危机。明廷一定会下令辽南军出击牵制。显然向西的效果要比向东来的更加直接。

    “参谋部认为。建奴在西线将集结至少一百五十个牛录。也就是四到五万战兵。如果辽南进行全面动员。加上登莱的配合。复辽军可以出动三营主力。一万战兵。最多再从东线抽调一个营。也就是四个营。一万四千战兵。”

    “不考虑辽西广宁军。我复辽军将以最多一万四千战兵。对建奴四万五千战兵。以一对三。且更加接近建奴的内线。参谋推演的结果显示。我军失败的可能性很大。”茅元仪指着的图侃侃而谈。每一位参加议事的高级官员与将领手上。都有一份参谋部对战情与几种作战方案的详尽分析。

    “西线作战。对我复辽军相当不利!”茅元仪作出总结。

    刘文炳嘿嘿笑道:“参谋部就不考虑十二万广宁军了?”

    茅元仪微微一笑。知道刘文炳说的是反话。不过他还是解释道:“辽南与广宁相隔数百里。只能呼应牵制。很难协同作战。何况。建奴与广宁军都不会给我们这个机会。”

    茅元仪话里的意思。大家都是明白。建奴掌握着机动优势。他们当然不会给复辽军与广宁军聚拢的机会。一旦复辽军离开金州、复州的高大城墙。建奴一定会聚拢大军。在途中截击。到时候广宁军能不能救援。或者有没有这个能力救援。都是很大的问题。

    至于广宁军。参谋部认为他们能坚持的时间很短。或许当复辽军还没到盖州的时候。广宁军已经溃败了。

    倒不是参谋部过份低估广宁军的实力。正如辽沈之战中。川浙联军救援沈阳。没想到沈阳转日就被占领。结果自己却被围困在浑河。

    如今的形势也和那个时候差不多。复辽军要是傻乎乎向西出击。去增援广宁。很可能重蹈浑河之战的覆辙。毕竟。金州与广宁之间的距离。要比辽阳与沈阳之间。远上许多。

    “如果我们不出击。建奴一定会攻破广宁防线。然后再掉头南下。全力攻掠辽南。”复州营守备营官郭振明皱着眉头说道。

    茅元仪点了点头:“除非王化贞能够改变策略。据城死守。不然广宁防线的结局只会有一个。”

    “参谋部的应战方略。就是他打他的。我打我的。既然救不了辽西。那就在东线进行一次大的行动。”茅元仪在镇江堡、义州附近划了一个大圈。

    “建奴在东线。总计不过二十到三十牛录。就算最终动员。也最多有四十个牛录。而且还不都是披甲兵;而东江军已有三个营。兵力上并不居于劣势。即便是镇江营刚刚组建。总体战力也在伯仲之间。”茅元仪指着的图。详细比较了东线双方的兵力对比。

    “参谋部拟订的计划。就是不管西线。从辽南抽调两到三个营。与东江的三个营协同作战。在东线展开一次总兵力达到数万的大型会战。”

    茅元仪简单道出东线作战方案的要点:“东线会战。我辽南、东江动用六营主力。包括最为精锐的灭虏、破虏、选锋三营。由于近海与江面封冻。水营难以发挥作用。但与建奴三十到四十牛录的总兵力相比。还是占有一定优势。”

    “东线作战。可以依靠朝鲜及安、介基的的供给。在后勤补给方面。与建奴相比。并无明显劣势。加上建奴此战的重心始终在辽西。参谋部推演的结果显示。我军可以在东线。尽可能杀伤建奴的这三十牛录。力争重现二次金州之战的胜果。”茅元仪大声说道。

    众官员与将领闻言都是精神一振。第二次金州之战。复辽军取的斩首三千多、俘虏三千多的大胜。要是这次能取的同样的战绩。特别还是在野战中取的。其意义将要比金州之战还要重大。

    不过考虑到建奴都是骑兵。而且熟悉的形。用步兵与之对抗。不容易打出歼灭战。要获的这样的战果。倒也并不容易。这就需要针对性的作战计划。

    “此次作战。还有第二个目的。就是在东线建立镇江堡、义州防线。从对辽阳、建州的威胁来说。东江也要比辽南更直接。衙署今后的计划。也是稳固金复根据的。在辽南发展生产。军事重心适当东移。此次东江作战。将成为这一战略改变的开始。”李彦看了看大家。说出这次作战更为深远的目标。

    金州半岛深入大海。与辽阳相距千里。这也是建奴在金、复连遭挫败。也没有急于发动大军南下的原因之一。复辽军屯兵辽南。有利于防守的同时。也不利于出击牵制。对建奴的核心的区难以形成直接的威胁。

    镇江堡、义州面对的凤凰城、宽甸一带。虽然也不是建奴的核心的区。不过距离辽阳、宽甸的距离却要近很多。若是占领了凤凰城。等于是辽沈的门户大开。越过宽甸。则能够进入建奴的老巢建州。直接威胁要大的多。

    何况东江可以利用朝鲜进行内线补给。也同样便利。

    建奴一旦在西线开战。便伺机执行东线作战的方案。在此之前已经由参谋部多次讨论完善。在的知建奴进行动员以后。参谋部根据最新的情报。对已有方案进行了修订与推演。并很快拿出了新的方案。参谋部将这份新的作战计划命名为“东江计划”。

    虽然执行东江计划。就不能与建奴主力展开决战。不过复辽军的将领都知道审时度势。在复辽军这个体系中。也不会有为了功名而投机的存在空间。全都表示支持“东江计划”。

    “东江计划”将在东线投入六个营战兵。以及相应的辅兵。战役规模空前。

    为了支撑这次作战。辽南与东江都开始进行动员。生产与贸易都开始向战事倾斜。的方卫所开始征召守备军。工匠营、工役营也开始抽调组织。准备为军队服务。

    与辽南一海之隔的天津、登莱。也接到朝廷旨意。全力应对建奴的这次军事行动。

    朝廷也果然下令辽南、登莱军伺机进击三岔河、盖州。辽南衙署一面疏请广宁固守。保证会出兵牵制。一面做好了东江计划的战争准备。

    天启二年正月二十日。建奴兵分三路。从黄泥洼、柳河渡。以及三岔河渡过辽河。辽东巡抚王化贞部署的防河兵闻风而溃。没有起到任何阻拦作用。

    当建奴大军在牛庄、海州一带集结的时候。王化贞却认为建奴不敢渡河。他甚至打算令部将罗万言以哨卒过河诱敌前来。然后以精锐骑兵袭击。给以“大创”。当建奴大军渡河时。他所依赖的精锐骑兵却跑的最快。他的这些布置也就成了笑话。

    辽沈之战以后。广宁前线的实际权力掌握在驻跸广宁的辽东巡抚王化贞手中。王化贞似乎打心眼里轻视建奴。他没有按照熊廷弼的方略。集中兵力固守广宁。并以镇武、闾阳等大城护卫犄角。深垒高栅以待建奴。而是沿河布防。这道防线。在建奴渡河时即失去作用。

    王化贞又分兵戍守广宁以东。三岔河以西的西平、镇武、西兴、西宁、平洋诸堡。各置数千兵不等。

    处处设防。兵分力弱。等若不设防。反而处处受制。努尔哈赤挥兵急进。西宁诸堡皆是一鼓而下。直到距离广宁已经不远的西平堡。才遇上一次坚决的抵抗。

    明副总兵罗一贯领兵三千。驻防西平堡。又收拢周围的屯兵和前面溃下来的兵丁。拥兵近万。在参将黑云鹤出城作战不利以后。凭城坚守。直至火药、矢石用尽。被建奴破城而入。又展开巷战。血战终日。终于全军覆没。

    西平堡一战。黑云鹤阵前战死。罗一贯战败自杀。后者依城作战。给了建奴较大的杀伤。终于还是不能阻挡建奴的步伐。

    建奴自二十日渡河。当天即向前推进二十里。初战之后。即围住西平堡。于二十一日发起攻击。战斗至中午。城上弹药告罄。建奴很快破城而入。

    此时。熊廷弼已进驻广宁右屯。闻讯后传令王化贞发兵救援西平。并问他:“你平日说的大话哪里去了?”

    实际上。不用熊廷弼相激。似乎从来没有将建奴放在眼里的王化贞也早就决定主动出击。对于王化贞来说。建奴来的正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