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一个人的甲午 > 第二十三章 雷动 中
    广岛

    习习海风轻拂着濑户内海的粼粼波光。春天的阳光依旧还带着些微的寒意。然而樱花已经提前绽放了。在这座由战国时代丰臣秀吉五大家臣之一的的武将毛利辉元。于1589年所筑的城市里面。樱花和枫叶的季节。永远是那么美不胜收。

    帝国银行广岛分店的一间小型会议室里面。伊藤博文静静的站在窗前。眺望着窗外革丙之浦港内点点白帆。和海滩上起起落落的海鸥。目光中布满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意味。

    越过这片蔚蓝的海洋。展现在帝国面前的就将是那片庞大广袤的土地。然而如何与清国进行决战。大本营内部还摇摆不定……

    自从内阁通过保护”使馆和侨民出兵朝鲜的决定后。根据战时大本营条例。立即在广岛秘密设立了战时大本营。由参谋总长陆军大将有栖川炽亲王、参谋次长陆军中将川上操六、海军军令部长海军中将中牟田仓之助。分别担任战时大本营幕僚长、陆军参谋、海军参谋。

    同时任命陆军大将大山岩为陆军大臣、海军大将西乡从道为海军大臣。主持陆军部、海军部的具体事务。

    原来的陆军大臣山县有朋和海军大臣桦山资纪。将分别率领征清第一军和日本联合舰队。担负陆上和海上的作战。但是围绕着以海战为主。还是以陆战为主。陆军和海军争吵的不可开交。

    “首相阁下。海军省官方主事山本权兵卫大佐正在门外?”川上操六在伊藤博文身后恭敬的说道。

    伊藤博文回身注视了川上操六一会儿。默默的点了点头。

    在这个微妙而复杂地时刻。身为战时大本营实际决策者的伊藤博文。忽然提出接见一个仅仅是大佐身份的海军省官方主事山本权兵卫。让大本营内的军官们都有些吃惊。然而。谁也不会想到。提出这个建议的却正是陆军方面的川上操六。

    “说说你的意见吧。听说你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见解。”伊藤博文望着站在自己面前。还有些拘谨的山本权兵卫温和地说道。

    “是。首相阁下。”山本权兵卫鞠了一躬。随即大步走到墙边的地图前。“征清作战是渡海作战。目前的作战态势。征清第一军即将在朝鲜登陆。然而在海军夺得黄海的控制权以前。运兵运粮地所有船只都在北洋舰队的威胁之下。如果北洋舰队一旦切断陆军的兵员。军火。粮草补给线。不管在朝鲜登陆了多少人。也不管这些人如何善战。就只有失败这个唯一的结果”。

    “这么说来。你是赞成以海军为主。与清国进行决战的战略设想?”伊藤博文目不转睛地盯着墙上的地图。皱着眉头。

    “以海军为主。还是以陆军为主地争论。其实并不重要。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联系的。但是有一点帝国战时大本营必须明确。帝国是一个岛国。今后帝国的作战都将是跨海作战。因此。确保夺得制海权将是帝国战略的第一要务。海军最大和最终的任务就是自主行动。寻找一切战机消灭清国的北洋舰队……”

    海权第一。这是伊藤博文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观点。他下意识地回头看了看站在一旁的川上操六。却看到此刻这位陆军参谋本部的参谋次长正露出一丝奇怪的笑容。

    根据制海权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行动方案。这是川上操六在听过山本权兵卫的建议后。拟定的征清作战纲要的基本构想。当然。作为陆军方面掌握实权的第二人。川上操六能够接受海军方面一个普通大佐地建议。并向伊藤博文首相推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山本权兵卫和山县有朋、川上操六一样。都同属于萨摩藩系地。

    “战时大本营确立的与清国决战于直隶平原地战略设想。必须建立在消灭清国北洋舰队的基础上。消灭了清国的北洋舰队。帝国陆军就能够在清国的任何地方登陆。给予清国以决定性的打击。”山本权兵卫毫不迟疑的继续说道“当前帝国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继续增兵朝鲜。迫使清国也调动主力集结于朝鲜。拉长清国的补给线……那时候。清国的北洋舰队将不得不出海护航。运送兵员物资。等待他们的就将是帝国的联合舰队……”

    山本权兵卫滔滔不绝的说着。这位后来被称为“日本海军之父”的年轻军官。望着地图的目光中闪动着如痴如醉的光泽。似乎此刻清国的北洋舰队正在他的眼中慢慢沉没。

    以陆军调动清国的北洋各部。诱使清国北洋舰队出海。再用联合舰队对清国的北洋舰队施加以毁灭性打击。一举获得战争的主动权……可是。清国的北洋舰队毕竟拥有定远、镇远两艘巨型战舰。帝国的联合舰队有把握战而胜之吗?

    “如果联合舰队不能战胜清国的北洋舰队呢?”伊藤博文有些忧虑的问道。

    “没有如果。只有决一死战。如果帝国连清国的北洋舰队都不能征服。何谈征清大业呢?”回答的却是属于陆军方面的川上操六。“帝国陆军已经做好了准备。全力配合海军的行动。获得制海权。打开清国的门户。帝国陆军将长驱直入。直逼清国的直隶平原……”

    伊藤博文的嘴角慢慢露出一丝微笑。事势所然。帝国的大业就是奋力一搏而已。此刻拨动东亚大势的权力就掌握在自己手中。是时候下决断了。

    他缓慢而坚定的对川上操六点了点头说道。“立刻召开战时大本营会议。请山县有朋和桦山资纪一并参加……没有什么可以犹豫动摇的了。征清第一军和联合舰队将一起出发。帝国必须坚决的夺取制海权。剩下来的事情。川上君。清国将为你们陆军敞开大门。等待着帝国陆军纵横驰骋。直指清国地直隶平原……”

    “是。首相阁下!“川上操六和山本权兵卫一个标准的5度鞠躬。转身大步向门外走去。

    一片沉默中。寂静的房间里面。依稀听到伊藤博文喃喃的自语。“樱花已经绽放。等到枫叶飘落的季节。将会是帝国扭转命运的时刻吗?……”

    京城这些天最热闹的莫过于茶馆了。满满当当的都是人头攒动。不为其他。听说朝廷和日本东洋人在朝鲜干起来了。

    这可真是个新鲜事了。一千多年了。日本都是屁颠屁颠的跟在后面。一副恨不得把所有东西都原样照搬过去地架势。学的不伦不类就不说了。看看他们驻大清的代理公使小村寿太郎的样子。身材矮小贼眉鼠眼地模样。连京城里外国使团的各国公使背地里都称呼他为“鼠公使”。就这样还敢和大清开战?打就打呗!咱大清受了西洋人这么多年的闷气。西洋人咱大清惹不起。对付些个东洋矮子还不是跟玩似的。

    京城里的官员百姓。此刻都是一门心思地坐等着朝鲜那边传来的好消息。打完了日本人。还等着太后地万寿大典。还刚好。普天同庆给大清添个乐子。

    “要说这东洋人也真够邪门的。屁大一点地方。居然敢和咱大清叫板。眼看着就是太后的六十大寿了。这不是成心添堵不是?”

    “就东洋人那操性。能打得过大清?没听说捷报已经传来了吗?牙山大捷……”

    “大捷个屁!”话音未落。便听到一个声音传来。众人抬头一看。这不是许久没有见到的瑞祥贝勒爷吗?忙不迭的让座倒茶。一顿招呼寒暄。

    “贝勒爷。可是在宫里得着什么消息了。给大家伙说道说道……”

    瑞祥轻轻哼了一声。把鸟笼往桌上一放。一脸的晦气。“你们谁听说大捷了还往后退的道理。从牙山一直退到了平壤……我听内务府里地公公说。李鸿章把报捷的折子送到皇上那里的时候。皇上就是这样问他的。还当场就把报捷的折子都撕了。”

    众人都是一愣。似明白又似不明白的样子。“贝勒爷。难道咱大清败了?”

    “日子还早着呢?没见朝廷又调派了将近1万多人进朝鲜吗?听说都在平壤附近。等着和东洋人决战……”瑞祥端起茶喝了一口。脸上还带着点不肯罢休的恨意。“他奶奶的。李鸿章的北洋还玩这套瓷器活。还好意思开口向朝廷要银子。要我说。把咱京城里的旗人放上去。一打一个准!”

    “贝勒爷说地是。我听说朝廷准备把新建陆军派上去。贝勒爷。可有此事啊?”

    瑞祥扫了说话那人一眼。满脸都是不屑。“你们成天瞎琢磨什么啊?太后她老人家都发话了。新建陆军是拱卫京畿地。不可轻动。再说了。朝廷给北洋砸进去那么多银子。就东洋人那身子骨。李鸿章的北洋稍微用点心思。还不是手到擒来地事情。等着吧。这大清的天下乱不了……”

    “平壤危在旦夕!”新建陆军陈卓的中军大营内。一个年轻军官指着墙上的地图。斩钉截铁的说道。他正是光绪感念其救架之功。刻意放在新建陆军大营中历练的刑天。为此。陈卓特意将他调入了新建陆军的参谋部。

    此刻。新建陆军标协以上的高级军官和参谋部的参谋们。密密实实的坐了一大屋子。听到刑天如此的结论。顿时都坐直了身体。目光炯炯的盯着地图。

    就连一直坐在旁边。有些怔忡的袁世凯。此刻也猛地回过神来。面色阴沉的盯着地图上平壤的位置。

    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朝鲜。也没有人知道此刻他心中的惊恐不安。朝鲜那块地方。日本人早就垂涎已久。但是过去无论闹腾多大的动静出来。日本人不过调几艘军舰。再不济派点兵做做样子罢了。但是像这一次。连基本的外交交涉都没有。顷刻之间一个混成旅团就在朝鲜登陆。先是在牙山击败叶志超、聂士成所部。然后是丰岛海战。此刻竟然是由南向北以两个师团的兵力。分三路直逼平壤。摆出了一副全力一战地架势。而大清在平壤不过一万多人。是战非战。是和非和……

    “刑天。说说你的理由。”陈卓此刻也是脸色铁青。眼神中闪着逼人的寒气。

    “卑职以为有两个理由。其一。朝廷在平壤的兵力不足。日本现已在朝鲜投入了两个师团的兵力。兵力大大超过叶志超、卫汝贵所部。平壤能否守住尚存疑问。其二。目前最大的危险是。平壤各部现只有一条后方联络补给线。如果日本在安州、清江、定州等濒海处登陆。切断这条补给线。平壤各部就会深陷重围中。必败无疑。”

    刑天寥寥数语。便已将此刻朝鲜的作战态势说的一清二楚。屋子中在座的军官都是新建陆军学校毕业。受过严格军事教育地。用不着再过多分析。众人的心都是沉了下去。朝廷此刻摆出了和日本作战的架势。可是又全然是一副似战非战的样子。既不做战略动员。也没有完整地战略作战计划。连调派新建陆军巩固辽东、辽南一线的防务。也被朝廷断然拒绝。放着平壤一万多人孤军悬于海外。这仗照这么打下去。如何才有胜算。朝廷里的人究竟在想什么啊?

    虽没有说话。不少军官的脸上已经明显有了忿忿的神情。

    “袁大人。你在朝鲜地时间长。这一仗你怎么看?”陈卓忽然转过头去。看着袁世凯问道。

    袁世凯默不作声的站起来。走到地图前看了片刻。摇了摇头。“日军如果选择在朝鲜地安州、清江、定州等处登陆。势必会和北洋舰队遭遇。切断后方补给线一说。尚在两可之间。但是兵力不足。应对仓促……”

    犹豫了一下。袁世凯的牙缝中冷冷的迸出了几个字。“胜算寥寥。已尽失先机了。”

    皇上曾竭力反对向朝鲜增兵。可朝廷还是督令北洋李鸿章派兵进驻平壤。期期艾艾的摆出一个防守的架势。守。如何守得住啊?局面已到了危在旦夕的地步。可此刻举国上下。还依然视日本如若无物。似乎弹指间便会灰飞烟灭………

    想到处。陈卓咬着牙站起身来。断然说道。“我立刻向朝廷上折。建议朝廷将平壤各部收束回国。依托九连城、凤凰城、大孤山一线。梯次布防。袁大人。你可愿与我联名上折?”

    袁世凯微微一愣。此折一上。便是和李中堂唱了对台戏。可放眼望去。此刻满座的新建陆军军官们。眼神都是火辣辣地投了过来。人心向背。今后自己在新建陆军中的地位……

    间不容发之间。已经容不得过多迟疑了。袁世凯肃然的点了点头。“袁世凯愿与陈卓大人共上此折!”

    “晚了!”门外忽然传来一声沉沉的低吼。众人回头一看。竟然是皇上带着吴绍基一阵风似的急匆匆走了进来。

    一怔之下。众人都是慌忙跪了下去。叩问圣安。

    光绪径直穿过黑压压跪了一地的人群。站在墙上那幅地图前面。将手中一页纸往桌上一扔。头也不回的说道。“总署刚接到北洋急电。平壤已经失守了……都起来吧。”

    乍然闻听皇上此言。众人都是大惊失色。一脸怀疑的盯着桌上的那页电报纸。

    陈卓和袁世凯此刻也是顾不得许多了。疾步上前。拿起电报纸。两个人凑在一起看起来。

    光绪二十年四月二十七日。日军两万七千余人向平壤发动总攻。激战一日。各部伤亡惨重。左宝贵中炮战死。叶志超各部虑后路被日军切断。仓惶北撤。平壤陷落……

    砰的一声。陈卓竟然一拳击在桌上。眼睛里都快迸出火花来。

    “不到一天!一万多人连一天都没有守住。平壤就陷落了。这仗。怎么就打成这个样子?”

    听到陈卓这一身低沉地吼声。新建陆军地这些军官们顿时惊的目瞪口呆。虽然刚才都对战局做了最悲观地估计。也预见到了平壤各部的险恶处境。但是朝廷毕竟在平壤那里摆着一万多人。虽然胜算寥寥。但是坚守一些时日还是没有问题的。再怎么打。也不至于让日本人一天就攻陷了平壤啊!

    空气顿时如死一般的沉寂着。那薄薄的一页纸。此刻便似千钧之重。压的每个人都喘不过气来。

    “这个时候。说这些还有用吗?”光绪回过头。冷冷的看了陈卓一眼。

    “皇上。新建陆军全体官兵誓死请战!”一怔之下。陈卓猛然跪在地上。昂着头大声说道。

    刹那间。所有的人都无声的跪了下去。眼神紧紧的盯着光绪。

    光绪默默的注视着眼前这群年轻的军官们。他毫不怀疑他们眼中的灼热和勇气。此时此刻。眼前的这个朝廷。这个国家。或许也只有在这一群人身上。才能够找到作为军人的这份血性和忠诚……

    “传朕的旨意。即刻起。新建陆军全体进入战备状态。以新建陆军参谋部为班底。立刻组建作战指挥部。由陈卓全权指挥新建陆军所有作战部署。战前动员。行军路线。后勤保障必须马上展开……你们的时间不多了……”

    不能再快了。每天5000多字啊。哪位兄弟投的12000字的催更票啊。每天只有晚上回来个多小时的时间。面条已经竭尽全力了。投6000字吧。明天突破一点。要打仗了。面条也要往前冲了。没有退路了。奶奶的。拼了!

    最近订阅下降很多。支持正版。反对盗版!鞠躬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