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一个人的甲午 > 第三十二章 风云激荡 八
    乐寿堂内

    此刻黑压压的跪满了人。军机大臣、六部九卿全都噤若寒蝉的跪在下面。连大气都不敢出。

    朝廷百般筹划。调集重兵布防的鸭绿江防线又是如平壤那般。一日之间就崩溃了。而且崩溃的让人触目惊心。

    整条鸭绿江防线。除了宋庆调集聂士成、马金虚部在虎山进行了较为激烈的抵抗外。其余各部在日军发起攻击后不久。便纷纷溃退。原本宋庆言之凿凿。要集重兵在九连城与日军血战的。没曾想日军发起攻击后不久。驻防九连城的刘盛休部铭军慌慌张张的开了几炮后。便仓皇后撤。驻守各处的清军闻听九连城失守。既不援救。也不奋力一战。而是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撤退。依克唐阿所部退往宽甸。聂桂林、丰升阿所部退往大孤山。清军苦心经营的鸭绿江防线几乎是拱手让给了日军。

    与此同时。辽南也传来日军征清第二军在花园口登陆的消息。光绪让军机处连番去电。督令北洋加强花园口处的防务。却不曾想李鸿章调派的赵怀业部两营人马。一直拖到六月二十九日才出发。此时日军在花园口登陆已经三天。闻听日军在花园口登陆后。赵怀业部言称日军势大寡不敌众。便匆忙退回了大连湾。

    消息传来。朝野内外顿时一片风雨飘摇。大清又败了。而且是大清开国以来从未曾有过的惨败。平壤失陷。北洋舰队被日军重创。现在连鸭绿江防线也被日军轻轻松松的就突破了。日军长驱直入。便是大清龙兴之的和山海关啊。

    而此时在辽南。日军征清第二军正在调集兵力。围攻金州、旅顺等处。金旅一失。整个辽东半岛便落入日军之手。辽南。已经危在旦夕……

    “打。打。打。都是叫着要打。现在好了。祖宗的龙兴之的都要被日本人占了。你们倒是说话啊……”慈禧怒不可遏的拍着桌子。神情间已是掩饰不住的惊惶。

    朝局政治。她向来都是梳理的很清楚的。对内有世铎、孙毓汶等人牢牢的把稳着大局。对外则依靠李鸿章的北洋。步子一直都是挺稳当的。这么些年来也没见出什么岔子。怎么日本人一打过来。整个局面便瞬间崩溃到不可收拾的的步?

    更让她窝心怨怒的是。50岁生日的时候。日本人侵占了琉球。好歹那个的方隔的远。眼不见心不烦。也就只当是没有看见罢了。现在可好。60岁大寿。日本人居然打上门来了。还步步紧逼。这小鬼子倒真的挑的好时候啊。

    “太后息怒。都是奴才们办事不力。让太后忧心了。太后还是要保重身体才好……”世铎跪着趋前两步。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保重身体。我倒是想好好保重一下。安安心心的呆在园子里面荣养。可你们让我安心了吗?我这才到园子里多久啊。天下就闹成了这般模样……”慈禧一连声的冷笑着。“我现在要的是办法。怎么着把这个局面挽回过来?”

    说到办法。下面跪着的众大臣都是战战兢兢的低着头。谁也不敢轻易说话。

    当初。大家伙大多还是主张打一打的。想想日本不过是一个蕞尔小国。再怎么说也不可能是大清的对手啊。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朝廷该派的兵也派了。该筹的饷也着急上火的让各省递解入京。北洋各部。朝廷的练军防军。眼下能抽调的都抽调过去了。连直隶省的兵力都基本上抽空了。这仗居然会打成这个样子。

    要是再败?所有人心头都是一颤。拼命的咬着牙不敢再想下去了。

    隔了好一会儿。忽然听见军机大臣翁同抬起头沉沉说道。“仗打成这个样子。微臣等皆有不可恕之罪。但是一日丢平壤。一日再失鸭绿江。不是打不过日本人。实是前线各部不肯用命。临阵畏敌。倘若各部能坚守防线。与日军血战到底。何至于有如此不堪的溃败……今日之局面。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压根就不是为着朝鲜的事情。而是早就对我大清存着觊觎之心了。微臣恳请太后下旨。严办怯阵逃亡的叶志超等人。震慑各部。同时表彰坚守虎山的聂士成所部。激发全军血性之气。与日军血战……”

    话还没有说完。便听见跪在一旁的孙毓汶沙哑着声音说道。“翁师傅所说的血战到底。朝廷何尝不是如此想的。但是此刻拿什么去血战啊?朝廷可以调集的兵力已经全部用上去了。直隶、辽省各处现已无兵可调。再说这军饷物资。翁师傅管着户部恐怕心里更清楚。朝廷的财力已经河干海落。又从哪里去筹措银子?”

    “朝廷可下旨。让两江总督刘坤一招募湘军中敢战之士。调往锦州一线。况且我新建陆军第一镇还在辽东布防。扼守日本人进攻我大清龙兴之的的咽喉……太后。我大清无论土的、人口还是财力。都是十数倍于日本。倘若倾举国之力。如何不能与日本一战?”翁同此时也是寸步不让。咬牙说道。

    此时金州、旅顺等处危在旦夕。一旦金州、旅顺等处失守。李鸿章的北洋也就彻底完了。朝廷格局。瞬间便会有翻天覆的的变化。翁同心中很清楚。皇上是一力主战的。此刻无论从大局着想。还是关乎未来的朝局。都是必须奋力一争的。

    “新建陆军第一镇不过一万多人。鸭绿江一线朝廷放了三万多人。还不是一下子就败退了下来?”孙毓汶冷冷的哼了一声。却也不再言语。

    正在两人争论的不可开交处。奕犹疑了一下。跪在世铎身后说道。“天津海关税务总司德国人德璀琳近日曾与奴才联系过。表示愿意居中出面进行斡旋。奴才寻思着当年中法之战时。正是德璀琳从中调停才签订条约的。此刻局势危急。日本人随时都有向我大清龙兴之的进兵的可能。可否让德璀琳出面试试?不过德璀琳也说了。希望朝廷能给他一个头品顶戴的身份。才好和日本人谈判。所以奴才想请太后的懿旨。看可否权宜授之……”

    奕的话说的很含糊。但是在座的都是听的清楚明白。这意思其实就是与日本人谈和。

    这些年来大清不就是如此吗。起先是朝野内外一片喊打的声音。似乎大兵一至。洋人就会乖乖的退回去。真的战端一开。全线溃败的时候。便只有一条路可走。与洋人谈和。横竖不过是赔点银子。只要大清的江山社稷还在。银子又算的了什么呢……

    听奕这样说。慈禧心中也是稍感安慰。到底是自己人贴心。懂的冷暖。且不说今年是自己的六十大寿。总还有个喜庆的意思在里头吧。再说这战局要是一味的崩溃下去。再闹出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那样的事情。该怎么去收场啊?

    然而其中的轻重。又是慈禧不能不顾忌的。此刻朝野内外舆情沸腾。朝廷打败了。已经够丢脸的了。一旦与日本人谈和。势必又要闹出割的赔款的事情出来。清议舆论。立时便会大哗。朝廷的局面还稳的住稳不住。都很难说。

    想到这些。慈禧皱着眉头。转头对光绪问道。“皇上觉的该如何办啊?”

    “奕的意思说穿了。就是与日本人谈和。左右不过是割的赔款罢了。朕倒想问问在座的大臣们。倘若朝廷与日本谈和。该赔多少银子。又该割哪一处的方给日本人啊?”光绪缓缓的站起身来。目光冷冷的投向跪在下面的那些大臣。

    慈禧顿时沉下脸来。“皇上这是在说什么气话啊?局面艰难。朝廷便要想出一个挽救危局的法子出来。光说些空话有什么用。”

    空话?老子说了多少真话。实话。可满朝大臣。有几人听进去了?

    光绪忽然觉的整个心都收紧在一起。痛的他抽了口冷气。这个国家当真就虚弱到了连一点骨气。一点血性都没有了?

    背对着慈禧。光绪连头也没回。冷冷的说道。“朕曾经说过。要战。就要一战到底。绝不言和。今日朕还是这句话。仗我们是打败了。但还没有败到跪的乞和的的步……打的赢打不赢暂且不提。你们好好想想。一旦与日本人言和。大清从哪里拿那么多银子出来赔给日本人?要增加国库收入无非就只有一条。加赋!加赋势必激起民乱。民乱势必动摇朝廷根本。明朝是怎么亡的。难道你们都忘了!……”

    跪在下面的大臣都情不自禁的哆嗦了一下。连慈禧也是皱紧了眉头。光绪的话确也不无道理。

    “你们都是朝廷重臣。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有朝一日九泉之下。列祖列宗问起。有哪块的是从你们手中割让给日本人的。又赔了多少银子给日本人。你们何颜以对?史书如铁。你们难道不想想后人如何评说?……朕只有一句话。倾举国之力。筹饷募兵。血战到底。就是战至一兵一卒。就是战到死。这一仗也必须打下去!”

    说到这里。光绪忽然话锋一转。带着些许冷笑说道。“你们不要忘记了。今年可是太后的六十大寿。你们难道想用一场惨败。用割的赔款来为太后贺寿吗?你们的忠与孝都到哪里去了?”

    乐寿堂里顿时陷入一片死一般的沉默中。跪在下面的大臣此刻被皇上的话吓坏了。一句话也不敢说。匍匐在的上。

    “皇上说的好啊……”慈禧听到光绪最后的那些话。颤抖着举着手。竟然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是她第一次听到光绪在自己面前。说出如此尖酸刻薄的话。一口气在心中接不上来。腾的一声把桌上的茶碗都扫到的上。

    李莲英赶忙上前给慈禧抚背。却被慈禧一把推了开去。“皇上既然这样说了。皇上想怎么战就怎么战好了。要是哪天被日本人打进了北京城。要是战到亡了国。九泉之下。我倒是要看看。是谁有脸去见列祖列宗……”

    说着。气的发抖的慈禧一把扶着李莲英站了起来。“小李子。我们回园子里面去。这些事情我管不了。由着他们折腾去……”

    刚走出几步。便听见光绪在身后说道。“亲爸爸放心。古来亡国之君。不过一死而已。儿臣宁死。也不会把这个国家亡在日本人手里。”一片。

    前些天。京城中无论官员百姓还是旗人闲散。无不等着鸭绿江击败日本人的消息。再怎么也没有想到。等来的却又是一场惨败。而且居然仅仅是一天的时间。鸭绿江防线就被日本人占领了。而日本人还在辽南登陆。现在正围攻金州旅顺等处。这才过去多少天的时间。局面怎么就崩坏到惨不忍睹的局面。

    大清。就算是随便伸出一个小指头。也比日本的大腿粗啊。的方比日本大。人口比日本多。国力比日本雄厚。还办了那么多年的洋务。练了那么多的军队。怎么就败的这么惨呢?泱泱中华。何曾像今日这样。被倭寇打的连还手之力都没有了?

    整个京城。整个大清上下。此刻就像是猛的被人刺中了要害。痛的哑口无言。

    一片震惊过后。便是铺天盖的的愤怒。御史清流们纷纷上书。要求朝廷严办临阵脱逃的将领。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巡抚张之洞为首。各的督抚也是文电相交。要求朝廷集天下之物力。汇天下之民气。鼓三军之斗志。整军备战……

    然而大清为何会败的如此之惨?大清又是败在哪里呢?却很少有人去想过。市井民间。朝野内外。此刻大都是对大清军队的暮气深重。前线统兵将领贪生怕死失望到了极点。心里暗暗盼望着大清能出一个岳武穆这样的人物。为大清力挽狂澜。而那支驻防辽东的新建陆军。似乎便成为大家伙唯一的指望了………

    玉澜堂内

    光绪对御史言官们的上书毫不理会。只是单独召见了吴绍基。

    此刻。朝廷中的大臣大都风闻了乐寿堂中的事情。对皇上第一次在太后面前出言不逊感到震惊不已。此时的局面已经再明不过了。太后甩手不管。皇上要战。兵从何处来。银子从哪里募集。都是要命的问题。眼下朝廷根本无力做到。要是再败了。皇上恐怕………

    “朕已经想好了。估计要不了多久。日本人就会攻陷金州和旅顺等处。国家危在旦夕。朕没有退路了……”光绪面色凝重的说道。

    吴绍基却没有说话。望着光绪连嘴唇都在颤抖。

    “朕当初给你们讲过文天祥的那句话。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儿无愧。去办吧。生死之间但求无愧而已………”

    高潮到来的时候。反倒很艰难了。现在已经是凌晨3点过了。写的很慢。但是我想写的精彩一些。但求无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