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一个人的甲午 > 第四十四章 国破乎 国战矣 二
    让景铭送月儿回锦州后。光绪立即回到了行营内作战指挥室。刚进门。便见到袁世凯和段祺瑞正神情紧张的盯着的图。身后的几个年轻参谋也在旁边轻声争论着。

    “出了什么事?”光绪看了众人一眼。冷冷的哼道。

    “刚刚收到宋庆从海城发过来的电报。第五旅团旅团长大迫尚敏率领的步兵第六联队自从昨日发起短暂对海城方向的进攻后。现在忽然停止了进攻。退向距离海城10多里远的营城子……”段祺瑞从桌上拿起一份电报。递给光绪又说道。

    “现海城方向的日军共有一个步兵联队。一个骑兵中队及野战炮兵一个大队的兵力。而日军第三师团主力。目前还停留在析木城。宋庆等人的意思是。日军进攻海城的这一个联队加上配属部队。兵力也就三千多人左右。而第三师团主力又远在析木城。他们想利用日军孤军深入。主动出击。利用兵力上的优势。包围重创日军第三师团的先头部队。”

    从日军先头部队接近海城。光绪就已经有了吃掉日军这一个联队的想法。只是苦于新建陆军第二镇兵力不足。而宋庆、聂士成等部不仅装备参差不齐。战斗力也相距甚远。根本不敢轻率的放上去和日军进行野战对攻。一旦打成僵持的局面。日军第三师团主力赶到。便极有可能被包了饺子。

    然而此时。日军第三师团主力居然在析木城停滞不前。远远的拖在了后面。面对着送到嘴边的这块肉。不吃真的有点馋的慌。

    光绪的眉头顿时皱紧。一边看着的图一边问道。“日军第六联队为何忽然停止进攻?”

    “据宋庆等人判断。日军第六联队可能是顾忌到兵力不足。不敢贸然发动进攻。所以暂时停止进攻。等待第三师团主力的到来。战机稍纵即逝。宋庆、聂士成部都极力请战。是否出击。请皇上定夺。”段祺瑞禀报道。

    宋庆、聂士成所部。再加上铭军、奉军各部。此刻在海城至牛庄一线。有2万多人的兵力。从此刻与日军的兵力对比上看。确实占据着极大的优势。而宋庆、聂士成等人自鸭绿江防线溃败后。目睹了光绪去辫明志。军心也是极为震动。想抓住这个机会挽回一再溃败的颜面。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然而宋庆、聂士成各部能不能打好这一仗。光绪心中却是没有把握。

    “袁世凯。段祺瑞。你们是怎么考虑的?”光绪沉默了一会儿。转身问道。

    说到如何排兵布阵。把握战场瞬息即逝的战机。光绪心里也知道。在这些方面自己完全是外行。自己所拥有的不过是凭借记忆中这场战争的走向。对整个大的战局做宏观上的分析判断。指挥一场战役的能力自己并不具备。唉。要是陈卓在这里就好了。老子这个最高领导对具体工作不专业啊。

    “皇上。微臣以为此时确实是最好的时机。如果能重创日军第三师团的这个联队。日军的军心士气必将受挫。能够对扭转战局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微臣认为可以出击……不过微臣对宋庆、聂士成等部有些担心。他们新败不久。恐怕对日军有畏惧的情绪。其各部的战力也有问题。故微臣建议是否可将新建陆军第二镇剩余三千人的兵力全部调上去……”段祺瑞望着光绪坚决的说道。

    “调新建陆军上去恐怕不妥。”一旁的袁世凯摇了摇头。“新建陆军第二镇总共800人的兵力。刑天带走了3000人。另外2000人布防在营口一线。阻击辽南日军征清第二军的攻势。此刻田庄台这里就只剩下最后的3000人了。要是战局发生了什么变故。我们就连最后机动的兵力都没有了。”

    “那你的意思是不打?”光绪看了一眼袁世凯问道。袁世凯说的也并非没有道理。但是眼睁睁放弃这个战机。确实很是不甘心。

    “微臣以为打还是可以打。皇上可以让宋庆、聂士成等部出击。新建陆军第二镇负责接应。今晚夜袭日军第六联队的宿营的。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夜晚作战。日军的炮火优势会受到限制。我军兵力上的优势就可以发挥出来……”袁世凯目光炯炯的说道。

    夜袭?光绪心头不由的一动。袁世凯的这个建议倒是提醒了他。他记的历史上日军攻占海城后。宋庆曾经组织了四次对海城的反攻。最后都告以失败。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清军的进攻都在白天。调动部署都被日军掌握的一清二楚。而且在夜晚突袭日军。日军在炮火和整体协同作战方面的优势就会受到限制。如果能够利用人数上的优势。确实还是可以一战的。

    想到处。光绪点了点头说道。“既然你们二人都赞同一战。这一仗我们就打日军个措手不及。朕的意思。既然要打就一定要打有把握的仗。朕对宋庆、聂士成等部确实有些不放心。从新建陆军第二镇抽调200人过去。田庄台这里留1000人的兵力就足够了……兵力怎么调动部署。各部如何协同配合。主攻方向放在哪里。袁世凯、段祺瑞。这些事情你们来决定。今夜子时发动对日军的攻击。”

    “此战。朕只提醒一点。这一仗绝不能打成僵持的局面。速战速决。如果啃不动。就马上撤回。我们现在的局面只能依托防御工事打防守。和日军野战对攻恐怕还不行。另外还要密切监视协木城日军第三师团的动向。”

    从来大战。犹豫不决都是兵家大忌。这一点光绪还是很明白的。此刻决心一下。他也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了。此时日军才刚刚走上近代化的道路。还远远没有后来那么强大。陈卓的新建陆军第一镇仅仅一千人的兵力。都能让日军伤亡上千。此战。调动驻防海城的7000多人。再加上新建陆军2000人。三倍于日军的兵力。又是在夜晚发动突袭。全歼日军恐怕不太现实。但是顺手吃掉日军千把人。给明日的早餐加点作料还是可行的。

    正在心情有些放松的时候。光绪忽然转头看到一个年轻参谋军官有些局促的站在一旁。似乎是有话要说又不敢开口样子。光绪不觉有些诧异的问道。“何事如此样子。前方有什么情况吗?”

    “回禀皇上。前方并没有什么紧急情况。只是臣有些顾虑……”犹豫了一下。这个年轻军官挺直胸膛说道。“皇上进驻田庄台不久。日军第三师团即沿岫岩、协木城一线加快了进军速度。其意恐怕就是对着皇上来的。臣以为日军第三师团既然派出一个联队的兵力轻军突进。就不会考虑不到海城、牛庄一线我军已经是重兵布防……此刻一个联队的兵力突击过来。既不打也不退。让人颇为疑惑。既然如此。何不让这个联队随第三师团主力突进。孤军摆在海城方向。不是成心给我军包围歼灭的机会吗?……”

    此话一出。整个作战指挥室内顿时安静一片。袁世凯和段祺瑞也转过头。有些吃惊的望着整个年轻军官。

    光绪不觉一怔。当即沉声说道。“继续说下去。有没有可能日军因为连战连捷。从而轻敌冒进。前锋攻的太快了?”

    “臣仔细研究过日军的战术。鸭绿江防御战和金旅之战。日军对我每个战略要点的进攻。都是必定集中优势兵力攻击。从来不会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贸然突击的……况且新建陆军第一镇前不久刚刚给予日军第十八联队以重创。日军不会不引起警觉。”年轻军官此时已经镇定了许多。语气也显的坚决果断。

    顷刻间。光绪的脸上已经是阴云密布。这一番分析的确是合情合理。自己这个皇上坐镇田庄台。日军不动心是不可能的。但是既然自己在这里。辽河一线必定是重兵布防。日军应该不会轻率到仅仅以一个联队就想狂飙突进。一举动摇辽河防御。历史上的田庄台一战。日军也是集中了征清第一军和征清第二军的大部分兵力。日本人这样做。确实不符合逻辑。可是…………

    “你的意思这一个联队可能是日军的诱饵?……”袁世凯大步走到这个年轻军官面前问道。“可如果我军对这一个联队的兵力进行围攻。日军拿什么兵力来援救呢?日军第三师团还远在协木城。在海城附近根本没有日军的部队。日军要布设这个局也没有任何可能啊?”

    年轻军官微微有些窘迫的摇了摇头说道。“回禀大人。卑职也是想不明白这一点。所以一直不敢说出来。”

    不对。肯定不对。光绪此刻已经慢慢反应过来。日军绝不会如此愚蠢。可如果日军要设置这个圈套。把海城、牛庄一线的清军从防御工事中引诱出来。聚而歼之。在这个孤军突进的联队附近必定要集结重兵。而第三师团主力在协木城又是确凿无疑的。日军从哪里变出军队出来呢?

    忽然之间。光绪心头一震。几乎和段祺瑞同时扑向了桌上的大幅的图。就听见段祺瑞急促的声音大叫道。“电令辽南各部。立刻查明日军征清第二军各部的位置。尤其是乃木希典旅团的动向。要快!………”

    协木城内日军第三师团临时司令部

    日军征清第一军司令官山县有朋。此刻正颇有几分闲暇的在桌上练着书法。这个留着大胡子。在日本陆军中出名的儒雅之人。即便到了战场上。也不忘记挥毫泼墨。

    “山县阁下。第五旅团旅团长大迫尚敏报告。海城、牛庄一线的清军目前还没有动静。大迫尚敏请示下一步行动命令。”第三师团桂太郎从屋外走了进来。站在山县有朋身后欣赏了一会儿书法后。忽然静静说道。

    “不着急。要钓鱼。就要有耐心。告诉大迫尚敏所部坚守在营城子。等待司令部的命令……这么一大块肥肉摆在清国人的嘴巴。他们怎么会不动心呢?不要忘记了。此刻他们的皇帝就在他们身后看着。”山县有朋头也不抬的说道。

    自从获悉清国皇帝坐镇田庄台后。山县有朋便亲自率领征清第一军第三师团。沿岫岩、协木城一线对清国军队展开猛攻。作为掌握帝国陆军实权的第一人。对清国作战就是他毕生的夙愿。而此刻。他亲自带着征清第一军从朝鲜一路连战连捷。攻击到了清国的辽东。在帝国内部已经是赞誉一片。然而此时他反倒是竭力控制住自己内心中激动的情绪。今日练习书法。也是想让自己多些静气。

    “山县阁下。我担心清国军队已经被帝国陆军击破了胆。不敢放弃坚固的工事。和帝国陆军进行野战?桂太郎皱紧了眉头。整个第三师团的主力都摆在协木城。士气正一片高涨。倘若清国军队不出击的话。岂不是白白浪费进攻的时机。

    良久。山县有朋终于写完了那幅字。有些满意的偏着头欣赏了一会儿。微笑着说道。“清国的淮军各部或许丧失了勇气。但是在田庄台。还有清国的新建陆军第二镇。第五师团的教训很惨痛啊。清国军队一旦依托防御工事和我们打持久战。帝国军队必将付出惨重的损失……”

    说着。山县有朋抬头望了望窗外。目光有些忧虑的说道。“现在已经是深秋时节了。如果对清国的这场战争拖到冬季。辽东的严寒将会极大削弱帝国军队的战斗力。帝国的后勤保障也会出现很大的困难。作为军人。你们更应该明白帝国此时的处境。对清这一战。帝国是以小搏大。帝国的国力是拖不起这场战争的………征清第二军乃木希典旅团到了什么位置?”

    “乃木希典旅团接到大山岩将军的命令后。所部立刻隐蔽潜出。现在已经抵达指定位置。等待清国军队向大迫尚敏所部发起攻击后。便立刻从清国军队侧翼发起进攻……”

    这一场战役的构想。从山县有朋获悉清国皇帝到达田庄台后。便已经秘密实施了。第三师团摆出全军突进的作战态势。造成清国军队以为第三师团会为了清国皇帝这个目标。而不顾一切发起进攻的假象。而实际上。却是以大迫尚敏所部为诱饵。将清国军队引诱出来。等待乃木希典旅团从清国军队侧翼发起进攻后。第三师团主力再全线跟进。一举将清国军队的主力聚歼在海城方向。

    此战获胜后。第三师团和征清第二军再会师辽河。清国军队就再难抵抗帝国接近三个师团的进攻了。

    “可是……”桂太郎迟疑了一下。还是忍不住问道。“如果清国军队不上当呢?难道第三师团就这么和清国军队耗下去?”

    “不进攻?”山县有朋诧异的看了桂太郎一眼。忽然哈哈大笑起来。“如果清国军队避而不攻。那就让大迫尚敏所部绕开清国的海城。直接攻击海城后方的牛庄。变虚为实。像一把尖刀狠狠的插进清国军队的防御核心。切断海城与后方的联系。你来看。”

    说着。山县有朋走到墙上的的图前。指着海城说道。“在清国的整个防御体系中。海城的位置刚好突出在防御线外。切断了海城与后方的联系。海城就是一座孤城。到时候。清国军队不出击也不行了………”

    还有一更在凌晨。大家明天来看吧。今天周末。加快更新。以报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