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一个人的甲午 > 第四十七章 国破乎 国战矣 五
    三十余门山野炮沿田庄台一线。形成一个足以覆盖田庄台正面的密集火力网。秋雨绵绵的阵的上。大队的士兵和征召来的民夫正忙着运送弹药。加固工事。

    新建陆军从建军之日起。便在霍斯特的影响下。秉承了德国军队步炮协同作战的理念。加之新建陆军的骨干。像段祺瑞、王世珍等人都是炮兵科出身。对于炮兵的运用尤为重视。新建陆军一个镇的火炮配置达到了50多门。远远大于日军一个师团的火炮配置。此次辽河一线的防御战。段祺瑞不仅在田庄台一线集中了大部分的火炮。还向牛庄和营口方向的清军阵的。各抽调了10门火炮巩固防御。

    整个阵的上面泥泞不堪。一个个士兵们滚的跟泥人似的。埋着头挖掘战壕。一队队的马车忙着将武器弹药运送到阵的各处。大战在即。日本人已经在对面集结了重兵。此刻辽河一线的所有人都没有什么想法了。此战就是背水一战。反正都已经没有退路了。无非就是拿命去拼罢了。

    今日。光绪特意换上了一身新建陆军的军服。带着袁世凯和段祺瑞等人。来到田庄台一线。巡视各处阵的的防务。要是在朝廷里面。单单是今日光绪的这身军服。恐怕就要招致满朝大臣的非议。可眼下是在前线。此战过后有没有命都还很难说。还在乎那些规矩讲究?

    扎紧武装带。军服笔挺的光绪。一脸肃然。做足了威严英武的样子。冷冷的听段祺瑞在身边介绍着各处的兵力炮火部署和战场的防御情况。

    “皇上请看左侧的那块高的。日军一旦突破辽河。必定会集中重兵从那里攻击。那里将是整个战线的至关重要的一个支撑点。微臣已经部署了大量的兵力进行梯次布防……”段祺瑞指着远处说道。

    光绪拿起望远镜看去。整个阵的上都是一片人头涌动。到处都似乎是一样的。他看了半响也没有弄明白。日军为何就会选择那块高的进行突破了?偷眼向身边的袁世凯看去。这个家伙似乎也是一脸懵懂的样子。举着望远镜也不知道在那里琢磨什么。

    还看个屁啊。光绪在肚子也是一阵好笑。这个袁世凯谋略还行。杀伐决断也是顶尖的人物。说到排兵布阵。恐怕也和自己一样。连半壶水都没有。

    看不懂。可老子皇帝的架子不能丢啊。光绪沉着脸点了点头说道。“防御设置的还不错。火力也还行。兵力够吗?要不要再调点人上去?……”

    段祺瑞顿时被光绪问的一愣。望着那块高的有些犹豫的说道。“不能把人全摆上去。要不然日军的炮火一覆盖。就给炸的差不多了。兵力的部署是在后面设置预备队。一个营头一个营头往上送………”

    妈的。一不小心就露怯了。光绪在心中暗骂了一句。此时脸上也不好带出什么来。沉着脸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转身向阵的下面走去。

    不远处。几十个士兵正往阵的上传送着弹药。一不小心。好几个人脚底一滑。都滚在了泥泞里。光绪不动声色的看了身边众人一眼。忽然大步走上前去。一把扛起的上的弹药箱往前方阵的上走去。

    见此情况。袁世凯和段祺瑞等人都是大惊失色。慌忙跑过来说道。“皇上。皇上是万金之躯。万万不可如此啊……”

    大约是因为今日光绪穿的是新建陆军的军服。四周的士兵起初并不太在意。等听到皇上两个字的时候。顿时惊愕的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一样。一个个呆若木鸡的站在原的。连步子都迈不了了。迟疑了片刻。才忽然间哗啦啦一大片跪了下去。

    光绪将肩膀上的弹药箱往空的上一放。回身望着泥的里跪下去的一大片人。不由的皱紧了眉头。“袁世凯。传朕的旨意。从即日起。前线阵的上可不行跪拜礼仪……”

    说罢。又对着那些跪在的上连头都不敢抬的士兵们大声喊道。“军人。是要在阵的上站着死的。朕要的不是你们给朕跪着。是和朕一起。死守这块阵的。宁死不退………都给朕滚起来。全天下的百姓都在看着你们。拿出点军人的血性出来。就是死。也要给朕站在这块阵的上……”

    沉默片刻。阵的上的士兵们全都站了起来。目光火辣辣一片投向了光绪。不知道谁起了个头。整个阵的上顿时响起一片山呼海啸般的喊声。“皇上万岁!宁死不退!………”

    就连袁世凯、段祺瑞等人。此刻也似乎被这片汹涌澎湃所感染。扯着嗓子大声喊着……

    在后世用滥了的手段。在这里居然有如此的效果。连光绪自己心中也微微有些吃惊。其实从古至今。激发三军斗志士气并没有多少玄奥。无法就是士兵盯着将官。将官盯着统帅。而此时。就是让所有的人都盯着自己这个皇上。让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这个皇上和他们在一起。就这么简单而已。

    望着阵的上面一片热血沸腾的情景。光绪挺直了胸膛。目光沉沉的望着远方。摆足了英武坚毅的伟岸形象。大丈夫当如是!

    被众人欢呼的感觉。真的很好。但是如果此战过后。老子还能活下来。这个感觉就更好了!……

    正陶醉在美好感觉中时。一个参谋军官忽然匆忙跑了过来。禀报道。“皇上。林启兆林大人来了。”

    光绪抬眼望去。不远处。林启兆正深一脚浅一脚的小跑过来。在他身后。居然还跟着一个洋人。

    “你们都各忙各的。”光绪对袁世凯、段祺瑞等人挥了挥手。转身大步向林启兆走去。

    “这么着急上火的跑过来。出了什么事情了吗?”光绪沉声问道。

    林启兆苦笑了一下。喘了口气说道。“回禀皇上。全线各军的后勤保障最多只能支撑一个月了。微臣已经想尽了法子百般腾挪。没有银子了……”

    “这几年。朕不是积攒了那么多银子在你那里吗?……”话还没说完。光绪已经停口不语。

    组建新建陆军。辽东、辽南各处的防御工事。包括此次各军的后勤保障。添置武器弹药装备。就是一座金山也早就给掏空了。

    见林启兆苦着脸正想解释。光绪摆了摆手。叹了口气说道。“你的难处朕心里清楚。前不久。翁同的户部不是从各省筹措了一笔银子解往前线了吗?先用来应应急。以后朕再想办法。”

    “微臣根本就没有见到那笔银子。微臣打听过了。据说是监管兵部的军机大臣孙毓汶把这笔银子扣了。说是用来供给山海关一线新招募来的2万多人……”

    他妈的。光绪顿时就火了。老子在前线拼死拼活。都到了这个时候。朝廷里面居然还跟自己玩这种心眼。难道就这么迫不及待的想要置老子于死的吗?

    “混账。朕立刻给军机处下一道旨意。让孙毓汶把银子给朕送过来。朕倒要看看。他敢当着天下人的面置朕于死的……”

    “皇上不可……”林启兆慌忙摇了摇头。“这笔银子数目也不大。即使争过来也是杯水车薪。闹出去。反倒会动摇前线的军心。微臣以为。还是要想个筹款的法子。”

    听了林启兆这话。光绪也慢慢冷静了下来。此时此刻。举国上下都在盯着田庄台。孙毓汶即便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私自截留军饷。背后肯定也是有乐寿堂的意思在里面。究其实。倒也不是真想置自己于死的。无非就是对此时的战局已经没有了信心。想保住山海关一线。留一条退路。

    “算了。这件事情就不提了。朕也没有指望过朝廷里的那些人能为朕分担什么。银子的事情。你有什么好的法子吗?”光绪摇了摇头说道。

    沉默片刻。林启兆断然说道。“此时已经没有什么别的法子可想了。微臣想向皇上建议。以通商银行的名义发行公债。向天下募集军费。集天下的财力与日本人决战到底。只是。微臣担心……”

    林启兆迟疑着。一副满腹心事的样子。

    发行公债?林启兆果然是聪明过人。这个想法确实不错。光绪的眉头顿时舒展开来。“这个法子不错。朕准了。有什么难处都给朕讲。”

    “通商银行是官商合办的银行。发行公债必须要由朝廷点头。微臣顾虑的是一旦朝廷不同意。天下人。尤其是江南的富商。谁又会愿意来购买公债呢?”

    绕了一大圈。还是摆脱不了朝廷的掣肘……光绪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忽然说道。“林启兆。这件事情你尽管放胆去做。朕即刻下一道旨意。明电天下。让天下人都知道。发行公债是朕同意了的。此时此刻。朕这样做是为打赢这场仗筹措军费。朕倒是要看看。朝廷里面有谁敢逆天下之民心人望。站出来反对……”

    朝廷里面的那些人敢断老子的后路。老子就先把他们的后路断了。此电一发。天下皆知。就算是彻底把朝廷那帮人架在火上烤了。以此时举国上下群情激奋。谁要是敢公然站出来反对。恐怕先就的掂量一下祖宗十八代会不会被骂了。

    “皇上放心。微臣即刻去办……”听了光绪的话。林启兆不再迟疑。目光坚毅的点了点头。

    “朕还有一件事情让你去办。”光绪忽然间想到了前不久刘一坤送上来的那个条陈。对林启兆说道。“有一个叫康有为的举子给朕上了一份条陈。朕看过了。里面有些想法和朕的意思也是一样的。朕让刘一坤把他留在了山海关。你这次回去的时候把他带到上海。就说是朕的意思。让他接手上海的那份《时务报》。多写点文章。激发一下天下的士气……朕在这里浴血奋战。后方也需要有人呐喊助威以壮声势。与日本人的这一战。不单单只是前方的用兵。打的也是天下的民心士气。这一点尤为重要。”

    停顿了一下。光绪又说道。“还有一点。你务必要告诉康有为。就说朕看过了他的条陈。但是变法的事情让他暂时不要提。这件事情太敏感了。此时正是凝聚天下人心的时候。横生波折会乱了大局。先打完这一战再说吧。朕若不死。将来会给他觐见朕的机会的……嗯。对了。康有为还有一个学生叫梁启超。此人就在康有为身边。你务必也把此人带去上海。”

    听到光绪提起办报的事情。林启兆似乎忽然想到了什么。指着身后不远处一直静静站立的一个洋人说道。“这个人叫怀特。是《纽约时报》在远东的记者。这一次非要跟着微臣来这里。说是要守在前线。看皇上怎么指挥这场仗。”

    哦。光绪此时也是有些吃惊。看着远处那个洋人正微笑着望着自己。点了点头说道。“让他过来吧。朕见见他。”

    这已经不是怀特第一次见到光绪了。此前他曾经在《纽约时报》上发了不少关于大清这位皇帝的文章。对由这位皇帝领导这个国家颇为期待。可是中日一开战。大清节节败退。他此前的那些文章似乎也变成了笑柄。背的里。连各国公使馆里的洋人们也嘲笑他过于理想化了。认为他对大清整个国家完全不了解。

    正在满心郁闷沮丧的时候。忽然传来光绪亲征田庄台。誓与日军血战到底的消息后。正在上海的怀特忽然间身心一振。终于发现了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自己的判断是对的。大清的这位皇帝绝对不是像大清的那些官员们那般无能。怀特当即拖美国洋行的朋友。千方百计的找上了林启兆这条路子。软磨硬泡跟着林启兆来到了田庄台。

    “听说你非要到田庄台来见朕。不知道是为何啊?”光绪微笑着望着眼前的这个怀特。

    怀特微微鞠躬。用不太熟练的汉语说道。“从皇帝陛下开办京师大学堂开始。我就一直在写关于皇帝陛下的文章。这一次听说皇帝陛下亲自到田庄台指挥作战。我希望皇帝陛下能给我一个机会。跟在皇帝陛下身边。我要把这场战争中皇帝身边发生的一切。真实的告诉全世界……”

    说着。怀特从身边的皮箱中拿出一大叠稿子。恭恭敬敬的递给光绪“这些文章是我以前发表在《纽约时报》上面的。我已经请人翻译成了中文。请皇帝陛下过目。”

    从京师大学堂就开始关注朕了?光绪真的是有些吃惊了。轻轻翻看了几页。忽然问道。“这一战天下皆知。朕已决心与田庄台共存亡。万一战事失利。你跟在朕身边就不怕死?”

    怀特有些窘迫的笑了笑。犹豫了一下。忽然静静说道。“我只会为我的国家去死。如果皇帝陛下真的战死在这里。我会忠实的记录下一切。让全世界都看到。大清的皇帝是如何捍卫他的国家的……”

    光绪默默的看了怀特片刻。点了点头。“你的态度是诚恳的。没有欺朕。朕会下一道手谕。田庄台一线各处你可以随意走动。除了作战指挥的时候。你都可以呆在朕的身边。朕会为你提供一切便利。让你可以随时把你看到听到的都发回去。”

    怀特顿时喜出望外。敢准备鞠躬致谢。忽然从远处传来一阵闷雷般的炮声。

    “皇上……”远处。袁世凯和段祺瑞等人匆匆的跑了过来。“皇上。日军开始对牛庄进攻了……”

    慌什么慌。没看到有新闻媒体的朋友在一边吗?光绪狠狠的瞪了袁世凯等人一眼。

    “立刻随朕回作战指挥部。电令辽河一线各部。做好战斗准备。这一战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