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指点江山 > 第二十一章 龙尾邴原
    天气开始变暗,夏天的雨季就是这样突然地不留一丝余地。雨变得瓢泼,大滴大滴的雨点垂直的掉下来。夏天的雨季愁苦而绵长。透过屋檐滴落下的雨珠可以看见远天一抹暗黛色幕帐涂满各种各样的釉彩。

    公孙易秋坐在书房之中回想起连日来在管宁处发生的一幕幕,现在想起依然是回味无穷,受用非浅。那管宁与邴原果然是盛名之下无虚士,名不虚传。虽然二人在与自己交谈之中刻意回避了谈论时事,形势等敏感话题,只谈论些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不过由于公孙易秋特意用心引导之下在二人支言片语之间流露出来的感慨与想法已经令公孙易秋收获颇丰。也令公孙易秋更加坚定招募二人决心。

    随着公孙易秋频繁出入管宁的住所,朝行晚归。众人也逐渐熟络起来,与小青姑娘闲谈时了解到小青悲惨身世,原本青州人氏,为躲避战祸,一家人举家北上,未成想到途中遇到黄巾暴动,父母被杀,财物被洗劫一空,自己也险招贼人的蹂躏糟蹋,恰逢许楮管宁等人路过,得以获救。这许楮乃沛国谯县人自幼力大无穷,喜好武功,勇猛好斗,因黄巾祸起,黄巾贼寇进袭家乡,许楮聚集宗族数百人以抵抗。由于率领族人在葛陂坞筑坚壁于坞中以抗敌,阵前力抗双牛抓牛尾倒拖百步,贼寇无不惊骇,无有能抗衡之人纷纷逃离葛陂坞,许楮一战成名威镇汝南、淮南一带,博得“虎痴”美誉。因许楮生性爽直甚为钦佩读书之人,时常听坞内文人墨客所讲;:“大丈夫兮生乱世,立功名兮留青史。挥长戈兮杀敌寇,征兮战兮非为己……”生出投身乱世建功立业之心,在拜别族内长辈之后带领三五十幼时好友踏上寻求名主,傲视天下之路。途经之处却令许楮等人大为失望,各地官吏无不贪婪,骄横跋扈,欺压百姓。当行至青州之时偶遇管宁邴原等人举家北上辽东,倾谈之下为管宁等人才气慑服,众人结为好友。管宁众人均白丁布衣,一介书生并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许楮恐路途之上管宁等人遭受乱军的伤害,决定保护众人,才来到辽东。”

    公孙易秋听罢瞪大双眼连连呀呀怪叫称赞:“此公真可媲美樊哙也,好厉害的人物,”公孙易秋年少心性,听说这许楮天生神力,武艺超群后心中不免生出见猎起意之心。始终寻找机会想要见识见识许楮的武功。心中想到也许在自己的麾下恐怕只有太史慈可以和这“虎痴”许楮一争高下吧…………

    ※        ※        ※        ※        ※        ※        ※

    一缕悲怆萧瑟的琴声自草庐之中传来。望着窗外瓢泼大雨倾泻不停,管宁慢慢的转过身以往深邃而又清澈眼神之中多了一丝迷离的神色。如炬的眼神在众人身上轻轻的扫过,目光落到正在端坐案桌后抚琴的邴原身上用极为低沉的语调问道:“根距贤弟,你我众人到达辽东已经月余,但是从你的琴声之中却依然吐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唉,也许我们永远也回不了家乡了。”琴声骤然而息,邴原抬起头,声音沙哑的说:“不错,乡土,乡音依然在我心中激荡,不过我心中苦闷的不是这些故乡情怀,而是你我兄弟束发读诗书,修德兼修身,仰观与俯察,韬略胸中存。躬耕从未忘忧国,谁知热血在山林。满腹经纶居然无用武之地,报国无门,岂不悲凉切切。”

    “不错,以两位哥哥的才华,名望居然落得背井离乡,远遁山林的境地。另咱许楮心中也是十分难过。不如我们不要呆在这偏僻的辽东了,咱许楮保护两位哥哥回返中原,寻求明主岂不快哉,两位哥哥您看如何。”正在一旁擦拭兵器的许楮听到这里插言问道。

    “哦。仲康依然念念不忘规劝我等出入仕途,奈何我管宁一生视功名如粪土,实在是无意官场。不过忡康贤弟如要投靠明主又何以要舍近求远呢?当前就有一位明主就在你的眼前,呵呵。”管宁清瘦儒雅的脸上也绽放出开心的笑意。一旁的邴原也露出会心的笑容。

    许楮与正在斟茶的青儿听后都是一楞,二人对视一眼,均表示不解。青儿放下手中的茶壶满脸狐疑的神色娇声问:“大哥所说的明主究竟是何人呢?小妹很想知道究竟是谁居然可以得到哥哥您的夸奖呢?”许楮也是满脸期待的神情,咧着大嘴叫嚷着随声附和道:“是呀,幼安哥哥你就快说吧,不要卖官子了。”

    看这面前二人焦急的面容,管宁又是一阵大笑:“这问题你们可以问根距,想必他也应该知道,是吗?根距。”边说边将头转向邴原后问道,许楮与青儿的目光随即转移到邴原身上。

    邴原见众人都将目光落在自己身上,也是微微一笑,清了清嗓音清晰的说道:“幼安所说之人,我们大家都认识,就是这襄平之主公孙易秋,幼安你看对否。”说罢淡然一笑,默然不语。

    “啊,你说什么。是那个小鬼,幼安哥哥这公孙易秋就是你们眼中的明主?不会弄错吧?”许楮满脸震惊,愕然呆立惊讶的问道。

    管宁轻捋墨髯,点头称道:“不错,正是此人,根距贤弟你我眼光果然相同,哈哈哈。”仰天一阵大笑后继续道:“这公孙易秋年纪虽小,但此人胸怀宽广,城府极深,几日来通过与此子交谈发现这公孙易秋博文强记,才华横溢,他日必成大器。观其面相胸襟,举止谈吐,日后必为一代豪杰。如果仲康意欲追随明主建功立业,公孙此人乃绝佳人选。”

    “幼安所言极是,这个辽东之地远离战乱,修养生息虎视中原,然而中原之地,战祸不断,民不聊生,奸权当道,宦官横行。黄巾匪乱虽然猖獗一时,但恐非可以动摇大汉根基,相信不久这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就将会灰飞湮灭,化为历史的尘埃。不过这黄巾过后恐怕才是真正的战乱开始,各地诸侯将拥兵自重,划地封疆。真正的乱世即将到来了,可叹,可悲!”邴原走到窗前望着南部的天空发出由衷的感叹。

    管宁迈步走到邴原身旁,望着邴原那落寞愁闷的脸庞,将右手轻轻的搭在邴原的肩头语气平缓的说道:“根距贤弟,为兄知道你满腔的热忱,满腹经纶一生的弘愿就是希望辅佐明主建立一番事业,有道是:天道常变易,运数杳难寻,成败在人谋,一诺竭忠悃。丈夫在世当有为,为民播政太平春。也许我以前的想法过于偏激,自命清高认为儒家之道乃忠孝礼义贞,“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读圣贤之书,遵君子之道。却依然难以抗拒这命运的洪流。也许也是应该改变想法的时候了。”

    邴原猛然转身,原本流离无神的眼神中突然放射出炙热的光芒,回手也紧紧抓住管宁的肩头颤声问道:“难道大哥你,你,你也生出入世的念头了吗?如果是这样恐怕也算是天下之福,苍生之幸了!呵呵·!”

    许楮与青儿二人听得目瞪口呆,许楮张着大嘴口中喃喃道:“这,这,这难道是真的吗?两位哥哥莫要危言耸听,仲康我没有读过圣贤书没有多少文化,如果两位哥哥所说是真的话,我许楮定以哥哥们为马首是瞻。”

    ※        ※        ※        ※        ※        ※        ※

    “报,启禀主公,太史将军即将返回辽东,现有书信在此,请主公过目。”一名侍卫兴冲冲跑进厅内,跪地呈上书信交到公孙易秋手中。

    公孙易秋猛然站起急忙接过信笺展开观看信中大意为:自分别以来,子义心中也十分挂念主公,子义统率辽东兵将结合刘备等部在青州大破黄巾贼寇,青州危机已经解除,并已经返回家乡北海省亲完结,不日即将返回辽东,望主公不要挂念,臣太史慈拜上。

    一阵震天的啸声自厅堂之上冲贯而上,直奔云霄。惹的众侍卫家丁侍女不停探头观看,却见厅堂之上公孙易秋手舞足蹈,兴奋异常的大呼小叫。众人纷纷匝舌,摇头苦笑回归平静。

    “拜见主公,太史子义前来交令。”太史慈一身戎装大踏步来到前来迎接的公孙易秋面前翻身跪倒见礼。公孙易秋望着面前这盔甲鲜明,豪气冲天的太史慈激动不已,见太史慈跪倒见礼急忙搀扶:“太史将军辛苦,请起你我快快进城,本座已经准备丰盛酒宴给各位兄弟接风,你们都辛苦了。我公孙易秋在此先行谢过。”说完对着眼前这一队队排列整齐,满脸坚毅面容的辽东将士深深鞠了一躬。太史慈起身站起转过身型,拔出腰刀举过头顶高声叱喝:“辽东无敌,誓死效忠公孙大人。”太史慈这一举动令在场兵将满腔的激情瞬间迸发,也纷纷亮出腰刀高举过头,齐声呐喊,顿时全军上下热血沸腾,声势震天一片壮观场面。令夹杂在欢迎人群中的管宁许楮等人心潮也是一阵起伏。众人纷纷连道“厉害,厉害呀。”许楮更是睁大环眼紧紧的盯在公孙易秋身旁的太史慈身上连连称赞:“此人好相貌,好威猛的气势如此猛将,咱许楮必要领教一番,哈哈。”一旁站立的青儿闻听满脸娇嗔低声笑骂恨声说道:“哼,仲康哥哥就喜欢争强斗狠,打打杀杀的。”许楮挠头不敢做声咧开大嘴尴尬万分不由得嘿嘿憨笑不已。

    众百姓簇拥着战后归来的辽东军队回返城中。

    才艺英发并世无,清明世代展宏图,文治武功如反掌,看君坚毅有也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