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指点江山 > 第一章 真定常山
    透过马车悬挂的珠帘,天空色彩已经略微暗淡下来,远处连绵高山气势恢弘,巍峨耸立。公孙易秋轻咳一声,开口问道:“此处还真比较荒凉哦·可是一路行来很少见到,去打探一番这是是何处,我们这是走到那里了。”

    “回主公,此地乃冀州境内常山郡所辖之所真定县。此乃方才小人刚刚打探得知的。”一名骑卫策马来到马车旁低声回道。

    公孙易秋微微点头暗中想到:好熟悉的名字,在那里听说过这个名字呢?思索间将头伸出车窗外,目注道路两旁贫瘠荒芜的土地,眉头一蹙问道:“此地为何如此荒凉,你等可曾问及呢?”

    “这个小人也曾打听明白。原来距离此地三十里外有一所山寨,名曰黑风寨,有一伙盗贼经常出没。奸杀劫掠,无恶不作。才致使此地百姓死的死,逃的逃,远遁他乡,官府对此等强盗也毫无办法,无可奈何。所以才造成此地如此贫瘠荒芜。主公我等也要小心为上呀!”骑卫头领拓拔凌空开口接道。

    “哦。原来此地居然盗贼如此猖獗,匪患丛生啊!哎呀,我想起来了。原来此地正是赵云哥哥的家乡呀。也不知道赵大哥现在究竟流落何方了。已经五年了。整整五年没有赵大哥的消息了”公孙易秋嘟囔间,猛然想起常山真定这个地名为何如此熟悉了。公孙易秋将头缩入马车窗内,仰躺在马车中,随着马车颠簸摇晃陷入一片追忆之中。车内跟随公孙易秋一同离开襄平的邴原见公孙易秋久久不曾说话,只好挥手命令车队继续前进,不可耽搁。

    车外拓拔凌空等人见公孙易秋将头缩进车窗后了无声息,相视一笑。见邴原大人挥手示意只好吩咐兵将加强警惕保护车队前进。一行五百多人长长的车队默默继续前行。

    “启禀主公天色以晚,前方三里外有一村落,我等是否前去歇息,请主公定夺。”马蹄的哒哒声由远至近一路传来,前去勘察道路的侦骑飞马来到公孙易秋马车前,低声询问道。

    公孙易秋闻言逐渐自回忆中醒转过来,扭头见车内邴原正目不转睛得盯着自己,不禁歉然一笑:“呵呵,让邴先生见笑了。适才惊悉原来此地乃易秋好友家乡缅怀之情顿生,多有失态。”

    “主公哪里话讲,此乃真性情也。人之常情,岂有失态之说呢,不过将军还是尽早决定是否安歇才是哦。”邴原微微一笑兀自摇头摆了摆手道。

    公孙易秋略微安顿下情绪,讪讪继续说“依邴先生所见,我等是否应该就此处安歇呢?”

    “此地适才凌空将军已经说过,此地盗贼猖獗,甚为嚣张。我等应该谨慎行事,火速前行,脱离此境为上,安全第一才好哦。”邴原略微沉吟片刻,开口道。邴原话音未落,车窗外一把浑重激昂的怒骂声音响起:“跟距兄此言差矣,区区蟊贼有何惧之有,如此凶狠残暴之强贼,我辈正当歼灭诛之,岂能避而远之呢。为民出害乃我等豪勇之责,保护一方平安方为英雄之士。”许楮纵马自后方来到公孙易秋马车旁开口驳道。

    “哦。哈哈,邴先生与许大哥意见不尽相同。易秋应该听从何人呢?”公孙易秋哈哈一阵大笑,轻声问道。

    “但凭主公做主,我等无不尊从。”邴原,许楮二人急忙齐声回道。

    “其实两位所说均有道理,易秋自离开辽东之时爷爷曾经交代易秋,遇事要多多与邴原先生多多商议,因此本次应该听从邴先生之见,速速行军,以防意外发生。”公孙易秋突然停住话语,原本明亮清澈的双眼迸发出凌厉寒光,咄咄逼人,语气逐渐凝重,冷冷地继续道:“易秋一路行来,已经见到太多人间惨剧发生。到处有盗贼蜂起,天下黎民颠沛流离,苦不堪言。如此惨状令易秋着实心痛。如今既然偶遇又岂有避而远之之理呢?请邴先生多多见谅呀,此次易秋做主前往村落休息,派人打探山寨消息。如有合适机会定剿灭山贼,既为民除此祸害,另外也算为我至交好友赵云报仇雪恨,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既然主公主意以定,我等莫不遵从,主公言重了。其实下官并非不愿清除匪患,只是怕耽搁主公进京行程,另生枝节,既然主公有此雄心,愿清剿山贼,我等又怎能不从。”邴原苦笑一声见公孙易秋满脸歉意瞅着自己,急忙回道。

    “好,既然如此,我等就为这一方百姓尽绵薄之力吧,尽我等所能清除此地隐患吧,走,先去叨扰这百姓一番吧。”公孙易秋见邴原并非真想阻止自己立意剿匪举措自然十分高兴,催促众人速速前往村落休息。

    望着眼前破败不堪大部分已经倒塌的房屋院落,公孙易秋的心情不觉变得非常灰暗,看罢多时,以低沉的声音吩咐道:“你们去村中打探一番,千万不要惊吓到这些村民,另外寻找休息的地方。最好将本村的村长能够找到,请此人到此问话,你等可曾明白?一定不要惊吓到他们,不要打搅正常的生活。千万紧记。”公孙易秋长叹一声,慢慢自马车中走出,来到车下等候消息的传来。

    数百人静静的等待着,毫无声息。肃穆地深情令人感到十分压抑,原本村落中偶尔走动的村民,见此情形纷纷跑回屋中关门闭户,惊骇异常,拓拔凌空等人见此一阵苦笑,摇头不已。

    良久,负责前去打探消息的侍卫陪同一位年迈苍苍的老者,慢吞吞走到公孙易秋面前。一名侍卫恭身施礼道:“禀公子,此位老人家正是本村的村长,请公子问询。”

    “哦,老爷爷就是本村村长喽,那么请问老人家,本村为何村寨,可否方便令我等众人叨扰一夜,行个方便呢?”公孙易秋目注眼前这位嘴唇颤抖,浑身哆嗦一团的老人,急忙微笑开口询问道。

    惊魂未定,始终哆嗦的老人听到这清脆略带童音的少年之声后,将始终未敢抬起的头缓缓抬起,才发现面前站着一位年纪约十三,四岁的华服少年,面如冠玉,目若郎星,一双剑眉斜飞入鬓,唇红齿白。微微上翘嘴角间始终带着一丝笑意,显得别有几分傲气。好一位翩翩美少年,此处一站凸显出格外的雍容华贵,大家风范。年纪虽小却隐然透露出几分王霸之气令人为之慑服。

    一脸惧容的老人呆呆得注视着公孙易秋嘴角搐动却半天说不出话来,公孙易秋眉头一蹙开口继续问道:“老人家不要害怕,我等乃路过之人,欲求方便,欲借宿一夜,可否方便呢?”公孙易秋少年心性,久久得不到回答,一丝不满隐约中自语气中透露而出,轻哼一声道。

    那老者如梦初醒,急忙回答道:“哎呀,公子,请恕小老儿适才被公子风采所摄,没有回答公子问话,失礼之至呀!,此地乃真定县,因为此地赵姓居多,所以此地村落均为赵庄,次处闲屋众多,不如我等进庄中落坐,小老儿仔细禀告,您看如何。”老者毕竟有些文化,知道面前这位公子非富即贵,绝非普通人物,此人似乎乃领头人物,瞧此少年身后诸人乃护卫之人。跨马悬刀,身藏利刃,各个精神抖擞身材魁梧,似乎乃军伍出身,黑压压几百人居然在自己与面前公子谈话之时鸦雀无声,显示出极高的军事素质。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所得,面前这群人似乎并非坏人匪寇之流,适才邀请自己来时,叫门之人也是彬彬有理,十分客气。老者心中微微一动,也许此一行人将给自己的家乡带来莫大的惊喜。

    “哦,如此,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呵呵·老人家请。”公孙易秋见老者开口说话邀请自己等人入庄,一阵哈哈大笑。由老者陪同之下步入村中,身后众人各尽其责,警惕地保护车队进入村庄之中。

    跟随老者步入老者家中,公孙易秋等人目瞪口呆,原来屋中除却炕铺之外,居然徒穷四壁,空荡荡一无所有。居然连坐得地方也仅仅是破烂不堪腐朽不成样子的木墩而已。公孙易秋,邴原以及许楮等随进屋内众人面面相觑,均发出“啊”声,惊讶万分。

    老者见众人如此情形,异常尴尬喏喏连声:“这,这,哎,家中实在穷困,居然连坐的地方都没有,真是失礼之极呀!失礼之极呀。”说话间两行热泪夺眶而出,哽咽之声闻之令人心碎。令公孙易秋心中为之难过,可怜老人家莫大年纪居然穷困潦倒到如此地步,而且乃此处村长之家,其余百姓生活也就可想而知了。最近几年这中原冀洲地区风调雨顺,粮食丰收,按理说,万万不应该如此,难道说居然全部遭到匪患洗劫吗,真岂有此理。欺人太甚。公孙易秋越想越气愤,见老者不住哭泣,示意左右侍卫搀扶老者落坐。

    此时早已经有侍卫将桌椅自马车中取来置于院中,众人纷纷落座。这时老者也已经渐渐止住悲声,公孙易秋眉头紧锁开口询道:“老人家,为何如此贫寒,几年风调雨顺,应该是丰收时节,为何您们这村落却如此荒芜贫瘠?难道遭遇灾害不成?”

    "唉,小老儿也不知应该如何称呼公子,看公子威势似乎乃官家之人,不知道小老儿可曾揣摩对否?”老者长叹一声,并没有回答公孙易秋的问题,却开口反问道。

    “哈哈,既然老人家已经猜测到我等乃官家,那我等也就不隐瞒身份了。”一旁落坐的邴原见公孙易秋并无隐瞒踪迹之意,在公孙易秋示意下连忙起身站起开口回道,说话间伸手向老者介绍:“这位公子乃我家主公,辽东郡,襄平城守公孙易秋大人。我乃辽东郡主簿邴原,其余众人均是校尉,老人家尊姓大名呢?还望赐教。”

    老者虽然已经有心理准备,听到面前少年如此身份也未免一惊,急忙起身见礼拜见大人:“草民赵礼拜见公孙大人,适才小老儿不知大人身份多有冒犯,请恕罪。”

    “老人家不要如此多理,快起来说话,适才所问之事,您老还没有回答哦。”公孙易秋急忙吩咐侍卫将赵礼搀扶落座继续问道。

    赵礼清了清嗓音开口道:“哎,适才大人所言极是,最近几年的确是丰收季节,本应该解决温饱,改善生活,但可是呀,哎。”赵礼又是一声长叹,神色黯然继续说道:“官府苛捐杂税太重,各项税务极为繁重,官吏到处搜刮民脂民膏。所打粮食勉强够交纳赋税,如果就是这样我等也可以勉强度日,可恨这些官府中人,拿人钱财却不与人消灾。此地盗贼,强匪极为猖獗。弄得我们是民不聊生,无法过活!那些强匪三天两头前来搜掠钱财,官府却不敢清剿,真令人气愤。”说着说着,老者眼中泪花又逐渐涌现。

    ;